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9
好友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主题
分享
精华
威望 旺
钢镚 分
推荐 人
|

注册后推荐绑定QQ,之后方才可以使用下方的“用QQ帐号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来这篇东西是写来给准备参加省考的两位好友的,现在发到这里,希望有可能帮助到一点有需要的同志。(我正在准备国家公务员考试,觉得这篇文章的经验很实在,推荐给想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同道。)
1 H* _' x2 j. n+ H9 m+ e1.我参加过的四次公考
2 _8 }' Q% j4 o" q/ ] 由此看来,我就是传说中的女考霸,把广东学生可以参加的公考都考过了,以下是结果对比:
! P9 ~) U+ o& @ 考试类型 行测 申论 笔试 最后分是否进入面试 ! ~& W4 v- ~7 q8 t/ S5 j. E: a/ Q
2006.6.4 广东省考 73 59 66 否
) T( Y7 f3 X' s% [0 V5 j3 B, O 2006.7.1 深圳地方 66.8 / 66.8 否 6 S) p& j$ d0 m7 p
2006.9.23 广州地方 57.2 80.5 71.18 是 ! g9 ~& ~9 k. x6 J: S( W4 [
2006.11.25 国考 66.5 44 110.5 是 C3 _1 U3 Z1 s' H
1 q2 _ `! t$ ~# n
我是2006届的毕业生,毕业后没有工作,专门考研和公考,现在我已在这次国考中几乎考入一个市级的公务员(还差政审没开始),然后我按顺序来说一下每次考试的备考和一些经验吧。(虽然这是广东版,但我还是在最后加上国考的经验吧) h; Y0 b* s9 C7 R' u
K3 T$ D7 [- G2.2006.6.4广东省考 0 e& T M( N( q9 T* x" v1 c4 G* `; e
备考过程: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什么都不懂,只能靠问考过的朋友去了解有关的一切事情,去书城挑辅导书,因为有位朋友(最终没有考上公务员)说“铁X出版社”的书很适合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备考,另一位朋友(考入ZJ海关)说“致X出版社”(当时致X和X图还是一家)的题目比较难,接近真题水平,于是我和猪一去到书城就专门挑这两个出版社的书,对于其他出版社的,例如种类齐全玲琅满目的“中X党X”,完全不闻不问,个人认为,“中X党X”虽然出了很多书,而且分门别类,但是,它们的题目都是东拼西凑,只是专门在答案详解这部分狠下功夫,不会有什么创新,这种题目做多了没什么意思。(个人看法而已,也许现在的中X党X已经改进得很好了,我不知道)由于很少有针对省考的辅导书,都是买国考的题目来进行练习。 0 V7 Z, L9 T' H+ N, }- u
去了两次书城,买到的辅导书如下。 + G7 p! u1 A( v _$ e9 L' ^: ~) |
X图的一本教材:个人认为,对于一个公务员新手来说,有一本教材来做分项练习非常必要,最好是有答案详解的,我为了省钱买了本没解释的,做题目时郁闷了好久。 + e2 r3 T; N. i+ _( \' s& e1 V, O" k/ j
X图的两本模拟题目:一份是白色封面的致X,有五套题目,做时觉得很难,然后对答案每一份都错三十多个甚至四十个出头;一份就是很经典的,X图专门为了省考而出版的淡黄色封面的模拟题,一共也有五套题目,做着也觉得难,而且不够时间,但里面有很多病句,词语等省考特有的题目,答案有详解,而且真正考试时还有一道题目是一样的,当时就觉得,X图的题目真是最专业最好的啊。
) {4 r' c6 l' |3 K) P* d 铁X的几份题目:对于铁X的题目,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就觉得它真是垃圾中的垃圾,题目全是抄回来的,每套题目之间都会出现同样的题目,更神奇的是,题目明明一样,答案竟又不一样,而且题目很旧,常识部分还是公共基础知识,答案也没有详解,于是做了一本,另外一本就碰都没碰了。 ) ~2 G$ J' Q& ?! H5 \5 J% E, G
