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25|回复: 13

[分享] 请大家谈谈疾控的发展转型

[复制链接]
mascdc1 发表于 2008-7-23 15: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后推荐绑定QQ,之后方才可以使用下方的“用QQ帐号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请大家谈谈疾控的发展转型
sduleaver 发表于 2008-7-23 15: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福利性单位。为人民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ascdc1 发表于 2008-7-23 16: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多单位人员臃肿,机构庞大,但真正能干事的人不多。一旦有事情时候,都说人手不够,平时很多人无所事事,还喜欢调拨是非,上班无纪律,作风懒散。很多人员层次不高,但年资不低,于是倚老卖老。如果疾控都是这样,能有发展吗?能向美国CDC靠拢吗?疾控本是技术单位,现在看来这技术要加上引号,因为很多人在忽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duleaver 发表于 2008-7-23 16: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mascdc1于2008-07-23 16:03发表的 :0 C+ \0 x! _  f. c
现在很多单位人员臃肿,机构庞大,但真正能干事的人不多。一旦有事情时候,都说人手不够,平时很多人无所事事,还喜欢调拨是非,上班无纪律,作风懒散。很多人员层次不高,但年资不低,于是倚老卖老。如果疾控都是这样,能有发展吗?能向美国CDC靠拢吗?疾控本是技术单位,现在看来这技术要加上引号,因为很多人在忽悠。。。
呵呵。建议你去发泄专用贴多多的回复
0 f9 |9 e5 R) Z* V! s2 g  _咱们还是往好的地方想。毕竟路还得走下去。不管是直的还是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xiaolin_110 发表于 2008-7-25 17: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谈谈我县级疾控中心存在的一些问题!0 }* O0 |2 Q' h- r9 @- x
县级疾控中心从事的是基层的疾控工作,从疾病控制、免疫规划、卫生监测到项目工作,工作很多、很繁琐,所以工作无法深化和细化,加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可以干实事,干本专业的人员很少,工作的质量可想而之。
" N# m, Q. t% ~7 @; a: q 疾控事业是公益性事业,但是财政拨款毕竟有限,单位职工的生存问题是最现实的问题,所以发展经济,发展有收入的业务成了我中心发展的方向。但是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就发生了冲突,因为面对口粮的问题,所以就忽视了花钱的疾病控制工作,这自然不利于疾控事业的发展。现在免疫规划除了一类疫苗是免费外,其他的是收费的,而且费用不低,对于普通的老百姓,特别是农民兄弟,这也不是一笔小的开支;而卫生监测,包括食品、饮用水、放射、职业卫生都是收费的,服务对象自然不愿意配合工作,因为采样和样品的实验室检测都是由疾控中心一家单位操作,所以难免其中有人情问题,一些不合格的单位从而变得合格。
1 u) t0 v/ X- L) o, g  [  疾控中心关注的人群还停留在城市居民,而对经济和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民阶层关注较少,而他们才是正真需要关注的人群,乙肝、肺结核等发病人数对发病率做主要贡献的都是农民。当然,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卫生问题不同,需要的卫生策略也要具体分析,这需要我们的卫生决策者思考和改变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ufq2001 发表于 2008-7-25 23: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抓住机遇 进一步推动疾控机构能力建设
7 |6 N/ M6 i- [- h$ f9 I/ B% s4 x; ~8 v: I& Y8 C( s2 h/ m6 u
& E; @3 a- d' d7 T  W* I, Z- K
2003年以来,国家启动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中央和地方共安排投资105亿元,安排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2448个,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在东部地区,各地党委和政府都高度重视,投入大量经费,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首先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对传染病的控制和应对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第二是我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网络直报建设是近年来公共卫生体系平台建设最大的亮点,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人民的高度肯定,领导对这方面也高度肯定。第三是在重大疾病,包括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第四是公共卫生监测与服务工作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 L& S3 Y0 m6 ^1 n. }/ f. ?& u* g5 ]3 W: e" E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第一关口。现在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医疗改革,现在的医学模式如果不转换,再富有的国家也支持不起昂贵的医疗费用,因此关口前移,重心下沉非常重要。要两手都要硬,一手要抓医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手要抓“十一五规划”的落实,抓中长期任务和目标,要把卫生工作规律性事情把握好,要提出振奋人心的目标。一定要有针对中国国情的很好的理念和设计,要凝聚出一批关键的领域和方向,在“十一五规划”的范围内不折不扣的做好工作,而且今后要有一批中长期行动计划,如艾滋病、结核病、肝病控制的行动计划,代谢综合症和心血管疾病防治相关行动计划,不能使现在刚刚脱离了贫困的中国人民又陷入到现代病的陷阱中。因为现在中国社会还在处于大的发展阶段,大的社会转型变化阶段,估计今后每年要有1%的中国人口要从农村转向城市,我们不能让其刚脱离发展中国家的疾病谱又进入发达国家的疾病谱中。而且有些问题要特别重视,如心理建康,这也是疾控控制范围,健康是身心健康,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意外死亡、伤害是中国死亡原因第五位,包括道路交通、自杀、意外事故等。我们还要考虑医源性疾病、药物损害等。这方面我们要有中长期规划,适当时候我们要把其变成一种国家的行动。
& w- ~2 G1 C% g. R$ H  e7 J. t) X/ B0 ~8 h* u  x' u
要继续努力,不失时机地推进疾控能力建设。现在能力建设包括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作为投资、运行、管理和与其他机构间协调等深层次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要强调公平效益和质量统一,建立绩效评价来带动能力建设。为了疾控工作进一步发展,应从三个方面考虑能力建设:! _" d! m3 e" N6 Z# ]

+ \# I' B; ]+ d" {第一,是人才队伍建设,是能力建设的基础。一方面是要抓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升现在的队伍水平,使各级疾控中心都有针对性地培训出一批核心骨干,能尽快在不断增加的业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各级疾控机构工作任务和人员配置之间的协调性不够好,地区间差别很大,一方面是“小马拉大车”,尤其是西部人稀地广的地方,一方面又是“冗员过多”,要下决心进行人员管理方面的机制研究和调整。同时,要有专项经费预算,完善基地建设、培训规划、培训大纲、培训师资等方面工作,这方面国家疾控中心将来要有一个方案和近中长期规划。中国地域辽阔,可能一个培训基地不够,我们的部队包括了几大战区,将来如果有些工作军民结合一起来做,既节省资源,又提高效率,还密切了军民关系。要有很好的方案,用几年的时间,集中力量和资源,对全国各级疾控机构相当数量的骨干进行系统、规范培训。工作中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一刀切,要用有限的增量把我们队伍的存量充分盘活。另外,医学教育要向预防教育倾斜,同志们反映的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缺位、不足的情况应该可以逐步得到改善,包括全科医师的培养,并重视人才价值观的培养。我们要尊重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专家,我们要善于整合资源优势,疾控和监督系统的仪器设备和平台条件能否考虑整合,更好的发挥综合优势,整合医疗机构资源。基层县级机构可以聘请一些医院医生担任疾控机构客座人员、顾问,要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机制。4 \: `# p. _& I3 s% k1 K9 e

