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5|回复: 0

一生痴绝处 无梦到徽州

[复制链接]
softking 发表于 2008-12-16 11: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后推荐绑定QQ,之后方才可以使用下方的“用QQ帐号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群山环抱之中,古代徽州历来有“山深不偏远,地少士商多”之说。每当中原战乱之秋,这里就成了乱世中的世外桃源,藏龙卧虎之地。古徽州文风昌盛,历史上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灿若繁星。徽商是中国商业史上的一枝奇葩,明清两代曾雄踞中国商坛五百余年,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其中代表人物。徽商贾而好儒,“官、贾、儒”三位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
7 E7 {% W* a( F) f1 B+ h. `
4 F: l. c: I6 n8 Q2 k0 V3 T+ }* g% Q  徽州文化中的徽派建筑堪称一大特色。因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古代徽州建筑显示比较鲜明的区域特色,在造型、功能、结构等诸多方面自成一格。
- [# ?7 C, N9 L
# A+ R8 D# H- o" X# J & N; ]8 W# h$ O' k" Y

% ]4 W( _. c$ g4 G  直至今日,徽州大地上仍遍布古桥、古塔、古民居、古宗祠、古牌坊,犹如一座天然的历史大博物馆,而徽州也因此赢得了“古建长廊”的美誉。其中古牌坊、古民居与古祠堂并称为徽州古建筑“三绝”。
" C* G+ \# b2 W0 \9 {, E+ `
  d4 h; b; w2 \3 ~. ^0 J2 P  古民居: 在徽州大地上仍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古民居两千多幢,有“北有皇家园林,南有徽州民居”之说。徽式宅居一般座北朝南,高墙封闭,马头翘角,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建筑精美如诗,令人叹为观止。* _. v; o/ Z% y2 s

# x" b( P* N0 ^" g8 h8 v  F  古牌坊:古徽州享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封建礼教对徽州社会的影响特别深远。树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是古代人一生追求的目标。因此,古徽州大地上建起牌坊数以千计,虽经沧桑巨变,至今留存的仍有很多,犹如一座诺大的“牌坊艺术博物馆”。8 m6 R' b0 d# H0 Y5 P9 z
6 U% o  X! K( R) c0 b% I  J6 K
  古祠堂:祠堂是一个宗族的圣殿,许多大事都要在此议决和进行,到祠堂参加祭祀仪式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族人的共同祭祀,活着的人便与死去的祖先在心灵上得到沟通,同时,也增强了宗族成员的同源意识,相互之间更加亲近和团结。
; y8 p2 z* ~; J, X! C5 }# I! r
+ \& ?, s! [, g& G& h欣赏徽州古建筑的最好去处是黟县和歙县。黟县境内完整地保存有一大批明清建筑群,有“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之称。砖、木、石三雕艺术精湛,令人拍案叫绝。歙县境内明清时期的石坊、祠堂、民居规模庞大,建造精致,其中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更是徽州石雕中的绝品。本文将分上、下篇详细介绍黟县和歙县。请先看上篇: 桃花源记---黟县( |. [6 @+ w0 T. n0 H
- @0 I) f# e. O6 C9 p# h% V
桃花源记$ e) U7 o$ \, L2 u1 P

" V! t& Z( Z" n# ^ ) x" G, _! m2 p! w. b  s
- C+ J% p* O! @5 Q
  这里的一切古远得仿佛远离几个世纪,屋舍俨然,鸡犬相闻,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一定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我们有幸寻到了这里,望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淳朴的村民,倾听偶尔传来的悦耳的鸟鸣、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骚动不安的心随着身边袅袅升起的似雾似幻的炊烟渐渐平静下来,一心沉醉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与静谧之中……
& m; e, y2 Q9 e7 E6 b# F6 f/ X/ ]; p* M$ D7 `! N0 `6 h3 D6 a
  这里是安徽黄山脚下的有“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之称的黟县,它位于黄山主峰西南部,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X/ c5 V: Z. Q! `6 E5 @7 E  u# [& W" l5 `" G4 i: g
9 X3 D% o0 {5 @, ?/ q

