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公卫人 返回首页

151492127的个人空间 https://www.epiman.cn/?11197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流行病学汇总

热度 1已有 361 次阅读2017-4-10 14:48 |个人分类:流行病|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试题汇总

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C、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E、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2、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B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E、临床试验
3、流行病学研究范围为 E
A、传染病 B、非传染病 C、健康问题 D、原因不明的疾病
E、一切疾病和健康
4、流行病学研究应树立的观点有 E
A、群体的观点 B、预防为主的观点 C、分析比较的观点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 E、以上都是
5、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对人的生命危协程度 E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6、表示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宜用下列哪种指标 A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7、某县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断其流行强度 A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以上均不对
8、下列哪一种传染病一般呈严格的季节性 A
A、虫媒传染病 B、寄生虫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肠道传染病
E、血液传染病
9、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E
A、年龄、性别、季节分布 B、年龄、季节、职业分布
C、年龄、季节、地区分布 D、地区、季节、职业分布
E、时间、地区、人群分布
10~12题请参照下列资料)
某社区年均人口为9万,年内共死亡150人,其中60岁以上死亡100人;在全部死亡者中,因肿瘤死亡人数为50人,该社区年内共出生100人。
A、 0.56‰ B、 1.66‰ C、 0.33‰ D、 1.11‰ E、33.33%
10、该社区年度总死亡率为 B
11、该社区人口出生率为 D
12、该社区肿瘤死亡率为 A
13、病因对疾病的作用在时间上必须在疾病发病 C
A、之后 B、同时 C、之前 D、以上都可能 E、以上均不对
14~15题请参照下列资料)
在病因研究中,倘若发现某病的发病率随某因素的数量变动而上升或下降,则该因素可能为该病的病因。
14、此逻辑推理法则是 C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类推法 E、排除法
15、在判断因果联系标准中属于 B
A、联系强度 B、剂量反应关系 C、联系的一致性
D、联系的时间顺序 E、生物学上的可解释性
16、现况调查的结果常用下列哪种指标 C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病死率 E、罹患率
17、拟调查某地人群高血压的现患率,可采用何种研究方法 D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实验研究
D、现况研究 E、理论研究
18、欲调查某地HBsAg携带情况,可采用 B
A.筛选 B.抽样调查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个案调查
19.在抽样调查中,下列哪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最小 C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先分层再抽样
20、某地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20%,抽样调查时至少需调查人数为(设α=0.05 d=0.1P) A
A.1600 B.2000 C.3600 D.4000 E.5000
21、某乡5000户约2万人口,欲抽其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1户开始后,即每隔5户抽取1户,抽到的户,其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为 B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简单抽样
E.多级抽样
22、下列哪一条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C
A、可同时研究一种可疑因素与多种疾病的联系
B、适用于常见病的病因研究
C、样本小,省人力、物力,获得结果快
D、偏倚少,结果可靠
E、可计算发病率
23、下列哪一种偏倚病例对照研究中不会出现 E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回忆偏倚 D、混杂偏倚
E、失访偏倚
24、欲进行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下列不能作为对照的是 A
A、支气管炎病人 B、胃病病人 C、意外损伤病人 D、肠道传染病人
E、眼病病人
25、病例对照研究中,能较好地回忆和确定病因因素的病例应首选 B
A、现患病例 B、新发病例 C、死亡病例 D、重病例 E、轻病例
26、队列研究中,如果随访时间较长,观察人数变动较大时,多采用下列哪种指标表示发病水平 B
A、年发病率 B、发病密度 C、累积发病率
D、罹患率 E、以上均不对
27、在群组研究中 D
A、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 B、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
C、只能计算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
D、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 E、以上都不是
28、临床试验中采用双盲法是为了控制 B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入院偏倚 E、回忆偏倚
29、临床试验应遵循的原则中下列哪项不是 E
A、均衡 B、对照 C、重复 D、随机 E、处理因素
30、临床试验中对照采用临床上公认的、效果肯定的标准疗法,此种对照属于 C
A、空白对照 B、安慰剂对照 C、标准对照
D、自身对照 E、历史对照
31、用某种诊断方法判断为阳性人中,实际有病的所占比例称 A
A、灵敏度 B、特异度 C、阳性预测值
D、阴性预测值 E、符合率
32、试验结果的真阳性和真阴性人数占受试总人数的比例称 E
A、灵敏度 B、特异度 C、阳性预测值
D、阴性预测值 E、符合率
33~35题请参照下列资料)
一种筛检乳腺癌的实验应用于已经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00人和未患乳腺癌400人。结果患癌组有100例阳性,未患癌组有50例阳性。
33、则该试验的特异度为 B
A、100/400 B、350/400 C、100/150
D、100/300 E、350/650
34、该试验的灵敏度为 A
A、100/400 B、350/400 C、100/150
D、100/300 E、350/650
35、该试验的阳性预测值为 C
A、100/400 B、350/400 C、100/150
D、100/300 E、350/650
36、下列哪种传染病患者必须实行强制性隔离和治疗 C
A、皮肤炭疽病 B、淋病 C、AIDS D、病毒性肝炎
E、菌痢
37、不属于预防性消毒的方法是 E
A.饮水加氯消毒 B.食具煮沸消毒 C.剧场空气消毒 D.生活用水消毒 E.对痢疾病人每次所排粪便进行消毒
38、不属于经蚊虫传播的疾病是 D
A.丝虫病 B.疟疾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肾综合征出血热 E.登革热
39、在我国蝇类的主要传播疾病方式是 A
A、机械性传播 B、生物性传播 C、吸血性传播
D、直接接触传播 E、间接接触传播
40、合成拟除虫菊酯类与有机磷杀虫剂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C
A.杀虫谱广 B.高效速效 C.安全无毒 D.抗药性小 E.性能稳定,残效长
41、计划免疫规定儿童应接种的“四苗”指得是 B
A、卡介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B、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C、卡介苗、百白破、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D、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E、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流脑疫苗
42、属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品是 E
A、卡介苗 B、脊髓灰质炎疫苗 C、麻疹疫苗
D、白喉类毒素 E、白喉抗毒素
43、婴儿期计划免疫,下列哪项措施不正确 B
A、8个月注射麻疹疫苗
B.2~3个月接种卡介苗
C.6个月结合季节,注射乙脑疫苗
D.3个月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E.2个月开始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
44、新生儿期应接种的疫苗是 D
A.乙脑疫苗 B.破伤风抗毒素 C.麻疹减毒活疫苗 D.卡介苗、乙肝疫苗 E.百、白、破三联疫苗
45、哪项不属于预防接种后的异常反应 A
A.接种部位的红肿24小时后消失 B.癔病发作
C.血清病 D.过敏性休克 E.晕厥
46、下列哪种因素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E
A、新生儿增加 B、获得性免疫力自然减退
C、易感人口迁入 D、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E、预防接种
47、孕妇患风疹后,可能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此种传播方式称为 E
A、空气传播 B、医源性传播 C、“Z”型传播 D、水平传播
E、垂直传播
48、被肠道病原体污染的水是 B
传染来源 B、传播因素 C、传播途径 D、传播方式
E、传染源
49、下列除哪项外,都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 A
A、灭鼠措施 B、消毒措施 C、环境卫生措施 D、饮食卫生措施 E杀虫措施
50.周期性的正确解释是 A
A.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
B.疾病突然升高的现象
C.疾病发病率超过一般水平
D.疾病发病率保持在一般水平
E.以上都不是
51.流行病学三角包含的三大因素是 C
A.宿主、环境和病原体 B.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 C.宿主、环境和病因 D.遗传、环境和社会
E.遗传、环境和人群
52.确定暴露于某因素与某病发生因果关系时,下列哪一条不加考虑 D
A.联系的强度和联系的特异性
B.剂量反应关系与生物学的可解释性
C.时间顺序,即暴露于疾病发生之前
D.对联系进行统计学检验所得P值大小
E.不同研究条件(地点、时间、人群)下所得联系的一致性
53.在进行爆发调查时,首先应该 E
A.采取防制措施 B.构成初步假设
C. 确认爆发是否发生 D.调查爆发三间分布
E.核实诊断
54.一项病例对照研究,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例,其OR值为 C
A.1.25 B.1.6 C.16 D.160 E.无法计算
55.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χ2=12.36, p<0.05, OR=3.3,正确的结论为 E
A、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
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
56.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 D
A.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B.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
C.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
D.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
E.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
57.对一种疫苗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 B
A.设计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B.受试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C.受试者和设计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D.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什么疫苗
E.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
58.对一种疾病的病因的某种可疑因素进行病因学研究时,可采用观察性方法或实验性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区别是,在实验性调查研究中 D
A.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样本大小相等
B.这种研究是前瞻性的
C.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是一致的
D.由研究者决定哪一组暴露于可疑因素,哪一组作为对照组
E.使用对照的方法 C
59.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A.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排除病原体数量及毒力
B.传染源的数量,活动范围及周围人口数多少
C.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易感人群的免疫状态等
D.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数量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
E.传播途径的特点和病原体所能涉及的范围
60.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 E
A.排出病原体数量的多少 B.携带时间的久暂 C.携带者的家庭人口数 D.接触携带者的易感人数
E.携带者的职业、社会活动范围、个人卫生习惯及卫生防疫措施
61、出生队列分析在死亡统计中,可正确地显示 C
A、暴露对疾病的影响 B、环境对疾病的影响
C、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 D家庭对疾病的影响
E、种族对疾病的影响
62、为了探讨某一疾病在不同国家人群中的发病率差异是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所致,常用 C
A、遗传流行病学 B、血清流行病学 C、移民流行病学
D、描述流行病学 E、理论流行病学
63、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 E
A、暴发常由于许多人接触同一致病因子而引起
B、疾病在同一集体中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称为暴发
C、一次共源性暴发过程中,大部分病例的发病日期往往在该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
D、一次共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高峰与中位潜伏期基本一致
E、疾病暴发时病例发生日期之不同,是由于该病的传染期不同所致
64、并联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的 B
A、特异度 B、灵敏度 C、约登指数 D、一致性 E、诊断准确性
65、串联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的 A
A、特异度 B、灵敏度 C、约登指数 D、一致性 E、诊断准确性
66、配比时,病例和对照比例是下列哪项时统计效率最高 D
A、1:1 B、1:2 C、1:3 D、1:4 E、1:5
67、病例与对照配比的因素,必须是 E
A、未知的混淆因子 B、可疑的混淆因子 C、未知的暴露因子
D、可疑的暴露因子 E、已知的混淆因子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淆因子
68、免疫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是 D
A、患病率 B、发病率 C、死亡率 D、保护率 E特异危险性
69、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
A、临床症状的轻重 B、能否排出大量病源体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疾病的传染期 E、疾病的潜伏期
70、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是
A、疫点 B、疫区 C、疫源地 D、家庭 E、团体
1996年共发生200例某病病人,在1996年年初已知有800例病人,年内因该病死亡40例,年中人口数1000万,如果该病的发生和因该病死亡的事件均匀分布在全年中,则:(下面1-4题)
1、1996年该病的发病率(1/10万)是:E
A.0.4 B.8.0 C.10.0 D.1.6 E.2.0
2、1996年1月1日该病的患病率(1/10万)是:B
A.0.4 B8.0 C.10.0 D.1.6 E.2.0
3、1996年期间,该病的患病率(1/10万):C
A.0.4 B8.0 C.10.0 D.1.6 E.2.0
4、1996年期间,该病的死亡率(1/10万)是:A
A.0.4 B8.0 C.10.0 D.1.6 E.2.0
5、分层分析可减少:C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失访偏倚 E.测量偏倚
6、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择最主要应该考虑:C
A、这些对象没有发生某疾病 B、这些对象已经发生某疾病
C、这些对象有某项因素 D、这些对象无某项因素
7、对孕妇进行访视、询问并记录她怀孕期间的吸烟情况,而后分析吸烟暴露与婴儿低出生体重的关系,这种研究的类型是:D
A、现况调查 B、临床研究 C、现场试验 D、队列研究
8、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的下列论述,那项是正确的:C
A、可直接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B、可直接计算相对危险度
C、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病因探索 D、主要是失访偏倚
E、可观察到一因多果
9、综合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最经典的流行病学方法是:C
A、出生队列研究 B、横断面研究 C、移民流行病学研究
D、血清流行病学 E、遗传流行病学
10、一个地区通过首次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当地的:B
A、高血压发病率 B、高血压患病率 C、高血压死亡率
D、高血压续发率
11、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较多的一类方法是:A
A、观察法 B、临床试验法 C、病例询问法 D、流行病数学模型
E、干预实验法
12、在分析某人群中死亡发生频率时,首先需要考虑的个体因素是:B
A.死因 B.年龄 C.性别 D.职业 E.民族
13、测量某地某病程短的疾病频率时,最能反映有价值信息的指标是:A
A.发病率 B.患病率 C.死亡率 D.调整死亡率 E.病死率
14、造成传染病年龄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B
A.体质差异 B.免疫水平差异 C.暴露机会不同
D.疾病潜伏期的长短 E.疾病表现的差异
15、造成患病率升高的因素不包括:D
A.新病人增加 B.生存率提高 C.治疗水平提高
D.预防水平提高 E.诊断水平提高。
16、关于病死率的描述哪一种是不正确的:D
A.用于说明疾病的危害程度 B.医护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病死率
C.不可以直接比较不同医院的病死率 D.预防水平提高可以降低病死率
E.诊断水平提高可以降低病死率
17、下列因素中哪一种不是造成疾病季节性流行的因素:C
A.接触机会增加 B.病原体繁殖高峰 C.传播途径易于实现
D.宿主动物繁殖高峰 E.虫媒繁殖高峰
18、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中的筛检,其目的是:D
A.筛选可疑危险因素 B.探索病因 C.描述疾病三间分布
D.早期发现可疑患者 E.确诊病人
19、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种对照人群最佳:A
A.与病例来自同一人群 B.医院内的其他患者人群 C.病例的亲属人群
D.病例的邻居或同事人群 E.产生病例的一般普通人群
20、致病因子的流行病学研究有两类方法,即观察法与实验法,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实
验法中E
A.研究中设立对照 B.研究组与对照组样本相同 C.研究是前瞻性的
D.研究组与对照组同时存在 E.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设立是随机的
21、最适合于在铀矿工人中研究暴露于氡气与患肺癌危险的研究设计是 B
A.现场干预试验 B.病例对照研究 C.横断面研究
D.历史性队列研究 E.前瞻性队列研究
22、在糖尿病筛检方案中,甲试验血糖筛检标准定为160mg/ml,乙试验定为130mg/ml,比较甲乙试验时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D
A.甲试验的灵敏度低于乙试验 B.乙试验的特异度低于甲试验
C.甲试验的假阴性率比乙试验高 D.甲试验的阳性预测值比乙试验低
E.乙试验的误诊率比甲试验高
23、已婚妇女发生宫颈癌的机率比尼姑多,但比妓女少,因此怀疑性生活紊乱可能与宫颈癌有关。这种假说形成的法则属于 B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类推法 E.排除法
24、1970年至1974年,英国医生中每年的肺癌死亡率如下:重度吸烟者为160/10万,非吸烟者为8/10万,所有英国医生平均为80/10万,假设肺癌死亡率可反映肺癌发病率,该人群中由吸烟所致肺癌的人群归因危险度为 C
A.152 B.80 C.72 D.20 E.2
25、在临床试验中,采用盲法的主要目的是 D
A.使试验组与对照组更具可比性 B.增加受试对象的依从性
C.减少选择性偏倚 D.减少主观因素引起的信息偏倚
E.使研究更合乎道德
26、下列哪种疫苗不属于目前我国儿童基础免疫程序 B
A.卡介苗 B.甲型肝炎疫苗 C.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D.百白破混合制剂 E.乙型肝炎疫苗
27、预防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是 D
A.患病率 B.发病率 C.抗体阳转率 D.保护率 E.死亡率
28、世界各地大部分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下列哪种因素不是造
成该趋势的原因 A
A.世界人口增加 B.人口老龄化 C.生活方式的改变
D.生态环境的改变 E.关注自身健康增加
29、病例对照中,下列哪组病例最佳:C
A、死亡病例 B、现患病例 C、新发病例 D、死亡病例和现患病例
E、死亡病例和新发病例
30、某地人口为300万,过去几年每年发生伤害患者30例,而某年的发病率为10/10万,这种情况称为:C
A. 爆发 B. 散发 C. 流行 D. 大流行 E. 世界大流行
31、衡量病因危害程度的主要指标是:E
A. 相关系数 B. 卡方值 C. 平均值 D. 患病率 E. 相对危险度
32、以下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E
A、群体特征 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C、预防为主的特征 D、对比的特征
E、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
33、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C
A、病人 B、非病人 C、人群 D、个体 E、病院携带者
30、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指标为:B
A、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B、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
C、发病率、死亡率、流行率 D、发病率、死亡率、续发率
E、发病率、死亡率、伤残率
34、在一项750名病例和750名对照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中,分别在500名病例和150名对照中发现可疑病因因素,具有该因素者的冠心病发生率是:E
A、66.7% B、36.7% C、20% D、10% E、以上资料不能计算
35、 为了提高诊断或筛检试验的灵敏度,对几个独立试验可:B
A、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要求每个试验的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试验的特异度低
36、疾病的流行强度包括:A
A、散发、爆发、流行 B、流行、续发、爆发 C、续发、继发、散发
D、散发、大流行、续发
37、时点患病率在理论上是无长度的,但实际上以不超过多长时间为度:C
A. 1天 B. 1个星期 C. 1个月 D. 6个月 E. 1年
38、判断病因的标准不包括:E
A、关联的时间顺序 B、关联的强度 C、关联的可重复性
D、关联的合理性 E、关联的复杂性
39、描述疾病时间分布的特征不包括:C
A、短期波动 B、季节性 C、间断性 D、周期性 E、长期变异
40、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E
A、年龄、性别、种族 B、职业、家庭、环境 C、国家、地区、城乡
D、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 E、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
41、在队列研究中,失访率一般不应超过:B
A、5% B、10% C、15% D、20% E、25%
42、以下研究方法中不属于描述性研究的是:E
A、爆发调查 B、横断面研究 C、前瞻性研究 D、生态性研究 E、实验性研究
43、普查的优点是 C
A、适合于患病率低的疾病调查 B、最不容易出现漏查 C、确定调查对象简单
D、能较快得到发病率 E、统一的调查技术和检查方法保证调查质量
44、混杂因素是指 C
A、影响研究结果判断的因素 B、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
C、与研究的疾病和研究因素都有联系的因素 D、仅与研究因素有联系的因素
E、仅与研究的疾病有联系的因素
45、为了提高诊断实验的阳性预测值,最有效的办法是:A
A、提高该试验的特异度 B、提高该试验的灵敏度 C、正确选择病例
D、正确选择对照 E采用双盲法
46、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是:E
A、住院偏倚 B、转诊偏倚 C、回忆偏倚 D、混杂偏倚 E、失访偏倚
47、在队列研究中,对关联强度进行统计学检验的无效假设是:B
A、RR=0 B、RR=1 C、RR>1 D、RR<1 E、RR>0
48、相对危险度是:C
A、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比
B、病例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差
C、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率之比
D、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率之差
E、以上都不是
49、在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最易出现偏倚的是:A
A、选择偏倚 B观察偏倚 C、混杂偏倚 D、信息偏倚 E上述都不是
50、特异危险度是:D
A. 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比
B、病例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差
C、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率之比
D、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率之差
E、以上都不是
51、在某项关于饮酒和喉癌的定群研究中,某医师认为饮酒和喉癌两个变量的变化程度存在相关关系,那么可以认为两个变量有:B
A、病因联系 B、联系 C、相互排斥 D、与结果有联系 E、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52、某医师要寻找一个指标来反映疾病与病因联系强度,下列指标中最好的是:C
A、潜伏期 B、特异危险性 C、相对危险性 D、致病因子的流行率
E、总人口的疾病发病率
53、由果到因的研究方法是:C
A、现况调查 B、队列调查 C、病例对照调查 D、临床实验 E、社区实验
54、前瞻性调查是指:B
A、现况调查 B、队列调查 C、病例对照调查 D、临床实验 E社区实验
54、有关普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普查是现况调查的一种
B、普查可针对一种疾病进行,也可以同时调查几种疾病
C、普查的疾病最好是患病率比较低
D、普查的疾病应有简单而准确的检测手段和方法
E、普查出的病粒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55、评价筛检真实性的指标是:C
A、 治愈率 B、生存率 C、约登指数 D、死亡率 E、阳性预测值