高考语文辅导的现代文阅读:这是从网上看来的经验之谈,说省考经常从高考的历年真题中抽题目,不过这本书我做了前面几页也没有耐心做下去了,那大段的文字阅读我一看就晕,不过你们还是不要学我,语文这东西虽说语感很重要,但正如一句话说“中国的所有考试都是可以准备的”,做多点点阅读,起码你看起文章来会比其他人快几倍呢,公考中,速度就是一个优势,另外,像改病句这种题目,做多点题目的效果立竿见影,准确率可以瞬间暴升。至于选词填空,因为它有几个空要选,就一般都用排除法,经过高考的同学对这个应该不会是什么大问题,可是一些很接近的,例如要你从“碧绿”和“翠绿”中挑一个,答案解释是“符合上下文意境”那些题,你们就别理它了,错了就错了,大不了背一下,看考试会不会出一样的,不需要为自己错太多而难过或害怕。 / }7 a; v, ]. H+ h% _( b; |& m
国考真题00-04:听人说,省考经常从国考真题里出重复的,不过我没有亲身验证,但公务员考试都是那么一回事,没有省考真题就做国考的吧,反正真题的价值总在那里的,否则大家都以为行测就是和铁道那些题目是同一回事,考试时就真会大跌眼镜了。
$ J. m. H: x' x X图的申论教材:看了一下,认为自己知道申论是什么了,没有动笔写过,也没有什么耐心仔细看,觉得就算看完了,脑袋也是空空的。 & x, {6 z6 Z5 H+ Y
反正一个月左右的复习过程中,我都把心思放在行测上了,一天大约是上午做分项练习,下午做一套题,分项练习做完后,就一天两份套题,题目有答案详解是选参考书一个重要标准,对做错了的题目,还是要认真看看自己为何错了。对于做不完的题目,在知道自己超了钟的前提下,也要认真做完搞懂。我做题目是严格限时的,我都让自己在一小时二十分钟左右做完一套题目,别人说真正考试会比练习难很多,真正考试要用1.5小时,那平时就用一个小时二十分钟最好,好在当时我做的题目都不难,所以一般都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铁X的题目一个半钟可以做两套),并且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了做题顺序在公务员考试中的极度重要性。 ) t' i( L: h( `1 L7 I& }9 @$ z
我自己做题目的顺序是:资料分析,图形,推理,常识,语文,数学。资料分析是死计算,心平气和时第一个做准确度最高,图形和推理对于我来说是强项,常识懂就懂不懂就不懂,夹在中间做可以调节一下,语文我的把握不大,毕竟主观性太强,但我的阅读速度却是超快,而且语文不是强调第一感觉么?就放在倒数第二,把它做完是目标,数学放最后,做一道是一道,省考的数学没有国考难,还是不应该轻言放弃的。
q8 w2 A8 F+ @ g( K- S 那时没有天天坚持去看书,有时晚上会去一下阅览室,看一下人民日报和南方日报,不过当时看的重点全是政府出台的一些解决措施,因为觉得申论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叫你提出解决建议那一题,我觉得我的建议和那些参考答案总不靠边,所以想死背一下政府的做法,到时就照着新闻搬进去,总会有撞对的地方。 ( E, N3 t4 q/ R0 C
做题目中有时会有些小技巧,例如数学可以代特殊值,代答案,语文和演绎推理常用排除法,推理“以上有两个人假,一个真”这些,把答案代回题目是最快的,资料分析由于做题目做得多了,有些计算也是一眼看过去就可以快速地把式子列出来,有些题目问“占最小的比例的是哪个”,我一般会用分母除以分子,再看哪个的得数最大,因为我个人总觉得大数除以小数比小数除以大数快。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做资料分析最好不要贪快,要算的就老实算,那些数字你拿两只眼睛看是看不出什么的,而且由于有时这些题目相互之间会有关联,所以在草稿纸上不要把式子列得太乱,方便在上下题有关联时可以找到对证。反正这些技巧都因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而不同,如何找到捷径,实际做题得到的体会比人家直接告诉你的要好很多,用时也熟练很多,所以,行测是可以用题海战术来解决的——善于反思的题海战术。 . F$ k1 |* U& \1 \
考试前夕,从朋友那里拿到一份上一次省考的真题,却是没有答案的,就大家一起做,讨论了一下,了解一下省考事实上的难度去到哪——比国考容易,和X图的模拟差不多,比铁X的难很多。然后在考前把之前做错的所有题目都过了一遍,该背的常识也理顺了,再把之前去阅览室总结下来的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措施熟读了一次。