. w9 E7 z4 y6 Y5 I& ?第二,疾控能力建设要与社区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建设紧密结合。当前要抓住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找准疾控工作定位。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社区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体系建设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支撑和保障,因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的领导对疾控工作的定位不能仅仅局限在本机构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社区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组成内容。脱离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来搞社区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国“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就无法落实。公共卫生疾控要理直气壮,要坚持预防为主。一定要结合到现在的体系建设、社区、农村等,要与医学模式转换相结合,要关口前移,要始终强调预防为主。  @+ F6 W2 M  m6 c( E0 p, O

3 ], @0 R  _. I& Q第三,加强建设疾控机构能力的保障。尽管全国疾控体系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党和政府对疾控工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相比,疾控体系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与硬件建设相对而言,各级疾控机构在管理规范化、人员队伍建设和工作能力提升等方面软件建设还比较薄弱,应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下大力气继续推进疾控体系建设。
# I' Q" K, \2 X/ m$ U2 {6 p- B' Y  T# O
各地要探索各级疾控工作特点,来加强疾控机构规范和运行,疾控机构能力建设从机构运行看,应该涵盖工作机制、管理制度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从工作环节看,应该涵盖疾病的监测、预警、预防和控制的全过程;从能力结构看,应该涵盖综合管理、现场调查处置和实验室检测等方面的能力。我们应该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制定适合各级疾控工作的规范、技术队伍框架、编制、技术人员构成、职责以及业务能力考核指标等等,明确机构能力建设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ufq2001 发表于 2008-7-25 23: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尤其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要在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从改革管理体制着手,调整卫生资源布局、实施了医疗卫生资源重组、公费医疗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几年来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与实践,机构建设和管理水平逐年提高,在意识理念现代化、设施装备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团队素质现代化、运行管理现代化等方面,都向着预定的目标跨出了一大步。近年来,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各地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成果喜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ufq2001 发表于 2008-7-25 23: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人才培养 促进疾控事业发展

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人才培养 促进疾控事业发展 : U6 I8 m5 }7 m8 N# I
 2005-5-24 14:06:14 7 E  ]7 _: _& y, m
, w+ \+ G- i7 h6 [; S1 {
' Q' \# k. v' l+ P! R

2 [% h, v4 i$ N
" E, E: ~% D# c" ^! ~/ R- I% z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S$ Q7 [  a. S- Q- t
促进疾控事业发展
) {2 d$ _1 z/ n, c——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人才培养的几点做法
. h0 c$ g' S" v, R: Q7 P/ Q 5 K2 d9 L: r8 ?: M2 T# B
  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在市卫生局的领导和省疾控中心的业务指导下,担负着大连市近六百万人口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同时承担区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业务指导、培训、考核和技术示范任务。人员编制245人,目前职工总数230人,专业技术人员197人。职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63人,占职工总数的71%(大专51,占职工总数22%;大学96人,占42%;研究生15人,占7%)。职称情况:正高13人,占专业人员总数的6%;副高52人,占26%;中级77,占39%;初级57人,占29%。从职工学历及职称上可以了解到,中心是一个人才密集的单位,同时所承担的任务技术含量也比较高。为了充分发挥中心专业技术人才的聪明才智,保障疾控事业的兴旺发达,中心努力为人才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主要做了六项工作:
# Y2 F5 {; d/ R
( T% `* Z5 X) l: D3 y一、抓质量体系管理,用事业造就人才
7 A! c, W5 H5 g, Q5 o  2003年11月6日~9日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委派5位专家到中心进行现场评审,通过召开座谈会、检查原始记录及资料、跟踪采样现场做8类236项实验、审查出具的检测报告等形式对与实验室认可有关的24个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进行了严格的评审,最后得出结论,中心已达到“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一次性地通过了评审(2003年12月份,中心正式取得了“中国实验室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证书”)。8 m/ P4 `' l$ v
  中心为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前期准备工作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因为,要达到国家实验室认可的标准,中心必须建立一个达到国内一流并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使中心出据的检测报告不仅在国内有效,而且在欧美和亚太地区等多国均有效。而要达到上述目的,没有一批懂管理、掌握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精湛的职工队伍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为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使职工掌握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接受新思想、新模式,按规定程序操作,中心在两年内做了大量工作:编辑《质量手册》、《程序文件》29个、《作业指导书》等179个质量体系文件,共20余万字、建立质量手册相关表单11份,自制表单30份,规范实验室原始记录188份,完成标准查新工作方法61份;加强对全体职工的教育,邀请专家讲授《实验室认可准则》四次,开展质量体系专题讲座十次,相关内容培训几十次,科室每周至少组织业务学习一次;建立业务人员技术档案139个,详细记载了业务人员参加业务学习、发表论文、授课等的情况,并保存相关资料;参加国家认可委组织的能力验证5项,完成中心内部质量控制41项;组织内部审核两次,对查出的所有与“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相违背的不符合项均采取了纠正措施;组织质量体系相关知识闭卷考试一次,并将考试结果记入职工个人的考绩档案,作为当年职工考绩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通过上述一系列工作,使中心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达到了目前国内较高的水平,与国际接轨。