+ A; c' U7 s4 U# ~0 G& h3 K  黟县境内重峦叠嶂,清溪回流,气候温和,风光秀丽。全县完整地保存有一大批明清建筑群。建筑风格上徽派特色浓郁,砖、木、石三雕艺术精湛,宅院布局小巧雅致,文化内涵十分深厚。
: u. V( @- {, q' o1 W# O4 |! {- p; P& ~' n7 F0 B5 u, }
  黟县的民居大都是青瓦白墙,外简内秀,前庭或后侧一般都布置有小型庭院或花园,粉墙饰以砖雕、石刻花窗, 每个构件的深含着深厚的伦理底蕴,同时建筑与山水、花木融为一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 a' z% z( q7 E4 G9 W# _: l
/ R+ t: |0 F* e) Z; ?6 S, S, s  有人说,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古代帝国的生活,请到北京去;如果你想了解中国明清时期的平民生活,就应来黟县。
! i! Y' c5 Q( e) W' I+ Q; ^" V" V5 X" S3 b9 B0 L. i
  黟县著名的古民居村落有宏村、西递、南屏等。+ @% J6 v) W6 O6 b0 N# D( J

% v2 p& B. j4 T% X- `# l/ x  宏村规划匠心独具,是世界上第一个将仿生学用于建筑的村落,全村布局依山而建,整个村落形似“牛”形,民宅三雕精美,令人拍案叫绝。% C0 S4 i" x. t/ D( U