! E; H0 o, a6 ` T, \7 _ 临场经验:首先重要的是省考时要在包包里装点吃的,巧克力啊,蛋糕之类的,考完行测后有时间休息,吃一些,写申论时就不会老听到肚子在叫了。如果前一晚睡不好,也不要紧,我考试前一晚被其他宿舍的家伙吵死,一点多才睡,第二天六点就出发去DG,但我的脑袋也没有不清醒,行测依然还过得去,不过睡得好当然最好啦。
5 X5 {; k% { E/ { 考行测时不时看表,把时间严格控制好,当时考试开始后十八分钟,我的资料分析才做了两道题(一共有三道),平时我要求自己二十分钟做完的,我当时有点慌张,就放下资料分析不做了,做前面的题目,做到只剩下数学时,就重新把最后那道资料分析做了,然后再做数学,结果是整份题目全部做完,除了两道数学应用题不懂,就蒙了,还有那么两三分钟检查。 7 y- V) ~! _9 c I+ m( c
到了考申论,我几乎没怎么看资料,但却很认真地列提纲,然后洋洋洒洒地就写完了,提了很多措施,开头结尾都用了自以为绝妙的比喻。(申论是关于垃圾短信的) 0 L) G9 J1 R+ X7 D- y) i5 Q6 h
$ ]2 m4 E& {! S. X0 T' Y5 B8 D% n
结果反思: - H- l# W6 g5 |- g1 ~5 r3 V
(1)公考时报名的技巧很重要,当时我考了66分,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进面试了,但是在DG却只能叹息,当时要招40人左右,有大约5000人报名。大家都觉得招40多人就是个很好的希望,而且DG本来就是个公考宝地,自然报名的人很多人都是有备而来的,结论是,报名不要挑只招1个人的职位,以免给黑了,也不要挑招超过10个人的职位,以免给挤死了。另外,省直有些单位的分数会比热门地级市的分数要求低,相对会比较好考入,特别是对男生来说,但体检却很严格。 9 [+ u& g7 [5 [$ |. g5 J/ j
(2)申论还是要复习的,特别是对于省考来说,知道什么“策论”是多么重要啊!我当时就写了七八条解决措施,但没有一条有展开论述,我想这就是59的原因吧!还有,申论的资料是很有用的,你的脑袋是空的什么也不懂,光看资料写出的文章,比你有很多背景知识,不看资料写出的文章要好。
+ X' C7 i& w( ]6 w. p' H) a0 }3 r8 H) a
3.2006.7.1深圳地方 , }) ` b1 o6 A" ^; Y
备考过程:经过DG一殁的失败,我沮丧得无药可救,于是也没怎么复习,看了几页从朋友那里得来的,深圳官方指定的专门考试参考书,就靠吃老本上场了,其实我也不是故意不看那本辅导书,而是里面的内容实在太多太杂,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看完并记熟,于是我就看不下去了。
T' Y4 Q4 p: k2 {7 x, Y7 F7 O 如果要考深圳,必须了解的是,深圳的考试没有申论,行测则分为单选和多选两个部分,单选就是我们平时做的行测,多选就是我们过去的公共基础知识,深圳公考是最有效率的公考,从考试开始到面试结束,只持续一个多星期。
% x3 q. E1 _4 ~4 C9 e$ a6 T6 z 临场经验:深圳的行测比起省考和国考,真是简单到你笑出声,而且还可以带计算器,做资料分析时轻轻松松,于是资料分析的难度就体现在理解题意而不是高速计算上,我记得当时其中一道题目是洛仑兹曲线,如果看不懂这个图,就完全算不下去了。记得当时的行测专门是单选,而公共基础知识就是多选,我做完行测单选后,公基的多项部分却让我很苦恼,这就是没有好好地认真地背那本官方指定辅导书的后果了!如果背了就肯定懂,不背的话猜也很难猜中,因为是多选很难猜中,但我也只好连蒙带猜做完了,边做边觉得有点可惜了行政那边,多选这部分肯定很低分,然后,有二十分钟左右坐在那里无所事事。 . \7 n! N# v9 s
有一点要说的是,深圳的答题卡是相隔不同的,就是你的答题卡如果是竖着排的,那你周围的人的卡就是横着排的,当时我不知道,交卷时看到别人的答题卡填满的地方我的却是空的,吓了个半死。 2 ` i" E: v& }& _0 `
结果反思:深圳也是一块公考宝地,很多强人也是有备而来,由于考试形式的简单,备考也没有省考或国考那么复杂,如果只是为了去玩一下,就不必去考了,如果想要考上,还是要很耐心地把那本指定参考书的公基部分记清楚,不要抱任何侥兴心理。
7 X: G t# X6 h
0 o" d5 C7 M G* G) v' O4.2006.9.23广州地方
