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90|回复: 0

[分享] 小镇巨变——家乡的变迁史

[复制链接]
楼明贤 发表于 2013-1-26 12: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后推荐绑定QQ,之后方才可以使用下方的“用QQ帐号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楼明贤 于 2013-2-13 16:41 编辑 7 ?! d- u8 Z. v, y9 t6 l
8 M! L7 M# l4 z  `$ m* j
  我在第二故乡——松阳安居乐业之时,却时常想起生活中一段难忘的往事。那就是令我梦魂萦怀的家乡小镇——缙云县新建镇。* n9 a9 m' l* b) j$ k

" A+ A1 [5 D9 c5 ^  我虽然出生在外婆的小山湾里,却在小镇生活了六年。在这期间,我读完了中学。对于故乡小镇,我的印象较深。一条大溪横贯镇中。两座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条从县城来的公路入镇后分开两路。一路沿溪而走。小镇不大,人口约一万。人均0.5亩田耕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很突出。过去,居民生活困难,经济拮据。房屋用缙云特有的条石经能工巧匠叠砌而成,俗称石屋。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构成一幅条纹清晰的山水画。
- n, K& U* F1 z5 H" A4 E. R- G) r
  小镇有一个响亮的称——“中国麻鸭之乡”。标志性石碑竖立在金温公路边,引人注目。数万鸭农、鱼农遍布祖国各地。大客车直通上海、湛江、深圳、广州。出门非常方便。他们付出的是勤劳和才智,带回来的是财富和知识。我的弟妹都在海南岛先是养鸭,后来养鱼致富。他们离开家乡十几年,生意干得不错。比我这个工薪族潇洒多了。
! m' F8 O7 g  x/ x' W) s& O' Q
; O& G& p6 U( A3 X. i/ e  r, [' m  K  我喜欢小镇的夜晚。街上人来人往,比较热闹。大操场旁电影院放影红火。星如棋布的台球桌旁吸引了一大批球迷。风味小吃香满街坊。这里是市民宵夜的好去处。那时,我是一个穷学生。家境困难,渴望看一场免费电影,梦想成真,难得的精神享受,像过节一样痛快。每年大概有一两次这样的享受吧。' a( L& [" s4 G

! i$ f, v6 e% z4 W1 f  小镇不小。有六个行政村。以镇中心祠堂(后被火烧毁)为界。第一、二、三村为朱姓人家。第四、五、六村为楼姓人家。我家是在五村,故姓楼。村民们不安心于一隅,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纷纷外出闯世界。父母对我说:“如果考不上大学的话,也只好跟人出外闯荡了。在家是没有前途的。”我的身体不太健壮,体力活有点吃不消,没办法,只好用功读书,希望跳出农门。于是埋头念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升学有望,一帆风顺地完成学业。. R  T0 b) s- w! ]

% @# z8 \4 u" M4 ~: w3 h) _  小镇变化大快了。每次回家,我的感觉都不一样。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喜悦之情写满人们的脸上。党的致富经在小镇人心中深深地扎根。小镇人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更快了。
0 i6 I3 a3 h& l6 C" [/ E
. n2 H) B1 z5 y# }6 k0 d7 g9 u9 {7 s  我的近邻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那就是我的大伯。他已年逾古稀,个子矮小,脸上皱纹密布。终生未婚。除了年轻时出外做过泥瓦匠外,一直生活在小镇上,是小镇变迁的活见证。我的大弟经他认可过继给他做养子,了却了老人的一番心愿。每次回去,我都要去访问他,与他寒暄几句。他老了,有点麻木了。岁月之痕印在脸上和心上,对世事兴趣不大。一天又一天地消磨那夕阳下的光阴。我真是睹物思情,感慨万千。小镇是值得我留恋的一块热土。现在如此,将来更是如此。故土难忘啊!
6 n9 v! {/ R* t. S4 t2 a" k
1 E" A! Y& j7 W
IMG_20130211_16503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改名|钢镚|会员|联系我们|公卫人 ( 沪ICP备06060850号-3|沪公网安备31010402334125号 )

GMT+8, 2025-9-19 04:23 , Processed in 0.05958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