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卫人 首页 考试进修 查看内容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精品课程 第十章 病因与因果推断

2014-5-17 00:58| 发布者: epiman| 查看: 2073| 评论: 1|原作者: epiman

摘要: 名词解释1. cause of disease2. sufficient cause3. method of agreement4. method of difference5. joint method of agreement and difference6. method of concomitant variation7. method of resid ...
名词解释
1.    cause of disease
2.    sufficient cause
3.    method of agreement
4.    method of difference
5.    joint method of agreement and difference
6.    method of concomitant variation
7.    method of residues
填空题
1.病因与疾病的关系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
2.凡是与疾病发生有关的所有因素均称为__________,它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宿主因素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它们与疾病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4.说明病因、宿主、环境相互关系的常用模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1.对病因含义最确切的表达是
A.病原微生物    B.物理因素   C.化学因素   
D.凡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
2.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A.机体抵抗力下降
B.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存在
C.致病因素、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失去平衡
D.致病因素与宿主同时存在
3.在病因研究的轮状模型中,强调宿主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
A.生物因素    B.环境因素   C.物理因素    D.精神因素  
4.证明某因素是某病的病因须经历的步骤是
A.调查各病例,寻找其共同因素,并用此因素作实验,实验成功则病因成立
B.从疾病的频率和分布中形成假设,经分析验证再进行病因推断
C.先对各病例进行检验,找出可疑病因,再作实验证实  
D.从病理资料提出病因假设,再通过实验证实
5.从疾病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与疾病发生有关的三大因素是
A.病人、病原携带者、非病人
B.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C.易感性、传播途径、传染源
D.宿主、环境、病原物
6.验证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方法是
A.病例对照研究    B.现况调查   C.队列研究    D.实验研究
7.判断因果联系时的必要条件是
A.联系的合理性
B.联系的强度
C.联系的一致性
D.时间顺序,即先“因”后“果”
8.夏季因气温高,雨量多,蚊媒密度升高而引起的蚊媒传染病的流行属于
A.在流行病学三角模型中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B.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C.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增加
D.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增加
9.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宿主因素决定人们对疾病的易感性
B.宿主、环境病、因三要素保持平衡则人们呈健康状态
C.病因作用于宿主即可发生疾病
D.环境因素影响人们对疾病的暴露程度
10.1988年,上海市发生甲型肝炎大流行,病毒主要通过生食毛蚶而侵入人体,毛蚶为病因的工作假设是通过下列哪种方法找出的
A.共变法    B.排除法    C.求同法    D.求异法   
11.宿主状态是遗传因素与下列哪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A.生物因素    B.物理因素   C.环境因素    D.化学因素  
12.下列哪一项不是病因推断的标准
A.生物学上言之成理  B.因先于果   C.致病因素与疾病一一对应
D.因素的分布与疾病的分布一致   
13.在病因推断过程中,反映某个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最常用下列哪个指标
A.特异危险度    B.相对危险度   C.归因危险度   
D.病因分值
14.在建立病因假设的时候,所用的逻辑思维法则通常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演绎法
15.疾病发生的三角模型存在的缺陷是
A.强调病原物、宿主和环境同等重要    B.强调环境   C.强调宿主    D.强调遗传因素
16.在病因学上,轮状模型与三角模型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
A.更强调影响疾病发生的三要素
B.有差别地看待疾病的三要素
C.强调环境及环境与机体的密切关系
D.更强调特异性病原学说
17.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轮状模型用于疾病的多因素研究而不强调疾病单一致病因子的作用
B.病因网用于疾病多因素研究而不强调疾病单一致病因子的作用
C.轮状模型的生物,物理化学和社会环境三个组成部分的比重随宿主的遗传因素的不同而异
D.轮状模型中的生物,物理化学和社会环境三个组成部分的比重因病种的变化而异
18.确定暴露于某因素与某病发生因果关系时,下列哪一条可不加考虑
A.联系的强度和特异性
B.剂量反应关系与现代科学知识协调
C.时间顺序即暴露于疾病发生之前
D.对联系进行统计学检验所得P值大小
19.病因研究中要获得工作假设,有一种方法是求异法,例如
A.某学校发生食物中毒,患者均为进食学生午餐盒饭者,不进食者不发生,因而盒饭为可疑病因
B.某市发生散发食物中毒多起,经调查患者均有进食某熟食店某食品史,该食品为可疑病因
C.某厂供应的学生午餐饭盒,供应若干学校,各校用餐人数不等,用餐多的学校食物中毒发生人数多,该厂盒饭为可疑病因
D.某厂供应相同的午餐饭盒给若干学校,仅一个学校发生食物中毒,经调查食物中毒发生在该校自供午餐的班级,因而该厂盒饭并非病因
20.形成病因假设的一种方法是“求同法”,例如
A.某学校发生食物中毒,患者均为进食某项食品者,不进该食品者不发病,因而该项食品为可疑病因
B.某市发生散发食物中毒多起,经调查患者均有进食某熟食店某熟食史,因而该熟食为可疑病因
C.某厂供应的学生午餐饭盒,供应若干学校,各校用餐人数不等,用餐多的学校食物中毒发生人数多,该厂盒饭为可疑病因
D.某厂供应相同的午餐饭盒给若干学校,仅一个学校发生食物中毒,经调查食物中毒发生在该校自供午餐的班级,因而该厂盒饭并非病因
21.流行病学探讨病因的一般程序是
A.从人为联系到统计学联系
B.从间接联系到统计学联系
C.从间接联系到因果联系
D.从统计学联系到因果联系
22.某因素与某病有统计学上的关联,特别是RR或OR较大时,要确定该因素为某病的病因尚需
A.排除该因素与疾病的联系为虚假联系和间接关联
B.排除选择偏性
C.排除信息偏性
D.排除混杂