1.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 E、病源携带者 C
2.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C、提供诊断依据 D、不涉及药物治疗 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A
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用最多的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理论法 D、方法学研究 E、以上都不是 A
4.关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人群现场是流行病学主要的实验室 B、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理流行病学研究 C、分析性研究可人为控制研究条件 D、流行病学研究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 E、病例对照研究可提供病因线索 C
5.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普查 B、抽查 C、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 E、生态学研究 C
6.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A、临床试验 B、干预试验 C、人群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防治试验研究 D
7.当某一新疗法可防止死亡但不影响疾病恢复时,那么将会发生:
A、该病发病率增加 B、患病减少 C、该病患病率增加 D、该病发病率降低 E、发病和患病均减少 C
8.P和Q两个社区年龄调整死亡率相等,P社区粗死亡率较Q社区低,则可能得出的结论:
A、两个社区有相同的年龄分布 B、诊断在P社区较Q社区更不正确 C、诊断在P社区较Q社区更正确 D、P社区较Q社区有更多的年轻人 E、P社区较Q社区有更多的老年人 D
9.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
A、每100000人的粗死亡率 B、该病的死亡专率 C、某疾病的死亡结果 D、该病死亡在各种死亡中的比例 E、该病患者的死亡百分比 E
10、在前瞻性调查中,确定人群分组方法是:
A.按发病者与未发病者分 B.按年龄,性别,职业,生活条件相同而发病情况不同分组 C.按不同家族史分组 D.按暴露于某因素和未暴露于某因素分组 E.按随机方法 D
11、某医师研究新生儿黄疸病;其条件是选择100名确诊的新生儿黄疸病例同期同医院同等数量没有黄疸病的新生儿;然后询问产妇及查阅分娩卡片,了解产前及产后的各种暴露情况,这种调查研究属于:
A定群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现况调查研究 E.临床随访研究 B
12、确定某病与某因素联系的强度时应用:
A.某病的发病率 B.某病的死亡率 C.某病的患病率 D。相对危险度 E.某人群与某因素接触频率 D
13、衡量一个因素与疾病相关的程度常用的指标是:
A.相对危险度 B.特异危险度 C.以上两个指标为可 D.X2检验
E.U检验 C
14、能够描述疾病流行情况的指标是:
A.发病率 B.死亡率 C.病死率 D、标准死亡率 E.标准死亡比 A
15、流行病学研究范围为下列哪一项:
A,慢性病 B、传染病 c.非传染病 D、所有疾病 E、所有疾病及生理状况 E
16、在卫生防疫中研究疾病流行时,应用流行病学方法,首先要:
A.确定流行是否存在 B.分析可能病因 C、描述三间分布
D,控制疾病流行 E、选择病例和对照组比较 A
17、某医师调查了1000人的HBSAg,100人阳性,该调查合适的描述指数为:
A、发病率 B.患病率 C、罹息率 D.感染率 E.生存率 D
18、年末,某区防疫站通过对该区全年“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整理分析,可计算出各种传染病的:
A、患病率 B、实际发病率 C、报告发病率 D.罹患率 E.续发率 C
19、其防疫站调查某市中学生吸烟情况,应采用哪种抽样方法: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以上均否 D
21、以人年为分母所计算的率为:
A.发病率 B、发病密度 C.病死率 D、现患率 E.死亡率 B
22、其研究为了确定放射性物质与肺癌的关系,调查了两个工厂1945—1975年曾使用放射性物质的情况,A厂使用过,B厂未使用过,现肺癌的死亡率前者高于后者,此研究属于:
A、定群研究 B、历史定群研究 C. 病例对照研究 D.现况研究 E.个案研究 B
23、某筛选试验用被病例诊断为乳癌患者和非乳癌患者各400名妇女,试验结果乳癌组阳性者100人,非乳癌组阳性者50人,问该试验的灵敏度为:
A.87、5% B、67、6% C、25、0% D.33、3% E.12、55% C
24、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B、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免疫人群 E. 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C
25、传染源向其周围传播病原体所能涉及范围称:
A、疫区 B、疫点 C、传染地 D、疫源地 E.污染区 D
26、疾病的“三间”分布是:
A、年龄、性别、职业分布 B、年龄、性别、地区分布 C、时间、地区、人群分布 D、地区、季节、职业分布 E.地区、季节、职业 C
27、下列( )与时间分布无关
A短期波动 B、周期性 C、长期变异 D、年龄分布 E.季节性 D
28、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A、传染病人 B、非传染病人 C、人群 D、疾病的分布 E.病因和流行因素、 C
29、从感染后至症状出现前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属于:
A、 非典型病人 B、潜伏期病原携带着 C、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D、健康病原携带者 E.所有带菌者 B
30、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繁殖,而且能排出病原体的:
A、病人,不包括带菌者 B、受污染物品 C、带菌者,不包括病人 D、人或动物 E.患病物,不包括携带病原体的动物 D
31、人群作为一个群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 C
A、人群免疫性 B、人群传染性 C、人群易感性 D、人群感染性 E. 以上都不是
32、在传染过程中隐性感染者增加时.其流行病学的重要意义在于:
A、轻型病人增加 B、带菌者增加 C、发病率升高 D、免疫人群扩大 E.潜在性感染增加 D
33、母亲通过胎盘把疾病传给胎儿,此种主要传播形式应为:
A、水平传播 B、垂直传播 C、连续性传播 D、接触传播 E.无传播 B
34、下列那项是病因的最确切含义:
A.病原微生物 B.物理因子 C.化学因子 D.心理因素 E、凡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子 E
35、消毒是指消除或杀灭停留在外界环境中的:
A.细菌 B.细菌芽孢 C.病原体 D.病毒E、微生物 C
36、 在病因研究的轮状模型中,强调宿主与下列那种因素的关系:
A.生物因素 B.环境因素 C.物理因素 D.精神因素E、化学因素 B
37、下列除哪种外都是预防性消毒:
A、饮水加氯毒 B、食物煮沸消毒 C、剧院空气消毒 D、疾病患者每次排所粪便消毒 E.以上都是 D
38、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D、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E. 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B
39、漂白粉主要缺点是:
A、有腐蚀和漂白作用 B、作用慢 C、穿透力差 D、性质不稳 E.有刺激性 A
40、人工自动免疫制品是:
A、白喉类毒素 B、白喉抗毒素C、丙种球蛋白 D、破伤风抗毒素 E.胎盘球蛋白 A
41、疫源地消毒可分为随时消毒和: B
A、即刻消毒 B、终末消毒 C、彻底消毒 D、最后消毒 E.再次消毒
42、下列哪个不需终末消毒:
A、流感 B、甲肝 C、菌痢 D、霍乱、副霍乱 E.已肝 A
43、下列疾病在传染过程中,多表现为显性感染的是:
A、乙脑 B、麻疹 C、白喉 D、流脑 E.脊髓灰质炎 B
44、研究疾病流行期同与非流行期间的频率指标为:
A、流行率、发病率 B、发病率、感染率 C、发病率、患病率 D、感染率、患病率 E.罹患率 C
45、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
A.个案调查 B.典型调查C.现况调查 D.问卷调查 E.爆发调查 C
46、欲了解某病在某地区的危害情况,进行现况调查时宜选用: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病例调查 D.住院病例调查 E.个案调查 B
47、患病率指标来自:
A.现况调查资料 B.门诊病例资料 C.住院病例资料 D.专科医院病例资料 E.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 A
48、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设立对照组 B、不设立对照组 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D、盲法 E、统计学检验 C
49、流行病学的定义可概括为:
A、研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 B、研究非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 C、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分布的原因,以及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的科学 D、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科学 E、以上都不是 C
50、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对几个独立实验可:
A.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要求每个实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实验特异度低 B
51、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对几个独立实验可:
A.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要求每个实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实验特异度低 A
52、关于调查表设计的原则,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A、措辞要准确,通俗易懂B、措辞尽可能使用专业语C、有关的项目一项不能少,无关的项目一项不能多D、尽量使用客观和定量的指标E、项目排列先易后难 B
53、个例调查的内容不包括:
A、核实诊断B、追查传染来源和可能的传播途径C、采取可行的、有效的防治措施D、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E、查明密切接触者,确定疫源地的范围 D
54、研究某种药物对某病的治疗效果时,试验对象应该是:
A.严重型病人 B.男女人数必须相等 C.患病人群中有代表性的样本 D.非典型症状的病人 E、非典型症状的病人典型症状的病人 C
55、发病率、患病率与病程三者的正确关系是:B
A、发病率=患病率×病程
B、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C、发病率=患病率+病程
D、发病率=患病率-病程
E、病程=发病率×患病率
56、一位伤寒患者住在传染病房治疗,此时应采取:
A.预防性消毒 B.终末消毒 C.随时消毒 D.化学消毒 E、物理消毒 C
57、预防接种的流行病学评价指标是:
A.患病率 B.死亡率 C.病死率 D.保护率 E、病死率 D
58、对病毒和真菌污染的物品消毒,最好采用:
A.过氧乙酸 B.漂白粉 C.酒精 D.来苏儿 E、紫外光 A
59、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易出现的偏倚是:
A.信息偏倚 B.选择偏倚 C.观察偏倚 D.混杂偏倚E、以上都不是 B
60、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是:
A.发热 B.腹泻 C.晕厥 D.接种部位炎症反应E、接种部位淋巴结肿大 C

