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38|回复: 2

[分享] 健康传播(本人组织的材料)

[复制链接]
aline412 发表于 2008-10-31 18: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后推荐绑定QQ,之后方才可以使用下方的“用QQ帐号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健康传播概述
% R& g3 H; M: q7 ?  健康传播(Health Communication)是通过研究与应用传播策略来告知、影响、以及激励公众、社区、组织机构人士(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私人机构)、专业人员及领导,促使相关个人及组织掌握健康知识与信息、转变态度、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并做出促进健康的决定。健康传播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的功能是连接医疗、健康专业领域和公众健康问题的桥梁。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利用各种途径传达健康知识。关于健康传播的定义有很多种,但是所有这些议题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大众的健康水平、延长人的预期寿命。
2 z( M: X5 n3 }/ F& Q% c  健康传播是一般传播行为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和深化,并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卫生部在《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明确指出,要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培训,提高各级各类卫生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能力与水平。同时也提出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社会动员、倡导、传播与教育、计划设计、实施、监督与评价等基本技能。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人们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健康传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 Z/ O/ R( g' h3 l5 p
, o# C+ k) J8 g% ^  二、健康传播的历史
8 N4 A9 j3 V5 r5 U1 {3 w4 j8 b+ V  美国的健康传播
2 B3 V5 q2 W1 e  “健康传播”(Health Communication)的源自于另一个替代性的概念——“治疗性传播”(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健康传播作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独立的专业形成于七十年代的美国。在美国,健康传播领域主要有两大分支:一为“健康服务递送”(health care delivery),一为“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前者的研究议题以医患关系和人际传播为主;后者的研究议题以媒介和大众传播为主,实施者通过说服的手段对消费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施加影响。有学者认为,1971年在美国开展的“斯坦福心脏病预防计划”(SHDPP)应当被看作是健康传播开端的最重要的转折点,直到八十年代末健康传播学在西方才真正蓬勃。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首次报告了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疾病,这种疾病成为了健康传播最重要的议题,健康传播研究正是在与艾滋病预防的互动中发展、壮大起来的。1984年,第一部有关健康传播的专业书籍《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发表,一些著名高校也纷纷开设了健康传播课程和健康传播专业,1989年全美第一份健康传播领域的专业期刊《健康传播》(Health Communication)创刊。此后,健康传播走进了九十年代的发展阶段。
- w1 E2 R1 [; {3 Z9 ?. {  s  中国的健康传播2 A' A! {* S, F! ?4 H
  在中国大陆,健康领域与传播学的结合首先表现在相关概念的引入。传播五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以及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是被第一批引入的概念。这些概念在健康领域有了全新的内涵,使得在这一领域开展传播学研究有了共同的话语基础。其次,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引入也为在这一领域开展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5 h$ o) }) s+ z* B3 k  在中国大陆,健康传播实践活动有着长久的历史。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机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简称“爱卫会”)及健康教育机构,其实质就是一个从事健康传播活动的组织。国内在健康传播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影响较大的是解放初期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7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运动”、80年代开始的“预防脊髓灰质炎”运动、以及90年代开始的“正确看待艾滋病”的运动,2003年的 “非典”和2004年的禽流感更是以一种突然的方式把“健康传播”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H8 D4 b  j3 C+ N: W4 E( v9 S2 O