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委派的专家在中心现场评审期间,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中心十余名职工在会上流利回答了专家的近二十个问题,专家非常满意。到目前为止,中心仍是在全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现场评审的单位。开展国家实验室认可工作,锻炼了中心专业人员队伍,使中心的实验室工作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目前中心从样品流转、检验、出据检验报告、原始资料存档等各方面都严格按照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24个要素运行,职工整体业务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0 _" q/ s8 Z8 V; y$ N
  中心把实验室认可的管理理念运用在去年的防“非典”工作中,业务人员从工作方案、工作流程、技术路线、资料保管等各方面都按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去做,保证了在我市未发生一例社会感染病例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自己,业务人员在危险的环境中日以继夜地工作未发生一例S感染病例。在中国CDC的专家到中心检查“非典”预防控制工作时,中心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据可查,符合质量管理要求,且资料保存规范、完整,受到了专家的表扬。省市领导多次到中心视察,对中心的工作十分满意,给予高度评价。9 M+ i( O& G9 z. i5 P
6 \" }) p2 o8 [# G# b
二、抓建章立制工作,用制度约束和激励人才4 ^  f* W8 z! D# {1 x. C, C
  为有效实施科技兴中心战略,中心制定并下发了《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五”期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关于加强科教兴中心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科研与培训的指导管理规范》,对有关学科建设、科研教育经费、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如:对科研获奖课题按国家、省市、局级三个级别给予奖金;对在正式杂志上发表论文者在全部报销版面费的同时给予100元奖金。
( M) i! |0 M( F  ]! D  o. o$ v  为鼓动专业人员钻研业务,多发表高质量的应用性的论文,2003年底召开中心成立以来第一次“学术论文报告会”,从2002-2003年发表的一百余篇论文中精选出20篇进行了交流,中心对参加论文交流的职工给予奖励。4 ?) R! H  H; @7 r& l- d4 G, {( @
  今年7月份,中心进行了上半年工作考核,在科室发现了一些规范化管理比较好的典型,立即收集关于项目管理、档案管理、质量体系文件等方面资料12类,百余份,举办了一次“岗位技能规范化管理现场观模交流活动”,要求科室组织职工参加,并结合本职工作和上半年考核情况找出自身差距,提出整改措施,明确,中心将在年未全年工作考核时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
0 a8 c! B% l* m在政策的激励下,两年来中心职工发表论文100余篇;开展局以上科研课题6项;获得科研成果2个;引进新技术1个;去年中心一项科研成果《大连市沿海渔民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及HIV感染现况调查》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O4 @5 g5 Y2 L& `- |# g: Y

( D, b! G4 Q5 z% ^- Y三、实行项目管理,在实践中锻炼人才/ [- t9 i% p: e9 ^3 i, k( f
  今年2月份,中心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请专家讲授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要求中心各科室按项目管理的要求开展工作。目前中心已成功地进行了一次项目管理运作,既:中心与辉瑞公司联合开展的《大连疾控-辉瑞小学生乙肝防制干预项目》(2003年9月至2004年6月),针对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一直处于我市疫情前列的现状,中心由辉瑞公司提供项目经费开展了该项目,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我市20所小学近3万名小学生,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发放了由中心专业人员精心设计的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宣传板和宣传画各42套、贝壳宣传册3万份及身高量表宣传画3万份,开展了四种宣教方式:多维教学、竞赛、平面媒体、社区宣传。宣教范围是:以学生为主线,以小手牵大手,通过学校(学生)——家庭(家长)——社会(单位)这样一条宣传链不断拓宽宣传范围和受益人群。在评估阶段,于今年6月2日通过电视向全市播放了 “辉瑞杯乙型肝炎预防知识家庭电视竞赛”节目。经干预,小学生乙肝预防知识知晓率、卫生习惯及行为方式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乙型肝炎预防知识已经在小学生中实现了知、信、行三维空间效果,其受益人群已通过3万名小学生“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向家长和周围人群产生了广泛的辐射,其社会效益不可估量。该项目由中心免疫规划科牵头,从设计、实施到资料整理全部按项目管理的要求进行,主持和参与项目的中心专业人员共22人(涉及五个科室),均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管理及业务水平。2 G# y# ~  z) o8 U8 E. c* U
* s) L( w# ]7 Q* S( j# A1 w& [
四、抓培训和教育工作,不断更新知识; g( H! e( t  g2 U, x( c
  为使人才资源适应疾控科技发展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努力培养一批具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所需较宽知识面,掌握多种技能,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和在预防医学领域较强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中心提出“五支队伍建设”的设想,既:) p9 f+ f. m, x3 @, ]% s
⑴、中心领导成员和中层干部成为一支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技术、懂经济、懂法律的管理队伍。
0 Y. z8 t- V+ w: L: K% s3 l" v# N⑵、中层干部作为学科带头人,努力成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较强应急反应能力的现代现场流行病学专业技术队伍。1 g8 @! ]+ x! T6 ]- x! M
⑶、掌握现代预防医学多学科知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型的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并逐步形成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指导和服务的完整体系。
0 G0 I9 B4 W9 Y- J# L⑷、与高等医学院校和上级单位联合,建立一支培养能满足社区卫生保健需求的全科医生的师资队伍和相应教学机构。: B# h0 [( a0 k( u* G
⑸、懂外语,电脑技术精湛,基本满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与国际交流的需要,指导建立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与反馈的信息管理队伍。
+ ]  R! O0 L+ H- {; N- Y- `! w- n/ a  为建立五支人才队伍,中心要求业务人员全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每年市局继教验证中心的继教培训合格率都是100%,目前,中心已组织继教学术讲座42场,参加者4180人次,其中由中心申报的大规模继教项目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十余场,均由中心专业人员讲课。4 r- n! D0 L- ^7 ~; N% T
