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15|回复: 6

[分享] 湖南博士后:圣元奶粉检测结果忽悠了公众

[复制链接]
iavjssssmqee 发表于 2010-8-18 18: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后推荐绑定QQ,之后方才可以使用下方的“用QQ帐号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湖南博士后:圣元奶粉检测结果忽悠了公众2 I; b! D+ v6 ?) m+ k
  圣元奶粉“激素门”事发之后,圣元奶粉究竟是否会导致婴儿的“性早熟”?这个问题牵动了亿万公众的心。日前,卫生部公布对圣元奶粉的检测结果,称圣元乳粉与武汉3名婴幼儿的性早熟无关,并证实检测结果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对此,湖南省儿童医院博士后董静认为:卫生部的检测结果是在忽悠公众,“是在帮助圣元公司欺骗消费者;是在继续让有害的圣元奶粉毒害儿童身体!”" \5 a+ n/ Y+ y2 P* R
  董博士对卫生部的检测结果提出了诸多疑问——
! ]. z1 C4 f+ z% C  第一,奶粉中的内源性雌激素和内源性孕激素的检出值范围,分别为0.2-2.3μg/kg和13-72μg/kg,那么这个检出值范围是谁制定出来的?
0 V, g1 i$ K2 g9 O; H; a% v  第二,患儿家中圣元乳粉存留样品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检出值分别为0.5μg/kg和33μg/kg,这个检测值是从哪里来的?难道是奶粉中本身就有的吗?已检测出来的激素,并未说明是从一个婴儿身上检测出来的,还是从三个婴儿身上检测出来的?抑或是从三个婴儿再加别的婴儿身上检测出来的?作为研究儿童食品的专家,董博士认为说圣元奶粉不含激素,这是在明打明地欺骗公众!
( O3 g/ l2 w" H2 R$ X' X# G/ d! N  第三,从42个婴儿里面抽选出一个进行检测,这种抽选抽检的方法极不科学。8月15日女婴小彤的父亲吴先生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出质疑:“为什么42份圣元奶粉样本中仅1份采自患儿家庭?”科学的抽检方法应当是:对100%地喝了圣元奶粉的婴儿和完全没有喝圣元奶粉的婴儿进行抽检,然后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5 u9 h; }9 ~. p4 s! F9 d$ [- d! c
  第四,为什么没有喝过圣元乳粉的婴儿没有出现“性早熟”?没有出现乳房早发育现象呢?武汉三名女婴性早熟的病例被报道后,广东、江西、山东等地也发现了同类情况,她们喝的都是圣元奶粉,因此家长们有理由怀疑是圣元奶粉惹的祸。% \- \$ |, f) {% j1 I
  第五,为了取信于公众,作为官方机构的国家卫生部,应将检测的原始证据公布于众。董博士说,圣元奶粉与婴儿发育有无关系,不能轻易而草率地下结论;婴儿食品问题,是事关下一代身体发育和身体健康的大事,相关部门理应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处理这件事。董博士希望全国各地的食品检验专家和营养学专家,要进一步对圣元奶粉进行鉴定和科学论证,拿出令人信服的检测结果来。, _8 K+ i( C& ?1 z6 g6 y
  笔者认为,一些有良知的专家和许多消费者,对卫生部门的检测结果持怀疑态度,是有原因的。以往,每当爆出某种食品尤其是名牌食品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总会有所谓“权威”站出来为该产品的生产者说话,宣称该产品“质量没问题,可放心食用”云云。相关的政府部门也会有头头脑脑借助媒体,表明该产品的生产者如何如何重视抓产品质量,乃至当众进行“吃”、“尝”、“喝”“问题产品”的表演。一时间,甲地的领导带头吃“问题闸蟹”;乙地的领导当众吃“问题鸡蛋”;丙地的领导公开吃“问题椪柑”......领导们这样做的目的,其意图在于告诉公众,这些“问题食品”没问题,质量完全合格。一方面,消费者是明明白白的“问题”食品受害者,一方面是“权威”和官方对“问题”的否定,次数多了,便把公众的脑袋搅糊了。联想到“利益驱动”四个字,公众便越来越不相信“权威”和官方的表态了。因为在中国有一个公开的秘密:企业的产品出了问题,且其负面影响扩散之后,便马上会进行“危机公关”——请“权威”机构鉴定;请专家发表看法;请领导消除“负面影响”;请媒体记者“辟谣”等等,以避免自己的利益遭受更大的损失。但这后面,都是由利益驱动的:请专家得打红包;请领导出面,除了红包还有JDP的诱惑;请媒体记者是以广告投入作为交换条件的。" ?, h* o, p: W; b' A  w8 `) _
