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30|回复: 0

[分享] 在新闻训练营里消除媒体偏见

[复制链接]
laoliu 发表于 2008-9-12 23: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后推荐绑定QQ,之后方才可以使用下方的“用QQ帐号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细心的观察者会发现,差不多每隔两三个月,就会有几十名新闻记者和艾滋病感染者入住清华大学校内或附近的一个招待所,在那里他们参加为期三天的“中国艾滋病报道研修营”。在这样一个训练营地里,新闻记者和艾滋病感染者在专业培训师的指导下,同室学习,同桌吃饭,同一个屋檐下睡觉。9 }' a, Q5 Y" ^+ J# n2 A
' Y: C3 X; L2 H% K: `1 y
  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刚刚出版的《走出媒体污名––中国艾滋病新闻作品选》收集的许多作品的记者就曾参加过上面的艾滋病报道训练营。我们的这个新闻训练营也是清华大学多年来进行中国新闻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即新闻教育不是书斋里的革命,更不是经院式教育。" ?  b3 a! X( L

0 H: I5 k, j- E( L! T' T5 k( Z  在过去5年里,近千名记者和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来到这个营地,聆听医生、科学家、社会学家、律师、政策部门官员和新闻教育者的讲座,并在课堂和课外展开热烈研讨、演讲、游戏,分享记者报道艾滋病新闻的失败成功经历或者感染者们被媒体采访报道的痛苦经历。无论是大班辩论或者小组讨论,参与培训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常常与新闻记者们争论得面红耳赤,批驳媒体的报道和言论给他们带来的污名、偏见和歧视。9 X. L, Y# `4 }/ m+ n% F1 W

# Z; X9 r5 B$ D; o) |  这个训练营的亮点是参与者的互动,比如模拟媒体报道场景、小组活动和游戏。这种培训方式不仅教会参与者思考什么而且教会他们考虑什么方面的问题。我们认识到培训班中不能缺少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参与,每一期活动我们都会邀请他们。每一期活动他们都与记者和媒体专家坐在一起学习、研讨,积极参与活动。培训班中有了他们的投入而更有价值。在好几期培训班中,我们还邀请了同性恋者和帮助艾滋致孤儿童的非政府组织成员参加。
3 A4 b- M. a3 N
+ y+ r: ?% U+ T0 g  这个训练营地是2003年秋天“非典”疫情结束后,在著名科学家、艾滋病鸡尾酒疗法发明者何大一教授、中英艾滋病项目办和盖茨基金会等的资助下,由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清华拜耳公共健康与媒体研究室创建的。这个训练营地旨在探讨新闻媒体在推进公共健康上所扮演的角色,促进媒体在抵抗艾滋病中发挥正面作用。在这个训练营地里,培训师们通过科学、正确的课堂讲授和讨论,为中国的新闻媒体设立艾滋病报道的议题,帮助控制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教育人民大众如何来减弱艾滋病对社会的广泛影响。: a4 q0 w! [! x/ v0 ~
3 i7 P. j4 c# `2 N
  我们的这个新闻训练营的开始是综合艾滋病在中国和他国传播的惨痛教训,形成了一个艾滋病预防理念,就是建立针对新闻记者的培训,促使媒体在中国抗击艾滋病运动中扮演关键角色。我们希望通过培训,培养出一大批能影响、塑造和改变公共态度的资源,以确保媒体提供有关公共健康、尤其是艾滋病方面的高质量、有深度、负责任的报道,这样在中国建立起更好的公共健康新闻报道标准和传播渠道。
3 K4 g% g' e" k8 x0 G0 z) F6 V, @; X4 v) z6 S* U' x9 q2 s1 @5 ?
  我们相信印刷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电子媒体、政府官员、决策者、主编们、记者编辑们都在中国抗击艾滋病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承担社会责任。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有渠道来接触广大读者、观众和听众,还因为媒体有强大的能力来提高公民对艾滋病和艾滋病毒的知晓程度,提供关于疾病的准确信息、消除歧视和污名化、设置正确的新闻议程和新闻报道标准来培养个人和社区对艾滋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人的宽容和接纳。同时媒体可以与公众分享有关疾病的正确信息和社会服务信息,包括咨询、测试、治疗、护理等方面。媒体有能力来告知并教育大众,通过科学的、准确的、人性的新闻报道挽救生命。
- M7 d( t) _) e3 u1 l$ ^. Z4 G) I7 K. N9 D! y) j0 c4 k
  中国媒体对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讨论正日益开放,这种方式可以说是具有创新性的一步。但是,同时应该看到,中国大多数媒体已变得非常商业化,获取商业利益已变成媒体运营的主要目标。中国媒体制作的是受众觉得有吸引力、有意思的新闻和电视节目,以此来获取广告收入。这种高度商业化、娱乐化的趋势带来中国媒体对艾滋病耸人听闻的报道,这些报道有的是有偏见、有歧视、污名化的;有的报道不准确、夸张、扭曲;有的甚至是编造的故事。媒体的这种报道态度拒艾滋病感染者于千里之外,极少有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愿意在公开场合谈论这一问题。中国媒体上有关艾滋病的公益广告,全部是由非艾滋病感染者代言的,真正的感染者,特别是那些社会上有影响力的名人感染者迄今还没有一个公开披露自己的真实面目。
9 Z8 @, \2 Z* P% r- @& o# C  S' W7 {  x/ U
  中国是世界艾滋病流行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艾滋病病毒到现在已蔓延到中国所有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重要的传播途径是静脉注射毒品和性传播,感染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最新的数据显示艾滋病的传播模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增感染者是通过性传播感染的,这也佐证了艾滋病的传播已由高危人群扩散到了普通大众,这也说明针对高危人群的遏制策略失去了用武之地。. p- O' w3 L( B. n" |* u