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C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E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2.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B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E以上均不对
3.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C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 E病源携带者
4.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用最多的是 A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理论法 D方法学研究 E以上都不是
5.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E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6.某县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断其流行强度:A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以上均不对
7.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E
A年龄、性别、季节分布 B年龄、季节、职业分布
C年龄、季节、地区分布 D地区、季节、职业分布
E时间、地区、人群分布
8.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E
A每100000人的粗死亡率 B该病的死亡专率
C某疾病的死亡结果 D该病死亡在各种死亡中的比例
E该病患者的死亡百分比
9.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子应为 D
A 麻疹易感儿数 B 麻疹患儿数 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 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
10.某社区年均人口为9万,年内共死亡150人,其中60岁以上死亡100人,在全部死亡者中,因肿瘤死亡人数为50人,该社区肿瘤死亡率为 A
A 0.560/00 B 1.660/00 C 0.330/00 D 1.110/00 E 33.33%
11.下列哪项是病因的最确切含义 E
A病原微生物 B物理因子 C化学因子 D心理因素
E凡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子
12.病因对疾病的作用在时间上必须在疾病发病:C
A之后 B同时 C之前 D以上都可能 E 以上均不对
13.疾病轮状模型的外环是 A
A环境因素 B遗传因素 C宿主 D特异病原体 E病原微生物
14.确定某因素与某病联系强度最好用 C
A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B患病率 C相对危险度
D暴露于某因素的频率 E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之比
15.现况调查的结果常用下列哪种指标 C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病死率 E罹患率
16.在一次某病的现况研究中,发现男性符合该病症状标准的为80/10万,而同年龄组女性为90/10万。该年龄组女性发生该病的危险性大的推论是 C
A正确的 B不正确,因为未区分发病率和患病率
C不正确,因为未在性别之间作率的比较
D不正确,因为未设立对照 E不正确,因为随机分组
17.普查妇女乳腺癌时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 D
A、发病率 B.发病专率 C. 罹患率 D.患病率 E.感染率
18.欲了解某病在某地区的危害情况,进行现况调查时宜选用 B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病例调查 D住院病例调查 E个案调查
19.下列哪一条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C
A可同时研究一种可疑因素与多种疾病的联系
B适用于常见病的病因研究
C样本小,省人力、物力,获得结果快
D偏倚少,结果可靠 E可计算发病率
20.下列哪一种偏倚病例对照研究中不会出现:E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回忆偏倚 D混杂偏倚 E失访偏倚
21.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过头会造成 D
A降低研究效率 B提高研究效率 C高估暴露因素的作用
D降低暴露因素的作用 E以上都不对
22.病例来源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一般只能计算哪种指标 B
A RR B OR C AR D PAR E 以上均不对
23.当某种因素与疾病无关联时 E
A RR=0 B RR>0 C RR<1 D RR>1 E RR=1
24.某人研究新生儿黄疸的病因,选择100例确诊的新生儿黄疸病例,和同期同医院确诊的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调查产母的分娩卡片,了解产前及产时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方法是 A
A回顾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B前瞻性研究(群组研究)
C临床随访研究 D实验研究(干预性研究)
E现况调查研究(横断面研究)
25.下列哪一条是队列研究的缺点 A
A不适用于少见病的病因研究 B样本代表性差,易产生选择性偏倚
C不能计算发病率 D费人力、物力、财力
E暴露测量不可靠,易产生信息偏倚
26.队列研究中,如果随访时间较长,观察人数变动较大时,多采用下列哪种指标表示发病水平 B
A年发病率 B发病密度 C累积发病率 D罹患率 E以上均不对
27.在某地进行男性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大量研究,资料如下:吸烟组膀胱癌发病率为48.0/10万,不吸烟组膀胱癌的发病率为25.4/10万。根据该资料,比较男性吸烟和不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相对危险度为 C
A.48.0 B.48.0-25.4=22.6 C.48.0/25.4=1.89
D.(48.0-25.4)/48.0 E.本资料不能计算
28.以人年为分母所计算的率为 B
A发病率 B发病密度 C病死率 D现患率 E死亡率
29.临床试验中采用双盲法是为了控制 B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回忆偏倚 D混杂偏倚 E入院偏倚
30.研究某种药物对某病的治疗效果时,试验对象应该是 C
A严重型病人 B男女人数必须相等 C患病人群中有代表性的样本
D非典型症状的病人 E典型症状的病人
31.哪种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人员控制着研究因素 A
A实验性研究 B个案调查 C现况调查 D暴发调查 E病例对照调查
32.临床试验中,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是为了 D
A使试验更有代表性 B使试验结论更可靠 C使试验组和对照组人数相等
D平衡非试验因素对试验组和对照的作用
E平衡试验因素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作用
33.为了避免各种偏倚影响临床试验结果,设立哪一种对照效果最佳? C
A历史性对照 B非随机对照 C随机同期对照
D不同地区的对照 E不同医院的对照
34.在下列关于临床试验的各项中,与随机分配患者的含义不符的是 E
A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患者 B采用掷钱币法分配患者
C采用患者病历号末位数字的单双顺序分配患者 
  D采用患者就诊日期的单双顺序分配患者
E根据医护人员的意愿随意分配患者
35.一种筛检乳腺癌的实验,应用于已经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00人和未患乳腺癌400人。结果患癌组有100例阳性,未患癌组有50例阳性。则该试验的特异度为 B
A 100/400 B 350/400 C 100/150 D 100/300 E 50/400
36.用某种诊断方法判断为阳性的人中,实际有病的所占的比例称 A
A 灵敏度 B 特异度 C 阳性预测值 D 阴性预测值 E总符合率
37.对400名有乳腺癌史的妇女和400名正常妇女进行X线诊断,结果前者中有100例阳性,后者有50例阳性。根据上述资料,请判断该试验的灵敏度为 C
A 87.5% B 67% C25% D 33% E 12%
38.根据上述资料,该试验的特异度为 A
A 87.5% B 67% C 25% D 33% E12%
39.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对几个独立实验可联 B
A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要求每个实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实验特异度低
40.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对几个独立实验可A
A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 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要求每个实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实验特异度低
41.下列哪种因素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D
A新生儿增加 B获得性免疫力自然减退
C易感人口迁入 D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E以上均不对
42.人群作为一个群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 C
A人群免疫性 B人群传染性 C人群易感性
D人群感染性 E 以上都不是
43.在传染过程中隐性感染者增加时.其流行病学的重要意义在于 D
A轻型病人增加 B带菌者增加 C发病率升高
D免疫人群扩大 E潜在性感染增加
44.母亲通过胎盘把疾病传给胎儿,此种主要传播形式应为 B
A水平传播 B垂直传播 C连续性传播 D接触传播 E无传播
45.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C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B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免疫人群
E 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46.传染源向其周围传播病原体所能涉及范围称 D
A疫区 B疫点 C传染地 D疫源地 E污染区
47.不属于预防性消毒的方法是:C
A饮水加氯消毒 B食具煮沸消毒
C痢疾患者每次所排粪便消毒 D生活用水消毒 E常规空气消毒
48.我国儿童计划免疫使用的疫苗不包括 D
A卡介苗 B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C百白破混合制剂
D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E乙型肝炎疫苗
49.属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品是:E
A卡介苗 B脊髓灰质炎疫苗 C麻疹疫苗 D白喉类毒素 E白喉抗毒素
50.医生用降糖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进展,属于:C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一二级预防 E以上均不是
51.从感染后至症状出现前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属于B
非典型病人 B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C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健康病原携带者 E所有带菌者
52.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繁殖,而且能排出病原体的 D
A病人,不包括带菌者 B受污染物品 C带菌者,不包括病人
D人或动物 E患病物,不包括携带病原体的动物
53.某疾病经过较长时间后其临床表现、死亡率、发病率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属于 B
A疾病的季节性 B疾病的长期变异 C疾病的周期性
D疾病爆发后的余波 E疾病在不同年龄间的分布
54.人群作为一个群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 C
A人群免疫性 B人群传染性 C人群易感性
D人群感染性 E 以上都不是
55.在传染过程中隐性感染者增加时.其流行病学的重要意义在于 D
A轻型病人增加 B带菌者增加 C发病率升高
D免疫人群扩大 E潜在性感染增加
56.消毒是指消除或杀灭停留在外界环境中的:C
A细菌 B细菌芽孢 C病原体 D病毒 E微生物
57.人工自动免疫制品是 A
A白喉类毒素 B白喉抗毒素 C丙种球蛋白
D破伤风抗毒素 E胎盘球蛋白
58.疫源地消毒可分为随时消毒和: B
A即刻消毒 B终末消毒 C彻底消毒 D最后消毒 E再次消毒
59.甲肝传染性最强的时期A
A潜伏期末到前驱期 B潜伏期末到痊愈 C仅在潜伏期末
D出现症状后 E恢复期
60.下列哪个无需终末消毒 A
A流感 B甲肝 C菌痢 D霍乱、副霍乱 E已肝
 


1、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C)
A、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B、先进的仪器诊断技术
C、调查分析 D、精确的检测手段。
2、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B)
A、临床病人 B、群体 C、健康人 D、病原携带者
3、在研究疾病流行时,首先应用流行病学的方法是(D)
A、制定控制措施 B、确定是否存在流行
C、分析疾病的病因 D、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特点
4、流行病学研究范围是(A)
A、一切疾病和健康 B、流行病
C、传染病和慢性病 D、各种疾病以及生物、心理、社会的致病因素
5、影响传染病年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A、免疫水平的高低 B、潜伏期的长短
C、身体素质的强弱 D、接触传染病的密切程度
6、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B)
A、年龄、季节、地区分布 B、时间、地区、人群分布
C、病因、宿主、环境分布 D、年龄、季节、职业分布
7、有非常严格的季节性传染病主要是(A)
A、虫媒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肠道传染病 D、性病
8、某病患病率是指(B)
A、发病总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B、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C、某病患病人数/年平均人口数
D、某病发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
9、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指标是(C)
A、发病率、感染率、死亡率 B、发病率、续发率、出生率
C、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 D、发病率、病死率、死亡率
10、研究一种病在一个单位内的传播能力时用(D)
A、死亡率 B、患病率 C、发病率 D、三者均不适用
11、下列哪一条不是设计调查表的要求(D)
A、项目要明确具体,最好有填表说明 B、填入内容必须简单明了
C、应考虑到资料整理的需要 D、项目越多越好
12、现况调查的主要分析指标是(B)
A、发病率 B、患病率 C、罹患率 D、死亡率
13、以下哪些情况不属偏倚(A)
A、样本不足 B、计算方法缺陷
C、诱导性调查 D、设计有误
14、从住院病人中选择对照的缺陷是(A)
A、所研究疾病的有关特征与目标人群有差异 B、获得相关信息困难
C、无系统的病史记录 D、诊断难以统一
15、为确立麻疹病人出现柯氏斑至出现皮疹的时间间隔,若作回顾调查应选何种人为调查对象(A)
A、患过麻疹且出现过柯氏斑的人 B、所有患过麻疹的人
C、所有发过烧的人 D、患过麻疹并出现柯氏斑以及身体任何部位出现过麻疹的人
16、如果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你的计划分析的指标是什么(B)
A、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 B、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比例
C、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情况 D、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
17、疾病监测的主要目的是(D)
A、收集和分析健康资料 B、确定致病因素和消灭传染源
C、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某病的流行状况 D、预防和控制疾病
18、目前监测的传染病哪些是我国增加的病种(A)
A、病毒性肝炎和狂犬病 B、流感 C、疟疾 D、回归热
19、欲研究某病的病因,在前瞻性调查中,选择暴露组的观察人应是(A)
A、暴露于欲研究的因素,但未患该病的人群
B、未患该病的人群 C、正在患该病的人群
D、未暴露于欲研究的因素,但正在患该病的人群
20、如果利用体检资料分析不同职业人群高血压病的患病情况,这属于(A)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21、如果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能够确定病因的病例应是(B)
A、典型病例 B、新病例 C、老病例 D、重病例
22、孕妇患风疹,可引起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或畸形,这种传播方式是(D)
A、水平传播 B、接触传播 C、医源性传播 D、垂直传播
23、哪项不是传染病的潜伏期主要用途(A)
A、可作为判定致病因素的依据或作为确定传染病的隔离期限
B、用于某些传染病流行时的应急接种
C、作为暴露时间判断的依据 D、决定检疫期限
24、下列除哪项外都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A)
A、灭鼠 B、消毒 C、环境卫生与饮食卫生 D、杀虫
25、疫源地存在传染源时如何进行消毒(A)
A、随时消毒 B、病家消毒 C、疫源地消毒 D、预防消毒
26、终未消毒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进行(A)
A、在传染源离开后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
B、对各种公共场所消毒
C、对水源、厕所、畜圈、厨房的消毒
D、以上均不对
27、下列哪种情况不是预防性消毒(D)
A、饮水加氯 B、食物煮沸
C、公共场所空气消毒 D、对痢疾患者每次所排粪便的消毒
28、下列疾病哪项不需作终末消毒(C)
A、霍乱、副霍乱 B、痢疾、伤寒、副伤寒
C、流脑 D、甲肝
29、人工自动免疫制品是(A)
A、白喉类毒素 B、破伤风抗毒素
C、白喉抗毒素 D、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
30、下列疾病在流行期间,不能进行该病的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是(B)
A、流脑疫苗 B、乙脑疫苗 C、麻疹疫苗
D、脊灰疫苗 E、伤寒、副伤寒菌苗
31、以下哪种传染病不可能是恢复期携带者(D)
A、伤寒 B、菌痢 C、乙肝 D、甲肝
32、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节肢动物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A)
A、人与人可以传播 B、地区性分布
C、季节性高发 D、有明显的职业或年龄分布
33、下列哪种传染病不可能经胎盘传播(D)
A、风疹 B、乙肝 C、艾滋病 D、麻疹
34、不是描述性流行病学特征(D)
A、属观察性研究 B、不需设立对照组
C、不能分析因果联系 D、必须设立对照组
35、下列哪种情况不适用于病例对照研究(C)
A、探索病和检验病因假设 B、研究药物副作用
C、简述“三间分布” D、研究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
36、下列哪项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D)
A、属观察法 B、必须设立对照
C、由“因”及“果” D、不能确证因果联系
37、下列哪项不能用于队列研究(D)
A、检验病因假设 B、评价预防效果
C、研究疾病自然史 D、进行初步调查
38、以下哪种不属于自动免疫制品(A)
A、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 B、菌苗 C、死菌苗 D、疫苗
39、以下哪种不属于描述性研究(C)
A、横断面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列队研究 D、比例对照比研究
40、下列哪种不是试验性研究( C )
A、临床试验 B、现场试验
C、病例对照 D、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42、预防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是(C)
A、患病率 B、死亡率 C、保护率 D、特异危险度
43、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是(D)
A、相对危险度 B、病死率 C、患病率 D、血清转化率
44、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C)
A、统计学方法 B、实验室方法
C、现场观察与实验 D、临床诊治
45、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B)
A、在所有死因中某病的病的比例
B、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者的比值
C、每十万人口的粗死亡率
D、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率
46、影响传染病年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D)
A、接触程度的高低 B、身体体质的强弱
C、潜伏期长短 D、免疫水平的高低
47、甲、乙乡某病的粗死亡率相等,经过年龄标化后,甲乡标化死亡率>乙乡,其原因可能有(B)
A、甲乡老人比重>乙乡 B、甲乡老人比重<乙乡
C、与年龄构成无关 D、甲乡女性人口数>乙乡
48、以下哪一条不是设计调查表的要求(D)
A、项目要明确具体 B、要有填表说明
C、填入内容必须简单明了 D、调查项目越多越好
49、个案调查的主要缺点是(C)
A、调查样本太少 B、调查对象不是随机抽样所得
C、不能直接确定病因 D、单个疾病难以进行统计分析
50、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D)
A、发病率 B、病死率 C、死亡率 D、患病率
51、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和对照来源于医院最大的不足是(D)
A、临床大夫对疾病的诊断不符合流行病学要求
B、所得资料难以进行统计学分析
C、信息收集偏倚大
D、代表性差,易发生选择性偏倚
52、为了研究某病的病因,在群组研究中,选择暴露组的观察人群应是(C)
A、未患该病的人群 B、正患该病的人群
C、暴露于要研究的因素未患该病的人群
D、不暴露于要研究的因素正患该病的人群
53、有人利用疫情资料分析了不同地区的疾病分布情况,此属(A)
A、描过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理论流行病学 D、实验流行病学
54、群组研究中所有队列成员,必须具备(D)
A、暴露于同样的因素 B、具有相同的病史
C、只有相同的职定 D、具有类似的特征
55、为研究胃溃疡病与饮酒的关系,某大夫调查了100名胃溃疡病人的饮酒史和100名胃炎病人的饮酒史,这是属于(B)
A、群组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D、现况研究
56、以上资料,该研究的主要缺陷是(D)
A、样本含量太少 B、调查方法不明确
C、饮酒调查误差大 D、对照不合适
57、1998年某乡流脑发病率为1.5 /万,历年该乡该病年发病率为1.2~1.7/万,判断此流行形式为(D)
A、流行 B、大流行 C、爆发 D、散发
58、OR的流行病学含义为(A)
A、暴露组为非暴露组发病概率的倍数
B、暴露于某因素的发病率
C、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相关程度
D、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比值
59、达尔文发现,不同类的动物在相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性状;相同类的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性状,这类寻求因果关系的方法是(C)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共用法 D、共变法
60、疾病监测的目的是(A)
A、预防和控制疾病 B、收集和分析资料
C、确定致病因素 D、消灭传染源
61、哪些不是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特点(D)
A、可形成家庭聚集现象 B、多见于肠道传染病
C、无明显季节高峰 D、夏季多发
62、被肠道病原体污染的水是(A)
A、传染源 B、传播因素 C、传播途径 D、传播方式
63、下列哪种情况不是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点(C)
A、病例常可连续发生,或形成爆发
B、无有效措施时,发病周期性和季节性升高
C、发病率无地区差别,发病者无年龄、性别、职业区别
D、受感染者以传染源周围人为主
66、某校在1998年8月底突然发生大批服泻病人,不少人需住院治疗,临床诊断为细菌性痢疾。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了3894人,共查出病例703人。最好用下更哪种指标(C)
A、发病患为18.1% B、现患率为18.1%
C、罹患率为18.1% D、续发率为18.1%
67、疾病的分布可分为人间分布,地区分布及时间分布,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间分布(C)
A、性别 B、家庭 C、季节 D、职业
68、下列抽样方法中误差较大的一种为(D)
A、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70、下列哪一项指标不是前瞻性研究中所用的指标(C)
A、RR B、AR C、OR D、PAR
71、在前瞻性研究中也存在有偏倚,常见的偏倚在(D)
1、失访偏倚 2、选择偏倚 3、测量偏倚 4、混杂偏倚
A、1、2、3 B、2、3 C、1、3、4 D、1、2、3、4
72、一种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能力大小用(B)表示
A、传染力 B、致病力 C、毒力 D、侵袭力
1、某医师调查了1000人的HBSAg,100人阳性,该调查合适的描述指数为:D
A、发病率 B.患病率 C、罹息率 D.感染率 E.生存率
2、能够描述疾病流行情况的指标是:A
A.发病率B.死亡率 C.病死率 D、标准死亡率 E.标准死亡比
3、队列研究资料主要分析的频率指标是:B
A 暴露率 B 发病率 C 罹患率 D 患病率 E 病死率
4、具有严格季节性的疾病是:C
A、呼吸道传染病 B、肠道传染病 C、虫媒传染病 D、一些慢性病 E、以上均否
5、轮状模式所反映的是疾病的:C
A.特异病因学说 B.单病因学说 C.多病因学说 D.生物病因学说 E.机体遗传易感性病因学说
6、下列那项不属于疫源地消灭的条件之一:E
A 病人已经离开疫源地 B 对病家进行了终末消毒 C 对疫源地进行了终末消毒 D 对疫源地连续观察了一个最长潜伏期未发现新病人 E 对疫源地连续观察了一个最长传染期未发现新病人
7、下列关系式中那项是正确的:D
A.灵敏度+特异度=1 B.灵敏度+阳性预测值=1 C.灵敏度+阴性预测值 D.灵敏度+假阴性率=1 E.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1
8、描述性研究的用途,以下哪个是错误的:C
A.描述疾病和某种特征的分布B.提出进一步病因研究的线索 C.检验和验证病因假说 D.提出和初步检验病因假说 E.进行社区诊断
9、某急性菌痢病人已住院隔离,疾病控制中心于12小时内派人前往病家,对患者的接触物品、餐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此属:E
A.及时消毒 B.临床性消毒 C.疫源地消毒 D.随时消毒 E.终末消毒
10、下列那项不符合病例对照的定义和内涵:C
A.选择患有某病和未患有某病的人群为研究对象 B.调查病例组与对照组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素的情况 C.分析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和暴露人群等指标 D.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 E.概括和检验病因假说
11、熟悉各种传染病潜伏期的重要意义在于:D
A.有助于传染病诊断 B.估计传染病严重性 C.预测疫情 D.确定医学观察期限 E.推测疾病预后
12、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属于:C
A.治疗试验 B.临床试验 C.社区试验D.随访试验 E.人群试验
13、关于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那一项是错误的:A
A.确定易感人群 B.估计流行特征 C.决定预防措施 D.追踪传染来源 E.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14、传染病的免疫预防最主要的方法是:B
A.人工被动免疫 B.人工自动免疫C.被动自动免疫 D.接触传染源后获得隐性感染或病后免疫 E.接种丙种球蛋白
15、队列研究中:C
A.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 B. 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 C. 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能计算特异危险度 D.只能计算比值比 E. 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能计算比值比
16、对照组发病率比实验组发病率称为:E
A.相对危险度 B.比值比 C.率比 D.保护指数 E.效果指数
17、欲对全县中小学生的钩虫病进行治疗,首先进行何种流行病学调查方法:D
A 抽样调查 B 病例对照调查 C 病群研究 D 普查 E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8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C
A.疾病 B.病人 C.人群 D.无病的人 E.尚未发病的处于某病潜伏期的人群
19.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是 A
A.描述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流行病学方法研究
20、消毒措施是针对:E
A.消除传染源 B.消除易感者 C.消除传染源和易感者 D.消除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E.切断传播途径
2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 C
.年龄、性别、职业 B.年龄.性别.季节 C.时间.地区.人群 D.季节.地区.人群 E.地区.季节.职业
22、从感染后至症状出现前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属于: B
A、非典型病人 B、潜伏期病原携带着 C、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D、健康病原携带者 E.所有带菌者
23.计算患病率的分子是 B
A.观察期间某病的新发病例数 B.观察期间某病的现患病例数 C.观察期间之前某病的患病人数 D.观察期间某病的暴露人口 E.以上均不是
24.表示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是 A
A.散发 爆发 流行 大流行 B.周期性 季节性 长期变动 C.发病率 患病率 死亡率 D.传染性 易感性 免疫性 E.以上均不是
25.某地区在一周内进行了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当地高血压的: C A.罹患率 B.发病率 C.患病率 D.病死率 E.续发率
26、下列什么与时间分布无关:E
A.短期波动 B.季节性 C.周期性 D.长期变异 E.年龄分布
27.一种新治疗方法可以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该病 则会出现 D
A.该病患病率将降低 B.该病发病率将升高 C.该病发病率将降低 D.该病患病率将升高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会降低
28、下列那项是病因的最确切含义:E
A.病原微生物 B.物理因子 C.化学因子 D.心理因素 E、凡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子
29、 在病因研究的轮状模型中,强调宿主与下列那种因素的关系: B
A.生物因素 B.环境因素 C.物理因素 D.精神因素E、化学因素
30、疾病轮状模型的外环是: A
A、环境因素 B、遗传因素C、宿主D、特异病原体E、病原微生物
31、判断因果联系时的必需条件是 D
A.联系的合理性 B.联系的强度 C.联系的一致性 D.时间顺序——先因后果
E、剂量反应关系
32.下列哪种研究方法不属于描述性研究 C
A.病例报告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生态学研究 E.纵向研究
33、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从小到达的顺序是 C
A 整群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 B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 C 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 D 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 E 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
34、社区卫生设计研究,首先应明确:A
A.研究目的 B.抽样方法 C.目标人群性质 D.样本含量 E.分析指标
35、抽样方法不包括:E
A、单纯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E、随意抽样
36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选择下列哪组病例最佳 B
A.现患病例 B.新发病例 C.死亡病例 D.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 E.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
37、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中,最易发生的偏倚是 D
A、社会期望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性偏倚 E.诊断性偏倚
38.对绝大多数病例对照研究而言,它们不具有 A
A.可计算发病率 B.耗资较少 C.可估计相对危险度D.估计暴露史时可能出现偏倚 E.选择没有疾病的人口做对照
39.在某项关于吸烟和肺癌的研究中,某医师认为其中的年龄是混杂因子,这里的混杂因子是指 D
A.与研究的疾病有联系的因子 B.与研究的疾病没有联系的因子 C.与研究的疾病和暴露都没有联系的因子 D.与研究的疾病和暴露有联系的因子 E. 上述都不对
40、比值比(比数比)主要应用于 C
A.描述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流行病学实验
41.某地的一项关于膀胱癌与吸烟关系的大规模研究得出,吸烟者膀胱癌的发病率为50/10万,非吸烟者的膀胱癌的发病率为25/10万,根据以上资料,因吸烟所致的超额危险度(即特异危险度)为 C
A.6 B.8 C.25 D.32 E.0.5
42、RR表示 B
A. 比值比 B.相对危险度 C.特异危险度 D.人群特异危险度 E.特异危险度百分比
43.当研究人群数量大且流动性很强,描述发病强度的指标是 A
A.发病密度 B.累积患病率 C.累积发病率  D.累积死亡率 E累积感染率
44. 某医师要寻找一个指标来反映疾病与病因联系强度,下列指标中最好的是 C
A.潜伏期 B.特异危险性 C.相对危险性 D.致病因子的流行率 E.总人口的疾病发病率
45、许多呼吸道传染病存在周期性流行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
A、易感者的积累 B、自然环境的周期性变化 C、人口流动 D、发病率变动 E、以上都不是
46、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是:A
A.抗毒血清 B.活菌苗 C.死菌苗 D.活疫苗 E.死疫苗
47、以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中,以下哪个分析指标是不恰当的? A
A.OR B.RR C.AR D.AR% E.PAR%
48、下列那项不是传染病个案调查的内容:E
A 核实诊断 B确定传染来源及可能的传播途径 C 确定病人传播范围 D查明全部接触者 E 计算平均潜伏期并推算暴露日期
49.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E
A.随机化.盲法.设置对照 B.重复.随机化.配对 C.随机化.盲法.配对 D.齐同.均衡.随机化 E.随机化.重复.设置对照.盲法
50.某社区研究某项措施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实验组用该项措施,对照组用无任何作用的糖丸,这属于: C
A.实验对照 B.空白对照 C.安慰剂对照 D.标准对照 E.历史对照
51.考核预防接种效果包括 D
A.免疫学效果评价和统计分析  B.细菌学评价和免疫学效果评价 C.流行病学评价和统计学分析  D.流行病学评价和免疫学效果评价 E流行病学评价和统计分析
52、关于普查的目的,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B
A、早期发现病例 B、检验病因 C、了解疾病的分布 D、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E、为开展疾病防制提供依据
53、某广告说某药治疗了100例某病病人,其中95例痊愈,治愈率达95%。此治愈率不可信的原因是:B
A、病例数太少 B、缺少对照组 C、治愈率太高 D、没有经过统计学检验 E、没有关于偏倚控制的说明
54、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对几个独立实验可: B
A.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要求每个实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实验特异度低
55、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对几个独立实验可:A
A.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要求每个实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实验特异度低
56、一位伤寒患者住在传染病房治疗,此时应采取:C
A、预防性消毒 B、终末消毒 C、随时消毒 D、化学消毒 E、物理消毒
57、疫源地消毒可分为随时消毒和: B
A.即刻消毒 B.终末消毒 C.彻底消毒 D.最后消毒 E.再次消毒
58、疫源地是指:C
A 发生了传染病的地方 B 新老传染病病例同时存在的地方 C 可能发生新病例的地方 D 传染源进行治疗的地方 E 传染病流行过的地方
59、在流行病学的抽样研究中,下列那项是错误的:C
A 注意抽样方法 B减少抽样误差 C样本越大越好 D杜绝重复、遗漏 E 限制调查范围
60、下列那项不是传染病个案调查的内容:E
A 核实诊断 B确定传染来源及可能的传播途径 C 确定病人传播范围 D查明全部接触者 E 计算平均潜伏期并推算暴露日期

