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楼明贤

[讨论] 一个犬伤科医生的手记

[复制链接]
 楼主| 楼明贤 发表于 2012-5-5 17: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1:1000肾上腺素,推荐用量:0.01-0.5ml/kg必要时重复注射。体重不明具体用量如下: , p# Q, C5 b% r5 x+ g  q: b
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1 a$ q* U; C/ M& B  ?4 O! v) V& a9 d
建立大静脉通道
- ?0 L2 K7 Q, C; s* \0 ]- A
大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 |4 C7 p, ^3 e8 f) W
卧床休息,头低位。开放气道并保持通畅,注意保暖,并通知儿科医生1 P* y4 Y" V& S# u9 f" H( O
; f1 D0 b5 b% r/ C0 w" C/ Q, n4 n
儿童急救药品剂量快速查询表
龄段
上腺素(1mg)
地塞米松(5mg)
(25mg)
(3mg)
0-6月
1/16
1/3
1/5
1/5
6-24月
1/8
1/2
1/4
1/4
2-5
1/4
2/3
1/3
1/3
5-11
1/3
1
2/3
2/3
12岁以上
1/2
1
1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楼明贤 发表于 2012-5-6 06: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专家Fleming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从其痛苦与病死率能与狂犬病比拟”。二○○六年十一月十三日,松阳县发生一例狂犬病病例。经调查,患者黄某某,男,71岁,农民,系松阳县叶村乡叶村村民。2006年9月28日,该病人到叶村乡关田村卖茶叶时经过的路上,被一家犬咬伤左下肢脚背,有三处伤口,伤口均出血,其中一处伤口较深。当时未作伤口处理,也未注射狂犬病疫苗及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该可疑犬已被当地村民击毙。2006年11月9日始,病人出现头昏、乏力、怕风、恐水症状及频繁呕吐,喝水时喉头紧缩。11月11日下午15时左右到松阳县人民医院,以“胸闷待查”收入内二病区住院治疗。入院时神志尚清,至16时意识开始变模糊,伴有幻觉,体温38.7℃,心率120次/分,血压160/90mmHg,恐水症状明显,感觉异常敏感,怕风、怕声。11月11日夜至12日上午,病人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呼吸衰竭,9点10分左右在家中死亡。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辅助检查,专家会诊确定该病例符合狂犬病临床诊断标准。尸体已送松阳殡仪馆火化。
9 z& o- l$ E2 g, b% c   + @  s* s6 O. X' g
  疫情发生后,松阳县疾控中心对该病例进行了网络直报,并采集病人鼻咽拭子、血清标本送省疾控中心检验;对医院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对肇事犬开展调查。11月12日县卫生局将情况报告给松阳县人民政府。 ; w8 s- C, U2 j' b- k
5 O% i0 q2 L. T4 T
  松阳县叶村乡关田村人叶某某,现年84岁。三个月前,被自家养的犬咬伤右手背,伤口较深且出血,属于3级严重咬伤,当时未及时进行伤口处理,也没有到疾控中心接种狂犬疫苗和伤口周围皮下浸润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9 W, t9 `1 {* ?! _/ C

$ {% f7 t& y$ A7 i  二○○七年六月二十八日开始,病人出现头昏、乏力、怕风、恐水症状,喝水时喉头紧缩。6月29日中午12时左右到松阳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恐水症状明显,怕风、怕声、怕光、烦躁不安、吞咽困难、抽搐、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病人于7月1日中午11时左右因医治无效死亡。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现已确认该病人为狂犬病病例。尸体已送殡仪馆火化。疾控部门对病家进行消毒处理。有关部门联合在划定范围内灭犬,或给犬注射兽用狂犬病疫苗。犬头样本送上级疾控部门检验。 1 P4 w! R4 E$ L9 k

( `0 I" p, H, D/ G) F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目前医学上可防不可治。该病的潜伏期短则10天,长则数年,一般为1至3个月,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 / }( X4 ]# \- W3 i) i

' ^2 _" R5 p: d9 S  丽水市疾控中心和松阳县疾控中心联合对该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该患者有犬伤史,潜伏期和症状符合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可以诊断为狂犬病。并采取以下措施:
+ g( @9 I2 i" e* @" ~9 l. F1 o- |* y4 t( f, d
  建议松阳县以叶村乡叶村村、关田村及周围邻近村为疫点,根据具体情况划定五千米范围内为疫区。疫点内所有犬、猫须在一周内捕杀深埋,不得转移、外卖、剥食,一年内禁止引入任何犬类;疫区内犬类应立即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并采取圈养措施,如发现流浪狗、可疑狗,应立即扑杀、深埋。目前已击毙恶狗102只,打狗工作初见成效。 ! ~9 s" t+ M* h
; {$ B- [3 b/ a( P% z) q
  松阳疾控部门在乡政府的协助下动员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免疫接种的处理措施,及时按要求处理尸体。如发现被同一狗咬(抓)伤者,应采取伤口处理、免疫接种等相应处理。 . o2 c; t0 v4 \9 n
% ?: M. `$ K7 ~. w, v
  建议松阳县政府加强狂犬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让老百姓不养狗、少养狗、圈养狗,如果饲养,需免疫接种。尽量少接触狗等疫源动物。如不慎被狗咬伤,需立即到疾控中心犬伤门诊处理。
# u6 z; h7 ^1 M$ S, b! P* c7 O% N& [8 {) z) `) [6 b5 x
  松阳县疾控中心已储备足够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按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处理每一位犬伤者,在判定暴露级别并告知患者狂犬病危害及应采取的处置措施后,开展犬伤者暴露后免疫,即注射人用无佐剂狂犬病疫苗,对III级严重咬伤者,在疫苗接种的同时,开展伤口周围浸润注射,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以阻断狂犬病毒的传播,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7 W% I* a( h6 J0 G- D
3 U4 }; m8 ?' l1 Q# [! q
  二○○七年一月十七日下午,快下班时,来了一位年轻人,自报姓名,姓黄,并且告之其父老黄于去年九月的一天,不幸被一只不名来历的恶狗咬伤脚部,没有引起黄老重视,也不去疾控部门救治,没有接种疫苗。一个半月后,因狂犬病发作离开人世,教训是深刻的。今天来者是他的儿子小黄,一位油漆师傅,在县城一户人家装修房子时,被主人家狗咬伤大腿,伤口有一个小洞。我马上给他用碘伏消毒,并注射人用无佐剂狂犬病疫苗。小黄说,父亲虽然年纪大一点,但是身体一向健康,饭量很大,突然去世,给家人带来万分悲痛。千方百计寻找犬主,无果,否则的话,要求犬主赔偿经济损失。 0 e; h- B1 ~& _. l
% J* W% q( ^" q# v" F* \$ d+ o0 T4 V. u( n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目前医学上可防不可治。该病的潜伏期短则10天,长则数年,一般为1至3个月,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 ! ?5 C+ j  k% R
8 n1 {/ e6 `0 n) J9 c8 r
  这是我县自27年来发生的第二例人间狂犬病例,而且发生地同样是在叶村乡,表明我县动物间存在狂犬病毒流行的可能,狂犬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任重道远。因此,县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要少养宠物,一旦被宠物咬、抓伤,应及时到县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控中心预防接种室或偏远山区玉岩中心卫生院正确处理伤口,全程接种安全有效的狂犬病疫苗,对3级严重咬伤者,按体重千克计算增加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预防狂犬病的效果达100%。且越早越好,以防万一。
/ ]2 o0 }8 G, J4 W) g
5 ], I! t, J6 s6 x. j6 O* F5 o人民网>>时政>>时政专题>>“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网络作品大赛>>佳作共赏   r/ z9 g+ [( T- r% p
1 [' t! ?. M  ^, V' `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8198/97945/97946/6184306.html # [% ~  A, e' F& o( q/ |! F+ o- i/ m

