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卫人 首页 大杂烩 查看内容

黄鹏的苦闷和前途,我们就是那个黄鹏!

2010-7-4 13:26| 发布者: epiman| 查看: 15358| 评论: 44|原作者: 何三畏|来自: 南方人物周刊

摘要: 一个社会重返公正是一个系统性的修复工程。但即便万事紧迫,也不能对一代青年的痛苦麻木不仁。从前,说到青年的前途的时候,往往特指政治前途。因为青年联系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理想。今天我们不得不考虑青年的生存 ...
从前,说到青年前途的时候,往往特指政治前途。今天我们不得不考虑青年的生存处境,尽管这两者是分不开的


何三畏/南方人物周刊 2010-06-29
http://nf.nfdaily.cn/rwzk/20100628/gj/201006290003.asp

有这样一位青年:他在上海打工。6月10日,他领到了5月的工资,所有收入合计4720元。扣除了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合计806元(能交纳这些钱是一种幸运,表明他在一个相对正规的部门工作),扣除个人收入所得税156.4元后,他的工资卡增加了3657.6元。

你觉得他怎么样?不错啊!他可能算是这个时代最优秀、最有上进心而且运气不错的青年典型。他进入了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他的收入已超过了这个城市大学生、研究生的“中位数”(2008年,上海月工资中位数“最高”的是研究生,为4634元,其次是大学本科,为3000元,大专和中职分别为2237元和2013元)。他应该很满意,很幸福了吧?如果他这样幸运的青年都不满意不幸福,那其他青年会怎么样呢?

他是《第一财经日报》6月19日的一篇关于“个税改革呼声”报道例举的一位青年,报道中,他的名字叫黄鹏。报道列出了他的月支出:租房1200元--为了节省,他住在郊区,否则,他将拿出一半以上的工资去租房;伙食800元--对于一个独自生活的青年来说,这不能再省了;交通、通讯300元--他必须少打电话,每天早晨7点前起床去坐入城公交。这样,他的支出合计2300元左右。理论上,还剩有1300元(报道为黄鹏算的经济账到此为止,下面是笔者的“推论”)。

但黄鹏应该有他的交际、文化和娱乐消费,他需要恋爱需要请女朋友喝咖啡看电影,他可能偶尔没有赶上公交而不得不打的,他还需要一个笔记本电脑同时会产生上网费,他也应该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回报一下父母……如果这些开支在一个月间同时发生一项以上,他的财务就会出现赤字;而没有这些开支,作为一个青年来说,他的生活又怎么谈得上“完整”。

这就是今天的中国都市里的赤贫青年的生活,所谓“月光族”。他们辛苦地工作,而他们的未来不知道在哪里。但他们的状态还是他们身后的大量青年的梦想。他们不能终止城市梦,事实上也没有退路。可是,城市梦只能伴随着绝望。因为黄鹏即便“10个月不吃不喝才能在上海中环买一平方米的房子”。他们只能徬徨着。惟一的希望在于社会许给他们一个收入有所节余的未来。目前的日子只能叫苦挨。可是,“月光族”的收入已经超过个人收入所得税一倍,黄鹏们正是为政府缴纳所得税的主力人群。

这是一代满怀理想或野心勃勃的优秀青年的命运。他们是按照教育阶梯拾级而上的幸运儿。每年的高考在为社会挑选青年生活的区间,从结果来看,其实也就是让青年们选择了不同成色的苦闷。黄鹏的苦闷是发展的苦闷,也许在八成没有通过高考的青年看来,这是奢侈的,因为他们自己面临的是立足的艰难。除非他们出生在北京上海这样绝无仅有“资源丰富”的城市。当富士康都聚集着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的时候,中等文化水准以下的青年便只能散布在“主流社会”的视野以外的空间。