  中心作为一个函授分站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预防医学专科及本科函授班,目前有2个班,学员167人,师资基本上是本中心的业务骨干,有二十余人,他们每年都有到北京备课的时间,在为全省培养防疫人才的同时,教师自己充实更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 \- n( ]( W( d. {* h5 W
  每年中心都组织业务理论考试,考试采取分专业、闭卷的形式,结果记入职工的考绩卡。0 T& J; }5 Y, A0 P/ R1 f7 M/ t
两年来,中心送国内外进修的22人,参加各类培训班的1094人次,正在接受学历教育的23人(本科16人、研究生7人)。& J3 O3 M9 s! j: [
2 [" `  P3 }) }4 i5 X6 ~
五、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人才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8 z) {/ g7 n6 A6 {6 C/ M  T  中心党委注重紧密围绕中心的重点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工作,对职工进行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营造团结奋进、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多项荣誉,2003年中心荣获了辽宁省卫生厅“优质服务杯”先进单位、大连市先进集体、大连市先进党委、大连市职业道德十佳单位、大连市卫生系统行风建设目标管理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有31名职工荣获全国、省、市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H8 e& o# I+ U- X9 _( F" F/ f# Z
  党委通过在中心局域网开办“学习十六大”园地、“诚信论坛”栏目,召开学习十六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层层落实行风建设责任状等形式提高职工素质,树立疾控中心新形象,取得了一定成效,突出表现在去年抗击“非典”战斗中,党委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和职工不怕困难,勇于吃苦,以高尚的思想境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奏响了一曲集体主义的赞歌。有的同志连续工作几十天不回家,有的同志夫妻双方都在抗击“非典”一线,克服困难,坚持24小时值班,有的同志爱人有病,孩子高考,也始终坚持在工作一线,有的同志一天要接听几百个咨询电话,嗓子都累哑了仍毫无怨言,有的同志为调查清楚与非典病人的接触者,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省、市领导多次视察疾控中心非典防制工作,都给予充分肯定。疾控中心经过非典战斗的洗礼在社会上树立了新的形象,人民群众称赞疾控中心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是真正的无名英雄。1 \( S+ [" W9 x6 |- K
中心党委注重对中心学术带头人、科技骨干的培养,在政治上关心他们,指定专人,经常通过谈心等方式做过细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在思想上尽快地成熟起来。中心成立以来有12人入党,其中业务人员8人(有5人是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占67%。
( `0 u* c6 r4 R0 P8 Q) V+ o! z6 C6 L% g
六、加大科教资金的投入,为人才成长提供经费支持
1 G6 M! E0 T& T( w- W+ ~9 w  中心规定凡局以上的科研课题,中心都给予足够的资金,接受学历教育毕业后中心按比例报销学费,目前中心已投入用于科研、继教、培训、学历教育、重点学科建设的费用达646.3万元。如:中心完成的科研成果《大连市沿海渔民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及HIV感染现况调查》于2003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后,根据中心制定的《关于加强科教兴中心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心在市政府给予奖励的同时又给予完成课题的主要参与者奖金1万余元。
9 ]0 r  D5 c8 O$ o0 Z* y, b
5 e; L" x0 H& u! C, I
: ^8 r8 `0 B2 o% X7 U) X& Z( a) e来源:http://www.runsky.com/homepage/d ... bject1ai55572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ufq2001 发表于 2008-7-25 23: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疾病控制 8 z" R' H8 O, P, j8 i0 m
* j; |3 i8 m4 ^' D

" ?, N6 \% y8 g2 F6 n, R. G2 G  G
2 [" P9 d$ W/ D" B! c1 |  经历了2003年“非典”的流行,人们从没像今天这样重视身边的公共卫生状况。“非典”这场疫情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对外交往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严峻的疫情,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保持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受到了国际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但是非典疫情早期的流行和蔓延,除了一些客观因素之外,也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一些弊端:(1)是全社会对疾病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公共卫生应急机制。(2)是疾病预防控制体制不健全,卫生改革和发展滞后以及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突出。(3)在对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上表现为应对能力差,没有应急预案和灵敏的监测网络,缺乏公共透明的报告制度和预警机制。(4)卫生资源的条块分割没有形成合力,缺乏应急医疗队伍。
9 T: W) k4 \* B7 I+ n- F+ p; g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弊端,是在过去的卫生防疫体系下形成的,那种单病种的、分散和重叠的防疫体制,是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与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很不适应,也不适应人类健康模式和流行病学模式的改变。目前,我国的经济模式正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换过渡,管理模式正在从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的模式过渡,卫生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于经济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相对落后于人类的健康模式和流行病学模式的变化。现在不仅要面对经典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还要面对慢性病、伤害、中毒和精神卫生等;要面对老人保健、区域卫生规划、社区卫生服务等。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牢固的健康屏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k$ \1 J  C5 J0 f, ^; }  1、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现状0 ]2 z8 b$ E" v5 a" z% k+ q, _