% M0 G4 Y7 E9 w9 {6 I) m6 R- _人民网主站>>时政>>综合报道 ; H. X$ p# r& R) c& Z

, X. \0 J3 b9 h( G6 B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9/20030507/986055.html   
; i8 `' T7 _0 A9 Q8 F  ^
, X2 K2 q5 q4 A; A! Q  v* i/ W/ f% _# P* n  i!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楼明贤 发表于 2012-5-6 14: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家的教子之道 精选 * C2 `1 e' G. [- |$ v' O
已有 2335 次阅读 2012-4-8 23:02 |个人分类:姓氏文化|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育儿 经验 素质 应试 身心 健康 言传 身教 GRE 书香 民主 & k: c- I+ b- n6 E

% h0 K: h8 t. e: S, r
" `; H0 K+ ^7 g% V& a9 `& v+ d8 {(根据在社区交流育儿经验时的发言稿整理、补充)
: o( h3 I4 k+ M6 |" g& ^2 _. c! r$ b' a0 X$ N
我们家的5条教子经验:
- {. n+ r. t1 {0 k1)      以身作则,全面发展。- p  r5 o! `/ u6 A6 N
2)      书香传家,好学成风。0 Z4 ?5 ]8 W, H% h) i
3)      民主、宽松,快乐成长。! Q- o. W  j) ], F! X. v
4)      培养兴趣,提高效率2 k+ Q9 A7 i( a# a' h& {
5)      重视素质,兼顾应试。
) \6 ?$ d! X3 T我们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学成风,一家老少(现在共包括3代人)都酷爱学习。除了喜爱书本知识的学习外,也喜爱各种实践知识和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 t6 ]0 e0 ^4 b! f  v
在老一辈的言传身教下,我们的两个孩子不仅一贯学业成绩优秀,而且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事业有成,为邻里和同事们所称道。; S/ n4 P0 d7 I  @* f% n; `
老大MM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后,应聘到深圳长城电脑公司工作,一年后就升任部门经理。三年后,他不依赖任何代办机构,成功地作为技术人才移民到加拿大。到加拿大不久,他就获得了渥太华大学研究生院计算机专业的全额奖学金。毕业后又全家4口移居美国,应聘到开发手机芯片的世界著名大公司(高通)从事研发工作。
) W% s% {) L) F) w! e6 O9 {老二GG以优异的成绩从华师一附中毕业后,放弃了免试保送中国科技大学的机会,参加高考进入清华大学,同时成为清华大学英语试验班50名成员之一,四年后毕业时拿到了清华大学化学专业和英语专业的两个毕业证。他在大三时参加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取得接近满分的高分,被美国乔治亚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计算机量子化学学会主席萨迪博士看中,邀请他马上赴美读博士,提供机票和全额奖学金。事实上他是在拿到清华大学的毕业证后才去该大学的。他25岁就获得博士学位,一毕业就正式应聘到美国Accelrys软件公司(全球最大的面向生命科学和化学科学领域提供软件产品的公司)作软件工程师。5年后又经过激烈竞争,在众多世界顶尖软件高手中脱颖而出,受聘进入美国加州硅谷新思科技公司(全球领先的软件及知识产权供应商),担任高级软件工程师。
& y% e, c7 D& L( h. y下面介绍我们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几点体会。' I% G9 \/ a) |: k1 {
(一)      以身作则,全面发展:
3 F7 o- z  f  @+ ^, U父母首先自己要在热爱学习、积极向上、全面发展方面起表率作用。
  P4 S! e4 Q+ ?; {* i我在将近半个世纪前一考上北京大学,就碰上了“文化大革命”,当时的口号是“知识越多越反动”,学习条件的艰苦是今天的年轻一代无法想象的。过时的旧教材也很难找到,还只能躲躲藏藏、偷偷摸摸地学。正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我自学完了多个专业的大学课程。到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考试时,我被录取为国家公派出国研究生,后来实际上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美国留学三年。到1996年,当时我已年过半百,因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开展科研合作的需要,我又开始自学法语。多年来我不仅注意本专业知识的更新,也一直热心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我从自己的两个孩子那里直接学到了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目前不仅在自己的本专业方面学有所长,而且成为能熟练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专家。
- D+ H5 q/ w) z* Q; [在追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面我也是身体力行。我从上中学起就喜爱铁人三项运动,长期坚持长距离游泳、长跑和骑自行车。在毕业后分配到距武汉140公里以外的天门县当中学教师的6年时间里,我骑自行车在天门和武汉之间跑了80多个来回。我7次正式参加横渡长江,目前已年近古稀,仍能在东湖一口气游2个多小时,游的距离是长江宽度的2-3倍。11年前(56岁时),我又用了约半个月的时间,坚持不懈地学会了骑独轮车,从此每天坚持骑半个小时,甚至在赴法国工作期间也不间断。: @, b8 X) k# ]/ N
我们家的女主人从小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兴趣爱好广泛,阅读过古今中外大量文学作品,热衷于各种文体活动,
0 J" \1 E9 T9 _2 K' z(二)书香传家,好学成风:/ {" t* J) I+ n+ Y" D5 _
父母言传身教:读书学习是快乐的事情+ K/ b4 l4 K- y& P6 m/ T- ?
培养孩子对读书的浓厚兴趣,提高其学习自觉性,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用我们的举止言行从小就给孩子们灌输一种观念:“读书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之一”。我们家收藏有大量中外文、史、哲及自然科学方面的名著。我们经常怀着浓厚的兴趣进行阅读、讨论。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都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能够给孩子们如数家珍地介绍各种名著的历史地位,指出其精华之所在。几乎用不着我们安排或督促,他们从小就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地选读各种课外书籍成为他们的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结果是大长见识,大长智慧。
$ o5 C3 }% y7 ^! P$ M早年我们家中备有多种字典和分门别类的参考书籍(后来逐渐被电脑和网络取代)。当孩子们提出各种问题时,我们总是尽量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去找答案,以后遇到类似问题能自己解决。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后,也可避免过多占用我们的时间。
5 C, k' _8 v8 w0 x$ V6 V  G5 t(三)     民主、宽松 , 快乐成长:
/ e5 I. D& A( v6 ^创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9 ^- i8 l$ \4 k8 F“望子成龙”是中国家庭数千年的传统,其积极的一面是重视家庭教育,但不能走极端。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的结果肯定是适得其反。现在各种媒体上介绍的培养子女的例证很多,但别人的任何经验都只具有参考价值,不能生搬硬套,不能简单化、模式化、功利化。每个孩子的个性、天赋、成长的环境千差万别,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孩子的潜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父母对孩子的热爱应当表现在尊重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展其个性、爱好、特长、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a+ N1 p% X: X$ y2 x' h# L
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很少以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总是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提出我们的意见或建议。我们的孩子尽管总的来讲成绩一直不错,但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也是常有的。碰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很少盲目地指责或训斥,而是静下心来与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老师的题目出偏了,出得不合理?还是暴露了自己在学习方面的缺陷?应当将考试看成是帮助我们全面、深入、牢固地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也是好事,以后将这部分知识补上也就达到初衷了。8 r) h" ?4 Z0 d" b) h- |, M: g7 V
我们认为,应该逐渐让孩子们自己作重大决定。高中毕业时,小儿子GG放弃免试保送中国科技大学的机会,报考清华大学的决定就是由他自己作出的。我们全家人都支持、尊重他的选择。事实证明,由他自己做出这个决断比家长做决断有利得多。孩子也是在人生的这一个个关键时刻的考验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9 p# n& @% ], X0 Q. ](四) 培养兴趣,提高效率9 O1 T6 w, H% x+ U' C% M, K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每天都拥有24小时。不同的人用相同的时间进行学习,收效却各不相同,说明必须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 L+ ^% i& ?4 n" B1 {6 T
为了保证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兴趣,同时坚持劳逸结合,确保健康的身体状态。我们的两个孩子从小就喜欢并经常从事游泳、长跑、爬山、打乒乓球等运动。我们从来反对以损害健康为代价来换取好成绩。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充足的营养和睡眠,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是高效学习的基本保证。特别要善于利用精力、情绪和思维处于最佳状态的时间进行学习。我们经常提醒孩子们要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以下几点看法可供参考。1 ^  y9 t, z: y8 ?
1.         应经常对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方法进行反省,经常注意了解别人、特别是那些成功人士是如何学习的。他们采用的哪些方法值得自己借鉴、尝试? 自己目前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否需要作些调整或作重大改变?% ]4 c/ s9 {( o% @& T5 R2 A
2.         应培养快速阅读的习惯,掌握相关的技巧。阅读是我们获取新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如果阅读的速度上不去,可能一辈子总是落在别人后面。GG曾在一周内以每天一本的速度看过几部武侠小说,从此阅读的速度大增。通过浏览网页和网上聊天,也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 l$ r* D- {+ Q+ v2 \
3.         选择教学参考书要少而精,同类的低水平重复的书看得再多也无济于事。这方面家长应把好关。要有选择、有目的地读书。世界上的书太多了,必须舍弃绝大多数,只选看自己最需要的。
; s6 K- c( Z% p$ J4.         外语学习需要有良好的实践环境,一天不练习不使用就会退步。实际上对于大多数人目前最容易做到的是经常收听外台广播(其次是收看外语电视节目)。每天借助外语了解国内外时事及科技进展,养成习惯,日积月累,外语的进步会相当可观,同时眼界也会更加开阔。
. p7 x3 F9 B0 ?/ N3 m' F% S(五)重视素质,兼顾应试:
/ p& T3 [- ^9 ^+ R/ f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0 H+ t/ p4 e- P; l7 o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毫无疑问应当以素质教育为主,但对应试教育也不可偏废。素质教育搞好了,通常应能体现在考试成绩上。但这两者也不是完全对等的。考试本身也有一定的规律,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也需要掌握一些专门的技巧或诀窍,为此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 ^- L; ]4 v$ o$ `
目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选拔人才的体制尽管有许多弊端,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将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因为尚无更合理的替代办法。所以几次关键考试的结果常常可能决定人的命运,因此对考试也不能不重视。  F, x/ y5 }  c+ F- q2 B& g# }5 ?3 [

