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才

研究方向

疫苗临床评价、传染病防控。

个人简历

临床疫苗学专家,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WHO新冠疫苗优先次序工作组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临床研究分会主任委员,首届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待遇,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教育背景

1982.09 至 1987.07,  安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 本科

1987.09 至 1990.08,  南京铁道医学院流行病学系, 硕士

工作经历

1999-01月至2000-02,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微生物试剂厂副厂长。

2000-02至2000-12,受省委委派,至卫生厅对口扶贫单位睢宁县邱集乡扶贫。

2001-01至2005-07,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科副科长。

2005-08至2009-07,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科科长。

2009-08起,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助理及疫苗临床评价研究所所长。

20XX-XX 至今,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学术贡献

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项目、国自然等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研究结果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N Engl J Med、Lancet、Nat Med、Lancet Respir Med、Lancet Infect Dis发表论著20篇,其中N Engl J Med发表3篇、Lancet发表7篇,ESI高被引11。发表论文五百五十多篇,其中SCI期刊论文245篇。主持过十二家疫苗研发机构十六个品种39项疫苗临床试验项目,全面覆盖五条技术路径。获授权发明专利三十多项。

科研项目

1.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 主持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O139霍乱弧菌及其噬菌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 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主持卫生部行业专项“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预防感染效果研究”

3. 2007年6月至2010年11月主持科技部国家“863”课题“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分子进化及其感染暴发预警信号的研究”

4. 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内质网应激介导 EHEC O157 志贺毒素诱导的肠上皮细胞自噬型死亡机制研究”

5. 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主持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江苏省防治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规模化现场流行病学和干预研究”

6. 2020年主持省重点研发计划“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数字精准防控技术研究”

7. 2021年至2024年主持省重点研发计划“基于抗体组学的新冠疫苗免疫策略应用与示范”

授权专利

1. 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或其衍生体ZL202010467983.5

2. 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ZL202010468939.6

3. 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2010468929.2

4. 一种与新型冠状病毒NP蛋白结合的分离抗体、包含其的检测试剂盒ZL202010463553.6

5. 针对Echo30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ZL202010044372.X

6. Echo3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用途ZL202010043727.3

7. 一种全人源抗H7N9病毒的中和抗体ZL201710231198.8

8. 抗H7N9病毒的单克隆抗体ZL201710229262.9

9. 单克隆抗体mAb910及其应用ZL201710229264.8

10.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糖蛋白定量检测试剂盒ZL201711459224.9

重要奖项

1. 2012年2月 “新型疫苗临床试验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省级)一等奖 第一完成人

2. 2014年8月 “新型手足病疫苗研发质量控制和评价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获中国药学会(部级)一等奖 第四完成人

3. 2017年2月 “肠道病毒71型疫苗临床应用关键技术”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省级)一等奖 第一完成人

联系方式

邮箱:jszfc@vip.sina.com



朱凤才
基本信息
姓名

朱凤才

性别

民族

汉族

最高学历

硕士

毕业院校

东南大学

当前职称

主任医师

担任导师

陆军军医大学博导、东南大学硕导

词条统计

所属分类博导

浏览次数3274

创建者epiman

最后编辑a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