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807
好友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主题
分享
精华
威望 旺
钢镚 分
推荐 人
|

教育
+ W" i2 T$ \0 h0 d 基本储备
( R# b2 L& |" t# e* B0 \3 t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一种“底线公平”、“起点公平”。
; g1 w A, U1 z" ?/ W 1、优先发展教育,把教育资源做大。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的观念,实施推动教育“一把手工程”,规划优先安排、投入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保障。. k5 J3 t! L% H6 w$ x* Y" ]$ K
2、完善教育政策和资源配置。把受教育的机会公平摆在突出位置,善于用政策手段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促进教育资源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大幅度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健全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结合户籍制度改革,为进城务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开放异地高考。; j6 [7 Y; P$ c) Z
3、坚持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解决择校问题:统筹规划布局;加大投入,改造薄弱学校;严格实行就近入学;帮扶措施,名校带弱校,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 [. i6 r$ D" M* j' W 4、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积极稳妥地改革招生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
) G% b& d* Q' x
8 x; T0 P! d; L/ @1 i, J就业! G. a* y6 `6 L6 W K
基本储备
( q1 H$ L6 O. @$ L- ^7 a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群众获得收入、维持生计、改善生活的基本途径,事关一个人的尊严和社会稳定。必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
4 D' h9 U. Y) F: s6 C% Z/ U 1、加快经济转型,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地发展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吸纳更多的人就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劳力密集型产业,稳定制造业。* k9 Z: h$ S, e4 c; _4 r
2、完善和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鼓励其道基层工作。通过税收、保险、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更多劳动力。6 Z2 z: \( v4 T: S. J7 q, H- s/ c
3、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行自主就业。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制度性障碍和就业歧视,通过税收、补贴、贷款等政策扶持、激励创业。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审批项目和流程,畅通创业渠道。$ M- K2 n! X" p" v) b/ l# @9 s
4、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加强培训与就业相融合,搞好就业服务,根据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情况,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终身职业培训计划,实现职业培训补贴政策,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规范设置、分类管理、严格监管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 p7 w) B8 P+ y) e; |
5、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恶意欠薪、使用童工、强迫劳动等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劳动争议协调处理能力和效率,提高仲裁、调解等的社会公信力,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增强失业保险的作用。% ?; x2 a* |* ?8 P M5 ^
6、加强就业公共服务,改善就业环境。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明确政府机关为劳动者免费提供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 a, }, W9 q% x1 |$ }6 I/ b 《就业歧视何时了》《薪情不能影响心情》《欠薪顽疾需良方》3 C& w5 K: V1 Y% C; D
! m6 _4 s3 Q/ s
社会保障
( f4 ^/ Z! Z3 m& ~6 U; m 基本储备
: ~8 i! J% E# l- D" |: { 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 O2 [( M* p4 t1 E2 N- f6 G j 存在问题:覆盖面不足,各项保障制度之间缺乏整合,统筹层次低,跨地区转移不畅,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保障诉求不断增强
2 h% @8 D5 M+ @* J9 s. Z 1、健全机制、明确责任。加强顶层设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合理确定保障的程度。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扩大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完善个人账户制度
2 n* X3 Y: Z/ g0 \ 2建立参保激励机制。激励长缴多缴,多缴多得,增强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意愿,提高青壮年参保率。加快推进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 ]! x8 J! t3 ^# f l" D/ } 3、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平衡国家、单位、个人的负担,扩大国家对社会保障的支出,促进长期参保。国统筹的保障制度,搞好各项保障政策衔接,促进劳动力的流动性,提高办事效率,。
" X+ n; n/ w k( \% i! ]; K 4、提高统筹层次,完善跨地区转移手续。逐步建立全全国统一的保障体系,统一标准,信息互通,保障流动人员异地享受保障。
, q2 }; s9 Y! I8 H- I9 t( E 5、扩大覆盖面,增强公平性。弥补无保障人员的缺失,整合养老保险制度,促使公平享有养老保障,应保尽保。整合城乡,实现居民统一保险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实现并轨。
, I! X/ V; U! [3 |& K ~, m5 m 6发展社会保障组织。发展商业保险事业,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
0 C7 N; A2 o( F5 j' q v 8 e4 H; k! {$ {( N! L
8、医疗/ r; }+ E* S s" t
基本储备2 O- d& [4 Q0 M/ z B2 x3 G
1、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让群众“少生病”。坚持预防为主,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实施免疫规划、妇幼保健,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和全民健康教育,做好慢性病、职业病、精神病防治,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 z- |+ k% j, |3 N7 }& E9 p 2、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让群众“看上病”。加强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对口支援制度,培养基层服务人员。8 V! M, A. Z" r) c6 Z5 B
3、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让群众“看好病”。坚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改革试点,完善职称、编制、用人等制度,激发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
; f% J3 {) H0 ~ 4、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让群众“看起病”。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健全大病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支付方式,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9 l1 f0 m4 h/ _4 ^% S
5、大力发展医药产业。建立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大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