1 a( k  j. T: j: C; g下面以发生在我们家的三个例证说明应当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3 d& j+ U- W7 f- l$ B$ E5 K
1. 英语学习方面,我们的两个孩子在很早就达到了较高水平,而且他们从一开始学英语,就很重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均衡发展。按当时高考对英语的要求,听和说都不属考试范围,因此很多学生从狭隘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出发,放弃了这两种技能的培训。其实外语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这四种能力其实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放弃了听和说的能力的训练,外语永远达不到高水平。由于不能听和说,外语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往往花了更多的时间,仍收效甚微。
6 F( [' I2 ]3 x" ]& d$ Q' J+ ?/ D我们的孩子很早就能听懂美国之音的英文广播,看原版的长篇小说。学英语对于他们是特别快乐的事情。他们并没有在英语学习上花比别的同学更多的时间,能力却远远超出了高考大纲的要求,考试的成绩也不错。从长远的观点看,听和说的能力对于他们目前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真是太重要了。 
4 I# V2 O) h9 m& Q, C; o此例说明狭隘的应试教育观念多么害人,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的立场不能动摇。0 @" O9 p- f& @6 a
2. 老二GG在高中阶段的三年可以明确地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两年,素质教育阶段;最后一年,应试教育阶段。
4 V3 h& N6 J" E, q在素质教育阶段,他的学习基本上是以兴趣为主导,花了大量时间在课外学习上:阅读了古今中外大量文学作品,包括原版的英文小说;跟着在大学学计算机专业的哥哥学习了大量计算机知识,包括三种编程序用的计算机语言和电脑游戏的攻关技巧;参加数学等多种学科的竞赛活动;这些都与高考的要求没有直接关系。他平时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仅在班级第10名前后,在年级的名次更是长期徘徊在第80名左右。
9 G% A( g- e5 E2 h/ d; B* x. ~而一到高三,他就前后判若两人,完完全全进入应试教育阶段,不参加任何与高考不直接相关的活动:对家里的计算机敬而远之;不看任何课外书籍,极少看电视;成天埋头于高考复习资料和练习题。4 i1 |2 t3 F/ s( S0 Q
他考上清华大学后,我们在清理他的书架时,看到数十本高考复习资料和练习册都密密麻麻写滿了字,他在这一年中所付出的艰苦代价着实让作父母的我们感到心痛。由于有前两年素质教育阶段打下的坚实基础,一旦集中全力转向应试教育,他的优势很快就显示出来,在班级和年级的名次稳步上升。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他是全校第7名,获得保送中国科技大学的资格;正式的高考,他跃居全校第3名,被清华大学录取。而不少从一开始上高中就一直坚持应试教育的同学却显得后劲不足,名次越来越往后排,最后高考的结果也不理想。而且从长远的观点看,按应试教育的模式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头脑僵化,很难有什么大的出息。; O$ V* B0 y! r, K/ o
此例清晰地说明,要想最终获得好的结果,必须以素质教育作基础,但对应试教育也不可偏废。
, r! J) C) c# X3.我们家的老二GG可谓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方面都游刃有余,论实力有实力,论考试总能超水平发挥。老大MM则没有这么幸运,对重大考试的心理适应能力较差,考试成绩波动很大。特别是参加工作几年后,再想要靠考试拿高分争取到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几乎没有可能。针对他的这种特点,我们建议他选择一条先移民、后留学的道路。申办加拿大技术移民,评判的标准更看重工作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英语考试也更侧重口语以及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而这些都是MM的强项。在移民成功后,他靠在平时学习和课程考试中的出色表现争取到了全额奖学金,避开了GRE等只有“考试专家”才能胜任的考试。: c% _3 @- P9 z3 H
此例说明,并非只有擅长考试的人才有前途。不擅长考试的人,也可能抓住生活提供的各种机遇,走迂回的道路,达到理想的目标。9 p" E# i; K0 ~. @- ^* o1 v

9 Q3 v: K6 X- g3 \- Y0 K  q# d5 x!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楼明贤 发表于 2012-5-6 15: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何时能消灭狂犬病? 精选
  @, Z0 u& o! n: p5 a+ P( v- C4 y已有 2249 次阅读 2011-12-13 09:48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狂犬病 控制 中国 WHO 根除 巴斯德 狗 2020 规划 ( L: t! ^+ E" a  v0 W+ h