) Z5 B- Q# l) k% P; ?3 e, ?$ F8 k 备考过程:当时已经开始着手复习考研,对这一次的公考也不报什么希望,但在家人的催促下,也复习了一阵,用了以下几本复习资料。
* c3 {9 k; X* b2 M# w* ] X图那本很经典的淡黄色的省考教材:本来是帮别人买的,后来别人用完后,自己也看了下,除了资料分析没做,还有常识只是看看背背以外,其他题目都做了,感觉是,X图这本教材是很好的教材,就算是用来复习国考也很不错,所谓的教材,就用来熟悉题型和基本做法就好,做太多分项练习也没什么意思,这本书有省考特有的语文部分,最后还附一份广东省考的真题并有答案详解(就是我在省考前做的没有答案那份)。另外,考试永远是走在辅导书的前面的,等到辅导书总结出来一些做题规律,出题方也不屑出这种老题了,就像X图在这本教材总结的做数字推理的方法,的确是不错,无奈的是,现在也不可能出可以通过它介绍的方法来做出的题目了,我想说的是,教材真的不必要多做,做一本就好,技巧大部分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而不是别人告诉你的,到了你对公考有一点的基础的阶段,做套题去总结规律,把握时间,找到最合自己的顺序,训练心态,比教材教你所谓的“技巧”更重要。
1 Q/ p+ n" ~3 N 黄色牛皮袋装的人事出的几份题:不会太简单,也不会太难,当时太久没碰题目了,就做了来找下感觉,题目都是些旧题,考试也不会出到一样的。 ) }( H* Q+ q. {
X图的申论辅导班讲义:在广州上的课,其实,我觉得我这个班还是挺有用的,起码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申论,即使我后来不会写得好,但也不会处于平均线太以下了,关于技巧的细节我也不细说,太长篇了。 0 w( X# Q/ F+ j T, v: c
政府公文:听人说,看多点政府公文对写申论时的措词用句很有帮助,于是也弄了十篇左右来看,的确和平时的作文不同,抄了点经典的句子出来,考前也熟读了一下。
4 I7 f# Z' q+ \ 临考经验:这次的行测,我的心态是好过头了,同于没怎么复习,完全忘记了时间应该怎么分配,只记得自己的做题顺序,于是就做了下去。广州的行测真是变态的难啊!那图形推理和数学,根本就看不出一点解决方法,语文倒是简单点,但它对文学基础的要求却是很高,什么古文,诗句,有点僻的成语都要懂点,不然就会完全傻眼,就算是常识题,也有一些是考文学常识的,相比下是资料分析简单点,可是偏偏又出了一道很奇怪的图文结合题。反正我在考试时一边做一边郁闷,甚至还庆幸自己没怎么备考,不然就太难过了,我把我能做的题都好好做完了,不懂的就蒙,时间完全不够,有十道在中途放弃的图形推理在最后竟然忘记了蒙,空在答题卡上到交了卷才记起来。
. f4 r* w. f! p. z1 ~! j; o3 q 申论是写有关专家言论的,这次我按照老师的教导,好好地把资料看了一遍又一遍,很谨慎地立论,中规中矩地写完了,我从政府,群众,专家自身等多个角度来说各自应如何对待专家信任危机,从头到尾紧紧扣住论点。
) m3 l$ c( K4 `$ o 结果反思: . j/ {7 C1 e9 \( S8 R
(1)对于广州地方考试的笔试来说,申论最重要,因为申论占笔试成绩的60%,这次很多进了面试的XDJM,都是因为申论给拉的分,因为行测太难了,不过,即使我这次的申论的分数看起来不低,我也没有认为自己会写申论了,因为大家都普遍高分,听说还有人91的,而且我想评分的主观性极大,那些老师动不动会给个高分你,不像国考的申论那样,分清加分点,扣分点,不把你弄死不罢休。不过有一点清楚的是,从****的角度来论,规规矩矩地写一篇,是可以令申论不拖你后腿的。 " H! P5 \: C& D- P7 V9 W
(2)行测遇到很难的题时不用慌张,把懂做的做好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了,是的,我这次的行测不好,但这个分数应该是处于中部的了,反正,做试卷时不要轻言放弃就行。 " \" w6 C& D" V$ H) R8 e+ p) m
(3)依旧是报名的技巧,经过DG的教训,在我可以报的三个职位中,我没有报那些招10个人以上的职位,而报了招2个人的职位,结果也证明我报那个职位的比例是三个中最低的, 1:60+,后来才发觉,比例高也不一定代表了分数高,而且在笔试成绩没有话事权的广州公考中,报招人少的职位,给人黑掉的可能性大增,于是,报那些招4,5个人左右的职位是比较稳妥的。 4 o1 K" K4 f! X
, ]7 M: \3 H9 h" b; C5.2006.11.25国考 ( i/ B7 G }0 V9 \; ?
