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证性亚组分析-统计

确证性亚组分析(confirmatory subgroup analysis),指在确定治疗关键证据的临床试验中,按照临床试验方案和/或统计分析计划中预先规定的人群和多重性调整方法,考察试验药物在目标人群和/或全人群疗效的分析。

支持性亚组分析-统计

支持性亚组分析(supportive subgroup analysis),指当全人群的主要终点同时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时,进一步考察试验药物在各个亚组中疗效一致性的分析。

探索性亚组分析-统计

探索性亚组分析(exploratory subgroup analysis),指用于探索药物在不同亚组间疗效和/或安全性差异的分析,事先可不在试验方案中明确。

亚组分析-统计

亚组分析(subgroup analysis),指将研究样本按特定特征分组后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索不同群体间的效应差异。

协变量校正-统计

协变量校正(covariate adjustment),指通过统计方法控制协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估计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独立关联。

协变量-统计

协变量(covariate),指研究中可能与因变量相关,且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干扰的变量,需要在统计分析中加以控制以消除潜在混杂。

基线校正-统计

基线校正(baseline adjustment),指通过统计学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基线测量值进行调整,以控制其对结局变量的潜在影响,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干预或暴露因素的独立效应。

基线均衡-统计

基线均衡(baseline balance),指在实验或观察性研究中,不同组别的受试者在研究起始时,其关键基线特征的分布不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

基线-统计

基线(baseline),指在研究开始时,对受试者或研究对象的关键特征、指标或状态进行的初始测量值。

意向性治疗原则-统计

意向性治疗原则(Intention-To-Treat principle),指基于治疗意向(如计划的治疗方案)而非实际给予的治疗评估治疗效应的原则。

意向性治疗-统计

意向性治疗(intention-to-treat, ITT),指一种临床试验数据分析方法。要求将所有随机分组的受试者纳入最终分析,并按照最初分配的治疗组进行评估,无论其是否完成了治疗或遵守了研究方案。该方法旨在保留随机化的优势,减少偏倚,并更真实地反映干预措施在实际临床环境中的效果。 ...

临床试验-统计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指一种在人类受试者中进行的系统性医学研究,旨在评估医疗干预措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作用机制,为医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双重差分法-统计

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DID),指比较准实验中实验组干预前后的均值的差与对照组干预前后均值的差,以评估实验效应的一种因果推断方法。

间断时间序列设计-统计

间断时间序列设计(interrupted time series design),指收集在实验前后多个时间点的测量数据,比较被试接受实验处理前后的反应模型,以评估实验效应的设计。

断点回归设计-统计

断点回归设计(regression-discontinuity design),指通过设定随机分组变量的取值高于或低于固定截断值或阈值来划分实验组别,通过回归模型评估实验效应的一种设计。

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统计

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cross-lagged panel correlational design),指基于面板数据或纵向数据,通过估计不同时间点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的交叉滞后关系和同一个变量的自回归关系,评估实验效应的设计。

后测-统计

后测(post-test),指实验结束后受试对象接受的对某种属性的测试。

前测-统计

前测(pre-test),指实验开始前受试对象接受的对某种属性的测试。

不等同对照组设计-统计

不等同对照组设计(nonequivalent control group design),指一种未贯彻随机分组原则而不能保证非处理因素在组间分布相同的组间比较设计。

准实验设计-统计

准实验设计(quasi-experimental design),指对随机对照设计的严苛条件做出一定妥协而形成的研究方案。对混杂因素的控制好于非实验设计,而差于随机对照设计的一种实验设计。
1 ...707172737475767778... 13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