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16|回复: 0

[外文投稿] 顶级期刊的“民科”论文:奇特论文惊现顶级期刊

[复制链接]
epiman 发表于 2010-1-24 19: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后推荐绑定QQ,之后方才可以使用下方的“用QQ帐号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http://www.bullock.cn/blogs/songshuhui/archives/93704.aspx

如果飞鸟与鱼相爱,他们是否能够突破基因的壁垒,结百年之好,并多子多福呢?

有些许生物学常识的人,也许已开始直斥此爱情故事无视科学事实,逻辑荒谬。但类似的故事,却在学术界举足轻重、享有盛誉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以严肃的科学论文形式刊出。此文一出,哗然一片。

2009年7月,已是87岁高龄,只能靠轮椅行走的威廉姆森(Donald I. Williamson),在院刊中发表了他的论文。这位曾工作于英国利物浦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的惊人理论是:飞蛾(文中特指鳞翅目Lepidoptera)的进化源头,来自某只爬行的天鹅绒虫(velvet worm),与某种只有飞行模式的虫子,在偶然情况中结合所得。

与其他变态生物相似,蛾子拥有幼年毛毛虫与成年飞蛾的两种发育阶段,幼年毛毛虫专职进食以积蓄能量,而成年变态后所成的飞蛾则担当交配的重任。与主流科学界意见相左的是,威廉姆森认为在飞蛾由虫化蝶的成长过程中,其毛毛虫的阶段展示了其祖先天鹅绒虫的形态,其成虫形态则表示另一半祖先飞虫的形态。

在生物学家所绘的生物基因树中,天鹅绒虫与飞蛾所属昆虫纲亲缘并不相近。这种古老的生物,外观与毛毛虫很是相似。它拥有一种奇特的交配方式。雄虫将精液包置于配偶的皮肤组织上,精子穿透雌虫的组织,游入子宫。

天鹅绒虫精子的这种旅行方式,在威廉姆森看来,造就了它与某种古老飞虫的啼笑姻缘,而从此诞下的混血飞蛾的生命便拥有了两种形态——如同天鹅绒虫般爬行的毛毛虫,与长翅善舞的美丽飞蛾。

这个惊世骇俗的理论自然震惊四座。华盛顿史密森尼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昆虫学家兰博泰拉(Conrad Labandeira)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脱口而出:“开玩笑么?”

主流科学家的一致否决

在达尔文的笔记本里,淡淡的笔痕勾画出生命之树的轮廓。此后百多年间,几乎所有生物学家都相信,基因不断由祖先“垂直”遗传给后代。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基因测序的成真,也提供了许多证据予以证明。

然而,随着被测序基因的增多,生物学家们逐渐发现,原核生物——即细菌与古菌,可以无视遥远的种系关系,而将基因信息“水平”传递(horizontal gene transfer)。遗传物质可以在细菌与古菌的各个种群里,跨越巨大的亲缘障碍地畅通无阻,给原核生物们带来各种变异。

但这种现象是否存在于动物王国中?兰博泰拉博士说:亲缘相近的动物有时可以产生混血后代,但天鹅绒虫与类属昆虫的飞蛾实在过于遥远,基本没有可能性可以诞下存活的新生命。

在威廉姆森发表论文的三个月后,西蒙菲沙大学的哈特(Michael W. Hart)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格劳斯伯(Richard K. Grosberg)《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文章,言辞激烈地批判威廉姆森的论文。

这两位生物学家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引用20年来生物学界里的论文,逐条驳斥威廉姆森的论点。与威廉姆森在文中所做的预测不符,鳞翅目(飞蛾等所属)的基因组较之无幼虫阶段的其他昆虫更小,反而作为祖先的、天鹅绒虫所属的有爪动物基因组更为庞大。基因测序信息也清晰证明了,鳞翅目与有爪动物毫无相近的亲缘关系。

美国杜克大学昆虫发育生物学家Fred Nijhout在接受《自然》杂志采访时说:“如果你了解昆虫变形与发育的话,你就会立刻知道这完全是扯淡。”

更多的生物学家站出来,指责威廉姆森的论文毫无学术价值。他们更把矛头指向论文所在的刊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与该论文的推荐人。

论文的推荐人不当?

据《科学美国人》报道,威廉姆森的论文是以“通讯投稿”的方式来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与传统的“同行评审”(即由刊物编辑选择同一领域的其他学者来评审作者的学术论文)方式不同,“通讯投稿”可由美国科学院院士推荐,并为该论文亲自选择审稿人员。由此,推荐人可以避开有不同意见的专家,显然这种机制有所漏洞。

威廉姆森的论文推荐人,是工作于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的玛古莉斯教授(LynnMargulis)。这位赫赫有名的生物学家,以其在真核生物细胞器起源与细胞器内共生理论等工作上的贡献而闻名于科学界。她同样强烈支持基因信息在不同种属生物间的传递,其理论已被许多重要实验所证明。她于1983年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与其他达尔文的继承者格格不入的是,玛古莉斯否认进化源于竞争,认为生物间的基因信息传递才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她称自己为“在宗教式崇拜的蔓延四方的盎格鲁-撒克松生物学界的一小撮20世纪教派”。对于传统达尔文主义的追随者,她称他们“沉溺于对达尔文思想的动物学、资本主义、竞争、节能的解释,是对达尔文的误解”。“坚持基因层面的自然选择是来自缓慢的逐步变异的新达尔文主义者们,完全是懦夫。”

在接受《科学美国人》采访时,玛古莉斯告诉记者,按照《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投稿规定,她需要找到六到七个审稿人,得到其中两到三个对论文的正面意见,才可以将威廉姆森的论文送往发表。而根据《自然》的新闻报道,玛古莉斯承认,她找到的审稿人中,有三个拒绝评审,而另两位业余生物学家,由于缺乏科学评审能力,而被院刊去除名单。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由此质疑另三篇与玛古莉斯有关的正准备发表的论文,但玛古莉斯表示她不会撤回任何一篇。据《自然》报道,玛古莉斯说:“我们无论如何都将赢得胜利,因为这是科学。我遵循了所有的规定,并提交了比所需更多的评审。如果他们最后拒绝了这些论文,我将清清楚楚地告诉公众,这些人与平常一样就是不喜欢我的观点。”

威廉姆森则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表示,他在昆虫研究上所花的时间比任何反对者都要长,他也不会放弃对所有反对者的挑战。玛古莉斯是他的好朋友,多年来热情支持他的理论。他也告诉记者,在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前,此论文曾被其他几家学术刊物退稿。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已决定,自2010年7月起,停止这种利用院士特权的“通讯投稿”方式。

在主流科学界的理论中,飞鸟与鱼只可相忘于碧海蓝天,绝无繁衍成家的可能性。但这个爱情故事在科学界中的真假纷争,还要不休地继续。

Reference
Williamson, D. I. 2009. Caterpillars evolved from onycophorans by hybridogenesis. Proc. Nat. Acad. Sci.
Hart, M. W. and R. K. Grosberg. 2009. Caterpillars did not evolve fromonychophorans by hybridogenesis. Proc. Nat. Acad. Sci. US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会员|至尊|接种|公卫人 ( 沪ICP备06060850号-3 )

GMT+8, 2024-6-9 21:05 , Processed in 0.052295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