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卫人 首页 考试进修 查看内容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精品课程 第十二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2014-5-17 00:57| 发布者: epiman| 查看: 750| 评论: 2|原作者: epiman

摘要: 名词解释1. infectious diseaseepidemiology2. reservoir ofinfection3. incubation period4. clinical stage5. convalescent period6. communicable period7. carrier8. route of transmission9. ...

名词解释
1.    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ology
2.    reservoir of  infection
3.    incubation period
4.    clinical stage
5.    convalescent period
6.    communicable period
7.    carrier
8.    route of transmission
9.    epidemic focus
10.epidemic  process
11.infectious  process
12.spectrum of  infection
13.pathogen
14.host
15.disinfection
16.planned  immunization
17.vaccination
18.vaccine
19.transmission probability
20.cool  chain
21.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选择题
1.    可使人群对传染病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有:
A.计划免疫
B.传染病流行
C.易感人口的迁出
D.免疫人口的增加
E.新生儿增加
2.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
A.宿主、环境、病原物
B.理化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C.病原携带者、病人、非病人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
3.    随机选择6岁组儿童500名进行免疫接种,随访观察了5年后发现有80%的免疫接种者未患所研究疾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疫苗无效,因为仍有20%的儿童患了该疾病
B.该疫苗有效,因为有80%的儿童未患该疾病
C.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
D.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
E.不能下结论,因为观察时间不够长
4.    欲评价某疫苗预防甲型肝炎的疫苗,以下哪种人群适合作为研究对象:
A.现患甲型肝炎的人群
B.曾患甲型肝炎的人群
C.甲型肝炎发病率低的人群
D.甲型肝炎的高危人群
E.以上都不行
5.    某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试验为接种组儿童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是16/10万,安慰剂组儿童发病率是64/10万,则疫苗效果指数是:
A.4.0
B.25%
C.0.75
D.48/10万
E.3.0
6.    某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试验为接种组儿童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是16/10万,安慰剂组儿童发病率是64/10万,则疫苗保护率是:
A.4.0
B.25%
C.0.75
D.48/10万
E.3.0
7.    下列哪种措施可用于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
A.检疫
B.消毒
C.预防接种
D.疾病监测
E.卫生监督
8.    传播途径是指:
A.传染病在群体或个体间的传播
B.病原体更换宿主时,在外界环境下经历的途径
C.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D.病原体由母亲到其后代间的传播
E.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9.    关于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判断暴露时间,寻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B.确定接触者留验、医学观察或检验期限
C.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D.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E.有助于判断爆发流行类型
问答题
1.    简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2.    何谓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方式?
3.    疾病流行过程有那些影响因素?
填空题
1.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流行需要的三个环节是                     。影响流行强度的两个因素是             
2.    对易感者的预防措施包括                     
3.    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有                                                         
4.    病原携带者包括                     
5.    人畜共患病可分为                               
6.    针对易感人群的传染病防治措施为                     
7.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为                                     
8.    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为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    传染病流行病学(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ology):主要研究传染病再人群重发生,流行过程及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并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对策与措施。
2.    传染源(reservoir of infection):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3.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指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
4.    临床症状期(clinical stage):指传染病病人出现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期。
5.    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指病人的临床症状已消失,机体所遭受的损伤处于逐渐恢复的时期。
6.    传染期(communicable period):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7.    病原携带者(carrier):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统称为病原携带者。可分为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
8.    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
9.    疫源地(epidemic focus):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发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
10.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是传染病再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连接。
11.传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12.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是指当机体感染了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所表现出的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
13.病原体(pathogen):是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类微生物和寄生虫。
14.宿主(host):指再自然条件下被传染性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其它动物。
15.消毒(disinfection):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消灭或杀灭外界环境重的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包括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
16.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是指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17.预防接种(vaccination):是将生物制品(抗原或抗体)接种到机体,使机体获得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18.疫苗(vaccine):是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经理化因素处理后,使其失去毒性但保留抗原性所制备的生物制品。
19.传播概率(transmission probability):也称传染概率,是指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后而成为感染者的概率。传播概率的大小与病原体、传染源和易感者的特征及接触的方式密切相关,尤其是接触方式不同导致的传播概率大小不同。
20.冷链(cool chain)是保证疫苗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所谓冷链就是指疫苗从生产单位发出,经冷藏保存并逐级冷藏运输到基层卫生机构,直到进行接种,全程都按疫苗保存要求妥善冷藏,以保持疫苗的效价不受损害。
21.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是指在人群中新出现的或过去存在于人群中,但是其发病率突然增加或者地域分布突然扩大的传染性疾病。
选择题:
1.E 2.D 3.D 4.E 5.A 6.E  7.A 8.B 9.E
问答题
1.    简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答:①根据潜伏期长短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以进一步追查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②根据潜伏期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一般为平均潜伏期加1~2天,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可按最长潜伏期予以留验或检疫;③根据潜伏期长短可确定免疫接种时间;④根据潜伏期可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一项预防措施实施后经过一个潜伏期,如果发病数下降则认为该措施可能有效;⑤潜伏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来势凶猛,病例成簇出现,并常形成暴发;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间较长。
2.    何谓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方式?
答: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⑴经空气传播,又分为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三种方式,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⑵经水传播包括经饮用水传播和接触疫水传播,一般肠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⑶经食物传播是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少数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方式;⑷经接触传播: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⑸经节肢动物传播又称虫媒传播,是以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而造成的感染,包括机械携带和生物性传播;⑹经土壤传播是指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所致的传播;⑺医源性传播是指再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造成的传染病传播;⑻垂直传播分为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和分娩时传播。
3.    疾病流行过程有那些影响因素?
答:传染病的流行依赖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三个环节的连接和延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传染病的流行和消长。这三个环节的连接往往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⑴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理、气候、土壤、动植物等,他们对传染流行过程点影响作用较为复杂,其中以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的影响较显著。许多传染病,特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呈现出的地区分布及时间分布特点,主要与气候、地理因素对动物传染源的影响有关。⑵社会因素:是指包括人类的一切活动,如人们的卫生习惯、防疫工作、医疗卫生条件、生活和营养条件、居住环境、社会制度、生产活动、职业、卫生文化水平、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的安定或动荡等。近年来新发、再发传染病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因素的影响。
填空题
1.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2.    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
3.    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医院性传播、垂直传播。
4.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
5.    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以人为主的人畜共患病、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病、真性人畜共患病。
6.    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
7.    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
8.    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biostat 2014-5-21 11:23
是滴,必须顶一下
引用 biostat 2014-5-21 11:23
是滴,必须顶  一下。。。

查看全部评论(2)

公卫论坛

手机版|会员|至尊|接种|公卫人 ( 沪ICP备06060850号-3 )

GMT+8, 2024-6-16 04:48 , Processed in 0.07296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