1.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⑴观察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⑵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⑶理论性研究

2.时间分布的表现形式*⑴短期波动,以日``月计数的短期观察数据⑵季节性,指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⑶周期性,指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通常每隔1`2年或几年后发生一次流行⑷长期趋势,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在这个长时间内观察探讨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等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3.发病率和患病率有何不同*⑴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而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本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⑵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是一种静态指标

4.疾病呈不同年龄分布的原因*⑴主要是由于不同年龄机体的免疫状态不同.因为大多数传染病病后由较牢固的免疫力,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成人及青少年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故儿童发病率高⑵边远地区或农村由于居住分散,受感染的机会少,成人极少因病后或隐性感染获得免疫,一旦由传染源进入,各年龄组均可发病⑶在一些非传染病中,差异主要与机体暴露于致病因子的强弱,暴露开始的年龄,暴露时间的长短及遗传易感性有关

5.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男女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与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差异有关;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导致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

6.疾病分布呈周期性的原因?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哪些因素*有些疾病每隔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发生一次流行的现象,称周期性.原因有:⑴该病的传播机制容易实现,只要有足够的易感者便可迅速传播⑵该类疾病病后可形成较为牢固的免疫力,流行后人群免疫水平持续的时间长短决定该病流形的间隔时间⑶新生儿的增加,易感者累积的速度也决定流行的间隔时间⑷病原体的变异及变异的速度

7.疾病出现城乡分布差异的原因和特点*⑴城市:人口多,密度大,交通拥挤,人口流动性大,较少经水传播传染病流行,虫媒传染病<农村,慢性病及肿瘤发病率高,出现职业性损害⑵农村:人口密度低,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少,肠道传染病易流行,虫媒传染病>城市,某些地方病发病率,呼吸道传染病不易流行

8.地方病的判断依据*①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的发病率高,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频率低甚至不发病③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④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⑤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9.简述病因研究的程序*⑴建立假说⑵检验假说⑶证实假说

10.病因判定的标准*⑴接触病因组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未接触此病因的对照组⑵当其他危险因素相同时,患病组接触假设病因的频率比未患病组的频率要高得多⑶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病因接触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未接触者⑷时间上疾病的发生应在接触假设病因之后,其潜伏期分布近似正态分布⑸宿主接触假设病因后沿着一个从轻到重的合乎逻辑的生物学梯度出现⑹接触假设病因后,应出现一个高概率的宿主反应⑺接触假设病因的动物比未接触的动物发病多⑻消除或改变一个假设病因,疾病的发生率减少⑼人群干预实验可以得到支持性证据⑽所有的研究结果有流行病学意义

11.现况调查的概念`目的`种类`优缺点`方法*㈠现况调查,在一较短时间对某一人群或人群样本的患病或健康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所进行的调查.特定时间`特定人群的患病和健康情况㈡目的: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发现病因线索;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疾病检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水平和健康状况,用于有关卫生或检验标准的制定㈢种类:普查和抽样调查㈣⑴普查的优点:①理论上能发现被调查人群中全部病例②全面真实了解分布情况,有利探索病因③病例的代表性好(用于病因研究时)⑵普查的缺点:①工作量大,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大②漏查③不易掌握统一标准和校正仪器等④不适用发病率低或诊断程序复杂的疾病⑶抽样调查优点:①范围小,工作细,质量好②省时省力出结果快,可以做为普查的预调查⑷抽样调查的缺点:①存在抽样误差②调查设计资料分析比较复杂③不适用于需要普查普治的计划㈤方法:面访,信访,电话访问,自填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12.现况调查中偏倚的来源和控制*㈠来源:⑴选择偏移:①无应答偏倚②选择性偏倚③存活者偏倚.⑵信息偏倚: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无应答偏倚,由于组织工作`认知等原因产生,无应答不能超过15%报告与回忆偏倚;由于被调查者所提供的调查信息同真实情况不符所产生,应加强宣传和组织,争取研究对象的合作②调查者引起的偏倚:主要由于调查者的工作态度和熟练程度不同所引起,调查者应客观`仔细`认真的进行调查工作,不能对有关的调查信息进行主观意愿的舍取;研究开始前,研究人员应进行统一的培训,掌握有关的标准和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③检测引起的偏倚:主要由调查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试剂`检测条件等所引起㈡控制:①随机化②提高应答率③控制测量偏倚④防止调查员产生的偏倚

13.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的抽样方法*⑴单纯随机抽样:最简单的随机抽样⑵系统抽样⑶分层抽样:误差最小的抽样方法⑷整群抽样:误差最大的抽样方法⑸两级或多级抽样:大型调查时常用

14.抽样调查原则*⑴随机化原则⑵样本大小适当原则

15.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原理`特点*⑴定义:选定患某病病例和未患该病的对照,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子的情况及程度,以判断暴露危险因子与某病有无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⑵原理: ①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②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③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即往危险因素暴露史④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查,该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关联⑶特点:①属于观察法②设立对照组③观察方向由不能确实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16.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的选择*㈠病例的选择:⑴诊断标准:应尽量采用国际和国内的标准⑵病例来源:①来源于医院②来源于社区⑶对病例其他特征的规定:如性别`年龄`民族等.其目的是控制外部因素,增加可比性.病例有三种: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㈡对照的选择:⑴对照应代表病例的源人群⑵对照的来源:①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②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例③社区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④社区人口中的非病例或健康人群⑤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

17.匹配的优缺点*⑴优点:①增加流行病学效率②排除非研究因素的影响⑵缺点:①选择对象复杂②需匹配因素多时,难以决定合适的匹配因素③有时可导致匹配过头

18.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控制方法*⑴选择偏倚,应合理的选择病例与对照;⑵信息偏倚,很难避免;⑶混杂偏倚,控制的方法有①用匹配法进行研究②分析时用分层分析法③进行多因素分析

19.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优点:⑴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⑵省时间`省人力`省经费,易于组织实施.⑶一次可调查多个因素.缺点:⑴不能判断因果联系.⑵不能计算发病率`相对危险度.⑶易产生偏倚:回忆偏倚`选择偏倚等

20.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⑴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P0⑵估计该因素引起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的比值比OR⑶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即假设检验第Ⅰ类错误的概率α⑷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β为统计学假设检验第Ⅱ类错误的概率.当其中三个指标一定时,第四个指标升高样本含量均降低

21.样本含量估计中参数的相互关系*⑴对一定的α,β和P0来说,OR增大时,所需样本含量减少⑵对一定的α`β和OR来说,P0接近50%时,所需样本含量最小⑶对一定的β`OR`P0来说,α增大时,样本含量减少⑷对一定的α`ORP0来说,β增大时,所需样本含量减少

22.在队列研究中,对照的设计可以采取的形式*⑴内对照,选定一群研究对象后,有暴露史的作为暴露组,余下的作为对照,是最理想的对照,与暴露人群的可比性好⑵外对照,暴露人群选定后,从其他人群中选择对照人群.⑶不另设对照,也即一般人群对照,就是将结果与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进行比较.

23.相对危险度及它的流行病学意义*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说明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比值范围在0至无穷之间.RR=1,表明暴露与疾病无联系;RR小于1,表明存在负联系;RR大于1,两者存在正联系,提示暴露是危险因子.比值越大,联系越强.