  公共卫生体系指: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提供必要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共、民营和志愿组织的总体。一个有效的公共卫生系统应包括:强大的中央和地方卫生机构、训练有素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畅通和准确的疾病监测和报告系统、现代化的实验室、能与政府其他部门迅速沟通的电子信息系统、足够的物品储备(如药品和疫苗)、预防疫情扩大的有效方法(如隔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基于这些基础之上。我国卫生工作正面对疾病流行模式、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科学技术进步、市场经济发展四大变化。为了保证公共卫生的服务到位,改善和提高公共卫生系统的能力,有必要进一步理顺公共卫生的服务网络。对各省、直辖市来讲,公共卫生的专业机构应该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结构。两头是指省级和基层。只有加强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才能走进千家万户。这里说中间小,并不是削弱区一级公共卫生的能力,而是要求它们更加精干,尤其要强调它们的执法、信息管理、计划制订和传播沟通的职能。0 M7 m& W- v) F% s$ R7 Z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难以避免,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是一个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抗击非典斗争的关键时刻,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时听取了国务院关于非典防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第376号国务院令公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在疫情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情况下,《条例》的及时出台极具现实意义,这将为今后抗击疫情的工作提供方法上指导和制度上的保障。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仅涉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还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需要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完善职能,明确责任,加强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健康宣传工作。目前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1)是卫生部门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还不够强,思想观念、工作重点、工作方式还不适应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2)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不够广泛深入,人民群众缺乏有效防范的知识,容易产生恐慌心理; (3)是基层卫生防疫和医疗机构能力较弱,人员素质不高,难以及时准确地鉴别和判断重大疫情;(4)是公共卫生经费不足,缺乏有效保障机制,基层防疫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7 F$ A* Q! ~  F2 {  3、更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情况仍不容乐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
( R' T6 a! j; b) d( b* a  3.1 艾滋病疫情及防治情况,我国自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2003年,卫生部会同有关国际组织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现有艾滋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例。' R; N# a; u( N2 D& M+ y
  3.2 血吸虫病防治情况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从上世纪50年代起,疫区广大干部群众掀起一个又一个战胜“瘟神”的高潮。经过几十年艰苦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12个流行省份中有5个先后消灭了血吸虫病,433个流行县中(市、区)有260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3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血吸虫病病人从解放初期的1160万人降至84万人。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流行范围有所扩大,血防工作形势比较严峻。突出表现在:血吸虫病感染人数增多,局部地区出现急性感染暴发疫情;部分地区疫情死灰复燃,疫区范围明显扩大并向城市蔓延;钉螺大面积扩散,人畜感染的危险增加。2003年底,全国有吸血虫病人84.3万人,晚期血吸病病人世间2.4万人,近几年报告病人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中,急性感染人数明显增明,2002年比2001年增加59%;2003又比去年2002年增加22%,并发生了30余起急性血吸虫病暴发疫情。) s$ J7 ]: k. Q; X0 w5 z/ k
  3.3 结核病防治情况 我国目前现有肺结核病人约45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约150万。每年约有145万新发病例,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达13万,大大超过因其他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我国的结核病人数居全球第二位,75%的肺结核病人年龄在15-54岁之间,给社会、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80%的肺结核病人在农村,成为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有45%的病人因经济困难间或中断治疗。在医院门诊就诊的病人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疗法,造成结核病耐药情况十分严重,我国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结核病耐药特别警示的国家和地区之一。0 g  T4 a9 b5 \2 F5 m
  3.4 病毒性肝炎防治情况 据专家估计,我国有大约1.2亿人口长期携带乙肝病毒,现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2000万;估计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数为3800万,其中约50%病毒携带者。多年来我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中,1/3以上的病例为病毒性肝炎居各类传染病之首。病毒性肝炎的广泛传播和流行,对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8 r! V6 g" g: m- k( b/ y
  3.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情况9 K, f9 P! e1 U6 H- S0 v, F
  2003年抗击非典之后,卫生部继续将传染性非典型肝肺炎的防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按照《2003-200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开展了一系列防治工作。年初广东出现了4例非典病例,4月份安徽、北京共发生9例病例。疫情发生后,卫生部紧急启动非典防治应急机制,部署防治工作。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迅速行动,积极开展非典防治工作。发生疫情的地区按照非典防控预案的要求,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反应,反应及时,措施有效,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未造成较大范围的扩散,但仍不能掉以轻心。
' B) L& ]) ^  w4 g' Y6 I  3.6 其它公共卫生问题(1)职业病,据统计,目前我国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积病例数,均居世界首位,因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百亿人民币。(2)精神病发病率上升。中国精神疾患总数己达1600万,其中精神分裂症高居首位:600万,并且新病人以每年至少10万人的速度增加。流行病学统计显示:中国[精神疾患时代]己悄然来临。(3)自杀率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自杀率大约为十万分之二十三或二十二,远超过世界平均(约十万分之十三),lancen报告表明自杀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人中最为常见的死因;中国妇女的自杀率超过男性达25%,是世界上唯一超过男性自杀率的国家;农村人口中的自杀率为城市的三倍。(4)食品卫生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危及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令人防不胜防。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卫生部提供的信息,2003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与2002年比较,重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196.1%、80.7%、134.1%。(5)环境卫生恶化,每年因环境因素引起的死亡或残疾160万。等等。# c4 N( M7 x2 k$ I$ j: z- E  Y  g
