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08|回复: 12

[博士入学] 2002 年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简答题:3.某人进行一项有关高血压和体重指数...

[复制链接]
寻觅三生石 发表于 2013-4-30 14: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悬赏30钢镚已解决
3.某人进行一项有关高血压和体重指数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报告年龄是一个影响描述两 者联系强度的指标 OR 值的混杂因子。另一研究者为重复其研究结果,选择了另一研究 人群按同样的研究设计进行研究,却发现年龄不是影响研究结果真实性的混杂因子,两 研究者为什么会对年龄在各自研究中扮演的角色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最佳答案

查看完整内容

当年龄对高血压有影响,同时年龄又于体重指数有关,又不是高血压于体重指数之间的中间环节时,可以判断为混杂因素,但是当混杂因素在病例和对照组中分布均匀时是不会造成OR的变化的,只有年龄分布不均匀时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钢镚 +50 收起 理由
此生长乐未央 + 1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牛哥布莱恩特 发表于 2013-4-30 14:18: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龄对高血压有影响,同时年龄又于体重指数有关,又不是高血压于体重指数之间的中间环节时,可以判断为混杂因素,但是当混杂因素在病例和对照组中分布均匀时是不会造成OR的变化的,只有年龄分布不均匀时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牛哥布莱恩特 发表于 2013-5-18 22:42: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龄对高血压有影响,同时年龄又于体重指数有关,又不是高血压于体重指数之间的中间环节时,可以判断为混杂因素,但是当混杂因素在病例和对照组中分布均匀时是不会造成OR的变化的,只有年龄分布不均匀时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zulysen 发表于 2013-6-17 15: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两个研究的研究人群的年龄构成、样本量、样本的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结果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立一元 发表于 2013-6-17 20: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病例对照最常见的偏倚是选择偏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歌舞 发表于 2013-6-19 08: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混杂偏倚; ^0 [7 A6 b6 I6 m
  1.定义:
+ h+ [# W1 W  w% D* q$ }  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潜在的混杂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或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地估计。 : J/ j& W' g9 k9 h
  2.混杂偏倚的种类:(1)正混杂偏倚:指由于混杂因素的作用,使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被夸大;(2)负混杂偏倚:指由于混杂因素的作用,使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被人为的减弱。- w2 {9 P+ n  F5 N6 H
 混杂因素的基本特点是:①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②必须与研究因素(暴露因素)有关;③一定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关系链上的中间变量。
& N/ A! y. _8 y) f. U1 z  3.混杂偏倚的控制$ J* v( M* W3 l6 ?* z. i, R
  (1)限制:在研究的设计阶段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条件加以限制,将已知存在混杂因素的对象不纳入研究,规定各比较组在人口学特征上近似或在疾病特征上相同。+ U" j! t0 d- [" @# c* A3 i0 o
  例如研究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时,考虑到年龄可能为混杂因素,可只选某一年龄组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时,考虑年龄与性别可能均为潜在的混杂因素,可规定研究对象仅限于某社区内40~50岁的男性居民等。
7 d# n% f- }# A  (2)配比:将可疑混杂因素作为配对因素,使各比较组同等分配具有同等混杂因素的对象,以此消除混杂作用。
0 F' `- [4 A# |  
9 S3 F6 \3 C7 i- H& G3 E  (3)随机化:随机分配研究对象到各组,使各种因素,包括未知的混杂因素均衡的分布在各组,消除混杂作用。5 y, O9 v, F& r" J
  (4)统计处理:在资料分析阶段,将已知的或可疑的混杂因素按其不同水平分层,再分别加以分析。适用于设计和实施阶段出现误差,已无法更改资料,经过分层分析可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 H- c% g+ e* K: m% K5 g' X' S- s* ~
  如果欲控制的混杂因素较多,往往受样本量的影响,分层分析常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可应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予以控制,如多元协方差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
3 m- u7 h( S0 N: J2 |2 C1 a% b* T, S1 ^5 s; f2 ^
  个人认为:首先解析什么是混杂偏倚及其特点,然后对产生这种结论做出以上四种推断,在重复研究结果过程中没有做好限制、配比、随机化和统计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arahcsu09 发表于 2013-7-26 13: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者年龄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不均衡,所以造成混杂。后者反之,故未造成混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徐小爆21 发表于 2013-8-9 10: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项研究中,第一项年龄因素是混杂,第二项年龄因素不造成混杂。
! s: h+ W" X/ q' Z. R首先解释什么是混杂因素,其次说明在什么情况下混杂因素会起到混杂作用。第二项研究中既然年龄没有构成混杂,是因为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消除混杂(从研究设计阶段、对象选入阶段、数据分析阶段均有相应措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jet 发表于 2013-9-8 19: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病例对照研究一个关键的东西是样本的结构。对于1:1标准对照是要做相关研究的均衡性检验的,以排除其对结果的影响(就此题而言,我们都知道高血压是与年龄有相关性,所以做了混杂因素检验)。对于1:N对照(匹配),一般是在找研究对象的时候就必须做年龄和性别相面的匹配,所以已经排除这个影响,但同时其他因素也应做均衡性检验或者计算OR值来说明(具体可看下国外顶级英文杂志上的病例对照文章)。因此针对此题而言,你应该分两种情况说明。以上是个人的一些肤浅理解,希望能帮到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ZJ957392861 发表于 2013-9-8 21: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快速两项研究中,第一项年龄因素是混杂,第二项年龄因素不造成混杂。( B4 }7 @+ {3 h* B# n8 C# G3 Q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改名|钢镚|会员|联系我们|公卫人 ( 沪ICP备06060850号-3|沪公网安备31010402334125号 )

GMT+8, 2025-8-17 13:00 , Processed in 0.06730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