  当前,国内在该领域的专著,可以检索到的只有《健康传播学》(1993)和《健康传播学原理与实践》(1996)等寥寥几本,健康传播的专业课程也是屈指可数。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传播学院尚未单独列出“健康传播专业”;医学院校中从本科生阶段就开设有预防医学专业,但学习的科目主要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医学管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医学健康类专业学科,缺乏传播学、新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培训。当前我们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缺乏与大众传媒的结合、缺乏深入细致的人际传播,更多的时候采取的是以居民小区、居民委员会、街道委员会等为单位的组织传播方式。少有大规模的受众分群调查、健康传播效果调查以及方法学研究等方面的科研积累。健康教育人员缺乏传播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健康教育效果有待提高。6 M7 f% P+ v; o
  健康传播学目前在中国大陆尚未完整地建立起来,现存的一些关于健康传播方面的研究工作大多是片面的。目前,虽然国内有很多传播学研究者加入了公共健康话题的探讨中,但多为理论性研究,健康传播领域具体策划实施开展的还不是很多,健康传播的理论与技能还有待进一步的普及与提高。; w+ q; `$ ?1 N' }% ~! @8 K" n

; B6 @# t- ?; r- {  三、传播的要素# F0 G% A5 r" Q+ C$ g' i5 z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5W”模式是:9 t! K, z# t4 G) t# n, j, H
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 g+ X( \: h2 G( [# k. o  1、传者:传者是信息传播的主体,也就是指传播信息的人或物(机构)。传者具有收集、制作与传递健康信息,处理反馈信息,评价传播效果等多项职能。健康教育工作者都是从事“传者”工作的。作为健康知识、健康信息的传播者,传者具有收集信息、加工制作信息、选择传播渠道、收集与处理反馈信息等职能。, D+ _" H" z) M& `
  2、受者:信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同样,受传者可以是个人、群体过组织。大量的受传者叫受众。在健康传播活动中,受者即是目标人群。
( ?( C/ S3 x1 p% \; Z8 N" e7 G. R( `% M1 _( O  3、信息: 指传者所传递的内容。健康信息是指与人的健康有关的信息,泛指一切有关人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知识、技术、观念和行为模式。作为健康信息应具有科学性、针对性、适用性、指导性、通俗性及传播符号通用性等特点。& W2 R% {0 L) Y' Q( [3 n
  4、传播途径:又称传播渠道,是信息的载体,也是将传播过程中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的纽带。在传播活动中可采纳的传播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传播途径对传播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
1 p7 q' L+ {% [, u4 ?, n, p(1)常用的健康传播途径. c: Z' ?3 P6 f& R: I4 B
a.口头传播——如演讲、报告、座谈、咨询等。$ H* u5 t0 k9 V* ]1 }
b.文字传播——如报刊、杂志、书籍、传单等。
  q: D% K; J3 a5 w8 jc.形象传播——如图片、标本、食物、模型、游戏等。8 p3 L" S. c4 Z6 C2 _
d.电子媒介传播——如电影、电视、广播、录像、幻灯、投影、网站等。
, D7 Z/ }) |5 u5 c' p! `( S- ~" He.综合传播。
: t4 R! ?$ I# F" x(2)选择传播途径的原则8 y/ e- K/ t* L$ C! r8 N) y
健康传播者应因人、因地、因时地选择传播途径,以保证传播的效果。在选择传播途径时,健康传播者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5 B5 I% F9 L1 l" D( c% ~) ma.准确性原则——保证信息能准确地传递至受者。/ e' a. }  r  E& y& G! J2 ^
b.针对性原则——针对具体受者、具体情况,选择传播途径。  w5 P. p6 X/ v' ?. }; X- V
c.速度快原则——力求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至受者。
5 g7 Y1 I% L( Ud.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准确、有针对性、快速的基础上,考虑经济因素,尽量减少传播者与受者的经济负担
6 ]# \' b  P+ w  Q7 C1 j! x5、传播效果:指受者接受信息后,在知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改变,传播活动是否成功,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知识、行为的改变。健康传播的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 S, P! ?% a8 X+ T' S+ ]; @ (1)知晓健康信息 是传播效果中的最低层次。通过信息的共享,使公众的医药卫生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为其自身保健技能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 x  b9 r! C+ z1 B) R
(2)健康信念认同 受者接受所传播的健康信息,并对信息中倡导的健康信念认同一致,自觉或不自觉地依照这样的信念进行对健康的追求与选择。 . q* a: X) J$ e8 G8 G2 X# p. B2 s# R# L
