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f8 a, O' {) x& ^
对于老公卫的大部分认知还是认可的,老公卫对疾控的信念让人折服,疾控人要耐得寂寞耐得清贫,要有奉献精神。可是想想现实,却觉得很难让人接受……寒窗苦读20载,为了学专业也是一门心思,兢兢业业,工作中也是任劳任怨,可是看看现实中,(1)房价却高的让人望而却步,我的一月工资连半平方米房子都买不到,长期客居他乡总觉得自己仿佛一直会这样,没有一个稳定的落脚的地方,没有归属感,自己的问题尚不能解决,何谈孝敬父母;(2)再看看工作中周围的人,看看疾控的大环境,做事情多或少没有区别,甚至多做多出错,做多了也不能讨好,试问各位同行:疾控中有几多闲人?(3)目前正赶上国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浪潮,我理解的绩效改革应该是,多劳多得,宗旨是为了提高疾控人的劳动积极性,可现实呢,减工资减收入,多干工作的因为工龄低、职称低,很多待遇都减低了,而很多混迹了多年的闲人,却是依然乐得自在。绩效前,会认真看书,积累些专业知识,为了在职称考试时可以轻松些,可是我们绩效后呢,对职称晋升的名额比例给控制死了,结果呢我们年轻人要等着前面的同行升职称了或者退休了,空出名额,我们后面的才能补上,但是等着晋升中级的年轻同行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伍,我也只好慢慢的等……年轻人的锐气还能持续几年?平时培训时遇到其他地区的同行时总会交流,感觉大致相同,有一个其他地区同行的单位去年招了5个新人,今年就跑了3个,有人考公务员了,有人读研了。一些同行感慨,要不是家安在这里了,也会另谋出路。唉,制度的不合理,风气的歪曲,让年轻人觉得没有奋斗的目标,更缺少奋斗的动力!慢慢的,很多人会沿着前辈人的脚步,逐渐的敏然于众人了。我虽然觉得工作中应该有奉献精神,但是仓廪实而知礼仪,物质决定意识啊,疾控拿什么来让人去奉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