24.队列研究的优缺点*⑴优点:①不存在回忆误差带来的信息偏倚研究对象来自同一总体的随机抽样样本,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衡性好③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步比较,最终作出肯定性的结论,因而检验假设的能力比队列研究强④有助于了解疾病自然史,并且可以获得一种干预与多种结局的关系⑵缺点:①要求高`控制严`难度大②研究费时间`费人力`花费高③受干预措施适用范围约束,影响结果推论到总体④依从性不易做得很好,影响实验效应的评价⑤长期的随访造成的失访难以避免⑥涉及医德问题

25.流行病实验基本原则*⑴随机⑵对照⑶重复⑷盲法

26.研究设计中现场的选择*⑴实验现场的人口相对稳定`流动性小,满足样本量需求⑵如果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该地区应当具有较高而且稳定的发病率.如果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应选择近期未发生该病流行的地区⑶实验地区应当具有较健全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并具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诊疗水平较高⑷当地政府重视,群众愿意接受.具备其他实施条件,如交通`通讯等

27.研究设计中对象的选择原则*⑴对于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和病因研究应选择发病率较高的人群⑵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且从中受益的人群⑶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无害的人群⑷选择依从性好,能坚持到底的人群

28.低依从性原因*⑴患者文化素养及医学知识限制⑵疾病症状不明显或轻微,尚未影响患者健康`生活和工作⑶因经济和社会原因不能接受有效`系统的治疗⑷某些治疗过于复杂或疗程太长,患者不易坚持⑸某些措施毒副作用太大,使患者终止治疗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或技术水平低,患者不满或失去信任⑺就诊手续繁杂困难

29.改善依从性措施*⑴宣教患者遵从医嘱并提高医生人际能力⑵防治措施简单方便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用药高效低副作用⑷将服药习惯的养成与日常生活行为结合起来⑸改进管理,改善医疗服务质量⑹社会和家庭的关怀和支持

30.盲法的应用*目的: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⑴单盲:只有研究者了解分组情况,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⑵双盲: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实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实验⑶三盲:不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了解分组情况,而且负责资料收集和分析的人员也不了解分组情况,从而较好地避免了偏倚⑷开放实验: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均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情况,实验公开进行

31.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和含义*选择偏倚,任何非研究因素在研究人群中与一般人群中的分布不一致,即引起选择偏倚,如年龄种族等⑵失访偏倚,在研究过程中,某些选定的研究对象因种种原因脱离了观察,叫失访,因此造成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称失访偏倚⑶信息偏倚,包括暴露错分和疾病错分及暴露与疾病的联合错分⑷混杂偏倚,当我们研究某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联时,由于某个即与疾病有制约关系有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另一个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这种现象或影响叫混杂,带来的偏倚叫~

32.队列研究中如何将失访偏倚减到最低*在研究过程中,某些选定的研究对象因种种原因脱离了观察,叫失访.控制失访偏倚主要靠尽可能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在选择研究对象是选择哪些符合条件并且依从性好的研究对象.当失访率大于百分之10,对于失访可能导致的影响应当做进一步估计;当失访率达百分之20以上,则该次研究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33.队列研究的种类*⑴前瞻性~⑵历史性~⑶双向性~

34.疾病的预防措施*⑴第一级预防,又叫病因预防:①措施:健康促进;健康保护②健康促进,第一级预防的基础:健康教育-第一级预防的核心;自我保健; 环境保护;卫生立法-法`规章`条例`标准③健康保护:免疫预防;职业防护;病因干预⑵第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发病期防止或减缓发展的措施,工作重点为主动发现病人⑶第三级预防:对症治疗`防恶化`防伤残`康复医疗

35.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①传染源②传播途径③易感人群

36.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①自然因素②社会因素

37.传染源种类*⑴病人⑵病原携带者⑶受感染的动物

38.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⑴判断受染时间,确定传染源`传播途径⑵确定对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时限⑶确定接触者的免疫接种时间⑷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⑸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39.传染病传播机制*传播是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其机制包括:⑴病原体自宿主排除⑵病原体停留在外环境中⑶病原体侵入新的易感机体

40.常见传播途径*㈠经空气传播⑴方式:飞沫`飞沫核`尘埃⑵流行特征:①季节性`周期性②儿童人群高发③人口密度大与居住条件差地区高发㈡经水传播:⑴方式:经饮用水`经接触疫水⑵流行特征(经饮用水):①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②除哺乳婴儿各人群均可发病③可呈爆发,地方性④停止饮用污染水源或消毒后,可终止疫情㈢经食物传播 :⑴方式:①食物本身存在病原体②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中污染⑵流行特征:①吃者发病,不吃者不发病②可呈爆发③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可终止疫情㈣经接触传播:⑴方式:①经直接接触②经间接接触(日常生活接触传播)⑵流行特征(经间接接触):①无明显季节性②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卫生条件差地区高发③一般呈散发㈤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⑴方式:①经节肢动物的机械携带作用传播②经节肢动物的吸血作用传播㈥经土壤传播:影响因素:①病原体存活时间②与土壤接触机会③个人卫生习惯㈦医源性传播:⑴方式:①在诊断`治疗或预防过程中传播②药品`生物制品或血液污染而传播㈧垂直传播:⑴方式:①经胎盘传播②上行性传播③分娩时传播

41.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⑴新生儿的增加⑵易感人口的迁入⑶免疫力的自然消退⑷免疫人口的死亡

42.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⑴免疫预防⑵疾病流行免疫人口增加⑶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43.疫源地消灭的条件*⑴传染源已不存在⑵传染源散播在环境中的病原体被清除⑶易感接触者经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

44.影响疫源地大小的因素*⑴传染源活动范围⑵传播途径的特点⑶传染源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45.对传染源的防疫措施*⑴病人:要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⑵病原携带者:①做好登记并进行管理,指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②定期随访,2~3次病原检查阴性时方可接触管理③在饮食行业`服务行业及幼托机构工作的病原携带者须暂时调离工作岗位,久治不愈的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携带者不得再从事以上职业④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疟疾的病原携带者严禁做鲜血员⑶接触者①留验,又叫隔离观察②医学观察③应急接种④药物预防⑷动物传染源

46.疫源地消毒分类*①随时消毒②终末消毒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及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问答题:
1、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答: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流行病学着眼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发病情况,也即是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具有群体性。第二,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表现为以分布为起点的特点。第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即流行病学具有对比的特点。第四,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地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即流行病学具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第五,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流行病学表现为社会医学的特点。第六,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流行病学体现以预防为主的特点。
2、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
观察性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性研究主要有理论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

病因与病因推断
一、名词解释:
1、病因
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含义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2、充分病因
是指必然会导致疾病发生的最低限度的条件和事件;最低限度是指任一条件或事件都是必不可少的。
3、病因网模型
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似有节点“鱼线”的病因链存在相互联系,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张似“鱼网”的病因网。
4、求同法
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具有共同的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相同疾病A的病例均有的研究因素(暴露)a,因些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5、求异法
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均无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对象也没有研究因素(暴露)a, 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6、同异并用法
是指求同法和求异法并用,相当于同一研究中设有比较组,可以控制干扰因素。
7、共变法
当有关(暴露)因素不是定性的,而是等级或定量的,并与事件(疾病)效应成量变关系时,设A1,A2,A3等是事件(疾病)效应不同数量的状态,a1 ,a2, a3 是研究因素(暴露)不同数量的状态,两者之间有共同变动的关系,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8、剩余法
对某复合结局事件(A,B,C),已知它的有关(暴露)因素在特定的范围内(a,b,c),通过先前的归纳又知道b说明B,c说明C,那么剩余的a必定说明A。
二、问答题:
1、比较传统因果观与现代因果观的差异。
答:传统因果观主要指决定论因果观,认为一定的原因必定导致一定的结果,所以有充分原因的观念。现代因果观主要指概率论因果观,认为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导致一定的结果,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从而抛弃了充分原因的观念。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是符合概率论因果观的。
2、试述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局限性。
答:充分病因几乎是不存在的,牵强的例子导致病因和疾病成了一回事,失去了因果关系的意义。多个病因的组合也不能成为充分病因。概率论因果观抛弃的正是充分病因。所谓的必要病因一定同相应疾病的分类依据有关,即按某病因进行分类的疾病,该病因就是它的必要病因,而正因为有该病因存在才被分类为该疾病。因此,必要病因并不是一个实证问题。
3、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为什么不一定能否定假设?试举例说明。
答: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还不能简单否定假设。因为经验证据不成立,有三种可能的结论:①假设不成立;②先行条件不成立③假设和先行条件均不成立。在第二种可能的结论成立时,假设并未被否定。
4、如何认识Mill准则的应用?
答:如果病因假设清单没有包括真实的病因,Mill准则就无法确证病因,而且Mill准则本身并不能对列出包括真实病因在内的清单提供指导。另外,Mill准则原本是用于实验研究类型,并且假定原因为充分或必要条件,因此对于流行病学的观察性研究,须注意控制干扰的条件较差,以及需要做统计学处理。
5、论述病因判定的标准。
答:(1)关联的时间顺序: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前因后果时间关系。前瞻性设计(队列或实验研究)在确定前因后果时间顺序上最佳,回顾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次之,横断面设计较差。
(2)关联的强度: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统计学关联越大,是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大,是偏倚所致的可能性就越小。一般指分类资料的相关。
(3)剂量—反应关系:可以看成是针对等级或连续性变量资料的关联强度。
(4)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可以看成是针对集团资料的关联强度(生态学相关)。
(5)关联的可重复性:研究的关联能在其他研究中得到重复,则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增加。
(6)关联的合理性:客观上同现有的理论知识不矛盾,主观上能为评价者的信念所接受。
(7)终止效应:怀疑病因自然或人为去除(下降),引起疾病发生率下降。终止效应对因果论证的强度较高。
(8)关联的“特异性”:从多因多果的观点看,特异性是错误的;从病因必要性含义看,特异性优势是多余的。因此,特异性不符合现代流行病学的观点,应当放弃。
一个病因研究本身必须要达到或部分达到第1,2(或3、4)条标准(前因后果、广义关联强度),如果符合第7条标准(终止效应)则更好;第5,6条标准(重复性、合理性)是对该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吻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

疾病的分布
一、名词解释:
1、发病率
是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罹患率
指某一观察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3、患病率
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

4、感染率
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性质与患病率相同。

5、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原发病例”:为家庭中第一例病例,不计算在续发病率内。续发病例:为自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最短潜伏期至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生的病例。

6、死亡率
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该人群平均人口数,计算方法同发病率。常以年为单位。

7、病死率
表示一定时期内,患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8、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mortality)
是将各年龄组的死亡专率相加,用百分率表示,用以说明在某一年龄组以前死于某种慢性病的累积概率的大小。

Ii为各年龄组的组距,一般为5。Pi为各年龄组的死亡专率,以小数表示。二者相乘然后各组乘积相加即得出累积死亡率。
9、存活率(survival rate)
存活率又称生存率,是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某病病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合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10、散发
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无明显联系。
11、流行(epidemic)
是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12、大流行(pandemic)
是指某些疾病有时在短期内迅速超过省界波及全国甚至跨越国界、洲界而形成世界性流行。
13、爆发
指在一个局部的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14、统计地方性
在某些地区由于生活习惯、卫生条件和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导致的一些疾病的发病率长期、显著地高于其它地区的特性。如一些地区由于文化、卫生设施差或具有特殊的风俗习惯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的流行。
15、自然地方性
由于某些地区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只在该地区存在的特性。有适合某病病原体的存在或其传播媒介生存的环境,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等。与自然环境中的微量元素的缺乏或增多有关,如地甲病、氟中毒等
16、自然疫源性
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赖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绵延繁殖,可在一定的条件下传染给人的特性。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17、输入性疾病
现有的疾病是本国不存在的、或曾经有但已经消灭的、而是从国外传入的特性称为输入性。
具有输入性的疾病称为输入性疾病。如爱滋病等。
18、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
由于某次疾病的爆发,在它的流行病学监测曲线上短时间内表现有突然的上升和下降的波动现象。
19、长期趋势(secular trend)或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
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通常是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和病原体型别等同时发生显著性变化。
20、横断面分析(cross sectional analysis)
在某一时刻,对不同出生时间的研究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适于分析潜伏期短或病程短的急性病或急性病。
21、出生队列分析(birth cohort analysis)
是以同一年代的人群组为一个出生队列(birth cohort),对不同的出生队列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某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分析,适于分析慢性病。
22、移民流行病(migrant epidemiology)
是通过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入地区居民及原居住地区居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探讨该病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它是通过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的疾病分布来探索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问答题:
1、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答:升高的因素:①病程长;②寿命延长;③新病例增加;④病例迁入;⑤健康者迁出;⑥诊断水平提高;⑦报告率提高。
降低的因素:①病死率高;②新病例减少;③健康者迁入;④病例迁出。
2、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
答:①横断面分析:是分析同一时期或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多用于传染病。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②出生队列分析:是对同时期出生的一组人随访若干年,观察其死亡情况。该方法可明确呈现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在评价疾病年龄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方面有很大意义。
3、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
答:①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其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是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常用于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制措施效果。②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两个因素。常用于表示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需要量、医疗质量评价、医疗费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
4、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②两性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等生物性因素的差异。③从事危险性大的职业的机会大小不同。④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
5、疾病不同民族分布的差异原因是什么?
答:①遗传因素不同。②社会经济状况不同。③风俗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同。④所处定居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不同。⑤医疗卫生质量及水平不同。
6、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1)原因:①多见于人口复杂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有相当数量的易感者。②传播机制易实现的疾病人群受感染的机会多。③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故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④取决于易感者积累的速度及病原体变异的速度。
2)间隔长短取决于:①易感者与免疫者的比例大小。②新易感者补充积累的速度。③人群免疫持续时间长短。
7、疾病分布出现长期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变化。②抗原型别的变异、病原体毒力、致病力的变异和抗体免疫状况的改变。③诊治条件和能力的改变。④登记报告制度是否完善、诊断状况及分类的变化。⑤人口学资料的变化。
8、疾病出现城乡分布差异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答:1)城市:①人口多、密度大、居住狭窄、交通拥挤。青壮年较多、出生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人口流动性大,故传染病常年发生并形成爆发或流行。②城市工业集中、环境严重受污染、慢性病患病率高,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发病率高。③空气污染或噪音的职业因素所致病城市多见。④城市饮水卫生水平较高故肠道传染病及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少见。⑤城市生活水平及医疗条件均高于农村。罕见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
2)农村:①人口密度低、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不频繁。故呼吸道传染病不易流行,但若有传染源传人会引起爆发。②农村卫生条件差,肠道传染病可流行,虫媒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多见。③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可传人、传出传染源,乡镇企业也出现职业伤害的发生。

描述性研究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研究:
是指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研究暴露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用代表群体特征的量度来描述暴露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
2、描述性研究
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时间、地点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为研究疾病或健康状况提供最基本的数据资料。
3、现况调查
是按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搜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亦称横断面调查或患病率调查。
4、普查
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中每一成员所作的调查或检查。
5、爆发
是指对某特定人群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多例临床症状和体征相似的同种疾病所进行的调查。
6、筛检
是用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去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缺陷的人,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病人。
二、问答题:
1、现况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二者都是描述性研究,是对某一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的人群的某疾病或健康状况的横断面研究。
不同点:现况研究是以个体为单位收集资料并进行描述,生态学研究则是以群体作为观察,分析的单位,进行描述。
2、普查常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目的是什么?比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答:普查必备的条件:①有足够人力、物质、设备,用于发现病例和及时治疗。②所普查的疾病患病率较高。③疾病的检验方法,操作技术不很复杂,试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
普查的目的:①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疾病。②了解疾病的疫情和分布。③了解健康水平。④建立某些生理指标正常值。⑤了解某病的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优点:①确定调查对象简单,是某人群的全部成员。②所获数据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及对疾病流行因素有一定启示。
缺点:①调查对象多,期限短,漏查难免。②调查人员多,技术方法熟练程度不一,质量难以控制。③对患病率低,诊断技术复杂的疾病不宜普查。抽样调查的优点、缺点与普查相反(参照普查)。
3、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点是什么?
答:目的:①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发现高危人群,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②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逐步建立病因假设。③为评价防治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④为疾病监测或其他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
特点:①是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故称横断面调查;②只能求出患病率,不能区分新、旧病例;③调查研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只能对病因提出初步线索;④无需对照组。
4、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有哪些?如何防止?
答:常见偏倚:①选择偏倚,包括:选择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②信息偏倚,包括: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调查员偏倚、测量偏倚。
防止措施:①抽取调查对象时,必须严格随机化原则;②提高抽中对象的受检率,最好一个不漏地接受调查;③选用不宜产生偏差的仪器、设备;④培训调查员,并进行监督复查工作。
5、叙述筛检的原则和条件。
答:1、所筛检的疾病必须是该地区当前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筛检最初应用于早期发现那些处于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病人,以提高治愈率。在这方面应用最广、效果较好的疾病是糖尿病、乳腺癌和宫颈癌等。
2.所筛检疾病的自然史应当已经明确。
3.筛检的地区须有一定的卫生资源,筛检所耗的卫生资源应比筛检所减少的不利结局而创造的资源的总和低得多。
4.在筛检疾病的患者身上应有可识别的症状、体征或生理、生化、免疫等变化。
5.筛检的疾病应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6.筛检的方法须简单、灵敏度和特异度高、无疼痛、无创伤、价廉。
6、有一筛检试验,每周可处理1000人,若早期检出此病的患病率为2%,该试验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90%时,求:一周内可查出多少阳性例数?其中有多少为真阳性?多少为假阳性?
答:已知:患病率=2%,被查人总数=1000人,病人总数=1000×2%=20=a+c
灵敏度=95%,a=20×95%=19,c=20-19=1
特异度=90%,b+d=1000-20=980,d=980×90%=882,b=980-882=98
一周内可查出的阳性例数:a+b=19+98=117
其中,真阳性数a=19
假阳性数b=98

