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毒作用-毒理

联合毒作用(joint toxic action),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因素同时或短期内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能够相互影响的毒作用。

毒效应区-毒理

毒效应区(toxic effect zone),指表示化学物毒作用特性的参数。分为急性毒效应区和慢性毒效应区。

代谢-毒理

代谢(metabolism),指化学物在机体内经酶促反应或非酶促反应而成为新的衍生物的过程。

共氧化反应-毒理

共氧化反应(cooxidation reaction),指过氧化物酶催化的反应。包括氢过氧化物的还原和其他底物氧化生成脂质氢过氧化物。

阈限值上限值-毒理

阈限值上限值(threshold limit value ceiling,TLV-C),指在工作接触的任何时间都不能超过的最大浓度限值。

观察到作用最低水平-毒理

观察到作用最低水平(owest observed effect level, LOEL),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与适当的对照机体比较,外源因素引起机体某种作用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延迟效应-毒理

延迟效应(delayed effect),指外源因素长期暴露后,并未立即出现,而是在一段时间后才显现的效应。

生物标志-毒理

生物标志(biomarker),指反映外源因素暴露及其生物学效应的机体内的各类检测指标。可用于暴露、效应及易感性评价。

毒理代谢组学-毒理

毒理代谢组学(toxicometabolomics),指检测生物样本中外源因素及体内代谢产物的变化,研究外源因素毒作用机制和生物标志,预测毒性及筛检代谢小分子等的方法。

毒理微生物组学-毒理

毒理微生物组学(toxicomicrobiomics),指研究外源因素暴露对机体特定部位如肠道、口腔和皮肤等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影响,及其与宿主健康之间关系的方法。

啮齿动物显性致死试验-毒理

啮齿动物显性致死试验(rodent dominant lethal test),指将暴露于受试物的雄性啮齿动物与未暴露的雌性动物交配,观察着床数、活胎和死胎数,评价受试物诱发生殖细胞遗传毒性的试验。

最大给药量法-毒理

最大给药量法(maximum dose method),指急性毒性试验中,以最大浓度和最大容量单次或 24小时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并观察实验动物的毒作用,确定受试物最大耐受剂量和毒性的方法。通常适用于毒性较低的受试物。

DNA 损伤-毒理

DNA 损伤(DNA damage),指外源因素引起的 DNA 分子结构的异常改变。包括核苷酸碱基或核糖基破坏、化学键断裂、DNA 交联和加合物形成等。

摄入-毒理

摄入(intake),指某种物质或成分通过消化道摄取进入体内的过程。

营养级放大因子-毒理

营养级放大因子(trophic magnification factor),指外源物质在特定营养级水平的生物体内浓度与低一营养级水平的生物体内浓度的比值。

毒物化学分析-毒理

毒物化学分析(chemical analysis of poison),指应用化学、药学、医学等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环境和机体中有毒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速发性毒作用-毒理

速发性毒作用(mmediate toxic effect),指外源因素一次暴露后,机体即刻产生的毒作用。

不可逆毒作用-毒理

不可逆毒作用(irreversible toxic effect),指外源因素停止暴露后,继续存在甚至进一步发展的毒作用。

胞吞作用-毒理

胞吞作用(endocytosis),指细胞膜内陷将所摄取的物质包裹成囊泡并转运入细胞内的过程。根据摄取物质的理化性质不同分为吞噬和胞饮作用。

首过消除-毒理

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指又称“体循环前消除”。化学物在进行体循环之前,在胃肠道细胞内代谢或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或不经生物转化直接排入胆汁,使其原型减少的过程。
1 ...3456789101112... 3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