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25|回复: 2

[中文投稿] [转]SCI期刊提升影响因子的"非主流"之道

[复制链接]
iavjssssmqee 发表于 2010-12-7 17: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后推荐绑定QQ,之后方才可以使用下方的“用QQ帐号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文的话题之所以称为“非主流之道”,是由于,根据我自己的理解,SCI期刊提升影响因子的“主流之道”是通过提升期刊和文章的质量,从而逐渐提高引用次数和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 下面简称IF)。在当今世界,尽管并非所有的科技期刊都像我们国家那么看重IF,但应该不会有哪个期刊的主编认为IF无足轻重。IF高的期刊对优秀稿源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下面就结合Wiki上有关IF的介绍(http://en.wikipedia.org/wiki/Impact_factor)谈谈SCI期刊提升影响因子的非主流之道[事实上应该称为操纵IF(manipulation of IF)]。

1. 多发review(综述)文章。因为众所周知,一般而言,review比article的引用次数要高,这也是为何在同一领域,一般综述类期刊的IF要更高一些,事实上在全球所有期刊中,IF最高的前10个科技期刊中,大部分是属于综述类的。这一招被很多科技期刊所广泛采用的。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国家的Cell Research(CR), 在我以前的帖子中曾经分析过 (参见文献1),其成功之道原来的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点:1)入NPG(自然出版集团);2)引李党生(常务副主编),现在看来,多发review(综述)文章也是CR的成功之道,我们以2008年为例(因为2009年的IF要用到2008年的引用数据),在2008年,CR一共发表article和review的文章总数分别为64 和39,大致比例为6:4, 这两类文章的总引用次数(迄今为止)分别为: 737和1249(大致比例为4:7,和上述的6:4倒过来都不止),其篇均引用次数分别为11.52和32.03。所以review文章的出色表现,决定性地成就了今天的CR.

2. 改变期刊中可引文章类型的比例(the fraction of "citable items")。至于哪种类型的文章算是可引(citable)文章类型,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期刊和Thomson Scientific(现在被路透收购)讨价还价的结果,缘于此,同一种期刊的IF的变化可高达300%。例如,编辑评论( editorials)是不算可引文章类型的,因此是不计入计算IF的分母的,但是,这类文章的引用照样计入计算IF的分子,因此就无形中提高了IF,这一招,我相信大多人并不熟悉。另外,这种类型的文章( 指editorials)如果引用其它文章(经常即使是来自同一刊物),这些引用照样将算数,这将增加被引用的期刊(常常是同一期刊)的引用次数。对于这种效应,往往很难评估,这是由于编辑评论(editorial comment)与短的论著(short original articles)之间的区别并非总是显而易见的。Letters to the editor 就可指这两类中的任意一种。

3.自引。这一招,尽管并非所有的自引率高的期刊都是故意用此损招,但是如果自引率出奇的高,就应该没有什么可以辩解的了,让业内的专业期刊很BS。关于自引率高的期刊,有两个典型的例子,一个是有中国人做主编,但是是在外国(以色列)出版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IJNSNS)(详见文献1),其自引率高达29% (作为对比CR只有1%),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有外国人(泰国)人任主编,但是在中国(昆明)出版的FUNGAL DIVERSITY ,其自引率更猛,是我见过的最高的,42%!这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看来无论是“中西结合”还是“西中结合”,都是创造奇迹的很好方式。 除了上述的“明”自引,还有一种我称为“暗”自引的高招,就是两个或者几个期刊的主编结成同盟,狂在自家期刊上发review文章,除了引自己期刊上的文章外(自引率太高,会被SCI踢出去的),还猛引同盟军的文章,结果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上述IJNSNS的主编是位于上海的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的何吉欢(Ji-Huan He),何主编就深谙此道。我绝不是在诽谤,早已经有国外学者用铁证揭露。传说中的“丢人丢到国外去了”,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上面这几招,已经充分说明,尽管IF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是在我们国家很多(甚至是大多数)科研单位/医院,IF是几乎唯一的评价指标,发奖金也是根据IF的多少,这显然是相当不合理的,也不符合国际学术界的科研评价惯例。为了抗议IF的荒唐使用,在2007年由一个专业期刊(IF=0.66)发表了一个史上最牛的editorial,该文引用了该期刊2005年到2006年发表的所有文章,一个没落。仅仅由于这一篇文章的大量引用,就使该期刊的IF增加至1.44(仅仅是计算,原因见下一句)。但是,玩火者也自/焚(偶然发现“自/焚”居然也是被“和谐”的词)了:由于该期刊的自引率过高, 在2008、2009年该期刊被JCR (Journal Citation Report)踢出去了。
另外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就是2009年IF的大黑马: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A(参见文献2),尽管该刊物在2008年的IF只有2.051,但是在2009年狂飙至49.926。这个IF诞生以来,最大的奇迹的诞生就是由于200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标题为“A short history of SHELX”,该文几乎是要求使用SHELX 软件的 (免费开放源代码,the Bruker AXS version SHELXTL)文章都要引用该文。SHELX 软件在晶体结构解析中应用非常广泛,所以导致,该文在发表仅仅2年,迄今(截止2010 11月22日)已经有高达8302次引用(作为对比,2008年该刊引用次数的第二名只有区区39次),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所以2010 年的IF,该刊肯定还是奇高。
如果按照有些单位的奖励方式,一分一万元的话,就几乎是50万的奖励,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事,相信奖励单位的同事、单位领导没有人会服气,也不公平,所以这匹黑马的出现对我们国家现行的奖励制度其实是件好事,也是对一切向IF看的制度、方式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幸亏2008年至今,我们国家总共只有两篇文章在该刊发表,其中一篇是现任南开大学的饶之和院士关于SARS冠状病毒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第一、亚洲第一的Cell Research (影响因子过8)是怎么炼成的?http://www.dxyer.cn/loveinmichigan/article/i75365.htm )
2. 影响因子近90分的CA,你凭什么这么牛!http://www.dxyer.cn/loveinmichigan/article/i74817.htm
[注:原文最初于11月23日贴于我的博客(爱在密州):http://www.dxyer.cn/loveinmichigan/index.htm