(3)态度转变 是指人们对特定对象的认知、情感和意向的比较持久的内在意识。态度的形成既有社会交往过程的影响,又有心理过程的作用,态度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心理定势,一般来说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先导,先有态度,才会有行为的改变。 ( K: d9 W! d) P" v5 d6 Z2 F, p. w
(4)采纳健康的行为 是传播效果的最高层次。受者接受健康信息后,在知识增加、信念认同、态度转变的基础上,改变其原有的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这是健康传播的最终目标。& S- w6 v# T/ R  Y4 ]2 v; Z% N

9 ^0 N, D. f  _/ w  四、主要的传播方式4 T" k, S( V( l3 s* O) B
  主要的传播方式有自我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四大类。群体传播000) U6 k0 A( X  K; ^, b
  1、组织传播:是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而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即发展为公共关系学。
0 r& U: o4 h% L  2、自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这是人类进行一切信息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学基础。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 j( p# `& l& C" `$ {5 @, j  3、人际传播: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人际传播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趋势体现。人际传播是信息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主要是面对面的传播,也可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如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人际传播是进行说服教育、劝导他人改变态度的良好途径。如:医院里医师与病人之间的健康知识传播、艾滋病同伴教育、非典热线电话等。
6 B$ A+ X! c2 d- Y  健康传播中常用人际传播形式:咨询、交谈或个别访谈、劝服、讨论、培训、讲座、指导等。
. `) B1 z) c  g  f. u$ k人际传播的特点( e. |2 ~# m) w( h; M4 C9 l
(1) 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 r$ V/ [0 b9 M8 H/ D/ s) N
(2) 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
, \# F. K' o' C/ n$ a(3) 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馈及时,所以双方的交流也就容易充分。
3 p& [: G: i) M! o& I# s(4) 相对大众传播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0 k+ N8 p% i$ m9 G; m$ u! ]
(5) 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
/ V* i* Z; E& R) I1 j* W  由于人际传播具有针对性强、交流充分、反馈及时等优点,这种传播方式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尤为常用和有效,社区全科医生、卫生工作人员应该是该社区健康问题的权威和健康传播者,可以应用在诊病时、病人咨询时、出诊家访时——“个人与个人”;组织专题讲座、授课、演讲——“个人与群体”;座谈、讨论——“群体与群体”这几方面进行人际健康传播。. S" K& y" f& a5 }- \
  人际传播要获得好的效果,传播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人际传播要成为互动式的而不是单向的说教的,要从说、看、听、问下功夫。首先,人际间要沟通、理解、信任和尊重、保护对方的隐私;第二,对社区内人群的健康情况应有所了解,回答咨询、专题讲座、授课、座谈等都应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使对方产生兴趣、共鸣;第三,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果对不懂医学的人使用了很多医学术语,对方理解不了医学术语的含义,也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最后要有科学性。第四,善于观察、善于聆听,可适当利用非语言交流,如游戏、竞赛等增加传播效果。
2 o& m9 K  W2 l. v$ ^  4、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职业的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 C+ X# o3 c$ m! W+ ~7 f, ~- e健康传播中常用的大众传播形式:卫生标语、卫生传单、宣传画、电视栏目、广播等。
9 h1 [6 `+ p# j- R大众传播的特点:' z! _/ f: F/ `# ~! u  }! Q" x
(1)间接性传播: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并需要借助非自然的特定传播技术手段;6 L6 x8 Q6 c7 j0 A8 ]" ^% O. `" z
(2)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 [  X1 w- ^* R: I5 ~
(3)传播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速度非常快;3 D: B3 d0 r7 q, C7 o6 Y8 k
(4)传播对象虽然为数众多,分散广泛,互不联系,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大体确定的;  ?8 ~2 W9 m8 k/ x. v2 k
