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807
好友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主题
分享
精华
威望 旺
钢镚 分
推荐 人
|

注册后推荐绑定QQ,之后方才可以使用下方的“用QQ帐号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yjswxb 于 2015-7-16 18:04 编辑
" n& h3 j# s O- w# K, Z: g( ?3 j6 L( c5 d8 Q- H6 W: V# Z8 a
对“准公卫人”应考《申论》的几点建议. F9 ?8 M# J6 T
; e1 `/ W/ S# F' K, n 最近做公益的愿望非常强烈。周末回乡,帮助村里修了条路;看到一些实习的学生在学写《申论》,就想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h# D5 Y+ k- J/ B$ j4 r7 T; F% x
本文只所以在这里发表,仍是处于职业的偏爱和感恩之情。两年前女儿考研,在其推荐下与本站结缘,从本站查阅了不少的资料,从此我时常登录上来看看;明年女儿研究生毕业,要就业就要迎考,众多用人单位把《申论》作为考试科目。尽管这是在为女儿培养更多的竞争对手,但自私之人很难有大的建树,对手的强大才更能显示自身的风采。3 B: i( t* E% Z& ]* v
根据几年来辅导应考的经验发现,应届毕业生写申论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三: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格式不规范;三是理解肤浅。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阅读量小,知识储备不足;二是缺乏对语文规范的敬畏,由着性子乱写。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公卫人”网友参考。
6 C- o0 `* U0 _ 一、如何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多读书、多看报。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书报,广泛阅读显然是不现实的,只能有选择地读、重点读。
2 Q5 S: ~1 b+ v+ W) U- v9 v1 ] 那么读哪些书报呢?这与考哪些内容有关。《申论》,其实就是科举考试《策论》的变种,就是对社会问题进行政策分析和提出政策建议,考核是否具有以文资政的本领。考《申论》本质上就是考政策。所以,前期我曾在本站发过一个帖子《周末了给参加工作的公卫人一个建议》,鼓励公卫人学政治理论。当前,我推荐学以下书目和文章:1、十八大报告;2、本届历次中央全会决定,目前召开了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十月份后再开十八届四中全会;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4、人民网的《人民时评》。推荐多了也学不过来、记不住。+ g' b. F% \$ m# W0 J) I7 q
这些书目和文章怎么读?我的经验是带着问题读。林彪虽然出了问题,但不能因人废言。他有句名言,曰:“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现在时髦的说法叫“问题导向型”。读这些书的目的是为了应考,而不是为了成为政治理论家。如果立志提高理论政策水平,读这些书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这是快餐和碎片化的,是用来装点门面的。
1 ^7 C. j! `; U 读这些书可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可以学会说话,看看上级和别人是怎么谈这些问题的;二是可以应对《行政能力测试》中的一些问题,一举两得。# @" x$ d, c/ _; @* I% U
带着问题学就要学会梳理问题,明确到底有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凭空想肯定不行,必须是领导和社会关注的问题。问题有紧迫而重要的、有紧迫而不重要的、有重要而不紧迫的、有既不重要也不紧迫的,我们研究问题的选择和关注点必须与中央精神同步合拍。这些问题在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中都有,就在总结成绩后的那一大段中。这些问题大约有30个左右。
( i. Q+ F4 ?7 m' Z% T 对梳理出的问题,要进行整合,然后形成自己的思路,最好每个问题都独立完成一篇一千字左右的文章,既可以复习学到知识,又可以实战练兵。只学不练是假把式,在床上永远学不会游泳,必须实际练习。% D0 `& _) V% g; ?+ H9 `% X1 l
有了这些知识储备,还愁无话可说吗?