  4、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势在必行
- y; `% H9 q3 f  4.1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 X% \$ `, ?$ O3 v. n  4.1.1 在工作重心上,政府中心职能从经济建设走向公共服务的转型,加强管理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让社会发展跟上经济发展,即使今后再有类似SARS的传染病发生,政府也可以应对自如。
3 d# z7 R7 O( L- n5 U) z  4.1.2 在工作体制上,要建立起合理的公共财政体系。正是因为中央与地方在公共问题上的不确定关系,中央在这一领域的高度集权,使得全国各地都面临公共事务管理投入不足、公共问题层出不穷的问题,对公共问题的解决在财政、人员、组织等各个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保障。SARS虽然变成了全国性甚至是世界性的问题,但病人的隔离治疗、疑似病人的观察和识别、隔断进一步的传染机制、治疗病人基本上还是当地的公共问题。; v" q4 b! k3 k& \8 @+ b9 t
  4.13 在工作绩效评估上,建立起政务信息公开基础上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确立起对人民负责的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
$ q) }. O. _  F/ h, ]  4.14 在治理单元上,建立以社区为主的社会基层结构。过去我们一直是单位制社会,国家通过单位就可以打赢人民战争。但现在社会发生了转型,单位多样化,出现很多新的事物。很多单位与政府不再有财务关系,也不再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即使有党组织关系,其关系也非常松散,无法直接进行命令,口头传达内部机制也失去了很大的效用。只有在一个具有正常市场经济结构的社会,政府可以放手经济发展;同样,一个社会基层结构充分发展的社会,政府也能够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处理紧急公共问题。
4 x. R' S4 r- H- H/ Z0 I: I总之,从根本上说,单纯的危机管理体系的形成并不能保证社会的全然无忧,危机管理的最佳途径是优化程序性决策从而有效避免危机的发生,长治久安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公共治理结构的优化:治理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变为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行方有序参与的合作集体,治理规范由过去单纯的国家法令变为法令、道德和社会及公民的自主契约等并存;治理程序从仅仅考虑效率变为公平、民主和效率等并重;治理的手段由过去单纯强调法治变为重视法治、德治和社会公民自觉自愿的合作相互补充;治理的方向由过去间单一的自上而上变为上下左右互动。
3 @/ O0 }9 ?1 m9 E, o# ]1 Y  4.2 不断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5 w5 J4 t* u& m  P6 S  A  现阶段,要以求真务实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强化监督,努力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 \; F' k, d1 s9 |  4.2.1 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卫生部门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增强危机意识和应急观念,克服麻痹松劲情绪和侥幸心理,把提高应对危机能力作为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做到有无患,从容应对。
/ S: K$ U: d2 n2 U. J4 F  4.2.2全面实施建设规划,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要按照国家批准的各项建设规划要求,加快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完成,尽快发挥效益。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执法监督机构的职能定位、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改革人事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实行定编定位,招聘竞争上岗,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工作水平。我市农村和市区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薄弱的环节。卫生部门正在制订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加强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急诊急救、传染病救治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条件。增强社区卫生的医疗、预防、保健功能,夯实我国公共卫生的基础。
0 ]  N0 b3 D5 X+ i/ X( V  4.2.3进一步加强卫生法制建设。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履行职责,落实责任制。对工作不力,措施失当,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执法监督,依法强化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服务行为的监督检查。全面推行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和预警措施,大力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管和卫生许可证发放。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做好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推进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措施,督促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强化职业病危害申报管理,查处大神机妙算要案。9 E9 g7 p1 E) b8 i# d; b" s
  4.2.4 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指导群众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除恐慌心理,提高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自我防范的能力,以利于组织和动员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有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 i) C: `6 D+ |/ r
  4.2.5  加强人员、技术储备和物资、经费保证,保障应急体系的有效运行。加强应急医疗卫生救治队伍和培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应急救治能力。要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治管理规范,加强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培养医护人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同时要充分有效利用各种卫生资源,整合科研力量,实行联合科技攻关,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规律、监测预警、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 ]) }& s4 `5 M. o* v9 ~3 o5 } & |: `+ l4 i  r) A' `" g3 j
来源: http://kpzl.baoji.gov.cn/xhzc/jbkz.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ufq2001 发表于 2008-7-26 00: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浙两省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考察报告/ s2 s9 g0 {& Y: ]. f