, Q8 {' }3 u; c  加速艾滋病蔓延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公众对艾滋病的了解惊人的有限。这预示着,在这场危机中,新闻媒体在艾滋病预防和护理中应该扮演的角色被低估、并且未被充分利用。更好的使用艾滋病预防行为,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知晓程度的关键是让科学和正确的艾滋病信息进入公众领域,使艾滋病传播得到控制。/ F, A4 D" j( v2 {3 |( s/ k

, P' S, H: o* r- T6 I  公众除了对艾滋病缺乏了解,还源于大众对艾滋病信息的冷漠。很多人相信艾滋病是他人的事情,自己不存在感染的风险。普遍存在的大众对艾滋病信息的冷漠,再加上大众媒体不正确的报道带给艾滋病的污名和给感染者和病人带来的歧视,不仅导致很多人在感染后不敢寻求信息和帮助,也使很多人远离艾滋病流行的现实,自己构建了虚假的安全感。" C* Q/ S- y6 U0 f
% h* B: C) t5 P+ [& M; o4 H6 j# b
  我们开展这个新闻记者训练项目,另一个目标是努力将艾滋病列入中国的公共日程和政治议程,影响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政策。自2003年冬天起,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的抗击艾滋病的工作中显示出了超凡的领导力。政府建立起了国家的支持机构,提高了对艾滋病流行的认知程度,并且为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提供了治疗和帮助。但是抗击艾滋病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政府的政策和领导人的个人意愿,更需要改变个人行为和新闻媒体的态度来降低整个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和漠视。1 M9 D) R6 X) N9 R5 ~+ K1 d

; c% M! u$ ~  P" b' G8 o  我们这个记者训练营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使新闻记者理解,除了强调与报道艾滋病相联系的新闻价值外,媒体在促进社会变化和社会行动上扮演重要角色。我们的目的是在创造新闻价值和设置新闻议程的同时,通过媒体的支持来实现社会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最重要的包括通过讲述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故事,使疾病报道有人情味。这一点是很多媒体从业人员不容易认识和接受的。6 w  X. D# l2 ~. ~% i) Y$ y  l% }

! D' f5 D9 m5 o9 H  我们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创建一项基本认识––媒体在促进公共健康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新闻媒体能够影响决定个人行为的能力,科学的和可读的健康报道在提升个人知识和改变个人行为上扮演关键性角色。新闻媒体的卫生和公共健康报道虽不能取代以政府和社团为基础的政策和倡议,但却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并能够影响政府的决策,从而形成鼓励行为改变的社会经济环境,来减轻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5 ]$ @0 N8 I* j+ e0 B. C0 x# h) `

8 B# v8 {6 B4 W6 `  我们这个培训营地不仅设在清华大学,而且遍布全国许多个省市。从2004年以来,在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英项目办的支持下,我们还在新疆、甘肃、广西、湖北、浙江、吉林、湖南、河南、四川等省举办了多期培训。同时在盖茨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还组织记者去曼谷、多伦多、悉尼和墨西哥参加世界艾滋病大会的新闻报道培训。, \# A; v7 x3 t! ^