6 E9 c( \, [. s  w2 R5 [$ f( {1 Q  西递村中300多幢民居绝大多数是明清时修建,保存完好的有124幢。 如此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的大规模的古民居群实为国内所罕见。
- {7 j, C3 _$ ^' X  h- a) M. o7 Y$ {; e# i5 ]( s
  南屏村因张艺谋和巩俐来这里拍摄《菊豆》,而以“菊豆”的故乡闻名遐迩。 村中除了古民居外,还保存有风格古雅颇具神秘色彩的祠堂群。3 F5 P) F3 r" y- H7 C! ~# ^
7 o* W. g: ~3 B  P! N
神奇的牛形村落---宏村
/ b/ e% s8 U4 \/ [
' \, e7 B- J1 X5 i5 B  宏村建于南宁绍熙年间,到今800余年。古宏村人以聪明的智慧,开《仿生学》之先河,整体规划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古水系牛形村落,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宏村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称。6 u9 s0 ^' S) Y* N  l+ C
* ^2 @& d+ ]3 z2 V+ n2 }) d' _
  宏村位于黟城东北10公里处,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青山绿水,湖光云影构成宏村独特的神韵。
, E: ]* c; N0 A/ H% }  I9 l5 h  n9 Q: n; ~) }& J, s- k" g0 p
  尤其是整个村子呈“牛”形的结构布局,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村口两棵参天大树恰似“牛角”, 村中鳞次栉比的明清古建筑宛如宠大的牛躯。一条近一米宽的清澈水渠形似“牛肠”环绕全村,盘曲流经各家各户;村中一半月形池塘月沼和村南一较大水面南湖分别是“牛胃”和“牛肚”,整座村落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
# f! @$ t) @/ c4 {
" R5 O  g* d/ ^  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5 r5 m" z( t8 x& R
) \* [3 V" k1 L& q2 A9 P8 C+ i  纵览全村,一方半圆形池塘清澈如镜,波光潋滟。蓝天白云,高墙深院,倒映水中,犹如一幅藏于水底的图画。顺“牛胃”而下,见到的便是水滑如绸的南湖,湖畔柳树垂荫,湖中荷叶田田,小堤、拱桥连接两岸,座落湖畔的古代私塾"“南湖书院”,令人想象悠远岁月里传来的琅琅书声,滴入南湖淙淙回响。
  i: A8 \0 ?% F4 L+ J7 C. t  c; l* F
. c* F. C- v) R8 P桃花源里人家----西递
2 R7 U, y$ K0 w5 S! `$ z
$ ~2 X( n) S+ }  西递村位居黟县城东8公里,整个村落平面呈船形,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是整个船身。西递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940余年历史。明景泰年间渐兴,至清乾隆年间有600余幢豪华的深宅大院,形成规模宏敞之村落清末逐渐走向衰落。令人惊诧的是,虽经历史沧桑巨变,西递村至今仍有明清民居300余幢,保存完好的有124幢。
4 z! }+ f5 K! o8 d2 z
& N) _, }- d- _* d3 x6 [  西递地处古徽州府之西,曾设驿站“铺递所”而得名。两条小溪自东而西穿村而过,西递胡氏始祖看中这块盆地上的溪水逆东而西,认为非等闲之地,于是遵“地师”指点,整个村落仿船形建造,寓“借水西行,得神助,取真经,从而大吉大发”之意。而且这一带的山水形胜、风情掌故无一不似陶公笔下所描述的景象。当你第一眼看见西递村时,便能深深地体会到陶渊明归隐山林的那份从容……
6 d# Z" c: X) A# n0 H- A3 u1 j* M& q7 t/ w4 S/ i
  村落周围群山连绵,清溪萦回,村口胡文光刺史坊巍然屹立。村内富丽多姿的清代民居建筑全为三间与四合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洁白的粉墙配着黛青的鸳瓦、飞挑的檐角、高昂的兽脊斗拱,绵亘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
. k3 V  Z9 `9 ~* k% t! }' u( R
/ @+ H5 C  b0 [: g  高低错落的五叠式马头墙,以其抑扬顿挫的起伏变化,体现了皖南民居的独特韵味。马头墙最初的作用只是为了防止邻人失火殃及自家。但后来却成为一种装饰,民间俗称为“五岳朝天”。在“中国民居”邮票上可直观的体会到这一建筑特色。
! o; _/ j  }  Q  w
0 N0 g; {" T  q$ e" n& c$ y% I: d! n  与“五岳朝天”并称的“四水归堂”也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老房子多以天井为中心,四面高墙围护,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外墙很少开窗,即使有也是在高处以四五十公分的小窗略作点缀,因此总给人一种幽暗迷离、恍如隔世的感觉。# y& f4 R6 Q# r9 Z/ |2 }' e- s
* o! `+ p( W, C& w- c5 u" a0 {
“菊豆”的故乡---南屏
6 Q) _) ]: S. l8 f3 A0 Q% h9 o$ R( {* d: z8 {
  1989年金秋,著名导演张艺谋和著名影星巩俐来黟县南屏拍摄《菊豆》,该片荣获了法国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金熊奖。从此以后,南屏以“菊豆”的故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寻访。1 _. K' w2 N' C7 P
. ?. D# l8 ^7 ~
  南屏因村西南背倚南屏山而得名。自元朝末年叶姓迁来后,村庄迅速扩展,明代已形成叶、程、李三大宗族齐聚分治的格局。特别是清代中叶以后,由于三大姓之间的相互攀比,竞争进取,促使南屏村步入鼎盛时期。
! w) b% P; Q. F# y* q2 _  s
7 X" r- s6 n* t: a+ m  南屏村今仍完好保存有明清古民居建筑近300幢,幢幢结构奇巧、营造别致,如冰凌阁、慎思堂、南薰别墅、雕花厅等。高墙深巷,长短不一,拐变抹角,纵横交错,游客进村,如入迷宫。6 R% h" e5 U% j2 r2 t6 x# e! h
: e3 ^% a6 m( t! T
  南屏最具特色的建筑应属祠堂群,至今保留着8座祠堂。其中有属于全族所有的“宗祠”,也有属于某一分支所有的“支祠”,还有属于一家或几家所拥有的“家祠”。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颇具神秘色彩的祠堂群。! ^5 t- X" Q( X9 j; b6 |& Z8 M! p

- N( z0 c' ?) N& I- w  \! B  祠堂建造高大、宽敞、华美、气派,与各宗族在祭祀上追求隆重的场面相适应,使人在它面前产生肃穆和敬畏之情。参加祭祀有严明的规定,包括与祭人员要穿戴与身份相应的衣冠,祭品的定式等等。通过参加这种场面宏大、礼节繁多的仪式,可以增强族众对所在宗族的自豪感。因此祠堂在实质上是一个家族精神教化的圣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会员|至尊|接种|公卫人 ( 沪ICP备06060850号-3 )

GMT+8, 2024-6-16 19:30 , Processed in 0.093692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