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44|回复: 5

[分享] 心理学中的一些故事引出的各种效应

[复制链接]
WWY2009 发表于 2010-9-23 23: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后推荐绑定QQ,之后方才可以使用下方的“用QQ帐号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鸟笼逻辑
% c: H7 b3 A: h" Q* x
1 I3 F( X" [0 g4 z$ o# p1 X, U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9 x$ \3 ~* [* a; y0 `$ o
  X1 A: Y; c6 u" [$ ]: [- S
( l; Z! A1 }' ?9 H
破窗效应 7 F2 {& \2 C3 {/ S
' ~3 }$ C$ W1 z9 o  m4 w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2 k# c" A+ l- U" B$ T3 \  o* f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 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 O" k$ j- j2 A- _' r7 a. I
  台北市在未推行垃圾不落地时,街口转角若有一包垃圾在地上,不出二个小时,那个地方就堆成垃圾山了。我每次看到这种情形都想起古人说的:「毋以恶小而为之」,一点小坏事,觉得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开始做了以后,它就改变你的心态,使你以后敢去作奸犯科。 3 N/ e# ?8 i% q* S* D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 Z5 |' E8 Q7 n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 1 b: {' p/ `. E& Y- F# A' J) B7 b
  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一位犯罪学家时,立刻向他讨教,原来纽约市用的就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 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 3 [2 r$ F7 ]6 O1 E3 V
  当时这个做法虽然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
; }  @; h) i0 A8 Y6 W  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 s. `" p3 P' p- B( e2 m  最近,我看到台北市开始在街头巷尾种花,我觉得很高兴。荷兰就是这样开始的,但愿不久台北的市容也能像欧洲一样「春城无处不飞花」。 ( V4 x. G+ b2 Q/ C& V4 _1 M6 W$ y
* \4 G; i, W# y4 c4 w- E
& i$ c/ f# e5 T+ n
鲇鱼效应
2 h, L$ G9 i' E+ p! i
. h9 \. G; G0 W" O* ^  a  据说,挪威人捕沙丁鱼,抵港时如果鱼仍然活着,卖价就会高出许多,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返港。但种种努力都归失败,只有一艘船却总能带着活沙丁鱼回到港内。直到这艘船的船长死后,人们才发现了秘密: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鲇鱼。原来鲇鱼放进槽里以后,由于环境陌生,自然会四处游动,到处挑起事端。而大量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流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沙丁鱼被运回了渔港。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鲇鱼效应”。 6 ]3 d. B& S% T) ~

; ?+ `1 O! s' A. e* P8 I" t3 C$ q7 T
  鲇鱼效应在管理心理学中说明了人员流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员流动是指一个人所服务的地区、部门、单位发生变化或转移的现象。人员流动对个人和群体都将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对于个人来讲,人员流动有助于激发人的干劲和潜力。一个人老是局限在一个单位,难免闭目塞听,思想僵化,盲目自满,长期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甚至会产生“磨”“疲”“油”。流动则会逼人开创新局面,做出新的成绩。许多人都是带着开拓精神流动到另一个单位去的,到了新单位以后往往会大显身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对于群体来说,人员流动有助于激发群体成员的活力和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一个单位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就少了新鲜感和活力,容易产生惰性。加入一些“鲇鱼”,制造一种紧张空气,自然就生机勃勃了。“鲇鱼效应”给我们的企业管理以及打破传统的用人观念大有启迪意义。
 楼主| WWY2009 发表于 2010-9-23 23: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特别的喜欢鲶鱼效应。5 M: {, j0 @6 P( o) Z. {& v
同样道理可应用于论坛和群。  J% _2 }- g7 _/ y! ]+ o; d1 V$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WY2009 发表于 2010-9-23 23: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木桶定律
' f: C- {  r5 |6 W( P, s( k! V& ]  一个有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决定其容量大小的并非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同样,在一个企业的营销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许多相关的环节,只有找出制约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某一关键环节,把这一个矛盾解决了,其它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有裨益。 9 |4 B; e4 i"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昨夜窗外有雨 发表于 2010-9-24 11: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WY2009 的帖子0 _2 ^7 i6 o, o0 ^+ C$ C$ X  y

: ?; G' P( u, V; b4 `+ N+ Q
; N- O: C5 [2 r5 g/ v2 P  M3 ]    你现在就是那条鲇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WY2009 发表于 2010-9-24 14: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 o8 S. N1 S6 @' h! R* A
' _) W! g1 L2 |4 L* ]4 ]9 z
- E3 m0 F! W; Z# n" k看本义,感觉在损我;看后面的“人员流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似乎在夸我。
$ j" H; [. @* k/ \! d" v* J就当后者了,谢谢夸奖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昨夜窗外有雨 发表于 2010-9-25 08: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昨夜窗外有雨 于 2010-9-25 08:25 编辑
( ?/ a! m! o( z% ^! O' Q; i9 x0 p" u2 x- \  ]
回复 WWY2009 的帖子) V: j: t2 N' a. o* S0 j
3 {* r* K/ {) w6 D
8 }2 r! J' N! z1 Q) i: [
    对我来说本意也不错啊——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嘛,很自在的。
& s+ h! \( }$ @' |' Q+ h4 Y# F) d1 v7 d9 [. Z3 P
    PS:你的签名原本应该是“闻道”吧,不过或许你问道有另外的含义

点评

汗,这次居然写错了,马上改,谢谢提醒了。  发表于 2010-9-25 1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会员|至尊|接种|公卫人 ( 沪ICP备06060850号-3 )

GMT+8, 2024-6-8 09:17 , Processed in 0.116926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