; Y7 }/ M. K: t4 M  在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英项目办的支持下,通过与媒体从业人员和教育者合作,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艾滋病报道的教学与科研基地。几年来,我们编写了中国第一本艾滋病报道教科书作为培训教材,其中包括很多应用研究和关于艾滋病的理论和实践资料。我们的培训班还研究并出版了相关报告、培训教案、案例研究,并与国际组织合作制作了供记者使用的新闻报道指南。* w& t8 i: A6 ?7 r
# W% u7 f+ h" e5 V  o% }
  2007秋天,清华大学隆重聘请何大一教授担任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病毒学家张林琦教授担任中心常务副主任,新闻教育者李希光和社会学家景军分别担任中心的副主任。中心下设健康传播研究所。这一新的机制将成为清华的艾滋病报道训练营新的推动力。我们未来的目标是:(1)评估媒体的艾滋病报道,确认存在的问题并与媒体合作通过最好的策略来提升中国的健康报道水平;(2)继续大力开展媒体艾滋病报道培训;(3)继续动员印刷、电视和广播媒体的记者报道公共健康问题,并鼓励他们进行艾滋病深度报道设置议题;(4)为媒体从业人员提供机会认识、采访艾滋病方面的专家、医务工作人员、艾滋病预防控制相关组织的代表、艾滋病感染者,使他们理解艾滋病相关方面复杂的专业问题(比如流行病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5)探讨媒体科学、准确、及时发布艾滋病信息的社会责任;(6)加强从事艾滋病报道记者之间的业务联系,形成网络,共享信息、探讨具体问题、发挥他们各方面才能;(7)审查艾滋病新闻作品所使用的语言、画面,确定哪些是合适的,以消除污名、刻板形象和偏见;(8)强调事实、人名、引语、数字、日期、地名的准确,核实、核实、再核实,倡导准确的报道;(9)强调报道伦理准则,强调新闻报道中真实、公平、平衡、客观;(10)在报道中确定高危行为,而不要强调哪类人,以免引起污名化。$ U' u4 }' S8 D  T. k( S
6 j! s) [% D' I' l" c
  清华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媒体关于艾滋病的报道已经在更多地考虑不同的信源和角度,使用了这些主题:艾滋病患者和家庭、卫生工作者、社区组织、政府、企业的参与。媒体已经更多地在采取积极的“正面”报道,而不是关于艾滋病耸人听闻的“负面”报道。媒体也已经开始谨慎地尝试挑战文化禁忌,并开始报道性健康方面的话题。社区与艾滋病感染者间也日渐和谐友善。艾滋病在新闻媒体的编辑室也日渐被列入新闻日程的头条。通过这些,公众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程度也日渐提升,以此也影响了各级政府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的决策。
% _. D: ?* A2 F+ T/ b8 X0 O+ d! O
( ~7 f4 h8 |# y6 y/ T: ^  清华大学作为推动新闻与健康教育的中心,应该促使媒体为公众提供健康信息,使人们远离不健康行为。未来,我们在新闻教育中,除了要做好新闻素养的培训外,更要加强记者的科学素养教育。当然,传播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是记者讲故事的能力––记者的作品能否感动读者、抓住读者的注意,让他们获得之前不曾知道的信息,使公众关注与社会息息相关的问题,使公众成为知情的受众,最后做出充分知情的抉择。3 I. ~0 j5 ^& ^) t9 ~& r

8 Y, Q( K, F, g8 Y+ V3 N- {; l: v  艾滋病防治不仅仅需要媒体工作者向公众呈现正确的报道,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和偏见,它最终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来实现。所以,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以平常心来对待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共同为营造和谐社会而努力。; ]* C: O2 k$ m
/ J* V6 `0 X2 B/ i+ f) q
  《走出媒体污名––中国艾滋病新闻作品选》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辑出版的。书中的一些作品可能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是,本书收集的这些作品向读者展示了新闻报道能够在抗御艾滋病中做出独到的和不可缺少的贡献。
7 r# A6 j8 o+ \) K7 w+ C' y8 X/ ~- B; |+ j
  (作者李希光系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华威廉系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清华拜耳公共健康与媒体研究室共同主任。本文是作者为《走出媒体污名––中国艾滋病新闻作品选》一书写的前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会员|至尊|接种|公卫人 ( 沪ICP备06060850号-3 )

GMT+8, 2024-5-24 01:25 , Processed in 0.055394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