备考经过: 3 i& n( d. L+ y9 {7 Q2 x
第一阶段——大概是九月多的时候,那时的复习重点还是在考研,不过每天晚上回小屋前的半个小时,会看从网上找来的常识(打印版),和那本淡黄色的省考X图教材的的常识部分。
" V% V) K, r: J# n/ g 第二阶段——十月开始就公考,考研对半分时间了,早上看考研数学,下午看考研英语和申论,晚上做行测的真题。申论主要是看****公文,一边看一边把一些觉得很工整的万能公文排比句抄下来,也重复地看了广州X图辅导班的申论讲义和笔记;行测就做真题,99-06年的,除了99-01,其他年份的把A,B卷都做了,这些题目都是从网上找来的,不过网上真题的版本有很多,而且很多答案都是错的,建议找有答案详解的,比较好,不过也有一点点错的地方,大家自己鉴别。 ( u7 ]1 a Y4 O$ A, q' }: y6 T
第三阶段——十一月上旬,考研只看数学和背下单词,其余时间都准备公考了,早上考研数学,下午申论真题(00-06),全部用笔认真地写,不过大作文我还是没心思写,就写提纲,晚上计时做一份做套题,X图的,李X海的,李X新的。 ) b, m0 |% s- z" m! V
从九月开始到考试前,几乎每天中午都上人民网和光明网看社评,对申论和面试都有帮助,有人介绍新华网的半月谈频道也是极好的。
( b& U7 V# d$ y6 l 第四阶段——临考,手头上的题目竟做不完,于是完全丢了考研,每于做两份行测,然后看法律常识,我只看深圳公考那本指定参考书的法律部分,那一部分书很好,包括了刑法,民法,公务员法,还有概念区别与分析,真正考试时的常识题也几乎都在那里面的范围内,建议认真背。考试前把以前做错的题目全部重复看了,做了总结笔记,把拿到的所谓“点题资料”也做了,虽然一边做一边认为辅导班真骗钱啊。 4 `: p& _( q" d3 J- b
1.22 上网看评论申论00真题申论讲义P1-15 X图第1份题对答案法律常识 / v0 f# |$ Q/ T3 \2 J
1.23 上网看评论申论01真题申论讲义P16-31 X图第2份题对答案法律常识 8 P; |) h) e) B# c
把日期,时间,计划要看的书名和页数都必须体现在计划中,越详细越好,每天一开始,就先用笔把那天的日期划去,以免自己有一整天没复习却不知道一天已过去。然后,每次完成一个时段的任务就用笔划去一项,划的时候你心情会放松不少的,特别要注意的是,你一定要把你看几页书和做第几份题也体现在计划中,这样你才会更加严格地遵守,否则会因为计划的抽像而令行动落空,每天要看几页书你怎么知道呢?可以看一下这本书有几页,然后你打算多少天看完,一除,就得到每天应该看多少页了,这个页数不宜超出你的能力范围,也不宜太松动,自己根据自己的接受情况来制定。一次性订好一两个月的计划,订太长如果完成不了就是空话,订太短又缺乏长远意识。而且,这些计划不应该把每一天都密密麻麻地写满,每隔五六天都应留空一天,因为“突发事件”,或是你想偷懒而阻止复习进程的情况是常有的,而且人总要休息,留一点机动时间可以把上面的五或六天中没有照计划完成的任务完成,如果全部完成了就奖励自己一天休息,如果你不想休息,那就提早一天继续完成计划,那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 x# v P. Q9 y: R8 e" c" x7 g
复习资料如下。 ) w. ^( y. }$ t) ^: o
行测:X图的套题,历年真题,李X海的套题,李X新的套题,法律常识,其他常识。 / F3 A( f; a' p! c+ N
申论:公文,真题,X图讲义。 , G {% @$ h3 o4 h
其他还有从QZZN论坛找来的一些总结啊,心得啊一类。
* H, ]! t/ j* e+ G; n$ Z 临考经验:
: N) j" [2 t5 [9 o) x. g 经过充分准备之后的考试,考试中就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心态,没考时还不知道这二字的重要性,后来才知道心态却的确会影响整个考试结果。我遇到的心态问题不是紧张,而是浮躁——离考试结束前的半个小时,我突然变得很浮躁,因为我觉得自己复习了那么久,我的结果应该要完美才对得起自己,结果在前面的做题过程中却不觉得有得心应手的感觉,于是就变得很失落,那半个小时几乎都没有办法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做题目了,所以,充分准备的考生千万要避免浮躁,否则会让努力前功尽弃,你只要记住,你做得不好其他人也真的一定做不好,你长期的复习一定是让你站在所有人的中上水平,只要静下心来,做一道是一道,才可以从中上去到上,否则就会掉到中下了。 T8 |* P2 v& m( G) c
结果反思:
2 G e3 i# i; a0 |0 ? A2 \ 充分准备+心态=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