  对食品安全检测和监管的缺位,也是造成公众莫衷一是、无所适从的原因。就以奶粉检测为例吧,一些质监部门表示,只有部分激素项目能做检测,比如黄体酮等。有些激素即使是理论上可以检测,但也缺乏检测标准。事件发生后,农业部紧急组织研究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奶及奶制品中三种雌激素检测方法,并提交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但有关人士表示,这次奶粉雌激素检测的标准是临时制定的,检测项目此前没有先例,属于探索性检测。同时,对于奶制品雌激素的检测,国内至今尚无获得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在此之前,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也是由于当时国家婴幼儿奶粉标准中没有对三聚氰胺的检测项目。今年7月初麦当劳麦乐鸡事件中,有关方面也表示,以往对麦乐鸡的日常检测项目包括亚硝酸盐、苏丹红等,引起质疑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不在日常监测项目之列。/ V/ ?: `% A  A+ J; q# S
  我想,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督的有关部门是到了该检讨自己工作的时候了,为什么我们过会有这么多问题食品?为什么公众对政府部门如此的不信任?还有那些食品生产厂家,究竟是利润重要还是人命重要?消费者的利益究竟谁来保护?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部门究竟有哪些?他们一天到晚都在做什么?食品安全大于天。忽视食品安全便是忽视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愈来愈重视食品的安全了,我们的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务必以民众的需要为己任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在应民众之需时也恰好体现了人民政府的要义。
2 T* \" P/ @( U% p! s( z  ; Y  L' R5 z6 n, Y/ ?5 y
   罗修云& d4 b5 o2 m8 Y: ^3 ], \
   1310170430@qq.com5 s" \+ \; E# x2 e( U
   2010年8月16日
/ S: g3 i2 L1 L# A# x  K+ C) s  http://bbs.rednet.cn/viewthforum ... mp%3Bascdesc%3DDESC # e. ?! [2 x2 u2 Z
suqi218 发表于 2010-8-19 09: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卫生部公布的结果可疑,但是找不到揭开疑点的突破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youaiguo 发表于 2010-8-19 09: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汤圆 发表于 2010-8-19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令人痛心的是才出过奶粉事件不到两年又有同类事件,国家的食品安全质检部门、生产厂家等等部门还需要好好整顿一下,儿童呀,最不能表达,受害最深的往往是还在襁褓里的婴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hen2405 发表于 2010-8-19 13: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iavjssssmqee 的帖子" u( J' h0 E! J% Z( K4 M' @: }
你质疑也没办法啊,你说话没权威性,只有专家说话人们才信。
' q; j- W+ U5 d/ _+ G8 e
* F4 s  V0 \3 ?* |;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侠1986 发表于 2010-8-20 00: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办法!大家都希望食品安全!但是,这又是多方面原因的。体制的不健全,检测的不科学,人员的不到位。。。所以,希望,能够推进公共卫生的发展,培养足够数量和具备足够科学素养的人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yl915 发表于 2010-9-1 17: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担忧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会员|至尊|接种|公卫人 ( 沪ICP备06060850号-3 )

GMT+8, 2024-6-18 12:28 , Processed in 0.064242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