分析性研究
一、名词解释:
1、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或发病率研究(incidence study)。
2、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3、匹配
匹配可分为频数匹配和个体匹配。个体匹配指给每一个病例选择一个或几个对照,使病例与对照配马对或配对伍,使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方面与其相配的病例相同或基本相同。
4、匹配过头
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目的是保证对照组与病例组在某些重要方面的可比性。首先,所匹配的因素一定是混杂因素,否则不应匹配。其次,即使是混杂因素也不一定都要匹配,因为一旦某因素做了匹配,不但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不能分析,而且该因素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也不能充分分析。把不必要的因素列入匹配,不但丢失了信息,增加了工作难度,反而还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匹配过度。
5、累计发病率
当观察人口比较稳定时,以开始观察时的人口数为分母,整个观察期内发病人数为分子,不考虑观察时间的长短,得到观察期内的累计发病率。
6、发病密度
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人—时的发病或死亡频率。分子为随访期间被研究疾病的发病或死亡数;分母则不是普通的人口数,而是人—时(人—月或人—年数)。
7、标准化死亡比(SMR)
当发病率或死亡率比较低时,不宜直接计算率,可以全人口的死亡率为标准,计算该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人数,即预期死亡人数,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即为标化死亡比。
8、相对危险度(RR)
是指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表示暴露者易患某病的程度。
9、特异危险度
也称为归因危险度(AR),是指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10、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表示暴露者中由暴露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I1—I0)占暴露者发病率或死亡率(I1)的百分比。
11、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表示人群中由于暴露于某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占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的百分比。它提示在完全控制暴露因素后,人群中某病发病(或死亡)率可能下降的程度。
二、问答题:
1、病例对照研究具有什么特点?
答:病例对照研究在探讨、检验暴露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时,应用社会学、统计学、逻辑学和医学等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推导和分析,使病例对照研究相对于描述性和实验性研究来说具有独特的方法学色彩,因此,在流行病学方法学上分属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在分析暴露与效应的关系时,通过设立专门的比较组,使暴露与效应之间的关系获得“反面”的证据。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调查“现在”的病例“过去”的暴露史,即研究方向由果及因,因而具有回顾性的研究性质。正是由于“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则难以避免各种偏倚对研究的影响,因此,它在病因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被限定在“探索并检验病因假设”,而不是“验证病因假设”上。此外,病例对照研究还具有适合于对罕见病的研究和省时省力的优势。
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好选择什么样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答: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选择可以是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但最好是新发病例。因为他们对调查给出的应答信息的可靠程度各不相同。比较而言,新发病例由于发病时间较短,对疾病危险因素的回忆比较认真而且清楚,提供的信息较为可靠;现患病例则不然,可能掺入疾病迁延及存活的因素在内;死亡病例的信息主要由家属及医护人员提供,可靠性较差。
3、在队列研究中,对照的设计可以采取哪些形式?
答:在队列研究中,对照的设计可以是内对照(先选择一个研究人群,将其中未暴露或暴露水平较低者选出作为非暴露组,其余作为暴露组,即在选定的一组对象内部形成对照组,而不是在另外的人群中去选择的一种对照形式。这样的好处是,选对照组比较省事,它可以准确无误地反映该研究对象的发病率情况)。可以是外对照(有时也称特设对照,研究职业人群及特殊暴露人群时,常需在这些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故名为外对照。它的优点是观察随访时可免受暴露组的影响,即暴露组“污染”,缺点是须另外组织一项人群工作)。可以是总人口对照(这也可认为是外对照的一种,但也可看作不设对照。因为它实际上并未与暴露组平行地设立一个对照组,而是利用整个地区的现成资料,如利用全国或某省(区)、市、县的统计资料做比较。它的优点是对比资料容易得到。缺点是资料常常比较粗糙,缺乏比较的项目等)。还可以是多重对照(或叫多重比较,即用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同时作对照以减少单用一种对照所带来的偏倚)。
4、什么是相对危险度?它的流行病学意义是什么?
答: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它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当它有统计学意义时。
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无关联
R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正相关)
R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保护因素(负相关)
5、试述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
答:1)选择偏倚:在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时,由于最初选定的研究对象有人不愿或不能参加,进行历史性队列研究时有些人的档案丢失或记录不全,都会导致选择偏倚。
2)失访偏倚:研究过程中某些选定的研究对象因各种原因脱离了研究,研究者无法继续随访他们,由此导致了失访偏倚。
3)信息偏倚:由于使用的仪器不准确,技术检验不熟练,诊断标准定义不准确或掌握不当,以及询问技术欠佳造成结果不真实等。
4)混杂偏倚:由于混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偏倚。
6、在一项比较糖尿病患者死亡和整个人群预期死亡的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死亡数为1107,而人群预期死亡数为531。计算SMR并予以描述。
答:SMR=1107/531=208%。对糖尿病来说,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是整个人群的208%,或大约是整个人群的2倍(年龄标化后)。
7、请考虑一个病例对照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饮用咖啡是否引起膀恍癌。
1)对照应就下述哪些变量与病例进行配比:年龄、性别、饮用咖啡浓度、咖啡加糖和吸烟,请说出你的理由。
2)如果进行调查,要询问近期咖啡应用情况吗?
3)你会对温习每个病例的病理报告感到厌倦吗?
4)如果应用医院病例做对照,应当避免具有何种特殊疾病的病人?
答:1)应当予以配比的变量是年龄和性别,因为这些变量既与膀胱癌危险有关,又与饮用咖啡量有关。另一个可以配比的变量是吸烟,由于饮用咖啡和吸烟经常相互关联,而后者在膀胱癌中可能发挥作用。就咖啡浓度和加糖或糖精进行配比是不适宜和无用的。因为这些变量只有在是否饮用咖啡这一主要调研的因变量确定之后才有可能加以确定,它发生在对照选取后资料收集期间。将这些变量作为附加的有关因素予以研究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要这样做,在询问咖啡饮用情况时应把它们包括在内。
2)由于人们认为癌症要在暴露于致癌因子若干年后才出现,所以应询问受试对象整个一生或发病前10-20年间通常咖啡饮用情况。另外,鉴于他们已染疾患,所以病例中新近咖啡饮用可能已经有所减少。
3)检查病理学报告是一项十分值得做的工作,因为这有助于确立该病是否存在。另外应记录其组织类型,原因在于每种类型〈如移行性细胞,鳞状细胞〉可能有不同的病因从而分别予以研究。
4)有些病人可能需要予以摒除。例如那些因消化性溃疡而住院治疗的病人。溃疡病患者经常被劝告避免引用咖啡,如果包括这类病人,会使对照组咖啡饮用情况人为地降低。
8、两项关于冠心病的队列研究,一个是在美国麻省的Framingham,另一个是在Puerto Rico进行的。两地采用方法相同,诊断标准相同,研究期间人口变动很小且几乎相等,而冠心病没有能完全治愈的方法。研究部分结果如下:

1960-1970年两地60-64岁男性冠心病患病率和发病率

 

患病率(/105)(1970年)

平均发病率(/105)(1960-1970年)

Framingham

37.4

27.0

Puerto Rico

15.5

5.2

根据该资料,对于该年龄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可以做出如下那种推论?
A. Framingham比Puerto Rico高
B. Framingham比Puerto Rico低
C. Framingham与Puerto Rico同样高
答:1970年Framingham比 Puerto Rico患病率高,大约是2倍。1970年之前10年间平均发病率Framingham是Puerto Rico的5倍。因此如果两个地区死亡率是相同的,可以预料Framingham的患病率是Puerto Rico的5倍,而表中的数据仅为2.4倍,所以Framingham的死亡率一定高于Puerto Rico死亡率。因此A推论是正确的。问题中给的条件已经说明,移民和治疗对这一差异无影响。
9、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难以避免的一种偏倚,特别是较大型及较长时间的研究。为了将失访偏倚的影响减到最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答:对于队列研究中的失访偏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设计时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便于随访;(2)计算样本量时,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以减少失访造成的影响;(3)实施过程中努力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4)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5)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如无显著性差别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6)如有可能,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
10、为了探讨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 李医生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他选择了病例153人,对照178人,调查的部分结果如下:

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的部分结果

口服避孕药

心肌梗塞病人

非心肌梗塞病人

合计

39

 

 

 

154

 

合计

 

 

 

请计算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的比值比(OR), 并解释该比值比(OR)含义。
答:OR=ad/bc=39×154/24×114=2.20
含义:假如有统计学意义,口服避孕药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是未口服避孕药的2.20倍。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一、名词解释:
1、流行病学实验
流行病学实验通常以人类(病人或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所研究的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后,随防观察一段时间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等,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效应上的差别,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
2、临床实验
临床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病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实验分组的实验方法,病人包括住院和未住院的病人。常用于对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3、现场实验
是指在现场环境下对自然人群进行的试验,给予的干预措施包括生物医学治疗或预防措施,健康教育和行为改变措施,以及生物或社会环境改变措施等。
4、社区实验
是以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
5、类实验
如果一项实验研究缺少一个或几个流行病学实验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这种实验就叫类实验。
6、双盲试验(double blind)
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
7、三盲试验(triple blind)
不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了解分组情况,而且负责资料收集和分析的人员也不了解分组情况,从而较好地避免了偏倚。
8、情景效应
是指实验特有的情景因素所产生的效应,将要外推的目标人群可能没有这样的情景因素,也就可能没有这部分效应。情景效应包括实验执行人员特征,受试者知道自己是实验的一部分的程度即霍桑效应,实验的新奇性,以及实验倍受大众媒体的关注等。
9、向均数回归
实验前具有异常高或异常低的极端测量值的受试者,其测量值有自发向均数靠近的倾向。原因主要有:极端值反映自发波动的极端,以后就可能朝反方向改变,表现为向均数回归;极端值可能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再次测量有可能减少测量误差,引起极端倾向减弱,也表现为向均数靠拢。
10、保护比(PE)
也称为保护功效,是指安慰剂组如果接受干预措施如疫苗,则为减少发病或死亡的比例。

二、问答题:
1、流行病学实验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基本特点:①它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②流行病学实验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作为处理因素可以是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疫苗、药物或方法措施等;③研究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④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开始实验时,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这样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于干预处理的效应。
2、流行病学实验和队列研究有何异同点?
答:流行病学实验和队列研究相同点:①都是前瞻性研究;②都可以用来检验假设,但前者检验效力要高于后者;③研究过程中都要设立对照。不同点:①前者是实验性研究,后者是观察性研究;②前者研究中有干预措施,后者无;③前者研究对象的分组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随机抽样的,不能随机分组。
3、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及各类实验的起始点有何不同?
答: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分为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三类:通常临床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其干预措施不是一级预防,它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但能防止疾病的后遗症,故起始点多为疾病的临床期;现场试验以尚未患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社区试验是现场试验的一种扩展,以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两者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故研究多起始于疾病尚未发生时。
4、列出流行病学实验设计的要点。
答:流行病学实验设计的要点如下: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人群,即研究对象;③选择实验现场;④估计样本含量;⑤对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化分组;⑥设立可比对照;⑦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盲法干预。

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一、名词解释:
1、随机误差
指随机抽样所得均值与总体参数的差异,也称抽样误差。抽样误差在随机抽样中普遍存在,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正确的抽样等使之减小。
2、系统误差
当对群体的某一特征做一次测量或对某一个体的某一特征做多次测量时,所得均值与总体间的真实性也会产生误差。如果误差向量的方向一致或基本一致时,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也称偏倚。
3、偏倚(bias)
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样本人群所测得的某变量值系统地偏离了目标人群中该变量的真实值,使得研究结果或推论的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偏差,这是由于系统误差造成的。
4、入院率偏倚
也叫伯克森偏倚,是指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临床防治试验、预后判断等研究时,利用医院就诊或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时,由于人院率或就诊机会不同而导致的偏倚称为人院率偏倚。
5、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
也叫奈曼(Neyman)偏倚,在病例对照或现况研究中,用于研究的病例一般为现患典型病例,不包括某些不典型病例;另外,某些病人患病以后可能会改变其原来某些因素的暴露情况。而在队列研究和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所用的多是新病例,由此而产生的偏倚称为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
6、无应答偏倚(non-respondent bias)
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那些因各种原因不回答或不能回答所提出问题的人称为无应答者,任何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都可能有一定比例的无应答者,无应答者可能在某些重要的特征或暴露方面与应答者有区别。如果无应答者超过一定的比例,将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由此产生的偏倚称为无应答偏倚。
7、检出征候偏倚(detection signal bias)
亦称为揭露伪装偏倚(unmasking bias)。指某因素与某疾病在病因学上虽无关联,但由于该因素的存在而引起该疾病症状或体征的出现,从而使患者及早就医,接受多种检查,导致该人群较高的检出率,以致得出该因素与该病相关联的错误结论,这种现象称为检出征候偏倚。
8、易感性偏倚
观察对象可能因各种主客观原因不同,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概率不同,使得各比较组对所研究疾病的易感性有差异,从而可能夸大或缩小了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导致某因素与某疾病间的虚假联系,由此而产生的偏倚称为易感性偏倚。
9、信息偏倚
又称观察偏倚(observational bias)或测量偏倚(measurement bias),指在收集资料阶段对各比较组所采用的观察或测量方法不一致,使各组所获得的信息存在系统误差。
10、回忆偏倚(recall bias)
回忆偏倚指在回忆过去的暴露史或既往史时,因研究对象的记忆失真或回忆不完整,使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与真实情况间存在的系统误差。回忆偏倚产生的原因:①由于调查的因素或事件发生的频率低,未给研究对象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被遗忘;②因调查的事件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研究对象记忆不清或已经遗忘;③因研究对象对所调查的事件或因素关心程度不同,回答问题的多少及准确性有所不同。
11、诊断怀疑偏倚(diagnostic suspicion bias)
研究人员事先已知道研究对象的暴露史,怀疑他们已患有某种疾病,于是对暴露者和未暴露者在诊断疾病过程中采取了不可比的作法,对暴露者使用多种诊断方法进行详细的检查,并设法提高方法的灵敏度,使暴露组的诊断率和检出率提高;而对非暴露组则因不怀疑他们患有某种疾病而对诊断和检查不够认真,由此导致研究结果上的偏倚,称为诊断怀疑偏倚。
12、暴露怀疑偏倚(exposure suspicion bias)
如果研究者事先了解研究对象的患病情况或某种结局,主观上认为某病与某种因素有关联时,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或使用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调查方法探索可疑的致病因素,如多次认真详细地询问和调查病例组某种因素的暴露史,而漫不经心地调查和询问对照组的暴露情况,从而导致错误的研究结论,由此引起的偏倚称为暴露怀疑偏倚。
13、报告偏倚(reporting bias)
与回忆偏倚不同,报告偏倚是指研究对象因某种原因故意夸大或缩小某些信息而导致的偏倚,因此也称说谎偏倚。
14、检出偏倚(detection bias)
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的仪器和试剂质量不好及操作人员的操作误差造成的偏倚称为检出偏倚。如测量仪器不准确,未经校正,或试剂不准确,批号不统一,实验方法的标准或程序不一致,操作人员的技术不规范等,均可使测量值偏离真实值,产生检出偏倚。
15、诱导偏倚(inducement bias)
在调查过程中,调查者询问技术不当,或者为取得阳性结论,诱导调查对象做某一倾向性的回答,从而使调查到的结果偏离真实情况,由此产生的偏倚称诱导偏倚。诱导偏倚往往表现为对病例组做诱导而对对照组不诱导或进行负诱导,其结果只能产生虚假的结论。
16、混杂偏倚
混杂偏倚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潜在的混杂因素(confounding factor)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间的联系。混杂偏倚是在研究的设计阶段未能对混杂因素加以控制和在资料分析时未能进行正确校正所造成的偏倚。
二、问答题:
1、简述混杂因素的特征
答:混杂因素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混杂因素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不找出或不避开,所得的研究结果可能不是研究因素造成的;
混杂因素必须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存在统计学联系;
混杂因素不应是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的一个环节或中间变量。
2、试述流行病学研究中混杂偏倚的控制要点
答:限制:针对某一或某些可能的混杂因素,在研究设计时限制研究对象的人选条件,得到同质研究对象,可防止某些混杂偏倚。
匹配:在为指示研究对象选择对照时,使其针对一个或多个潜在的混杂因素与指示研究对象相同或接近,从而消除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在实验和非实验研究中均可应用。
随机化:常用于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使研究对象以同等的概率分配到各处理组中,从而使潜在的混杂因素也在各组中均匀分配。
统计处理:在资料处理阶段,可通过一定的统计学技术,如分层、多因素分析等对混杂因素予以控制。
3、流行病学研究中如何控制信息偏倚?
答:①对偏倚要有丰富的知识,对研究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选择性偏倚要充分了解。②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③尽量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提高应答率,降低失访率。④尽量采用多种对照。
4、试举例说明无应答偏倚及其处理方法?
答:无应答偏倚是指研究对象未按要求回答调查内容,而无应答者的患病咸因素的暴露情况与应答者又不同,从而造成的偏倚。例如,有学者在瑞士弃展的一项预防冠心病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那些不愿意参加该项研究的人中,各种慢性病的现患率、嗜酒以及其他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暴露率均比参加者高。
5、如何对混杂偏倚进行测量?
答:可将含有该因素时的研究因素与疾病的效应估计值(cRR、cOR)与排除该因素时的研究因素与疾病的效应估计值[aRR(f)、aOR(f)]进行比较。混杂偏倚=[cRR—aRR(f)]/aRR(f),若该值=0,则无混杂;若该值为正值,则为正混杂;若该值为负值,则为负混杂。混杂偏倚值的大小表示混杂的程度。