(5)传播是单向的,很难互换传受角色。
- Q9 p9 ^2 z" [" J: t, \0 f7 F( H# h4 F
  五、健康传播策略(计划)制定( e: q; l* j9 y  p5 ?8 ^! l: x
  健康传播策略是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传播策略的制定应围绕所要实现的目标,同时,必须考虑传播过程中的每个要素和实现传播计划的条件及对传播过程的效果的评价。& b, A: O" V- a4 H6 x# ~
- m3 b* Y$ b% b* S7 I
一个完整的健康传播活动计划设计:) [1 N# u! U( h0 h
1、问题评估确定传播计划所针对的问题:) \; P( C0 r/ H5 H/ t0 H* w
开展快速评估以了解:/ U/ }: _6 G9 }$ Z, d/ k! P. O
问题的严重程度、流行范围及影响因素! u2 R5 i9 {" O- b. T. s
政策、环境的
/ H3 g/ R( x) z6 V+ {人群行为、知识的& Q6 k& A4 z1 ]5 J/ ^0 G" \4 a% G
文化的: l0 C" k: \  Y" z& d$ N
问题分析列出某一特定问题的影响因素;考虑可能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措施:' Z$ h$ x1 u9 l8 z" X
传播/教育、政策/实施及社区服务方面
# Q7 ^" W. D- c& k# ^8 G% Z考虑有效的健康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可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目标人群研究列出可能的目标人群;开展目标人群(受众)研究:行为、知识、信息获得渠道方面
! B* A7 L1 i; `* ?确定不同人群的传播目标;确定适宜的传播渠道、场所/活动及材料形式
1 e) D# m+ F7 _7 X& B+ B, _概述所需的信息内容
& l  W3 a9 D) `+ F# f; g' Y4、发展传播计划 发展传播信息、材料,确定传播的场所、渠道
+ Z3 k9 \" `' A+ \  R进行信息预试验:
4 x- n& n" ]% V
, f  m- ?9 [. @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k- x3 X) u/ J+ g9 Y
确定信息能符合目标人群需求,并对他们有吸引力与激励作用;确定传播讯息是否能在合适时间、地点到达目标人群,并能发挥作用. ) \5 S9 J) f- p8 j$ d$ E  G
发展了可行的传播实施计划,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1)背景及理由(包括SWOT)(2)目标人群(3)传播目标(4)信息(5)活动(包括机构内外拟开展的活动或交流方式、方法,信息传递的场所与渠道使用的材料)& d) U1 l  L# M! J0 ~
(6)材料与信息使用的预试验
/ R4 t0 |$ |: m(7)合作伙伴及其它可利用资源(8)任务分工及时间表,活动进展指标
8 Z4 Z9 b4 P. W+ t+ p2 T4 z: }+ J4 A(9)预算 ! Q6 U* }9 }, `3 n! h* I: B& s) f
5、发展评价计划 确定评价的需求(谁需要结果,那种的结果?)确定开展评价的类型(计划形成、过程、效果评价): [0 J: m0 i3 ?6 z# {
确定资料来源及收集方法制定资料分析及报告计划( ~7 q( I! G% \
实施与反馈 组织、实施传播与评价计划0 O- \, v/ _9 Q
总结经验、验证反馈的信息- Q/ r  r% r; h$ M5 u' `( @* m
基于反馈的信息调整项目活动
; x' h0 x  C9 D. @7 T2 z发布评价结果及经验。7 l) e: e. k* `8 H8 W4 J5 S; k
21世纪被称为“健康的世纪”,表明人们对健康的渴求。“追求健康、传播健康”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努力方向。集合社会力量、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国际力量和学术力量的加入,即“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将是21世纪健康传播发展的大势所趋。
0 g; q1 [9 t$ r
# j8 |1 D8 ], R3 g0 q- `
2 `: y" e; R* m; F1 X. I6 P
4 s& K5 S1 M( B, `$ K参考:
3 t0 H" ^" z9 Z8 J+ ]1、 张自力,《沿着时间的河流——中外健康传播研究发展回眸》8 F5 a8 @8 E# F2 c& Y. P
2、 张自力,“健康的传播学”与“健康中的传播学”--试论健康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分支领域[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3.1:50-52; G7 m7 J* g3 I/ z
3、 任学锋《健康传播设计的关键步骤》
8 E! L% z3 }. b1 [: e8 p! U- M8 ^4、 胡俊峰,候培森.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 U0 o3 L7 |. n" v( U6 {5、 田本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用方法.北京:北就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daisy0426 发表于 2008-11-3 21: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s:103] 赞。。。感觉写得还是比较有调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ihongyutj 发表于 2008-11-5 15: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了,希望咱们的论坛越来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会员|至尊|接种|公卫人 ( 沪ICP备06060850号-3 )

GMT+8, 2024-5-24 07:41 , Processed in 0.052493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