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期推荐剂量-统计

II 期推荐剂量(recommended phase Ⅱ dose,RP2D),指根据I 期试验结果以及受试者反应确定的适用于II 期试验的药物临床用量。

中间距离法-统计

中间距离法(intermediate neighbor),指以两类中所有样本点之间距离的平均值来进行聚类的方法。

类平均法-统计

类平均法(average linkage),指以两个聚类各自的中心点(同一类中所有样本点的均值)之间的距离来进行聚类的方法。

极差-统计

极差(range),又称“全距”,指所有观测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其越大说明数据变异程度越大,或数据越离散。符号 R。

信息准则-统计

信息准则(information criterion),指用于评估统计模型优劣的标准,平衡模型复杂度与拟合精度。通过量化模型对数据的解释能力与参数数量,帮助选择最优模型,避免过拟合或欠拟合。常见形式包括赤池信息量准则、贝叶斯信息量准则等。 ...

广义线性模型-统计

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regression),指一般线性模型的扩展,通过分布函数选择因变量为非正态分布;通过连接函数建立因变量的数学期望值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当因变量的分布为正态分布,连接函数为恒等(Identity link)时,可简化为一般线性模型。 ...

断点回归设计-统计

断点回归设计(regression-discontinuity design),指通过设定随机分组变量的取值高于或低于固定截断值或阈值来划分实验组别,通过回归模型评估实验效应的一种设计。

尺度偏移量-统计

尺度偏移量(scaled deviance),指基于标准误校正的残差偏移量,反映模型的拟合离散度。

生存时间-统计

生存时间(survival time),又称“失效时间(failure time)”,广义指从规定的观察起点到某一特定终点事件出现的时间长度,狭义指研究对象在死亡前所经历的时间。

非劣效界值-统计

非劣效界值(non-inferiority margin),指试验药与阳性对照药相比在临床上可接受的最大疗效损失。通常基于阳性对照药相对于安慰剂的疗效差异和临床判断确定临床上可接受的最大损失比例而确定。

安全性评价-统计

安全性评价(safety evaluation),指临床试验中对受试者医学风险的评价,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为药物的批准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距离最近准则-统计

距离最近准则(minimum distance criterion),又称“最邻近方法(nearest neighbor method)”,指样本和某个总体在空间中相距最近,则判断它属于该总体的原则。

约登指数-统计

约登指数(Youden index),指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 1,反映了诊断试验发现真正的患者和非患者的总能力。

全分析集-统计

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 FAS),指由尽可能接近符合意向性治疗原则的理想的受试者组成的分析集,从所有随机化的受试者中以最少的和合理的方法剔除受试者后得到。

参与偏倚-统计

参与偏倚(participation bias),指参与试验的人群与总体人群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偏倚。

未观测混杂-统计

未观测混杂(unmeasured confounding),指研究中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的关系被其他未观测到的变量扭曲的现象。

可靠性指数-统计

可靠性指数(index of dependability),指用绝对误差估计出来的信度系数,被试者观测分均值与全域分总均值之差的平方和,即一个测验或测量的被测者得分到施测者同等程度接受的所有可能条件下被测者均分的概化的精确性。

阳性对照-统计

阳性对照(positive control, active control),指预期会产生所研究效应的对照,通常接受已知的有效处理或标准处理。

覆盖误差-统计

覆盖误差(coverage error),指因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不一致所导致的误差,通常因抽样总体遗漏或包含不属于目标总体的个体所致。

训练集-统计

训练集(training set),指用于构建和调整统计模型的数据子集。通过输入特征与对应标签,使模型和算法学习数据内在规律,优化模型参数。通常占总数据 60-80%,与验证集、测试集共同构成完整数据集。质量直接影响模型性能,需保证代表性、无偏性。 ...
1 ...202122232425262728... 14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