传染病流行病学
一、名词解释:
1、传染过程
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2、感染谱
是指当机体感染了不同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其感染者轻重程度会表现出很大差异。有些表现以典型症状为主,而有些则以隐性感染为主。
3、“冰山”现象
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过程这类传染病往往隐性感染者所占比例较大,临床上表现出典型症状及体征者仅占极少部分,而严重病例和死亡病例更为少见。此种感染状况流行病学称之为“冰山”现象(iceberg phenomenon)。此种感染状态之所以被比喻为“冰山”,是因为人们感染后,能够被观察到有明显症状和体征的病人如同冰山外露于海面上的尖顶部分十分少见,而感染的绝大部分在临床上无法观察到,好比隐藏于海平面以下的庞大山体,无法窥见。
4、流行过程
指病原体从已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传播途径,又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人群中发生的,是一种社会现象。
5、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6、病原携带者
是指感染病原体无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根据携带病原体种类的不同又可称为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
7、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宿主之前,在外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8、医源性传播
指在医疗和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其传播有两种类型:①实施治疗、检查或预防措施时由于器械或仪器等被污染或消毒不严;②使用药物或生物制品和血液受到污染等。
9、垂直传播
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又称母婴传播。其传播方式有:①经胎盘传播;②上行性传播;③分娩时引起传播。
10、经飞沫核传播
飞沫核是指病人排出的小飞沫当与周围空气接触时,水分蒸发,表层干燥变得致密,内部仍有水分,形成飞沫核。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如白喉杆菌)在飞沫核内仍能存活,此时若被易感者吸入,即可造成飞沫核传播。
11、人群易感性
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易感的程度。人群易感性高低取决于构成该人群的易感者在人群中所占比重大小,易感者的比重增大,人群易感性升高。
12、疫源地
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地区,即可能发生新的感染或新病例的范围。每个传染源都可单独构成一个疫源地。但是在一个疫源地内可同时存在一个以上的传染源。
13、潜伏期
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不同的传染病其潜伏期的长短各不相同,主要与病原体在机体内繁殖的时间有关;同时也受病原体的数量、定位部位及其达到定位器官的途径等因素的影响。
14、健康病原携带者
指未曾患过传染病,但却能排出病原体的人这种携带者通常只能靠实验室方法检出。如乙肝、脊髓灰质炎、乙脑、白喉的健康病原携带者等。
二、问答题:
1、试述“三环节”和“两因素”在流行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答:“三环节”是构成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只有三个环节同时存在并相互连接、相互作用传染病才会在人群中发生和蔓延,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则流行过程即可中断。三个环节能否相互连接,受“两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社会因素更重要。社会因素不仅促使流行过程的发生,而且可以制止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以至消灭。
2、简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答:根据潜伏期:①可推测病人暴露(感染)日期,以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②确定接触者留验和医学观察期限;③可确定接触者应急接种时间;④可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潜伏期的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3、试述人群易感性与群体免疫的关系及其在防疫工作中的意义?
答:人群易感性和群体免疫状态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群体免疫水平高,人群易感性低。人群易感性高低与传染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当人群中免疫人口达到一定比例,可终止传染病流行。
4、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是什么?
答:疫源地的消灭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传染源被移走(隔离,死亡)或已消除了排出病原体状态;
2)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的病原体被彻底消除(消毒、杀虫),传播途径已不存在;
3)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末出现新病例或未受感染。
5、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1)经空气传播; 2)经水传播; 3)经食物传播; 4)经接触传播; 5)经节肢动物传播; 6)经土壤传播; 7)医源性传播; 8)垂直传播。

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
一、名词解释:
1、初级卫生保健
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可靠又受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它能为广大群众普遍接受,并通过社区、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而达到普及:其费用也是社区和国家依靠自力更生精神能够负担的。它是国家卫生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心职能和主要环节,是个人、家庭和社区同国家卫生系统保持接触,使卫生保健深入人民生产和生活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要素。
2、预防接种
又称为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3、冷链
是指疫苗从生产单位发出,经冷藏保存并逐渐运输到基层卫生机构,直到进行接种,全部过程都按疫苗保冷并要求妥善冷藏,以保持疫苗的合理效价不受损害。
4、疾病监测
又称为流行病学监测,是预防和控制疾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5、主动监测
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或者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称为主动监测。
6、被动监测
下级单位常规上报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称为被动监测。
二、问答题:
1、简述慢性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答: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目的是切断各种健康危害因素和病因对人体作用的途径,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第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治疾病的复发或转为慢性。第三级预防就是临床期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会活动及延长寿命;对终末期患者执行临终关怀。
2、简述社区卫生保健的内容
答:(1)健康促进通过一系列系统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以及促使环境改变的政策、法规、组织的结合,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疾病预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
3)合理治疗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提供医疗服务和有效药物.以避免疾病的发展与恶化,促使早日好转痊愈,防止带菌(虫)和向慢性发展。
4)社区康复对丧失了正常功能或功能上有缺陷的残疾者,通过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和社会的综合措施,尽量恢复其功能,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3、简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答:(1)经常性预防措施:卫生宣传教育;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预防接种: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被动自动免疫。
医院感染
一、问答题:
1、医院内感染
指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在时限上规定了感染必须在医院内发生,它不包括在医院外感染处于潜伏期,入院后发病的患者,但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返诊发现或转院后发现的病人。
2、外源性感染
即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的感染。主要包括交叉感染,如病人传给病人;病人传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传给病人的接触引起感染;或由人接触物后再通过物传给他人的间接感染,也包括外环境感染。
3、内源性感染
即病原来自病人本身,亦称自身感染。引起自身感染的病原大多数为在人体寄居的正常菌群,但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正常防御机能缺损等情况下发生。
4、交叉感染
是指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及病人与陪护人和探视人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途径而引起的感染。
二、问答题:
1、简述医院感染的种类与传播过程的基本环节
答:(1)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为两类: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以细菌为主,其次为真菌类、病毒类及寄生虫。
2)院内感染的传播过程:传染来源:病人、病原携带者、探视者等;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共同媒介物传播、生物介传播;病人易感性:易感因素包括不合理使用抗菌素、接受各种侵入性诊断或操作、放射疗法、免疫抑制疗法等。

临床流行病学
一、名词解释:
1、临床依从性
是指患者执行医疗措施的程度,也指患者执行医嘱的程度。
2、敏感度
金标准诊断全部有病病例中,诊断性试验结果为阳性的病例所占全部有病病例的比例即为敏感度,也称真阳性率。
3、特异度
金标准诊断全部无病的受试者中,诊断性试验的结果为阴性的受试者占全部无病受试者的比例即为特异度,也称真阴性率。
4、准确度
指的是该项诊断性试验的全部真阳性者和真阴性者占受试对象总和的比例。准确度又称为符合率,反映了诊断试验结果与金标准试验结果符合或一致的程度。
5、假阴性率
也称为(漏诊率、第二类错误)即实际有病,但根据该诊断标准被定为非病者的百分率。
假阴性率(%) =c / (a+c)×100% = 1-灵敏度
6、假阳性率
也称为 (误诊率、第一类错误,α)即实际无病,但根据该诊断标准被定为有病的百分率。假阳性率(%)=b/(b+d)×100% =1— 特异度
7、阳性预测值
是在诊断试验阳性的受试者中,标准诊断有病的病例(真阳性)所占的比例。
8、阴性预测值
是诊断试验结果为阴性的受试者中,标准诊断证实无病的受试者(真阴性)所占的比例。
9、似然比
表示一个诊断试验结果出现在有病受试者和出现在无病受试者的比值大小,代表了一个诊断性试验区分有病和无病的能力大小。
10、符合率
一个诊断试验判定的结果与规范的标准诊断的结果相比时,二者相同的百分率叫符合率。符合率还可用于比较两个医生诊断同一组病人或同一医生两次诊断同一组病人的结果。
11、正确诊断指数
系指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去100%,正确诊断指数可用于两个诊断方法的比较,理想的正确诊断指数为100%。
r=1一(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灵敏度+特异度) —1
1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ROC曲线是以不同诊断标准的诊断试验的灵敏度为纵坐标,假阳性率为横坐标所得出的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考虑了不同诊断标准下以上指标的变化情况,因此可更全面地反映诊断试验的准确性。
二、问答题:
230例心梗患者和130例非心梗患者进行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80IU为+ ,<80IU为-)结果如下,请计算CK试验诊断的真实性指标(灵敏度、特异度)。(8分)

CK试验

心肌梗塞

合计

 

阳性

215(a)

26(b)

241

阴性

25(c)

114(d)

139

合计

240

140

380

答:灵敏度=a/a+c =89.58%
特异度=b/b+d =81.4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测试题

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中,应除外     D

A、重大食物中毒    B、重大职业中毒    C、重大传染病疫情    D、重大非传染性疾病    E、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2、有关重大传染病的概念不包括     B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罕见的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D、新出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E、临床与原有疾病特征有明显异常的疾病

3、关于紧急状态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E

A、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    B、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C、阻止了国家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    D、影响了人们的依法活动    E、必须采取共同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

41988年长江三角洲发生食用污染毛蚶引发的疾病属于    ( E

A、食物中毒    B、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    C、意外事故引起的群体发病    D、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发病    E、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

5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意义的是     C

A、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蔓延    B、及时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受害公众    C、预防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D、促进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E、增强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不包括     C

A、统一领导的指挥系统    B、反应灵敏的信息系统    C、刚性保障的法规系统    D、科学先进的评估系统    E、快速反应的救控系统

7、属于被动监测的是    ( A

A、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    B、传染病漏报调查    C、艾滋病高危人群监测    D、哨点监测    E、以上都不是

8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工作程序的是     D

A、选定目标    B、制定计划    C、选取指标    D、现场采样    E、分析评估

9、下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点的选择原则中错误的是     D

A、样本的人口比例必须与全国类似    B、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C、城市按大、中、小三类进行选择    D、农村按经济状况分三类选择    E、保证地理分布的均衡性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特征是    ( B

A、客观性    B、现实性    C、系统性    D、连续性    E、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11、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次信息报告的要求不包括     E

A、每起事件的初次报告有且只有一个    B、只收集初次报告必须要报的内容,其他可暂不报    C、初次报告的发病数和死亡数由填报人直接录入    D、具体内容强调及时    E、具体内容要求准确、全面

12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程信息报告的要求的是     E

A、事件的进程报告可能有多个    B、事件的进程报告可能没有    C、录入时可对初次报告内容进行修改    D、发病数和死亡数由个案数据汇总生成    E、不允许填报人修改数据

13、关于采集样品的要求,错误的是     C

A、根据突发事件的现场情况,确定采集样品的范围和种类    B、采样人员进入采点前应做好个人防护    C、采集的标本都应装入同一容器    D、临床和尸检样品需无菌操作采集    E、防止样品变质,采样后立即送检

14、一般细菌检验样品的保存温度是    ( D

A1~2℃    B2~4℃    C3~6℃    D4~8℃    E5~10

15、对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实行何种隔离    ( D

A、严密隔离    B、呼吸道隔离    C、消化道隔离    D、血液体液隔离    E、虫媒隔离

16、对艾滋病患者采用何种颜色的隔离标志    ( A

A、黄色隔离标志    B、蓝色隔离标志    C、棕色隔离标志    D、橙色隔离标志    E、红色隔离标志

17、严密隔离时,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中,错误的是     B

A、穿隔离衣、戴隔离帽、口罩、手套和工作鞋    B、下班时更衣后即可离去    C、如果医护人员出现抵抗力低下现象,应停止接触此类患者    D、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认真洗手    E、尽可能接种疫苗或口服预防药物

18、物理消毒方式是    ( D

A、喷雾消毒    B、重蒸消毒    C、擦拭消毒    D、高压蒸气灭菌    E、浸泡消毒

19、排除积水灭蚊的方法属于    ( A

A、环境防制法    B、物理杀虫法    C、生物杀虫法    D、化学防制    E、以上都不是

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理的一般程序中不包括     E

A、及时报告    B、现场急救    C、现场保护和控制    D、现场抽查    E、现场采样

21、在呼吸道传染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时的一级防护是    ( C

A、穿普通工作服、外罩隔离衣    B、戴防护帽、防护口罩    C、每次接触后立即洗手消毒    D、离开污染区到半污染区时将全套防护设备交医院灭菌和消毒处理    E、离开疫源地时将全套防护设备放入密闭污染袋封闭后带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灭菌和消毒处理

22、对暴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的控制措施中不包括     B

A、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要立刻隔离    B、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留验或重点或家庭医学追踪观察    C、收治医院应有符合卫生部要求的传染病病区的严格分区    D、隔离区有专用诊断治疗设备    E、要有患者和医护人员专用通道

23、必须实施住院隔离治疗的消化道传染病是    ( D

A、病毒性肝炎    B、脊髓灰质炎    C、细菌性痢疾    D、霍乱    E、伤寒

24不属于消化道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管理措施的是     C

A、采用中西药物治疗,消除病原携带状态    B、调离危害性职业    C、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留验    D、进行健康教育    E、有重点的定期随访检查

25、在需要进行疫源地消毒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中不包括     A

A、疟疾    B、肺结核    C、布鲁氏菌病    D、炭疽    E、鼠疫

26、在人畜共患传染病中,能通过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机体免疫力的是    ( B

A、疟疾    B、乙脑    C、斑疹伤寒    D、回归垫    E、流行性出血垫

27不属于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的判定依据是     E

A、发病者均是食用者,未食用者不发病     B、同一起食物中毒的患者在很短时间内同时发病    C、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D、虽未得到检验资料的阳性结果,但通过流行病学分析可判定    E、必要时可由5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

28、接收食物中毒患者进行治疗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    ( D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E14小时

29、环境污染所致疾病的预防措施中不包括     E

A、完善法制建设,健全规章制度    B、注重健康环境建设    C、加强环境医学监测    D、减少违章操作行为,加强化学毒物的保管,避免环境污染发生    E、对生产化学物品企业的员工和厂区周围居民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30、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对化学物品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错误的是     B

A、及时发现有毒物泄漏现象    B、尽快往下风向、高处撤离    C、实行警戒管理    D、进行洗消处理    E、佩戴防毒面具、皮肤防护器材

31不属于化学事故的特点的是     D

A、发生突然    B、防救因难    C、扩散迅速,受害广泛    D、污染环境,较易洗消    E、影响巨大,危害很远

32、接到化学事故救援报告时,接报人应做的工作中不包括     B

A、问清报告人姓名、单位部门和联系电话    B、问明中毒人数,及时做好电话记录    C、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D、按救援程序,派出救援队伍    E、保持与救援队伍的联系

33、在发生生物恐怖事件时,对疫区应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其措施不包括     E

A、保证供水安全    B、加强食品卫生工作    C、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D、修建临时厕所、垃圾处理场    E、对已感染和发病人群进行分级隔离和临床治疗

34、对化学恐怖事件的医学防护原则的着眼点是    ( B

A、中毒人员迅速脱离毒源后的医疗急救    B、中毒人员迅速脱离毒源    C、对窒息性气体引起的急性中毒事故应采取“一戴二隔三救出”的措施    D、救治成批化学恐怖中毒宜采取“四早”方案    E、对复合伤病员,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致伤因素

35、卫生部门在制订抗击自然灾害计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除了     D

A、制订出抗击最可能发生灾害的卫生方案    B、要有明确的和具体的方案   C、明确官员和职能部门的责任    D、根据可能发生的事件和不同抗灾任务分配人员    E、要定期进行模拟演习

36、发生自然灾害时,伤员分类采用国际的普通接受的颜色编码系统。优先治疗转运的伤员采用    ( D

A、黑色    B、棕色    C、黄色    D、红色    E、绿色

37、全球公认的防止意外的“安全对策”中不包括     B

A、教育    B、急救    C、经济    D、强制    E、工程

38、在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首先    ( A

A、应立即进行事故报告    B、应依法采取临时性的控制措施    C、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D、应立即组织现场急救    E、应立即对事故进行调查认定