今天,很难有一个青年可以说,他可以凭着自己的才华顺利地进入城市,把握自己的命运。城市已然是一个稳固的利益格局,它首先以房价的狰狞面目阻挡了青年上进的步伐。城市让青年的生活失去尊严。当然,还是有一些青年以高额贷款和利息把自己的“下半生”抵押给了房地产商和银行。这个数字往往跟他们的收入不成比例,使他们的生活显得更加脆弱。但现实教训了他们,当房奴要趁早,因为等你辛苦攒起首付,成倍上涨的房价可能给你增加了几十万到上百万元的负债,使你未来20年的劳动所得化为乌有。这样的经济剥夺焉能不叫初涉人世的青年们惊惶失措。

所幸当前全社会都意识到了社会公正的重要。可是,当人们讨论这个事实时,其出发点在于“社会稳定”,绕了一圈,又归结到“社会稳定”。按照这些学说,如果有一种良策可以使得社会一直稳定,似乎就没必要考虑社会公正了。没人老老实实地指出,这本身就是不可容忍的,而不是为了避免社会风险和维护已然不公的利益格局的稳定,才需要考虑社会公正。

一个社会重返公正是一个系统性的修复工程。但即便万事紧迫,也不能对一代青年的痛苦麻木不仁。从前,说到青年的前途的时候,往往特指政治前途。因为青年联系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理想。今天我们不得不考虑青年的生存处境,尽管这两者是分不开的,但生存的问题毕竟不能拖延。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尚然2 2010-7-9 10:00
此文一针见血,精辟
引用 七大洋的风 2010-7-16 22:09
就算迷茫也要奋斗
引用 南昌大学预防人 2010-7-25 01:16
感觉很痛!毕业后绝对往大称市挤
引用 南昌大学预防人 2010-7-25 01:17
要到一个小城市。
引用 benen005 2010-7-27 13:37
自下而上还是自下而上?
引用 youye 2010-7-31 15:22
精辟啊,什么时候能够改善了
引用 wjbrook 2010-9-1 14:29
他的工资卡增加了3657.6元,
他的收入已超过了这个城市大学生、研究生的“中位数”(2008年,上海月工资中位数“最高”的是研究生,为4634元,
3657》4684?
引用 Roger 2010-9-1 15:35
苦闷归苦闷,大家还是要乐观一点。慢慢来吧!
引用 老虎爱馒头 2010-9-3 11:55
小城镇的生活要舒服些。。大城市太孤单了
引用 shenbian 2010-9-5 13:10
人各有志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 社会就是这样
引用 fu19890126 2010-10-6 14:47
实际说咋上海工作,在附近的江苏浙江买房子也是可以考虑的
引用 xiaochenchen 2010-12-3 21:02
向往大城市,来了,没有怨言。但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快乐开心,想想,在老家大概也不会太轻松。人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下去吧!
引用 yhl990214 2010-12-27 14:07
在浙江WZ的乡下,感受到的也是这种压力
引用 everyonewomen 2010-12-27 15:11
现实真的好残酷,只有越挫越勇才会在社会上立足。
引用 zuer8969 2010-12-27 15:29
每个时代都会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特质,也会深深地烙印在属于那个时代的人身上。
引用 Jason_ling 2010-12-31 08:54
我们就是那个黄鹏 就是满怀理想或野心勃勃走进城市那一代 高额的生活成本已经严重限制了我们的创新意识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再有犯错误的资本了
引用 dusen 2011-1-1 18:03
看了好悲哀的。上了这么多年学,付出这么多。到最后原来只能是这样
引用 monydwh 2011-1-1 19:33
我要回家去~ 大城市留给有三头六臂n把刷子的人建设吧~
引用 lcl 2011-4-5 21:06
所以想逃离大城市

查看全部评论(44)

改名|钢镚|会员|联系我们|公卫人 ( 沪ICP备06060850号-3|沪公网安备31010402334125号 )

GMT+8, 2025-9-18 15:14 , Processed in 0.04852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