  [4 ?$ x5 Q& Q原载科普杂志《Scientific American》的中文版《环球科学》2009年第11期 “生命的壮阔”专栏- @/ H5 h/ j7 e0 {
# w! T* S" d: J& ]
  人类在30年前根除了天花,未来几年内将根除脊髓灰质炎,稍后还可能根除麻疹。某种病原体只有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可能被根除:类型较单一,很少发生变异;人是唯一的宿主(不存在动物宿主);有安全有效的疫苗。; `4 |4 K* c% O1 B
   狂犬病毒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所以从理论上讲,要彻底根除人类狂犬病是不可能的。但狂犬病毒在遗传上非常稳定,100多年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狂犬病疫苗时所用的病毒株在今天仍可使用;这类病毒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也非常明确――99%以上的人患狂犬病都是因为被狗咬伤。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狂犬病的控制。实践也证明,在狗和人群中基本消灭狂犬病并不是特别困难。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狂犬病专家就明确认定:“狂犬病可以被消灭,北美洲、西欧、日本和南美洲的许多地区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4 z. C( g2 H& Z+ ^; C  已消灭狂犬病的国家或地区的经验证明,只要控制住狗群中的狂犬病,人群中的狂犬病就能基本得到控制。早在100多年前(甚至在狂犬病疫苗大量使用以前),英国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就主要借助于对狗的严格管理和检疫,在短时间内基本控制了狂犬病。许多亚洲国家或地区,如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多年前也基本控制了狂犬病。目前,狂犬病主要仅在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存在,其中每年死亡人数超过百人的国家不足20个,主要都在亚洲和非洲。在中国,狂犬病发病率一直位于世界第二 (仅次于印度),近几年每年狂犬病死亡人数都高于2000人。) W0 h4 [& E) U8 b9 \8 `* N
  中国对狂犬病不能说不重视。最近十余年来,狂犬病频繁成为各种媒体关注、争议或炒作的焦点,但中国在狂犬病防治方面似乎进入了一个怪圈。成功控制了狂犬病的国家都是强制性地让狗接种疫苗,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狗可以不接种疫苗,每年却有一千多万人被迫接种疫苗。结果,我们每年为狂犬病付出的代价是世界第一,效果却是倒数第二:现在,中国是全球狂犬病疫苗的头号生产国和使用国,每年产销量均超过1300万人份(占全球80%以上的份额);每年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抗血清的总费用超过100亿元,但得到的仍然是每年“投入一百亿,死亡两、三千”的结果,投入和产出严重不对称。
9 @4 U) _9 k4 n  O2 x  狗用狂犬病疫苗的价格不到人用疫苗价格的十分之一。在中国,狗的总数为1亿多只,每只狗用疫苗5-10元,按70%以上的免疫复盖率计算,总费用每年仅需5亿-10亿元。令世界各国的狂犬病专家们感到奇怪的是,中国狗用疫苗的复盖率尚不足20%,但却能拿出比狗用疫苗所需多几十倍的钱花在人用疫苗上。但由于不能解决传染源的问题,实际上收效甚微。事实上,中国的狂犬病受害者主要是农村地区的低收入弱势群体,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根本买不起疫苗(更不用说抗血清),而且相关知识、信息都欠缺。如果相关行政部门不采取重大举措,每年“投入一百亿,死亡两、三千”的结果仍不会有根本改变。
" n5 a% t0 ^; P, c9 p1 p; B- \  为了尽快走出在狂犬病防治中的怪圈,中国政府应组织专家论证,进行科学决策,制定5-10年的以消灭狂犬病为明确目标的防治规划。而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开展大规模犬类疫苗接种活动。
/ Z6 c1 T9 L1 v  u) O  在开始的5年内,应双管齐下,即狗的普遍疫苗接种与人用疫苗的接种并举。国家在狗的疫苗接种方面应增加相应的投入。自第一次大规模为狗群注射疫苗后的2-3年,暴露后处理人数会增加,这是由于公众对狂犬病威胁的意识增强;在以后的第5年,暴露后处理人数仅为最开始时相应人数的50%;到第7年,此比例下降至5%-1%,并一直维持在这个低水平。再往后则全国用于狂犬病的总支出会逐渐降低,达到每年“投入三、五亿,死亡可全免”的目标,使全国狂犬病发病人数能控制在每年10人以下。
/ I- R: W+ F) f9 ~+ k% q  执行上述规划5-10年后,全国动物疫苗使用量将在每年百万份以下,人的疫苗使用量在每年10万人份以下。全国每年用于防治狂犬病的总费用将会显著下降。由于狂犬病不可能彻底根除,所以少数人在特定条件下的狂犬病疫苗接种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不可避免的。3 x/ d  P" H- |3 ^1 A3 N& ]/ I; G
  世界卫生组织倡议,到2020年在全球消灭狂犬病。不久前,世界狂犬病发病人数最多的印度也正式宣布将在10年内消灭狂犬病。据悉,中国卫生部、农业部等相关部门目前也正酝酿制定中国的《狂犬病防治规划》。国内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在狂犬病防治方面与印度相比有许多有利条件,中国完全应当而且可能在5 至10 年内基本消灭狂犬病。; F. [& J& j1 _8 N  d
8 k) ]! k( d. a5 _" c

/ o( _& Z2 ?$ r2 b, g. p0 P, b. B
: @, N# Q- j1 N  o1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楼明贤 发表于 2012-5-6 15: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狂犬病是医学上早已解决的问题
) j6 {& a  N5 j2 b
6 _0 g( F! @8 m9 a9 J" y% b. P世界卫生组织(WHO)狂犬病咨询专家明确认定:“狂犬病可以被消灭(be eliminated)”。狂犬病100%可预防。目前,狂犬病在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都已得到有效控制,狂犬病的死亡人数多年保持为0或接近于0。
7 V: r4 N" v/ p! {) }
) j& ^* G2 t3 e- y7 R' ~# q! V目前中国在狂犬病防治方面付出的代价是世界第一,成效却是世界倒数第二:中国是全球狂犬病疫苗的头号生产国和使用国,每年使用量达1500万人份,相关总费用每年超过100亿元,但每年发病率(即死亡率)却超过2000人,在全球排第二位。
* E8 R+ U( H6 [/ ^( l+ x+ v3 y' p* p: z2 X/ A
美国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控制狂犬病。美国每年人用狂犬病疫苗使用量仅为1.6万~3.9万人份,却能保证每年狂犬病死亡人数在5人以下。其主要传染源不是狗,而是蝙蝠或浣熊等更难防控的野生动物。美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用量仅是中国的1/500,但仍认为用得太多了,存在不必要的浪费。2年前,美国将每人份由5针改为4针,结果证明效果相同,同时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美国那么有钱,为什么还那么小气,还那么斤斤计较?为什么我们每年死那么多人(主要是穷人),却还大手大脚,甚至麻木不仁?美国是医疗保险系统出钱,中国是老百姓被迫掏钱(有些穷困人口甚至明知可能送命也掏不出钱)。 ) b1 g2 |9 h2 b, z4 [/ V- ?/ n
. U8 ]- _: Z; A! A1 P) C
& P1 ~  N$ C3 B+ u9 ^& @* T
- D' ?5 C$ g, O, C$ I. O3 v
成功控制狂犬病的基本经验
% W% G- b  C* }6 F: |" I# v
* F1 A7 |. D8 Y4 K# n/ J* w+ N% e3 g已消灭狂犬病的国家或地区的经验证明,对某一地区70%的犬进行持续和有效的免疫,坚持数年,就可以基本消灭犬和人的狂犬病。
% ?8 z  R+ ?( {) ]. V; S% Y& N6 C, F9 W- J9 }* U& I$ c$ r
国际上多位狂犬病专家在十多年前就多次反复提醒中国相关部门:解决狂犬病问题主要靠兽用疫苗而不是人用疫苗,靠农业部而不是卫生部。中国的狂犬病问题,其实质就是“农业部管的狗咬了卫生部管的人”。在卫生部管辖的范围内,在人用狂犬病疫苗方面花再多的冤枉钱(例如每年200亿元人民币),也不可能在目前水平上有明显进展。而在农业部管辖的范围内,每年用不到10亿元给狗普遍接种疫苗,坚持数年,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控制中国的狂犬病。如果高层管理部门不迅速采取重大举措,将狂犬病疫苗接种的重点由人转向狗,我国在狂犬病防治上每年“投入一百亿,死亡两三千”的结果将长期不可能有根本改变。
" o; L( y4 ?( ]9 p
1 S" O' _' t0 {) ]5 ]2 g1 c; h/ Q8 D9 v中国必须在3~5年内实现全国犬只70%以上的免疫覆盖,质优价廉的兽用狂犬病疫苗是完成这个任务的前提。中国目前兽用灭活狂犬病疫苗的实际生产技术水平却还相当落后,生产几乎为空白,大中城市的此类疫苗基本上依靠进口,价格昂贵。
3 C; R! ~  n: V. L% p4 Y+ g( i& h8 f" Z5 l6 t1 e4 `& b
人用狂犬病疫苗原则上可直接作兽用。中国能大量生产合乎WHO标准的人用狂犬病疫苗,从技术上讲生产兽用疫苗没有丝毫问题。如果全面采用针对兽用预防性疫苗的改进措施,则狗用疫苗的成本完全可以降低到每支5元以下。
7 {3 g8 R: P' n8 @6 H8 G* I7 ~. o, f1 o& ~. i: M0 M
沿海部分发达城市已经通过政府采购,实现对宠物的免费狂犬病疫苗接种。如果把疫苗价格降到三五元钱一支,其他地区的政府就也可能下决心来推广。 7 G7 K0 R" e3 @% s5 d9 V9 r

