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公卫人 返回首页

liuyamei89的个人空间 https://www.epiman.cn/?65879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流行病每天学一点

已有 787 次阅读2012-11-3 17:04 | 传染病, 流行病学, 影响

27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1接触暴露病原因子机会的差异

2非传染病中不同年龄的人群暴露致病因子差异所导致

3免疫水平

4有效的预防接种可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

5卫生习惯与生活条件不同的影响。

6流行史越长,则以儿童患病居多

28移民流行病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①若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

                   移民≠原居住地人群

发病率或死亡率

                   移民≈移居地当地居民

2若遗传因素是主要因素

                   移民≈原居住地人群

发病率或死亡率

                   移民≠移居地当地居民

3分析时应考虑移民生活条件改变的程度,以及原居地和移居地的医疗卫生水平

4若环境因素对某病发生有影响时,则离开原居地时的年龄对到新移居地后发病率的变化有影响,一般认为,幼儿到新移居地后,受新环境影响较大

5移民在新环境居住的世代数越多,越接近移居国居民的发病水平

29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普查:

1)目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病人;

         了解慢性疾病的患病及急性传染性疾病的疫情分布;

         了解当地居民健康水平;

         了解人类各类生理生化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2)优点:调查对象全体目标人群,不存在抽样误差

         可以同时调查目标人群中多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

         发现目标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在实现“三早”预防的同时,全面描述疾病的分布与特征,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3)缺点:不适用于患病率低且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

         工作量大而不易细致,难免存在漏查

         调查工作人员涉及面广,掌握调查技术和检查方法熟练程度不一,对调查项目的理解往往很难统一和标准化,不能保证调查质量

         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一般比较大,费用往往较高

 

抽样调查:

1)  优点:

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资源

调查范围小,易于做得细致

2)  缺点:

抽样调查的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均比普查要复杂

资料的重复或遗漏不易被发现

对于变异过大的研究对象或因素和需要普查普治的疾病不适合应用

患病率太低的疾病也不适合

3)  基本要求/原则

能从样本获得的结果推论到整个群体(总体)

必须随机化

样本量要足够

调查材料的分布要均匀

 

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

⑴简单随机抽样(单纯随机抽样)

⑵系统随机抽样

⑶分层随机抽样

⑷整群随机抽样

30SMR的意义

       被研究人群发生(死于)某病的危险性是标准人群的多少倍

SMR=1

     研究人群某病发病(死亡)危险=标准人群

SMR>1

     研究人群某病发病(死亡)危险>标准人群,是标准人群的SMR

 SMR<1 

     研究人群某病发病(死亡)危险<标准人群

31.RRAR的联系和区别

RRAR都是表示关联强度的重要指标,彼此密切相关,但流行病学意义却不同。RR说明暴露者发生某病的危险为非暴露者的多少倍AR则是指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发生。前者具有病因学意义,后者更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

32.PARPAR%的意义

通过比较暴露组与全人群,说明暴露对一个具体人群的危害程度,即暴露人群与一般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率的大小;以及消除这个因素后该人群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能降低的程度

PAR值上升,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上升

33病例与对照的选择

对照的选择是整个研究的关键之一

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首先要看对照的选择是否合理

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

 代表性 

 可比性

 选择方法

抽样  匹配

(一)病例的选择

选择病例的要求

诊断可靠  使用金标准

被选病例类型新发病例(最优);现患病例;死亡病例

选择确诊的新病例:回忆偏倚小

代表性好

容易合作

                   被调查因素改变少 

病例来源

 总体人群中全部病例或总体随机样本人群中全部病例:

代表性好

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耗费人力物力

医院住院或门诊的病例

比较合作

资料易得到且比较可靠

与对照的可比性好

代表性差

(二)对照的选择

原 则 

     原则上选自与病人同一来源的同一人群

可选多个对照进行比较

对照与病例比较的方法

 成组比较法(group comparison

 

 匹配法(matching)频数匹配

                   个体匹配

来 源

 研究的总体人群或抽样人群

 医院中患有其它疾病的病人

 病人的亲属、邻居、同事、同学等

对照选择的注意点:

可比性好,对照与病例的一些特征,除了研究因素以外,应该一致(特别是混杂因素。)-两组均衡性较好

     对照一定不患所调查的疾病,亦非隐性病例或是处于潜伏期的病例

     对照病例的病因不能和欲研究疾病的病因相同或有联系

配比类型

①非配比成组资料;

②配比成组资料(频数配比);

③个体配比

配比过头的两种情况

①把不起混杂作用的因素加以配比或配比不当,致研究结果失真

②将应了解的危险因素当成配比因素加以配比,从而看不出该因素的作用

选择配比类型时注意点

①病例对照研究中,配比比不配比的检验效率高;1211统计效率高,但最高不宜超过14

②罕见病或者病例数很少时(<20例),可选择个体配比。

③选择兄弟姐妹、同事、邻居做对照,只能用个体配比。

④如果研究中,混杂因素不明确,则不必配比。

⑤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危险因素的探讨,亦可采用成组配比或不配比的形式(其损失的信息量小)。