23.推断某因素与某病有因果关系,此因素应与该病关联且有一定强度,在不同研究中此关联不断出现,可疑的病因出现在前,且在医学和生物学上言之成理,还需要
A.关联必须特异,即某因素仅与某病有联系
B.因素与疾病必须是真联系不是假关联或间接关联
C.排除选择偏性或信息偏性
D.因素与疾病的分布相符,并有剂量反应关系
24.关于因果联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无剂量-反应关系表明不存在因果联系
B.联系的强度越大,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越大
C.联系的一致性好,说明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大
D.先因后果是判断因果联系的必要条件
25.下列哪项不是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
A.时间顺序    B.联系的合理性   C.样本大小    D.联系的强度
简答题
1.    试述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局限性。
2.    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为什么不一定能否定假设?试举例说明。
3.    比较传统因果观与现代因果观的差异。
4.    如何认识Mill准则的应用?
论述题
论述病因判定的标准。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病因   指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其中一个或多个不存在时,疾病发生的频率就下降。本考题的要点是流行病学病因定义中的三方面内容:①病因作用机体后所致的结局是发病。②病因是相对频率事件。③还要考虑病因是多种的。
2.充分病因   是指必然会导致疾病发生的最低限度的条件和事件;最低限度是指任一条件或事件都是必不可少的。
3.求同法  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具有共同的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相同疾病A的病例均有的研究因素(暴露)a,因些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4.求异法  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均无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对象也没有研究因素(暴露)a, 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5.同异并用法   是指求同法和求异法并用,相当于同一研究中设有比较组,可以控制干扰因素。
6.共变法   当有关(暴露)因素不是定性的,而是等级或定量的,并与事件(疾病)效应成量变关系时,设A1,A2,A3等是事件(疾病)效应不同数量的状态,a1  ,a2, a3 是研究因素(暴露)不同数量的状态,两者之间有共同变动的关系,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7.剩余法  对某复合结局事件(A,B,C),已知它的有关(暴露)因素在特定的范围内(a,b,c),通过先前的归纳又知道b说明B,c说明C,那么剩余的a必定说明A。
填空题
1.单因单果型,单因多果型,多因单果型,多因多果型
2.病因,必需病因,辅助病因
3.年龄,性别,职业,遗传
4.流行病学三角模型,病因网模型,轮状模型
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B.   5.B.   6.D     7.D    8.D    9.C    10.C   
11.C    12.C    13.B.    14.D       15.A.  16.B.  17.D   18.D   19.A.   20.B.  
21.D   22.A.    23.D    24.A.   25.C
简答题
1.    试述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局限性。
充分病因几乎是不存在的,牵强的例子导致病因和疾病成了一回事,失去了因果关系的意义。多个病因的组合也不能成为充分病因。概率论因果观抛弃的正是充分病因。所谓的必要病因一定同相应疾病的分类依据有关,即按某病因进行分类的疾病,该病因就是它的必要病因,而正因为有该病因存在才被分类为该疾病。因此,必要病因并不是一个实证问题。
2.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为什么不一定能否定假设?试举例说明。
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还不能简单否定假设。因为经验证据不成立,有三种可能的结论:①假设不成立;②先行条件不成立③假设和先行条件均不成立。在第二种可能的结论成立时,假设并未被否定。
3.比较传统因果观与现代因果观的差异。
传统因果观主要指决定论因果观,认为一定的原因必定导致一定的结果,所以有充分原因的观念。现代因果观主要指概率论因果观,认为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导致一定的结果,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从而抛弃了充分原因的观念。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是符合概率论因果观的。
4.如何认识Mill准则的应用?
如果病因假设清单没有包括真实的病因,Mill准则就无法确证病因,而且Mill准则本身并不能对列出包括真实病因在内的清单提供指导。另外,Mill准则原本是用于实验研究类型,并且假定原因为充分或必要条件,因此对于流行病学的观察性研究,须注意控制干扰的条件较差,以及需要做统计学处理。
论述题
论述病因判定的标准。
(1)关联的时间顺序: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前因后果时间关系。前瞻性设计(队列或实验研究)在确定前因后果时间顺序上最佳,回顾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次之,横断面设计较差。
(2)关联的强度: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统计学关联越大,是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大,是偏倚所致的可能性就越小。一般指分类资料的相关。
(3)剂量—反应关系:可以看成是针对等级或连续性变量资料的关联强度。
(4)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可以看成是针对集团资料的关联强度(生态学相关)。
(5)关联的可重复性:研究的关联能在其他研究中得到重复,则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增加。
(6)关联的合理性:客观上同现有的理论知识不矛盾,主观上能为评价者的信念所接受。
(7)终止效应:怀疑病因自然或人为去除(下降),引起疾病发生率下降。终止效应对因果论证的强度较高。
(8)关联的“特异性”:从多因多果的观点看,特异性是错误的;从病因必要性含义看,特异性优势是多余的。因此,特异性不符合现代流行病学的观点,应当放弃。
一个病因研究本身必须要达到或部分达到第1,2(或3、4)条标准(前因后果、广义关联强度),如果符合第7条标准(终止效应)则更好;第5,6条标准(重复性、合理性)是对该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吻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biostat 2014-5-21 11:09

查看全部评论(1)

公卫论坛

手机版|会员|至尊|接种|公卫人 ( 沪ICP备06060850号-3 )

GMT+8, 2024-6-16 02:28 , Processed in 0.07112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