- V+ J; d/ [" |+ c2 f8 c* V中国的狂犬病问题,农业部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发挥主要作用。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农业部今年年初已经首次给本系统外的厂家颁发了兽用灭活狂犬病疫苗的生产文号。中国目前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生产能力远远过剩,农业部如能积极主动地推进人用狂犬病疫苗技术向兽用疫苗的转化,中国质优价廉的兽用狂犬病疫苗一定能迅速满足整个防治任务的迫切需要。 0 v9 z# P# \7 V. t# i) d
, |. M, s2 Y" h9 N6 n# V; N; q
$ C2 _( G/ F1 v* ~
. Y2 i/ h2 B* |; o. y
狂犬病是社会制度优劣的试金石 ! T; k& P: H4 u0 P$ E
  i8 J& @+ A9 g; z1 ~6 g* m
国际上怎样看待狂犬病问题?狂犬病仅仅在贫穷、落后和社会动乱或腐败的国家存在!狂犬病的流行就代表贫穷、落后和野蛮。 3 U/ W  F/ }3 a, O  t' `9 J

( J- B5 c# [4 Z# m8 @- S狂犬病的受害者主要是农村贫困人口。某个人被狗咬了,他为什么不及时就医?因为无钱、无知,或得不到社会及时的救助。中国的狂犬病问题,本来是每年5亿~10亿元,持续5~10年就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现在每年被动花费100亿以上,还可能永远解决不了问题?这些都充分暴露了中国社会运行和管理的严重弊端! : [3 C# v6 V" U9 z3 J4 E

! E) {$ H! x' m+ S中国目前的狂犬病失控,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声誉,是在给社会主义制度抹黑。中国消灭狂犬病的过程,必然是一个中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优化的过程,一个推进中国社会整体进步的过程,其意义远远超出挽救每年2000多条人命和杜绝100亿元以上的浪费。: T, Q' x8 |  T& K! \
  WHO已提出在2020年前实现全球基本消灭狂犬病的目标。拉美国家在2010年已宣布基本实现目标。印度等许多亚洲发展中国家都已纷纷作出承诺,将按时达标。目前全世界都在对中国政府拭目以待。
/ e* w/ k2 [. y3 g0 D% K" y
, @9 F% d, p& h* X2 ?要彻底解决中国的狂犬病问题,需要借鉴世界上已基本消灭狂犬病的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由国务院高层领导协调以农业部为首的各部门,尽快制定一项5~10年的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基本消灭狗和人群中的狂犬病的总体战略计划。中国完全有可能以不高于目前实际已付出的高昂代价,实现WHO倡导的十年内基本消灭狂犬病的目标。
/ c4 N- y: J' q- H. U
3 v) C  a% S( l' t% ^/ e(作者系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狂犬病检测中心研究员), W  y, e# h5 t8 y8 T1 @, y. t: w1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楼明贤 发表于 2012-5-6 15: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狂犬病可经母婴垂直传播吗? 8 `, j6 m, Z- V. Q+ y, B. ~; x
已有 1136 次阅读 2011-9-15 12:16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病毒 母婴 狂犬病 传播 胎盘 疫苗 副作用  病例 报告  4 l  R0 \+ V+ j. O% x" {( R* M- `
- n: _# k% O4 T; v/ b; M
在怀孕期间如暴露于狂犬病毒也应接种狂犬病疫苗。目前的狂犬病疫苗副作用轻微,不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明显危害。1 H6 _( x  H" G$ _1 U! {1 M
在怀孕期间发生狂犬病是非常罕见的。国际专业杂志二十年前曾报告共5个相关病例,其中除一个非英文发表的病例外,其他病例都明确否定狂犬病毒可经胎盘传播。国际主流学术界认可的病例都证明,患狂犬病的孕妇也可能分娩健康婴儿,即狂犬病通常不会经母婴垂直传播。7 ?/ \  G2 h' C5 `' X4 ^8 g
狂犬病毒是嗜神经病毒,狂犬病人在发病前和发病早期,体内的病毒并不进入血液循环,而且胎盘对狂犬病毒有一定的阻扼作用。但对婴儿在围产期可能发生的其他类型的感染,则应通过及时接种疫苗来进行预防。: ]( w: @/ C+ ~, I: j* `& x
以下简介笔者收集到的3篇相关病例报告。
9 `' z7 r/ e* h; A6 }第1个相关病例报告于1977年用德文发表在专业杂志Infection(1977; 5(1): 49-50)上,题目是《胎儿在患狂犬病母亲怀孕期间的早期发育》。 # _$ w/ F5 O% y# V1 }3 m' H+ D$ V$ v
7 u7 L( s! d2 K7 D. p3 n
该论文的摘要 :“本文报告一个患狂犬病的孕妇在死前自然分娩一早产婴儿的病例。虽然未接种疫苗,但婴儿未患狂犬病。根据其他出版物和本病例的发现,人类狂犬病经胎盘传播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C3 d$ O& U. h0 K4 D  `: p
第2个病例报告于1985年用土耳其文发表在专业杂志Mikrobiyol Bul. (1985,19:95-9)上,题目是《经胎盘传播的人狂犬病》。
7 u/ \- V) |, {" p3 c该论文的摘要:“妊娠九个月的孕妇进入安卡拉Numune医院传染病病房(1981年5月10日)。 34天前,她曾被小狗咬伤。入院第二天,一个男婴通过引产出生,并被送往安卡拉Sami Ulus儿童医院,正常喂养。40小时30分钟后,婴儿突然死亡。对母亲和婴儿经尸检、宏观和微观检查都确诊为狂犬病。据我们所知,这是通过胎盘传播人狂犬病的第一个病例报告”。
; u' w" y" v0 ?9 j  J笔者认为,这是全世界肯定“胎盘传播人狂犬病”的第一个病例报告,也是唯一的报告,且不是用英文发表的。将近30年前土耳其在狂犬病研究方面的水平和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应当打一个问号。如果再无其他旁证,此报告的科学意义有限,不应该影响整个科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结论。
1 \* |% y1 C$ ~( A; Q5 T+ C
% [. x! W0 e$ \另一个病例报告于1990年发表在著名医学杂志Lancet(1990, 336(8710): 319)上,题目是《感染狂犬病毒母亲的新生儿经免疫接种后幸存》,该文也对此前的相关病例进行了小结。
% W2 s& R5 Z: j该论文的全文翻译:9 x: R+ [0 N# V8 h4 K9 s