 楼主| iavjssssmqee 发表于 2010-12-7 17: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SCI收录的高影响因子期刊探析


  试图通过系统浏览期刊及其主办机构的网站,并结合文献调研,分析并总结2008年度JCR中高影响因子期刊的特点及运作模式,以期为我国科技期刊运营提供借鉴。

  l SCI收录高影响因子期刊的概况
  在2008年度的《期刊引证报告》(JCR)所统计的6 598期刊中,影响因子大于20的期刊有33种,这些期刊的特点为:

  (1)综述类期刊具有明显优势:18种(占总数的55%)。

  (2)生物医学类期刊的数量占绝对多数:25种(占总数的76%)。

  (3)主办机构多样:33种期刊分属12个机构,其中,Nature出版集团(NPG)拥有14种,Annual Review出版社和Cell出版社分别占有7种和3种,其他9种中除Lancet由Elsevier出版社主办以外,其余均由美国各专业性学会主办。

  (4)期刊出版规模不一:综述类期刊虽然数量较多,但规模通常较小,年发表论文只有几十篇甚至十几篇,且大多采取组、约稿件的运作模式;15种非综述类期刊大多年刊载数百篇论文。

  (5)创刊年代和出版周期变化较大:33种期刊中有5种创刊于1900年以前,且均为周刊;17种创刊于1920至1995年;11种创刊于2000-2006年。

  2 高影响因子期刊的运作模式
  (1)充分利用主办机构的品牌效应扩大期刊影响:33种高影响力期刊无一不是利用其主办机构的优秀品牌扩大影响。这些主办机构既有采用市场运作模式的出版商,也有定位为非营利性质的学协会,但共同的特点是办刊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经验丰富。

  (2)明确的定位及严格的选题组稿和审稿程序:为保证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所有高影响因子期刊在选题组稿和审稿方面均有严格的程序。以发表原始性研究成果为主的期刊除了严格的稿件评审程序外,也极其重视组稿工作。Cell, NEJM, Lancet等知名期刊的主编和责任编辑每年奔波于世界各地的重要研究机构和重要学术会议,在期刊宣传、选题组稿、与作者和读者联系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通过多种形式推广介绍重要论文:通过对33种高影响因子期刊的浏览,不难发现这些期刊的主办者很会“吆喝”。为推介重要论文或综述,除了丰富的网站信息和新闻发布会宣传,期刊的栏目设置也是五花八门:Comment, Correspondence, Editorial, Mini-review, Perspectives, Preview, Viewpoint……这些短评性文章常常与相应的主打文章配套,在同种期刊同期发表,或稍滞后在姊妹/兄弟/同盟期刊发表,推介与引用并行,一举多得。

  (4)网站内容和服务功能齐全:为适应科研人员文献检索和获取的习惯,所有高影响因子期刊的主办者都十分重视期刊的网站建设,在线信息除了全部纸版期刊的内容外,还增加了文献检索、链接、导读等功能,有些期刊还开辟扩展信息、评论、播客(podcast)、多媒体、在线预先发表(online first)等栏目,对于纸版期刊内容的使用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 讨 论
  2008年度JCR中33种高影响因子期刊的类型及学科分布表明,综述类期刊或生物医学类期刊更容易获得高引用(占总数的55%或76%),这与SCI中所有期刊的影响因子分布特点是相一致的。通过对期刊主办机构的调查发现,具丰富办刊经验的国际知名出版商和学协会是办好高影响力科技期刊的首要保证。在选题组稿、期刊规模、出版历史和出版周期等方面,高影响因子期刊无一不体现出精益求精、质重于量的理念。

  就影响因子数值而言,生物医学类期刊和综述类期刊有可能更容易取得突破性进展,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已有一些SCI收录的生物医学类期刊表现出很好的发展潜力,但目前我国高水平的综述性期刊还几近空白,仍有待打造和发展。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力普遍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优秀稿源,客观上既有研究评价导向的因素,也与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普遍较低的现实有关。我国科技期刊如何切实有效地履行选题组稿工作,控制规模、提高质量,进而在稿件来源方面达到良性循环,应当是期刊的主办单位、编委和编辑部需要认真考虑和统筹策划的。

  相关论文:莫 京, 任胜利. SCI收录的高影响因子期刊探析.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0, 21(2): 138-141

SCI收录的高影响因子期刊探析.pdf

361.8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镚 -1 分, 参与 1 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avjssssmqee 发表于 2010-12-7 17: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会员|至尊|接种|公卫人 ( 沪ICP备06060850号-3 )

GMT+8, 2024-5-21 01:43 , Processed in 0.07590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