           江门市赴江浙两省考察组
9 {7 ?2 |7 Z8 M  F$ K' o. R% ]# L
  为推动我市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提高我市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探讨新时期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新思路,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2005年3月31日—4月5日,江门市公共卫生考察组赴江苏、浙江两省的舟山市、扬州市考察了当地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现将此次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 a: v: o1 w$ v: d$ F/ J  一、基本情况
2 E% n$ B6 O, O  浙江、江苏两地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各具特点。浙江省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起步较早,舟山市的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组建完成、工作步入正轨后,根据城市岛屿众多、海洋渔业发达的特点,重点打造了水产鱼类疾病预防控制的特色项目;扬州市的卫生监督体制大胆改革创新,改革后第一年,两个单位的领导班子暂不定位,而由卫生局牵头组成领导小组,摸索改革后两个单位发展的不同方向、社会对两个单位的不同要求以及各自面对的困难,经过一年的磨合后,两个单位逐步走向了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道路。 - P. A+ X" Y+ [3 ?; o
  (一) 舟山市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 P7 t0 C; s- K, K6 l) v1 G
  舟山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坐落在我国东南沿海和长江出海口的交汇处,面积1440平方公里,约100万人口,辖2个市辖区(定海、普陀)、2个县(岱山、嵊泗)。
5 `3 U9 a0 Q- p/ r3 z% \  2000年开始筹备卫生监督体制改革,01年11月18日分别挂牌,以原卫生防疫站为基础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原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为基础建立卫生监督所,编制共100名。 4 F, `# x' W# W; l5 @
由于舟山处于长三角下游长江出海口,岛屿众多、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为保障渔业的健康发展,为城市经济保驾护航,在当地政府与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疾控中心成立了全省首家“鱼虾蟹贝”医院—舟山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院。2004年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建立水产品安全监测实验室。该项工作的开展既有利于渔业良性发展,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从水产品通过食物链传播到消费者,成为当地公共卫生管理一大特色。
4 R+ m0 f& m( U; z  为深化和完善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舟山市在乡镇探索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的分支机构的可行性,计划于今年内指导和帮助各县(区)尽快落实分设卫生监督所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以市、县(区)二级卫生监督机构为主体,三大岛及重点岛屿、风景旅游区卫生监督分支机构为重点,连接城乡、上下贯通的监督执法网络。现时普陀山、衢山、洋山、金塘、六横等重点乡镇已经设置了卫生监督分所,增强了履行公共卫生监督职能的能力。 9 ~' r) H; E# m
  (二)扬州市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7 ^. a0 f2 X4 {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面积6678平方公里,约453万人口。下辖三区(广陵、维扬、邗江)、三县级市(仪征、江都、高邮)、一县(宝应)。
/ n  O0 N* H5 {  2003年1月,在撤销原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市血防所、市皮防所、市健康教育所的基础上,重新组建疾控中心和卫监所。2004年1月,扬州市疾控中心与卫监所正式单独运作。经过一年的磨合,双方单位领导均对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有了全新的认识,积极稳妥地推进了体制的改革。 # c, w6 R; Y, L& n$ S# r7 @8 ^
  二、主要启示
4 r  D) B) \1 M  两地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其成功运作引起了政府、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当地群众的欢迎。总结卫监与疾控体制改革与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成功的地方主要有:
1 c/ _8 _0 A' f! p8 s2 D3 ^  (一)政府与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公共卫生事业。 $ h/ |' ^& i# v% T% i% s7 }) W1 B
  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不是原卫生防疫机构的简单拆分,而是体制、机制、职能转变的深层次改革,是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完成这项改革,涉及到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原来集监测监督一身的卫生防疫站,按政事分开的原则,通过改革,成立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特别承担卫生监督执法职能、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两个机构承担的职能都是政府卫生行政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 s! }1 w1 I0 K
  舟山市的经验是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统一进行清产核资、人员调配,建立相应制度。扬州市的经验是按政事分开的原则,调整和理顺了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的关系,解决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两个机构在职能划分上可能出现的工作交叉和空白问题,卫生行政部门牵头成立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带领两个单位共同切身体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困难,本着有利于改革、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工作的原则妥善解决,共同探讨今后各自发展的方向与相互支持的可能。另外,由于改制后的卫生监督所成为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全民事业单位,为保障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浙江省政府明确了在卫生监督执法方面的财政投入,卫生监督执法的日常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予以保证。同时还计划每年投入资金用于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能力。财政资金的到位保障了改革后两个单位的顺利运行。
; u( r2 Z' Q5 v8 E; o1 G& d4 Q5 c  (二) 卫监与疾控协调发展。
3 b5 Y# [& K9 {4 K8 M9 G: P  t  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的职能职责、工作内容与方式方法虽然不同,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的目标是一致的。两个单位需相互支持、沟通合作,才能取得共同发展。两地均以疾控中心的卫生监测检验数据作为卫生监督的技术依据。扬州市以监测检验报告作为卫生许可证发证与复核的依据,办理新证的单位限期三个月内取得监测检验报告;同时建立卫生许可(复核)证和卫生监测工作月报与例会制度,双方及时沟通信息、反馈情况。