, U6 |0 f. w( b8 Z% ?! j“在怀孕期间发生狂犬病是非常罕见的。在泰国曾记录两起案例。患狂犬病母亲的剖腹产婴儿并没有受到垂直感染。与此例相反,曾有来自土耳其的报道:一个足月产的婴儿经胎盘感染了狂犬病。该婴儿在出生后40小时死于狂犬病。本文报告一个足月产婴儿的结果,她由一个患有狂犬病的母亲经阴道分娩,出生时用纯化的组织培养狂犬病疫苗进行了免疫。
! g9 P/ E1 ~0 M" l1987年5月8日,一名20岁的孕妇,第2胎、单胞胎、妊娠足月,被送往泰国孔敬Srinagarind医院。入院前一天,她曾有吞咽困难。她在三个月前曾被一只狗咬伤。狗的大脑经尼氏小体检测为阳性,但患者拒绝接种狂犬病疫苗。入院时,她神经高度紧张,情绪不宁,但生命体征平稳。存在恐水、怕风现象。她入院18小时后经阴道分娩一个健康的女婴,没有并发症。母亲分娩后离开医院,两天后在家里死亡。婴儿的出生体重为2500克,在1分钟和5分钟时的阿普加(Apgar)评分分别为9和10。胎龄按Dubowitz方法计算为40周。出生时,在婴儿的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1毫升纯化鸡胚细胞狂犬病疫苗。另四个剂量的疫苗分别在3、7、14和30天接种。
0 v$ V1 G3 }, C8 P: [狂犬病抗体测定采用标准的小鼠中和实验(MNT),在曼谷Siriraj医院(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进行。母亲1987年5月9日的血清未检测到抗体。 1987年6月15日(第五剂疫苗接种后第7天),婴儿的抗体浓度是2.34 IU / ml。孩子在1岁和2岁时的血液样本不幸丢失,但在2岁时孩子很健康,生长和发育正常。' ]2 x3 }! t& y/ w' k7 N1 Z
在发病初期,狂犬病毒可从唾液、咽部分泌物、脑脊液、泪珠、尿沉淀和内部器官中分离到,但不能从血液、血清和粪便中分离到。从阴道分泌物或母乳中分离狂犬病毒尚未见报道。 因为此病例中的婴儿经阴道出生,阴道分泌液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该婴儿从一出生就开始接种狂犬病疫苗,她对组织培养狂犬病疫苗的抗体反应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暴露前预防最低抗体浓度0.5 IU/ ml。 在本病例中没有给予狂犬病抗血清接种。”: \: l  l2 o! u5 o/ n
$ _1 s  G5 J0 ~2 N  x4 R: D

2 I3 {/ z% h( _; h+ P3 E8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楼明贤 发表于 2012-5-6 15: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迎接第5个“世界狂犬病日” 精选
$ v; d4 E! b; Z% R/ K# D) E! C8 Y0 m已有 1285 次阅读 2011-9-14 10:11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世界狂犬病日 巴斯德 疫苗 控制 消灭 狗 WHO 贫困 诊断 费用 兽用 6 i1 B" Z: ~, i4 v7 p6 v

