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25
好友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主题
分享
精华
威望 旺
钢镚 分
推荐 人
|
混杂偏倚; ^0 [7 A6 b6 I6 m
1.定义:
+ h+ [# W1 W w% D* q$ } 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潜在的混杂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或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地估计。 : J/ j& W' g9 k9 h
2.混杂偏倚的种类:(1)正混杂偏倚:指由于混杂因素的作用,使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被夸大;(2)负混杂偏倚:指由于混杂因素的作用,使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被人为的减弱。- w2 {9 P+ n F5 N6 H
混杂因素的基本特点是:①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②必须与研究因素(暴露因素)有关;③一定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关系链上的中间变量。
& N/ A! y. _8 y) f. U1 z 3.混杂偏倚的控制$ J* v( M* W3 l6 ?* z. i, R
(1)限制:在研究的设计阶段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条件加以限制,将已知存在混杂因素的对象不纳入研究,规定各比较组在人口学特征上近似或在疾病特征上相同。+ U" j! t0 d- [" @# c* A3 i0 o
例如研究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时,考虑到年龄可能为混杂因素,可只选某一年龄组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时,考虑年龄与性别可能均为潜在的混杂因素,可规定研究对象仅限于某社区内40~50岁的男性居民等。
7 d# n% f- }# A (2)配比:将可疑混杂因素作为配对因素,使各比较组同等分配具有同等混杂因素的对象,以此消除混杂作用。
0 F' `- [4 A# |
9 S3 F6 \3 C7 i- H& G3 E (3)随机化:随机分配研究对象到各组,使各种因素,包括未知的混杂因素均衡的分布在各组,消除混杂作用。5 y, O9 v, F& r" J
(4)统计处理:在资料分析阶段,将已知的或可疑的混杂因素按其不同水平分层,再分别加以分析。适用于设计和实施阶段出现误差,已无法更改资料,经过分层分析可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 H- c% g+ e* K: m% K5 g' X' S- s* ~
如果欲控制的混杂因素较多,往往受样本量的影响,分层分析常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可应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予以控制,如多元协方差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
3 m- u7 h( S0 N: J2 |2 C1 a% b* T, S1 ^5 s; f2 ^
个人认为:首先解析什么是混杂偏倚及其特点,然后对产生这种结论做出以上四种推断,在重复研究结果过程中没有做好限制、配比、随机化和统计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