" b; N# l2 M( H4 Y+ u& F 二、如何解决平淡肤浅的问题。“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能够文从字顺可以得基本分,如果要得高分必须有一定的深度。深刻,不是出奇,出奇往往容易走极端,这对考试来说是很冒险的。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我认为方法有几个:- i# Z: a3 ~0 n+ j o2 r2 ~
一是选择更能深刻反映事物内涵的角度。事物、事件的内涵的发掘与前面谈到的学习理论有关,忌讳用从滞后的教科书上学到的陈词滥调。如“法制不完善”等等,这不符合实际,这是教科书上滞后的说法,我国早就宣布已经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框架。1 H: R7 u2 Y) u# o& p
二是对事物和现象进行概括和凝练。总结就是创造。要注意给定材料的重点提示句,在阅读期间就勾画出来。千万不要泛泛地罗利现象,而不去分析原因。
[- e% M0 q9 @ 三是加一点哲理性的语言。申论要平实,当然排除扩张的、模糊的、主观的语言,但不能离开闪烁着思想和哲理的火花。在这方面,可以用点排比、对仗、递进等修辞,充分显示自己的文字功底。
. ~2 l% U; B2 b: ?# Z5 @0 Z8 Y 深刻,绝不仅仅是写作技巧问题,更多是素养问题;不是单纯靠写作上的功夫,更多的是靠思想上的功夫。. u8 a" I* E. b
三、如何把文章写对。古人说,文无定法,这是对文章大家而言的。作为未来的公务员,文章对不对,不仅有一定的标准,而且有严格的标准,必须按行文规范来写。$ F F6 B" Q! p( {8 v
常见的错误主要有:语法错误,包括句子成分残缺,特别是长句、复句;搭配不当,特别是有并列主语的时候,谓语顾此失彼;结构或呼应混乱。还有词义错误、标点错误、错别字等等。这些非常低级的错误,经常让我卒不忍读。
) H2 `, |% v- M5 l% t8 h 文章难写,讲怎么写文章更难,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延安整风时毛爷爷一篇文章叫《反对党八股》,很值得读一读。但是八股文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如果没有道理也不会在科举中应用几百年,只是把文章格式化了不太好。但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这就是文章的结构问题:如第一股,破题,不就是“为什么”?第二股,承题,不就是“是什么”吗?从第三股开始不就是“怎么办”吗?这三个方面依然是申论的基本结构。
! s; d. z! C9 v1 A7 W1 U7 l2 j 面对试卷,首先要在结构上下功夫,而不能马上钻到材料堆里去研究遣词造句的技术性上。盖房子要先有设计和骨架,然后才是粉刷和装修。打草稿来不及,至少要有个提纲,先打稳架子。
$ ?' a; g; h, a& ^# B 一是观点要正确。千万不能为了标新立异去不辨是非。这个观点,既要立意明确,又要有兴奋点、新鲜感,要提神、醒脑。老生常谈的“加强领导、落实措施、跟上监督”实在让人烦透了。最好能解难释疑、切中时弊、揭示关键问题、指出发展总趋势。
2 }5 Z) B2 ]7 e$ Z K; t- Z$ k! B5 N 二是结构要合理。要眉目清晰,纲目清楚、思路贯通、层次清晰、段落完整、符合逻辑、开头明快、结尾有力。动笔之前,先全面设想,给定的材料怎么运用,层次如何划分,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衔接、怎么照应。在段落的顺序上,要符合逻辑(按内容或按问题或按重要性)叙事要有因有果,议论要有观点有论据,不能让人产生大的跳跃。
1 U7 `; r7 ~& ]$ \4 e1 S5 ` 三是表述要规范。论述要准确、真实、周延、深刻。防止片面化、绝对化、形而上学,结论性的话要与中央的表述一致,对拿不准的问题不要盲目下结论。特别是要进入“角色”,胸有全局,做到虽不是领导但有领导的眼光,虽不是决策者但是有决策者的谋略,这篇《申论》是代表的国家机关,最起码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分管副市长的角色上,而不是一个大学生。
# r% p$ q; d( a" h1 M 不早了,先写这些。 8 f9 X. ^8 M; i5 q1 n) s
本文版权归我所有,如作引用,请经作者同意。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