; M6 t: ?& h( ]# V3 x# V自2007年起,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逝世的日子——9月28日被定为 “世界狂犬病日”。
) k/ I" g" M6 z6 u) k$ e8 Z' A/ n/ _  a% Q9 t( Q
现将法国巴斯德研究所Herve Bourhy博士等合写的一篇相关文章全文翻译如下,以纪念今年的“世界狂犬病日”。
9 F$ U3 E" \* C/ A& |《狂犬病——在巴斯德发明疫苗125年后仍被忽视》! \7 H7 E* U5 t3 Z, f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疾病。若无适当的暴露后预防(PEP),这种疾病将是致命的。1885年7月,9岁男孩约瑟夫·梅斯特被狗多处深度咬伤,路易斯·巴斯德给该男孩接种了新研制的疫苗,在世界上首次成功防止了狂犬病的发生。在超过700次成功接种案例之后,巴斯德发起了一项国际募捐,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狂犬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预防的研究机构——巴斯德研究所。基于20世纪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如今已能通过组织培养方法制备安全有效的人用和兽用疫苗。125年后的今天,巴斯德研究所在一个由30家研究机构所组成的国际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在许多流行区域建立的研究机构,巴斯德研究所国际网络对世界范围的狂犬病监测和控制作出了重要贡献。每年该国际网络对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非洲超过18万名患者进行了PEP处置。相关的科学家和卫生工作人员还加入各种国家级委员会,以参与狂犬病控制项目的发展与有效实施。2 Z' m2 ~8 P6 h9 f, D! I
  不幸的是,尽管发达国家经过顽强的努力,已在美国和欧洲基本控制了犬类狂犬病,在中欧和西欧控制了狐狸狂犬病,但在全球范围内犬类狂犬病仍在许多地区流行,每年有1千5百万人需要进行PEP。狂犬病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最容易被忽视的疾病之一,对贫困的农村地区构成最大的负担,特别是儿童的发病率特别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在每年约55000名狂犬病患者中,有30%到50%的患者都在15岁以下。这些人类狂犬病中,超过95%的案例都集中在亚洲(尤其是在印度)和非洲,其中99%都是由狗传播的。目前尚缺少精确统计数据,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薄弱或根本不存在的狂犬病监测系统;基层社区和中央当局对案例的漏报;仅仅根据临床标准而未经实验室确诊的不可靠的诊断;强制上报案例的立法不完善等。地区和国家在确定疾病研究和控制的重点时,需要依据疾病负担的准确统计数据,而由于缺乏这些数据,导致冷漠和忽视的恶性循环。7 g  S) I9 n( D+ U5 I
   现在的问题是,尽管已有安全有效的人用疫苗,为什么在全世界很多地方,人类狂犬病死亡数仍持续增长?
9 l7 i  o+ C+ D 通常,决策者实际上并不了解狂犬病所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也不知道为控制狂犬病需要优先配置相应的资源。此外,尽管在政府部门之间已广泛意识到需要开展跨部门的合作,但在明确界定各机构的角色和职责以及整合各部门预算方面仍面临很大的挑战。: A, a1 |+ p) y
  对狗进行大规模的预防接种,这种低成本的方式可有效且持久地减少人类狂犬病死亡人数。然而,即使是在流行最严重的国家,这样的预防工作往往还是不被各国政府重视。与许多热带病一样,对狂犬病不够重视的原因是因为它集中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不成比例地给极端贫困的人口带来最大危害。因此,资金不足、流行病学知识的欠缺(如在特定环境下对疫苗接种覆盖率的要求)、缺少在本国实施犬类狂犬病控制战略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都会影响此类计划项目的成功。
0 ^) ~& }4 l3 J5 O+ }, y  此外,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除了某些明显的例外),公众(包括医生和卫生主管部门)都对该病广泛流行的程度和从狗到人传播的危险缺乏认识,同时还缺乏进行狂犬病PEP和管理的基础设施。很多人在暴露后没有接受PEP,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患此病所带来的风险,或是因为他们居住在农村地区,而狂犬病预防控制中心一般都设在离他们较远的大城市。在很多案例中,原因非常简单:世界上最贫穷的人群根本支付不起PEP所需的费用。
; U# N4 h2 S( Q* I( S+ \9 d一系列关键的科学问题仍未解决,迫切需要促进狂犬病分子病理学基础的研究与发展,改进控制手段和处置方法的研究。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以下原则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G/ \! g7 N' Z- U  T+ w, ]1.   狂犬病的诊断应当基于经过验证的实验方案和样本,且通过现场条件下的评估。我们必须采用这样的诊断方法来改进对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监测。需要有更好的流行病学模型用于评估狂犬病的发病率。在这方面的最新研究在本杂志中已经有报导,有些国家的狂犬病的实际发生率有可能比官方报告的要高15倍。; K& F: A4 ?- K5 V" ]  ]/ d
2.   现在尚缺乏有关狂犬病在天然动物宿主群体(特别是引起99%人类死亡的狗)中的流行病学和群体动力学信息。病毒感染动物的生态模式、频率和动物的活动范围,都是预测动物传染病传播范围的非常重要的参数,因而为最终控制该病也必须掌握这些参数。我们仍需对犬类群体数量演变和疫苗接种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在这方面最近有些流行病学研究已取得进展。此外,大量的基因组学和进化分析确立了狂犬病毒属内种和变种的多样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狂犬病传播的决定因素。对完整的系统地理学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将病毒基因数据转换为更有用的参数,用于鉴别、预测甚至控制狂犬病或多种病原体的空间传播。了解能有效扼制犬类狂犬病的条件,将有助于实现消除该病的长期目标。# K& v, Z% H9 X% k# y* @" [& J
3.   迫切需要更廉价的新型治疗方法。目前推荐的狂犬病PEP是联合使用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对大部分目标人群来说,这两种制剂的成本偏高。在非洲和亚洲,每次接种狂犬病疫苗的直接和间接花费就达45美元(而在大多数狂犬病流行的国家,平均工资往往低于每天2美元),如果再加上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费用将会高达每个病人100多美元。因此,有必要寻找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去降低狂犬病生物制品的成本。目前,人源性抗狂犬病单克隆抗体等新型生物制剂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还缺乏对狂犬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探索以扼制病毒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为基础的新型治疗方法,很可能会导致发现和开发出新的小分子化合物药品。虽然已有能成功控制犬类狂犬病的工具,但是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有其他因素导致犬类狂犬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正努力继续进行新型兽用疫苗及接种方式的研究,以便对热带和资源匮乏地区的动物储存宿主提供简单有效的控制办法。  Z/ }$ u* |# t, ~: z
4.   对狂犬病毒的病理学还缺乏全面的了解。现在有许多研究正在探寻狂犬病毒与其宿主关系的本质,但是不同病毒蛋白各自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宿主的细胞机制仍是一个谜。人类对在自然界发现的不同狂犬病毒具有不同的易感性,分析比较这些致病过程,可能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 b) C( d1 q0 ~/ @% x
  总之,我们郑重建议,在持续的政治保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在世界上狂犬病流行的国家建立一个综合的国家狂犬病控制方案。此方案一经建立,狂犬病控制活动的实施和维持将会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建立广泛复盖的国家方案还有助于确保当地居民都能得到疫苗,而且得到的是WHO推荐的疫苗,并使犬类狂犬病的传播得到控制,从而最终消除或消灭该病。自2007年起,巴斯德逝世的日子——9月28日被定为每年的“世界狂犬病日”。这个纪念活动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工具来提高当地居民的认识,使他们了解该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促进现有的预防手段的实施,通过控制动物宿主来最终消灭人类狂犬病。
6 L- v) Z! ~2 [" B  巴斯德的故事提醒我们,尽管由于新疾病周期性出现,我们需要优先防控的重点疾病也迅速改变,但没有任何其他疾病的病死率比狂犬病更高。为控制狂犬病,必须尽最大努力来建立和增强医疗和兽医的科学研究能力。这一综合性、跨部门的努力需要有更多慈善组织、政府基金机构及社会和个人合作伙伴的加入,从而提高政治知晓程度,增加筹募资金的机会。连续125年以来,巴斯德研究所国际网络做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及公共卫生宣传活动,它们恪守了要与这种致命疾病作斗争的诺言。巴斯德研究所希望通过这种周年纪念活动,将全世界的伙伴都联合起来,这些伙伴已走到一起,目标是改进发展中国家的狂犬病预防能力,争取最终消灭这种古老的疾病。这些伙伴包括WHO及其各地办事处,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世界粮农组织,各地的科学研究机构,疫苗和其他生物制品生产厂商,以及受危害的社区本身。巴斯德研究所国际网络的成员,与各个国家参考中心及WHO合作中心一起,正在积极制定具体的多学科战略,这样可促进狂犬病防治领域已有的许多联盟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狂犬病控制联盟,它组织的活动包括狂犬病预防伙伴、世界狂犬病日、狂犬病预防和控制兰图)。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这些策略,将最终增强我们对这种疾病传播方式及其免疫学后果的理解,从而开发新型的诊断技术、药物和疫苗。% W8 Z( g# Q8 m* f! r
[据PLoS Negl Trop Dis 2010, 4(11): e839. 季雅琦译 严家新校]
/ \( b; |1 @1 {
. @9 F& R/ C2 ?3 F8 i3 F4 T
1 b; [( a2 O9 `) W* `+ F9 e
2 X8 ?, ?) v2 }# H: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楼明贤 发表于 2012-5-6 15: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期到底有多长? 精选
: O. \4 L+ ~( S3 m& _已有 4854 次阅读 2011-9-5 12:06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狂犬病 疫苗 保护期 绝对 相对 有效 WHO 卫生部 抗体 效价 暴露 严重 2 ?1 ^7 r% n$ m- J% l4 Q
/ D1 m/ b" k9 o: s
; w# v6 F( `) d% k7 x. `/ d
   1. 保护期的定义
7 \8 f' b5 ]; a4 `& m! V/ L
" v3 x4 _0 h4 T, [/ Y接种了狂犬病疫苗后,如果再次暴露是发生在一定的间隔时间内,则不需要再次接种(或不需要再次全程接种)。这段间隔时间,就是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期。' S' r/ e/ m3 h  r: U
狂犬病疫苗主要通过在肌体内诱发中和抗体而发挥保护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对于那些持续或频繁处于高暴露风险的职业人群,只有在中和抗体滴度下降到0.5 IU/ml以下时才需要进行加强免疫。这就是说,抗体滴度在此数值以上就说明接种者仍处在保护期。中和抗体滴度越高,对病毒的杀灭作用越强,通常也说明保护期可能更长。/ o( A  {: e9 ^6 N) X: {/ H6 X" a
2. 卫生部和WHO关于狂犬病疫苗保护期的规定
8 T' z+ L$ I+ Y% E/ S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规定:“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5 R" q6 M% H2 O4 Q) N
上述规定可理解为半年内是绝对保护期,半年至3年是相对保护期,过了3年就超过了保护期,需重新全程接种(5针)。) l/ }4 E, C3 T
WHO《狂犬病疫苗:WHO立场文件》(2010年) 规定:“在再次暴露后只需分别于第0和3天给予肌肉或皮内各注射一剂疫苗就足夠了。”这种方案“也适用于已经接种过疫苗且证明狂犬病毒中和抗体(RVNA)滴度大于0.5IU/ml的人群。”
5 c; o. k2 M3 M: ^2 T- y5 B以上引文中,WHO未明确指明接种疫苗后的绝对保护期,或者说WHO不承认有绝对保护期(只要是再次暴露,就要加强接种2针),而认定相对保护期为无限长(无论过了多久,无论是多么严重的暴露,再次暴露都只需加强接种2针)。8 e8 `4 g% V0 u, j3 l  `
3. WHO为什么不承认绝对保护期?
6 W4 w, j: N0 ]' C7 Y1 W对保护期应当辩证地理解。认定接种疫苗后中和抗体滴度大于0.5 IU/ml就是有保护作用,只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参考值,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但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情况;即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抗体最低“保护”滴度。5 _; N) X0 ~# M1 J% W2 S2 B" Q
在同样的抗体浓度下,如果感染的病毒量特别大,后果显然会不一样。在实验室中,很容易验证这样的实验结果:在抗体的浓度(例如0.5 IU/ml)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增加病毒的数量,百倍、千倍、万倍……,最后总会出现抗体不能杀死所有病毒的情况。所以仅仅按中和抗体的滴度来决定保护期是不科学的,保护期还取决于可能感染的病毒的数量。病毒通常比细菌还要小得多,在一小滴液体中,所含病毒的数量可能相差千万倍。如果不区分被咬伤的程度来定义保护期,也可能出问题。
4 g+ m  y( o. s8 \# V- C关于再次暴露后的处置,WHO多年来的指导原则一直都是一律加强接种2针。因此,目前很容易收集到大量文献资料,可证明无论过了多久,再次暴露后接种2针疫苗就足够了;但却很难找到案例直接证明过多长时间后在再次暴露时不进行加强免疫也是安全的。事实上也很难直接在人体进行这样的有效性研究。
5 x+ R0 M) l- s6 \+ @8 T而且从文献中可发现,确实有那么几个非常特殊的罕见的病例,都是多年前接种过疫苗的,后来接触了特别高浓度的病毒,病人发病后被救活了,但往往留下严重后遗症,最后也只活了2-3年。狂犬病是100%致命的传染病,必须非常慎重地对待,宁可保守一点,所以如果遇到特别严重的暴露,在“保护期”内也应当加强2针。/ {( w& H$ l) `& Q; b+ f$ Z  R
4. 关于对保护期进行分类和定义的建议:
1 j' C- ]7 r" S$ F在WHO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笔者建议将保护期的概念细分为以下3种,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 z7 E. J2 m9 F
1) 不承认绝对保护期:只要是特别严重的再次暴露,就要加强接种2针(不要接种免疫球蛋白)。特别严重的暴露是指头部、面部或手部多处同时被疯动物咬伤,可能会有特别大量的病毒同时感染,而且感染部位接近大脑。
+ Z% J3 n5 Q: G! j) p* g" T, @) e2) 相对保护期为无限长:只要以前接种过3针(或以上)疫苗,对于非咬伤类型的轻微暴露,均可不进行加强接种;对于严重的再次暴露,无论过了多久,都只需加强接种2针(不要接种免疫球蛋白)。
- k( x; i7 W3 f- f+ m3)有效保护期相对固定:可认定全程接种完疫苗后有效保护期为半年-1年,加强免疫后为1-3年。在此期间,对于不是特别严重的一般性暴露,都不必进行加强接种(有效保护期属于相对保护期的第一阶段)。/ z# Q  @" T1 x9 a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狂犬病检测中心 严家新研究员供稿)
  o7 @- ?" ?9 ^  O5 k
( K. D- G, h' m0 G- u4 R& |2 W5 t: I: k" d9 q, E& h* b- y/ V+ q