34、实验流行病学研究选择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则

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好

预期结局事件发生率较高的人群

容易随访的人群

干预措施对其有益或至少无害的人群

依从性好、乐于接受并坚持试验的人群

35提高筛检收益的方法

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即高危人群:可提高阳性预测值,进一步增加筛检收益

选用高灵敏度的试验

采用联合试验

串联  全部筛检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者才定为阳性

      可以提高特异度,但使灵敏度降低

并联  全部筛检试验中,任何一项筛检试验结果阳性就可定为阳性。

      可以提高灵敏度,却降低了特异度

36、疾病的三级预防具体内容和相关例子

(一)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根本措施

 

基本原则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内容:

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

自我保健 

环境保护和监测 

健康保护

     有明确病因(危险因素)或具备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在预防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用

 

(二)二级预防:

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采取的措施。

其核心是早诊断,早诊断的前提是早发现。如普查、筛检、发现癌前期病变。某些遗传性疾病通过遗传咨询,产前检查染色体异常和隐性致病基因携带者而早期做出诊断(遗传病的二级预防措施)……均是属于二级预防

方法

普查(早期、全面发现疾病的方法)

筛检(早期发现疾病的主要方法)

定期健康检查

设立专门的防治机构

 

(三)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

主要包括:

对症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减少疾病的不良反应、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等;

康复治疗:对已丧失劳动力或伤残者通过康复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争取病而不残或残而不废

 

37、影响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

(一)社会因素:主导因素

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 使病原体和传播媒介的耐药性日益增强

城市化、人口剧增和流动人口增加促使了人类传染病有增无减

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促进了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航运速度的不断增快有助于传染病的全球性蔓延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自然因素:

气候

地理因素

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栖息习性

38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紧急措施

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其他人群聚集活动

停工、停业、停课

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公共饮用水源

39、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指标

评价的关键是安全性和有效性

1)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

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抗体持续的时间

2)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

疫苗保护率(≤50  无效)

疫苗效果指数(≤2 无效)

3)计划免疫管理评价指标(工作考核)

建卡率 

接种率

四苗覆盖率

冷链设备完好率

相应传染病控制指标

4)疫苗的安全性:中度的反应超过5%~7%,疫苗不能使用

40高血压危险因素

确定的危险因素:

超重和肥胖

膳食高盐低钾

长期大量饮酒

遗传因素

 

不确定的危险因素:

缺乏体力活动

精神紧张或应激

A型性格

 

 

41、冠心病危险因素

目前认为全人群冠心病是一种多危险因素单一作用或联合作用所致的慢性疾病,一般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   疾病因素

高血压

高胆固醇血症

糖尿病

肥胖症

(二)   不良的生活方式

吸烟

缺乏运动

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过量饮酒

(三)   社会心理因素

抑郁、焦虑、人格类型(A型性格)

(四)遗传因素

家族聚集性

43、形成疫源地的条件

传染源存在

病原体能持续传播(传播途径存在)

 

疫源地范围大小取决于

①传染源活动的范围;

②传播途径的特点;

③周围易感人群的免疫状况。

 

44、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传染源不存在:传染源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不再排出病原体(痊愈)

传播途径不存在: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了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被证明未受感染

45、预防接种的种类

人工自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ty

  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

  类毒素

 亚单位疫苗

  重组疫苗

  DNA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

(1) 免疫血清

(2) 免疫球蛋白 

被动自动免疫(passive and active immunity

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使机体在迅速获得特异性抗体的同时,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46、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和降低的主要因素

升高

新生儿增加

 易感人口迁入

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免疫人口死亡

 

降低

计划免疫

传染病流行

隐性感染

47、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

病人有食用相同食物的历史,不进食者不发病

患者的潜伏期短,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流行

停止供应污染食物,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48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

      病人有接触疫水史

      发病有地区、季节、职业分布特点

      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加强个人防护、对疫水采取措施等可控制疾病的发生

49、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

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

除哺乳婴儿外,无职业、年龄及性别的差异

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长期不断

停用污染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50、空气传播传染病的特征

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冬春季节高发

少年儿童多见

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现周期性

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

51、筛检试验的评价的概念和具体过程

筛检试验的评价就是将待评价的筛检试验与诊断目标疾病的标准方法——金标准”(gold standard)——进行同步盲法比较,判定该方法对疾病诊断真实性和价值

 

具体过程:

确定金标准;

选择受试对象,用金标准来划分“有病”与“无病”

待评价的诊断试验同步来测定这些研究对象

将获得的结果与金标准结果比较,并应用某些指标来评价该试验的诊断价值

为了减少偏倚,整个过程应遵循盲法原则

52Kappa值的取值范围及其意义

分析评价两种检验方法和同一方法两次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考虑了机遇因素对一致性的影响。

Kappa=实际一致性/非机遇一致性

取值范围介于-1+1之间,当K<0,说明机遇所致一致率大于观察一致性;K= -1,说明两结果完全不一致K= 0,说明观察一致率完全由机遇所致K>0,说明观察一致性大于因机遇所致一致的程度K=1,说明两结果完全一致。一般认为Kappa值在0.4~0.75中、高度一致Kappa值大于等于0.75一致性极好Kappa值小于等于0.4一致性差

53.关联分类总结

关联:

偶然关联(随机误差)

 

有统计学意义关联:

非因果关联(选择、测量或混杂偏倚)

 

因果关联偏倚(有时间先后):

间接因果关联(间接病因)

 

直接因果关联(直接病因)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会员|至尊|接种|公卫人 ( 沪ICP备06060850号-3 )

GMT+8, 2024-5-13 01:29 , Processed in 0.031406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