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南京医科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医学院校,也是全国最早开办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的院校之一。学校1940年设置公共卫生教研室,1953年起招收公共卫生专业本科生,1988年设立预防医学系,1995年预防医学系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蝉联A+等级,连续5年位列“软科中国最好学科”第一名,2022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为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单位。
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公共卫生专业硕士(MPH)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江苏省优势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江苏省重点学科“卫生毒理学”和“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设有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生物统计学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向覆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所有二级学科。
学院部门
设有12个学系、8个中心和2个平台:包括流行病学系、生物统计学系、职业医学与环境卫生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卫生毒理学系、卫生检验与检疫学系、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学系、卫生信息学系、健康管理学系、微生物与感染学系、精神卫生学系,预防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与人类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部省共建肿瘤个体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医大卫生检测中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咨询服务与研究中心、出生队列研究中心、全球健康中心、公共卫生教学研究中心、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疫苗研发创新平台及科研共享平台。
人才队伍
现有教职员工260人(含聘用人员74人),专任教师132人,其中教授/研究员4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3人;博士生导师43人,硕士生导师43人。拥有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含工作站),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2人次,全国优秀博士后1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江苏特聘教授15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选35人次(含一层次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江苏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1人,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20个国家级/部省级优秀教师团队。
人才培养
引领全国公共卫生改革方向,构建“新医科”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牵头教育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101计划”。获批预防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创新培养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主编国家首套医学数字教材,国内首倡公共卫生PBL教学,创办首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技能大赛。在“挑战杯”“创青春”“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
导师名录
博士生导师
沈洪兵、胡志斌、喻荣彬、王建明、靳光付、马红霞、杨蓉西、沈 冲、戴俊程、唐少文、李瑞云、李 有、尹先勇、王 铖、李 煚、杭 栋、陈 峰、于 浩、赵 杨、杜牧龙、张正东、王美林、陆春城、王守林、秦玉峰、陈敏健、冯 晴、钱 旭、钟才云、李 忠、李 远、林 苑、汪之顼、夏彦恺、顾爱华、刘起展、孙明宽、吴 炜、王 军、吴 丹、李 磊、高 蓉、陈 进
硕士生导师
朱 猛、张二宝、杜江波、黄 鹏、宋 词、邓晓伟、刘逸舒、颜财旺、秦 娜、陈 峰、柏建岭、张汝阳、易洪刚、王 昕、蒋 涛、杨 晟、沈思鹏、王 强、倪春辉、吴冬梅、储海燕、王 超、郑 瑞、刘 易、耿珊珊、周 明、葛 新、胡维岳、武洁姝、丁 叶、张静姝、吴 笛、杜桂珍、徐 进、尤 华、陆 慧、樊 宏、刘思浚、李殿江、吴 倩、黄 光、张 展、张晓玲、刘晗婷
联系方式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1号
邮编:211166
电话:025-86868409
网址:https://gwxy.njmu.edu.cn/main.htm
相关合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