" K8 D3 A/ ?2 B. 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楼明贤 发表于 2012-5-6 15: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咬伤暴露”会传播狂犬病吗?
' T" k- ]4 O% K( P# {已有 2501 次阅读 2011-9-4 10:30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狂犬病 疫苗 非咬伤 暴露 传播 CDC 预防 滥用 干燥 移植 粘膜
9 \) A2 P6 F" z
. }" f9 Y+ j7 z' C, r狂犬病疫苗主要适用于流行地区被狗或猫咬伤者。“非咬伤暴露”传播狂犬病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但发生的概率极小。在“非咬伤暴露”的情况下应当尽量少用或不用疫苗,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避免疫苗的滥用,节约宝贵的社会资源,让疫苗能用到真正需要的人身上。/ N: Y: t& a: a2 a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于2008年发布了一份名为“人狂犬病的预防(Human Rabies Prevention)”的指导文件,其中有一小节专门论及“非咬伤暴露”,值得我们借鉴。现将这一小节的内容全文翻译如下,希望能有助于国人正确应对狂犬病的“非咬伤暴露”:$ i: L6 W/ D* Q! R. {
非咬伤暴露
3 @, u% I6 j* q5 m) s, v( w    动物非咬伤暴露极少引起狂犬病。但偶尔有非咬伤传播的报导,提示对此类暴露需要进行评估,以便确定是否有充足的理由进行暴露后预防。最高风险的非咬伤暴露出现在从狂犬病死亡病人接受角膜、实体器官或血管组织的外科移植的病人,以及暴露于含高浓度狂犬病毒气溶胶的人。有两个狂犬病病例可能是在实验室暴露于气溶胶而引起,另有两例发生在美国西南地区有数以百万计的无尾蝙蝠栖息的洞穴中,可能是经由空气传播的暴露而造成。所以,对其他的感染途径也不能完全不考虑。不过,类似的经空气传播的病例在最近25年的时间里再没有发生过,这可能是由于人们对此类风险的防范意识增强,并更多地采用了适当的预防措施。2 l2 V5 N5 \1 \) J! _
    唾液或其他潜在的传染性物质(如神经组织)污染开放的伤口、擦伤(包括抓伤)部位或粘膜也构成非咬伤暴露。狂犬病毒可以通过干燥、紫外线照射以及其他因素灭活,不能持续存在于环境中。一般情况下,如果疑似感染物质是干燥的,那么它所含有的病毒可以认为是无感染性的。除了器官或组织移植外,几乎从未证明过非咬伤暴露可以引发狂犬病,所以非咬伤暴露无需进行暴露后预防,除非非咬伤暴露属于唾液或其他潜在的传染性物质侵入皮肤的新鲜开放性伤口或粘膜。+ |, W1 S, h- K0 t+ N
8 T& k( D3 D' f/ B
7 n4 ~9 F8 t' E! d2 q9 |4 F
+ l9 n6 {/ ~5 i$ a
补充说明:
, ^1 g/ q$ p% y) c5 [
' g; J( S; W. R  C      非咬伤暴露(包括抓伤)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有风险的。抓伤而感染狂犬病的例子也是有的,但病例比咬伤要少得多。) K/ q. x2 R- @) y6 ?# _
   WHO的文件是将咬伤和抓伤并提的,如抓伤见血,也属3级暴露。因为动物患狂犬病后的典型表现是唾液大量分泌,涎水大量流淌,且喜欢互相厮打,脚爪上会沾滿病毒,抓伤(特别是见血)后很容易传播病毒。
8 I) e# j* N& W9 w' j* h, g+ c   上述美国CDC文件中的说法,可能更适用于狂犬病发病率极低的地区。
' [; x( N8 R$ V6 g
! k9 j3 L" [" q4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狂犬病检测中心 严家新研究员供稿)1 t/ a2 l# O, y& y& L. G

  ?. M: N# @( s2 n6 [/ _. L& X1 X
# d4 `  ?7 R6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楼明贤 发表于 2012-5-6 15: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用做皮试 ) s0 K, O1 p5 ~9 y3 U/ c& m5 E4 ?
已有 790 次阅读 2011-9-2 13:52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马 免疫球蛋白 皮试  狂犬病 WHO 疫苗 副反应 风险 过敏   c& P/ ?" m1 i; E3 _( Z& H: S

" {9 I( U( p0 F  h7 r4 @7 oWHO新观点:在接种马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前进行皮肤试验没有科学依据。4 V& Z5 U% x, a5 \- p; f
% Q8 O6 z7 \# q" J$ W  s% _
2010年8月, WHO公布了关于狂犬病疫苗使用的新建议:《狂犬病疫苗:WHO立场文件(Rabies vaccine: WHO position paper)》(2010年)。其中对马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制剂的使用要求作了更改。以下为相关内容的译文:$ t( w- o4 m% C! _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被机体清除的速度较慢(半衰期大约为21天),所以是首选产品,特别是在发生多处严重暴露并且咬伤部位是头部、面部和手部时。不过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经常供应短缺,而且主要只在工业化国家才有供应。
5 h/ L) ?! d5 |# n. ^4 k' K
" a* e/ e+ l1 k$ Q! O若无法提供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无力购买,应使用马源免疫球蛋白或马源免疫球蛋白F(ab′)2产品。尽管F(ab′)2会比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更快地被清除,大部分新型马源免疫球蛋白制剂是有效、高度纯化和安全的,而且价格大大低于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但是,它们属于异源性蛋白,存在引起过敏反应的微小风险(1 / 45 000例)。 ' z9 R( n2 k$ H  ^4 ]! i, a* x
6 s' r1 ]( B  h$ I/ ^* M+ E
  在接种马源免疫球蛋白前进行皮肤试验没有科学依据,因为皮试并不能预测副反应,而且无论皮试结果如何,接种还是要进行。虽然过敏反应很少见,但可能会发生在接种的任何阶段,所以进行处治的医师应随时作好处理过敏反应的准备。3 `5 d$ b  H% i# D& d* A) P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狂犬病检测中心 严家新研究员供稿)
. A$ ^" E& _9 q
5 w5 z! L& S2 G7 j3 u
2 }1 |1 q' A$ K2 p*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改名|钢镚|会员|联系我们|公卫人 ( 沪ICP备06060850号-3|沪公网安备31010402334125号 )

GMT+8, 2025-9-19 05:41 , Processed in 0.073659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