一阶交互效应-统计

一阶交互效应(first order interaction effect),指在多元回归模型中,当两个自变量相互作用时,对因变量产生的联合影响。

置信下限-统计

置信下限(lower confidence limit),指置信区间下侧的边界值。

无信息先验-统计

无信息先验(non-informative prior),指一种尽量不对参数或变量的可能值做出任何假设或预设的先验分布。这种先验的目标是尽量避免对分析结果施加太多的主观偏见,从而让数据本身在贝叶斯分析中产生更大的影响。

霍赫贝格法-统计

霍赫贝格法(Hochberg method),指一种基于西梅斯法的序贯策略的多重调整方法。将P值由大到小排序,并逐个与相应的名义检验水平进行比较。

非参数检验-统计

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指不依赖于总体分布类型,也不对参数进行推断,而是对总体分布进行比较的假设检验方法。

老化-统计

老化(burn-in),指在使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CMC)等采样方法时, 初始阶段生成的样本被丢弃的过程,以避免初始偏差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吉布斯抽样-统计

吉布斯抽样(Gibbs sampling),简称“Gibbs 抽样”,指马尔科夫蒙特卡洛迭代的一种算法,用于构建一系列相互依赖的参数值,这些参数值的分布逐渐收敛到目标联合后验分布。

恩赛因三阶段设计-统计

恩赛因三阶段设计(Ensign's three-stage design),指恩赛于 1993 年提出的一种三阶段设计方法,综合了吉亨(Gehan)第一阶段设计和西蒙(Simon)最优设计的三阶段设计方法。

贝叶斯方法-统计

贝叶斯方法(Bayesian approach),指应用所观察到的现象对有关概率分布的主观判断(即先验概率)进行修正的标准方法。

药品和卫生材料支出率-统计

药品和卫生材料支出率(medication and health material expenditure ratio),指某年某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费、卫生材料费之和与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其他支出之和的比值。是反映卫生经费的指标之一。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统计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repeated measures design),指将所有观察值的总变异按照研究设计分解为受试对象间与受试对象内两大部分,推断各处理组及各时间点的总体均数是否存在差异的统计方法。

三次样条插值法-统计

三次样条插值法(cubic spline interpolation),指基于一定节点将样本分段,在每个子区间构建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方程,从而拟合一个可充分逼近所有已知样本点的三次样条函数,以该函数对未知点进行预测的插值方法。

叶帕涅奇尼科夫核函数核函数-统计

叶帕涅奇尼科夫核函数核函数(Epanechnikov kernel function),又称用“Epanechnikov 核函数”,指通过对样本点间的标化距离平方进行简单的数学变化,并设置相应的边界带宽使距离大于1 的样本点对应函数值为0 的一类钟形分布函数。

区组变异-统计

区组变异(variation between blocks),指各区组均数与总体的离均差平方和,反映区组的平均效应和随机误差效应。

图基法-统计

图基法(Turkey's test),又称“Turkey 法”,指用于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的统计方法,其要求各组样本含量相等,该法能将整个试验的误差控制在检验水准上。

模型寿命表-统计

模型寿命表(model life table),指基于理论模型和经验数据构建的寿命表,用于估计不同人口群体的生存概率和预期寿命。通过标准化方法生成,适用于缺乏详细人口数据的地区,提供对人口动态的预测和分析工具。

实际频数-统计

实际频数(actual frequency),称“观察频数(observed frequency)”,指实际观察到的某一特定数值或类别的出现次数。

最优生物学剂量-统计

最优生物学剂量(optimal biological dose,OBD),指根据试验目标确定的临床最优剂量。

因子模型估计-统计

因子模型估计(factor model estimation),指通过对观测数据建模,估计潜在因子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以揭示数据的潜在结构和关联,估计方法包括主成分法、极大似然法、主因子法和迭代主因子法等。

Ⅱ期临床试验-统计

Ⅱ期临床试验(phase Ⅱ clinical trial),指基于I 期试验结果,初步探索药物治疗有效性并继续监测药物安全性与病人不良反应的试验。
1 ...343536373839404142... 90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