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63|回复: 0

[建议] 霍乱弧菌及其检测方法

[复制链接]
tjbiochip 发表于 2014-11-13 11: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后推荐绑定QQ,之后方才可以使用下方的“用QQ帐号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        霍乱弧菌- |/ X* Z  {4 A: B4 w9 I
       霍乱是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霍乱弧菌是该病的病原体,学名V.cholera,属弧菌科,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
+ t# u0 q- ^2 Y; W& E   霍乱弧菌包括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和埃尔托生物型(EL-Tor bio-type)。这两种型别除个别生物学性状稍有不同外,形态和免疫学性基本相同,在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特征上没有本质的差别。自1817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七次世界性大流行,前六次病原是古典型霍乱弧菌,第七次病原是埃尔托型所致。
, l) T+ a+ h3 r   人类在自然情况下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饮食物经口传染。在一定条件下,霍乱弧菌进入小肠后,依靠鞭毛的运动,穿过粘膜表面的粘液层,可能藉菌毛作用粘附于肠壁上皮细胞上,在肠粘膜表面迅速繁殖,经过短暂的潜伏期后便急骤发病。该菌不侵入肠上皮细胞和肠腺,也不侵入血流,仅在局部繁殖和产生霍乱肠毒素,此毒素作用于不粘膜上皮细胞与肠腺使肠液过度分泌,从而患者出现上吐下泻,泻出物呈“米泔水样”并含大量弧菌,此为本病典型的特征。5 e/ E3 X* {& O) w
' j5 Q1 G  _6 l# v) }* o! `
二、        霍乱弧菌检测方法
/ A% F5 j$ O. M: x3 i3 U$ O4 v( t       1.        生化鉴定% J: m1 \  `- P0 U) R( ]
新从病人分离出古典型霍乱弧菌和ELtor弧菌比较典型,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菌体一端有单根鞭毛和菌毛,无荚膜与芽胞。经人工培养后,易失去弧形而呈杆状。取霍乱病人米泔水样粪便作活菌悬滴观察,可见细菌运动极为活泼,呈流星穿梭运动。营养要求不高,在PH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或平板中生长良好。因其他细菌在这一PH不易生长,故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性增殖霍乱弧菌的培养基。在碱性平板上菌落直径为2mm,圆形,光滑,透明。# b" T2 W8 C7 u' O; I4 l
霍乱弧菌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靛基质反应阳性,当培养在含硝酸盐及色氨酸的培养基中,产生靛基质与亚硝酸盐,在浓硫酸存在时,生成红色,称为霍乱红反应,但其他非致病性弧菌亦有此反应,故不能凭此鉴定霍乱弧菌。EL Tor型霍乱弧菌与古典型霍乱弧菌生化反应有所不同。前者Vp阳性而后者为阴性。前者能产生强烈的溶血素,溶解羊红细胞,在血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周围出现明显的透明溶血环,古典型霍乱弧菌则不溶解羊红细胞。个别EL Tor型霍乱弧菌株亦不溶血。% m# e6 \& Q8 b# n% S, D
     2.        血清凝集法5 F' [1 L* v( \! Z& J, ^. C4 ~( V8 U
根据弧菌O抗原不同,分成Ⅵ个血清群,第Ⅰ群包括霍乱弧菌的两个生物型。第Ⅰ群A、B、C三种抗原成份可将霍乱弧菌分为三个血清型:含AC者为原型(又称稻叶型),含AB者为异型(又称小川型),A、B、C均有者称中间型(彦岛型)。. S- V0 T( w; S1 a; @6 n# S1 O% Y
1992年10月在印度东南部又发现了一个引起霍乱流行的新血清型菌株(0139),它引起的霍乱在临床表现及传播方式上与古典型霍乱完全相同,但不能被01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所凝集,抗01群的抗血清对0139菌株无保护性免疫。在水中的存活时间较01群霍乱弧菌长,因而有可能成为引起世界性霍乱流行的新菌株,推荐使用天津生物芯片生产的霍乱弧菌诊断血清。  L( [  @6 t' ?& h
     3.        聚合酶链反应法4 K, D7 ~6 {* m! v
     1,普通聚合酶链反应
, u. m7 e* R& T2 M2 N    核酸扩增技术,即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其基本原理是设计、合成两条寡核苷酸,作为引物,对应于待测病原微生物某一段特异性序列的两端,然后在体外模拟DNA体内复制的过程反复扩增,使靶序列放大上万倍甚至上百万倍而被检测出来。一般选择霍乱肠毒素(cholera enterotoxin,CT)基因ctx的保守序列作为靶基因。一些非产毒株(如环境来源的菌株)有可能通过基因水平转移获得毒力基因成为产毒株,若仅检测ctx基因容易造成漏检。因此,霍乱弧菌的其他重要基因,如毒力协同调节菌毛A基因(tcp A)、o抗原基因(rfb)、外膜蛋白基因(omp)以及毒力表达调控基因(toxR)等也被选用为PcR的靶基因,这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特异度.
, g# i  ~8 I$ Y+ ]           2 ,多重PCR4 L) [* I  j$ f: R8 N, o, C
        与常规PCR相比,多重PCR一次反应可检测多个基因,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国内、外许多学者选用霍乱弧菌的毒素基因ctx、tcp与其他基因如ompW、rfb、hly进行组合,作为共同的靶基因,克服了由于毒力基因特异度不够高而造成的假阳性。多重PcR同时可准确区分不同血清型的霍乱弧菌和快速鉴定其是否为产毒株,可谓一举多得,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 U4 n. \! y$ x1 f- T3荧光定量PCR: @$ ^4 a' K4 T1 @
荧光定量PCR自动化程度高、特异性强、无交叉污染,在霍乱弧菌的快速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引物与探针的设计更精确、多通道荧光PCR仪的开发与广泛使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日臻成熟,并以其高通量、低成本、高效率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病毒、细菌、真菌等多种病原体的快速检测,成为应用的热点.- o% E9 {5 ^0 s$ v
         4.        基因芯片! o+ `9 ^! {7 w: m, u/ Y. g
    与PCR方法相比,基因芯片技术能同时获得更多病原学、生物学方面的信息,从而更为全面地分析、掌握病原微生物的特征。Vora等[12]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多种致病性弧菌的毒力、毒素、耐药基因及潜在的毒力基因进行全面分析,对掌握这些细菌的致病性及进行有效预防、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基因芯片成本较高,距离推广应用尚需时间等待。
2 G6 h. p9 Z- }. g. D% t霍乱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会员|至尊|接种|公卫人 ( 沪ICP备06060850号-3 )

GMT+8, 2024-6-1 12:48 , Processed in 0.05048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