- P7 I* c8 }) K  }* z1 ^4 i- Q8 R  (三) 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7 M1 x% r" r% Y# e: h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民本政府”的建设,政府职能逐渐发生转变。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必须为经济建设和人民健康服务。两地的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机构在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做了大量工作。扬州市疾控中心以卫生监督所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为卫生监督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大实验室投入、完善质量体系管理,创造优质产品,保障样品检验的科学、有效、公正;设立咨询台、样品受理处,实行体检岗位提前半小时上班等便民措施。扬州市卫生监督所提出了突出服务,强化管理的卫生监督工作新思路,加强重大活动卫生安全保障,简化工作流程,优化便民措施,对企业上门培训等。舟山市疾控中心开展的水产鱼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更是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地区特色的服务项目。
7 ~, U& ]- Z( a" p  (四) 加强技术力量,提高技术水平。
& I0 o6 [5 P! k  为保障卫生监督执法的公正性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必须建立一支政治素质优、执法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廉洁自律、秉公执法和办事高效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为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廉政教育、法制教育和业务教育,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扬州市卫生监督所提出强化人才培训、培养 “三全”(全能、全职、全速)监督员的目标,掀起建设“学习型”单位的新热潮,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综合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要求。
9 v( A0 |# M; e4 U, H" s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必须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医学模式转变。舟山市疾控中心着重在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为加强对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建立了省内首个“浙江大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科研基地”。扬州市疾控中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型科技成果,近年来引进、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20多项,积极打造“科技型”疾控中心。
8 T7 n7 V' C# O5 q9 W: b6 r6 a  三、体会与建议
9 l4 j9 K. b, p5 s; j2 W  我市自2002年实施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监及疾控工作,市卫生局在卫生事业经费分配中,重点向卫监所和疾控中心倾斜。近几年来,我市疾病预防、食品卫生等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已受到省卫生厅的充分肯定。但在新形势下如何保持优势,参照江浙两地的成功经验,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 {" c3 Y* m. Q2 }( ]# }2 m- j; e& D  (一)加强卫生监督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沟通,建立有效渠道,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 + X* T2 V4 P  w% M' X9 x/ W
  必须认真贯彻卫生部提出的两项改革“两个都加强、两个都发展”的要求,深刻领会《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部39号令)和《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部40号令)的内涵,进一步明确卫监、疾控两个单位职能,理顺两个机构的关系。两个单位制定例会制度,及时沟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 O9 [* O+ Y0 ?. }8 M' |- k+ u
  (二)提高为民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 `1 E" }  ]4 }0 h9 F! M
  随着政府职能的改变,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必须认真学习政府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两项改革对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要求,积极探索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新思路。加大服务设施投入,提高服务技术水平,不断满足经济发展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强继续培训教育,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卫生执法和技术服务的整体水平。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卫生管理队伍。 - D/ r# k2 J. l9 O  V8 T$ _3 _# D1 s
  三、建立健全网络,完善区(县)级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机制。
3 B8 s5 [, q* U4 W& N2 i  目前,县(市、区)级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名义上已改革,实际上仍是两个牌子一套人马。镇级公共卫生管理相当薄弱,工作由防保人员负责,由于没有建立明确的机构,人员与经费的短缺,县级市的卫监、疾控改革处于尴尬局面。 ) H" p9 t  A4 Z+ C; ^6 U. S: V
  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应保障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和镇级防保机构的人员编制、正常经费的落实。各地要积极开展探索加强基层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新方向。探讨蓬江、江海两区设立卫生监督分所、完善三区监督执行机构、在卫生院防保组派驻卫生监督员、委托防保组人员担当检查联络员等方式,解决广大农村地区市场卫生秩序监管薄弱的问题。加快乡镇防保站建设,解决广大农村人口和城镇流动人口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问题。
7 D, D; F. o% u2 q; d+ E! Q  四、加大两项改革与公共卫生管理宣传力度,进一步树立人民健康卫士新形象。
$ g! I0 L8 Y* w5 X. u  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后,无论从广度、深度都存在宣传不足的情况,社会群众、经营单位、甚至部分政府有关部门都不了解和认识卫生管理职能的改变,对改革的推行及改革后两个部门的分工不理解;对国家卫生法律法规认识不足,侧重于经济建设,忽略了公共卫生管理。
, H" Z" q3 S: |. D我市要积极主动加强自身宣传,塑造良好的公共卫生管理形象。抓住群众最关心的卫生问题,办实事、创实绩,及时公布处理情况,宣传工作成果,舆论要从正面引导。 8 ]8 w, g% U( f9 p7 {: Y9 Z7 _8 {* c8 m

; A) a' ?" m% g# Y4 U' t$ k' l; I4 f9 R# c$ `7 C
来源:http://jmhe.jiangmen.gov.cn/ReadNews.asp?NewsID=16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会员|至尊|接种|公卫人 ( 沪ICP备06060850号-3 )

GMT+8, 2024-5-13 21:42 , Processed in 0.078331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