39不属于不明原因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原则的是     C

A、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    B、高度重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C、加强疾病防治工作管理    D、强化卫生立法与卫生监督    E、加强合作的原则

40、发现多例以上病因不明、而临床表现相似病例,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时限为    ( D

A05小时以内    B1小时以内    C15小时以内    D2小时以内    E3小时以内    

 

“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考试试题

常州

单选题: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③   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①个体性原因明确  ②群体性可以预测  ③群体性不明原因  ④个体性不明原因  

⑤群体性原因明确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分为  ④  级。

    ① 一  ② 二  ③ 三  ④ 四  ⑤ 五

3、    ⑤   可使严重感染者致残,美国人称之为“第二艾滋病”。

    ①O139新型霍乱  ②埃博拉病  ③疯牛病  ④SARS  ⑤莱姆病

4、 以下   ①   不属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具备的特征。

    ①个体性  ②突发性  ③社会危害严重性  ④公共卫生属性  ⑤意外性

5、 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   ②   监测。

    ①主动   ②被动   ③哨点   ④突发公共卫生   ⑤非传染病

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系统中,   ④   主要行使应急协调中心的职能。

    ①应急指挥部  ②疾控中心  ③医疗机构  ④卫生行政部门  ⑤公安部门

7、 时间一般为3个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属于  ②   预警。

    ①长期  ②中期  ③短期  ④近期  ⑤远期

8、 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工作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⑤   

    ①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目标要符合事件的产生、变化与发展等客观规律。

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时机的确定应根据事物的客观变化规律来完成。

③建立预警指标(参数)体系的监测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项目成功的基础

④公布预测结论、及时分级预警是科学指导人们进行有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的必备前提。

⑤设置预警界限和预警信号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项目实施的成功与否无关紧要。

9、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采集样品的原则为   ④   

    ①群众性  ②及时性  ③针对性  ④以上均是  ⑤以上均不是

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对样品的采集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⑤    

      ①每个采样小组可以由1人组成,便于工作。

②采样人员进入采样点后应做好个人防护。

③除使用特定的保存液外,容器内还可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

④采集的标本只要按地区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不同品种不用分装。

⑤采集的样品为防止变质,应立即送检。

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对样品运送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③   

①运送有传染性、放射性或剧毒样品时应标明标记。

②在运送样品之前,对样品要帖标签。

③样品保存中只要抑制杂菌的生长,可以不考虑要样品的原态。

④一般细菌检验样品和化学性毒物样品应在4-8℃中保存。

⑤应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保存。

12、 以下   ②   不属于“标准预防”策略:

      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人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②必须做好患者与患者的隔离防护工作。

③必须做好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隔离防护工作。

④必须做好患者与健康人的隔离防护工作。

⑤必须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再经医务人员传至其他患者。

13、 患者最科学有效的隔离方式为  ③   

      ①家庭隔离   ②单位隔离   ③住院隔离   ④学校隔离   ⑤其他隔离

14、 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应实行   ④    隔离。

      ①严密  ②呼吸道 ③消化道  ④血液、体液  ⑤接触

15、 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在采集疑似病倒、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等标本时,工作人员应 采用   ③   级防护。

① 一   ② 二    ③ 三    ④ 四    ⑤ 五

16、 穿防护用品的顺序下列   ①   是正确的。

 ①戴口罩、戴防护帽、穿防护衣、戴防护眼罩、戴手套

②穿防护衣、戴防护眼罩、戴手套、戴口罩、戴防护帽

③戴手套、戴口罩、戴防护帽、穿防护衣、戴防护眼罩

④戴防护眼罩、戴手套、戴口罩、戴防护帽、穿防护衣

⑤戴防护帽、戴防护眼罩、戴手套、戴口罩、戴防护帽

17、 疫源地消毒属于传染病控制的   ②    环节。

 ①控制传染源  ②切断传播途径  ③保护易感人群  ④隔离患者  ⑤预防接种

18、 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可能受感染者都应接受检疫,检疫期为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

         ⑤    

 ①最短潜伏期  ②5天  ③15天  ④30天  ⑤最长潜伏期

19、 发生霍乱疫情,针对与患者密切接触者采取的主要应急措施是   ①    

     ①预防性服药  ②及时隔离救治患者 ③应急预防接种 ④消灭四害 ⑤开展疫情监测

20、 公共卫生监测的特点是   ⑤    

      ①系统地收集资料  ②系统地汇总资料  ③系统地分析评价资料  ④及时反馈信息  ⑤以上均是

21、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②    

      ①国家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主动监测

②对吸毒等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监测属于被动监测。

③传染病漏报调查能够对法定报告传染病起到很好的校正作用。

④根据疾病监测的方式,可分为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  

⑤根据疾病监测的范围和监测性质,可分为常规监测与突发公共卫生监测。

22、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   ④    

      ①病原体能通过动物传播到人的疾病。

②以动物作为传染源,并在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③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

④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并只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和家畜。  

⑤经常在某一地区某一人群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

23、 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   ⑤   

      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②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

③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④传染来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

⑤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4、 下列   ③    为我国规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

      ①肝炎   ②流脑   ③霍乱   ④流感   ⑤麻疹

25、  下列杀虫的方法中,   ①   是杀虫最彻底的方法。

      ①环境防制法   ②物理杀虫法   ③生物杀虫法   ④化学杀虫法   ⑤以上均是

26、 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和处理的基本任务为   ⑤   

      ①尽快查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经过。

      ②提出和采取控制食物中毒的措施。   

③协助医疗机构对中毒患者进行救治。   

④提出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和建议。   

⑤以上均是。

27、 关于食物中毒的诊断原则叙述错误的是   ④   

    ①潜伏期较短发病突然   

②患者有类似的临床表现  

    ③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关系  

 ④病人对健康人有传染性

⑤从中毒食品和中毒病人的生物样品中检出能引起与中毒临床表现一致的病原体。

28、 化学毒物中毒的治疗原则为  ⑤   

    ①立即中止化学毒物的接触  

②尽快清除进入人体的化学毒物

    ③及早进行对因抗毒治疗  

 ④对症治疗

⑤以上均是

29、 进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②    

    ①指导群众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

②组织群众向下风向转移。  

    ③进入安全区后,尽快去除污染衣物,防止继发性伤害。

 ④一旦皮肤或眼睛受到污染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近医治。

⑤对危重伤员应立即搬离污染区,需就地实施急救。

30、 下列不属于可能预示已发生生物恐怖事件的流行病学线索的是   ④    

    ①大量出现相同疾病或症状的患者。

②出现大量原因不明的疾病、症状或死亡。

    ③人群中出现非常见病,或常见病对于常规治疗无效。

 ④疾病的地理或季节无异常分布。

⑤因动物源传染病影响导致疾病暴发。

31、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可能会由于   ⑤    因素而增加疾病暴发或流行的风险。

    ①人口变动

②卫生基础设施破坏

    ③虫媒孳生和动物因素

 ④卫生措施不足

⑤以上均是

32、 发生意外伤害时,抢救伤员下列应遵循的原则中错误的是   ③   

      ①先重后轻   ②先急后缓   ③先远后近   ④先易后难   ⑤先近后远

33、 下列不明原因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原则中,遵循   ②    原则,能查明原因,为预防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是关键的预防、控制策略。

    ①预防为主

②高度重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③加强疾病监测工作管理

 ④强化卫生立法与卫生监督

⑤加强合作

34、 鼠疫应采取的隔离类型是   ①    

    ①严密隔离   ②呼吸道隔离   ③消化道隔离   ④接触隔离   ⑤虫媒隔离

35、 关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②   

    ①接到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值班人员或责任部门人员为责任汇报人。

②在执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时,按不同情况分为二级防护。

    ③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是指集体单位或某个局部地区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地发生多例同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④呼吸道暴发疫情采集样本主要是患者早期的鼻咽拭子、咽拭子、漱口液、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

⑤消毒时应按照突出重点、先重点后一般、先室内后室外、先地面后墙壁的方法进行。

36、 某单位有十余人吃了某冷饮店的冰棒后感染了痢疾,同时疾控中心从冰棒中分离到痢疾杆菌,从而确定冰棒是   ③    

      ①传染源   ②传播途径   ③传播媒介   ④带菌者  ⑤以上都不是

37、 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预防与应急处理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⑤   

    ①能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②能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蔓延。

    ③能及时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受害公众。

 ④能促进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⑤以上均正确。

38、 关于疫区公共卫生管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⑤   

    ①保证供水安全,可增加余氯量和水压。

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等传媒介质。

    ③加强疫苗接种,保护体弱多病者。

 ④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

⑤只需对污染区进行消毒、杀虫、灭鼠。

39、 关于生产和使用中对环境污染预防与控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②   

    ①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和职业病危害评价。

②有毒作业与无毒作业可不分开。

    ③生产中进行通风排毒。

 ④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密闭化和自动化。

⑤配备个人防护设备。

40、 以下   ③   不属于物理消毒法。

      ①煮沸   ②高压蒸气   ③漂白粉   ④紫外线   ⑤燃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习题

连云港培训点

A型题:

1、 下列哪项不属于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C、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D、重大职业中毒事件E、慢性肺部疾患

2、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应于发现后(D

A6小时内  B8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3、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A

A、鼠疫、霍乱  B、霍乱、炭疽  C、鼠疫、炭疽  D、霍乱、艾滋病   E、鼠疫、艾滋病

4、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B)

A、自然灾害   B、慢性血液疾病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E、事故灾难  

5、下列哪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状态的特征?(D)

A、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  B、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C、阻止了国家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  D、不影响人们的依法活动  E、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

6、从发生原因来说,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

A、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  B、食物中毒事件  C、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 D、自然灾害  E、环境污染引起的慢性损害

7、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个等级,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中的等级之一?(C)

A、一般严重  B、比较严重  C、不太严重D、相当严重  E、特别严重

8、  河豚鱼毒性最强的部分是(B)

A、肝脏  B、卵巢  C、鱼头 D、鱼肉  E、鱼尾

9、 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B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骼系统  E、神经系统

10、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该具有的特征?(C)

A、突发性和意外性    B、群体性或社会危害性C、和责任不强无直接关系  D、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E、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11、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的工作程序中的内容?(E)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启动预案

B、应急协调中心(卫生行政部门)C、疾病控制中心、医疗救助机构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预防、控制)、人员疏散、医学防护、隔离观察

E、上报国际组织

12、中世纪后期,最早的监测活动主要是下列哪一种监测?(A)

A、 疾病监测  B、公共卫生监测  C、疫情监测  D、气候监测  E、大气监测

13、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特点?(C)

A、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  B、系统地汇总、分析资料C、对资料置之不理D、系统地评价资料  E、及时反馈信息

14、随着疾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和各种监测资料的广泛利用,监测在公共卫生事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当前国内外较多的称为(B)

A、疾病监测  B、公共卫生监测  C、疫情监测  D、气候监测  E、大气监测

15、下列哪一项不是主动监测?(D)

A、对STD的监测  B、对暗娼的监测  C、对吸毒者的监测  D、对国家常规法定传染病的报告 E、对艾滋病的监测

16、下列哪一个不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C)

A、流行性感冒  B、脊髓灰质炎   C、血吸虫病  D、疟疾 E、流行性斑疹伤寒17、下列哪一项不是非传染病的监测?(D)

A、恶性肿瘤的监测  B、心脑血管疾病的监测   C、高血压的监测   D、登革热的监测E、糖尿病的监测

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工作的基本环节?(B)

A、 资料收集  B、资料的库存C、资料分析 D、资料反馈  E、资料利用

19、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途径?(E)

A、飞沫传播  B、飞沫核传播  C、空气传播  D、尘埃传播   E、水体传播

20、在执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时,一级防护中要求戴12~16层棉纱口罩,使用几小时后消毒更换一次?(D)

A、5小时   B、2小时  C、1小时   D、4小时  E、8小时

21、下列哪一种杀虫剂不是有机磷类?(E)

A、马拉硫磷  B、杀螟松 C、双硫磷  D、敌敌畏  E、拟除虫菊酯类

22、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原则?(B)

A、客观性原则  B、艺术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  D、连续性原则  E、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23、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特征?(D)

A、现实性特征  B、多维性特征  C、示向性特征  D、可对照性特征E、综合性特征

24、按时间划分,近期预警的时间安排一般为几个月?(A)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2年   E、1年

25、按时间划分,短期期预警的时间安排一般为几个月?(B)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2年   E、1年

26、按时间划分,中期预警的时间安排一般为几个月?(C)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或者1年 D、2年   E、1年

 27、按时间划分,长期期预警的时间安排一般为几个月?(D)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或者1年 D、2年以上   E、1年

28、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中初次信息报告的特点?(C)

A、每起事件的初次报告有且只有一个  B、每起事件的初次报告有两个  C、每起事件的初次报告有多个  D、强调及时 E、不求准确

29、除初次信息报告可由县(区)疾病控制中心或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其他机构报告外,事件的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只能由哪一级别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录入和上报?(A)

A、县(区)级 B、省级  C、国家级  D、乡镇级 E、村级

30、国际通报是获得紧急情况信息的来源之一,其中流行病学周报是每周出版并邮寄到各国卫生部和官方卫生机构,是周几出版的?

A、周一   B、周二  C、周三  D、周四  E、周五

31、在紧急状况或潜在紧急状况下,信息的分析与上报应该是(B)

A、旬报   B、日报   C、月报  D、季报  E、年报

32、现场样品采样中病毒的组织块样品可放于哪一种溶液中5℃保存数周?(B)

A、30%的甘油缓冲盐水  B、50%的中性甘油缓冲盐水  C、80%的甘油缓冲盐水  D、盐酸溶液  E、醋酸溶液  

33、一般采集样品的种类不包括哪一项?(E)

A、空气采样  B、食物、水的采样  C、粪便、尿的采样  D、鼻咽拭子采样E、耵聍的采样

34、患者的隔离防护哪一项最科学有效?(B)

A、防疫站隔离 B、医院隔离  C、家庭隔离  D、学校隔离  E、厂矿隔离

35、患甲类传染病如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如艾滋病、肺炭疽、咽白喉、狂犬病患者及一切传播途径不明的传染者,应实行严密隔离,用下列哪一种颜色来隔离标志?(A)

A、黄色  B、蓝色  C、棕色  D、橙色  E、红色

36、患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实行呼吸道隔离,用下列哪一种颜色来隔离标志?(B)

37、下列哪一项不是热力消毒方法?(D)

A、煮沸   B、高压蒸汽灭菌  C、火烧法  D、紫外线消毒E、干热灭菌  

38、目前,需要住院隔离治疗的消化道传染病是下列哪一项?(A)

A、霍乱、病毒性肝炎  B、病毒性肝炎、痢疾  C、痢疾 、霍乱D、伤寒E、

39、我国已经查明有许多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中对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有(B)

A、痢疾、斑疹伤寒  B、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  C、鼠疫、斑疹伤寒   D、斑疹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  E、霍乱、痢疾

40、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实行血液隔离,用哪一种颜色标志?(E)

A、黄色  B、蓝色  C、棕色  D、橙色  E、红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试题(宿迁)

(选择题)

一、试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实施,标志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纳入 _____ 管理轨道。

A. 行政    B. 政府     C. 法制       D. 自我约束

2.  疾病监测是对某些疾病进行的 ______

A. 发生与传播的观察     B. 发病率的分析

C. 病死率分析           D. 影响因素观察

3.  医院内感染最多见的传播方式为 ______

A. 接触传播    B. 器械传播    C. 空气飞沫传播  D. 母婴传播

4.  人群中对狂犬病毒的易感状况为 ______

A. 儿童易感   B. 农村人群易感  C. 城市人群易感  D. 普遍易感

5.  食物中毒发生后首要任务是 _______

A. 立即报告    B. 采集样本   C. 抢救患者   D. 防止扩大影响

6.  突发事件具有 ______ 属性。

A. 公共卫生    B. 医疗卫生    C. 社区卫生    D. 农村卫生

7.  突发事件针对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_____

A. 传染病疫情  B. 食物中毒    C. 职业中毒    D. 社会群体

8.  突发事件的反应程度通常分为 _____级别。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

9.  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的状态叫做 _____

A. 自然状态    B. 事故灾害    C. 突发事件    D. 紧急状态

10.  食物中毒事件属于 _______ 疾病范畴。

A. 传染性    B. 食源性    C. 地方性    D. 生物性

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应遵循 _____ 的方针。

A.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B. 预防为主 常备不懈

C. 快速反应 救治病人    D. 控制传播 消除影响

12.  监测是 ______ 的重要手段。

A. 现场调查    B. 实验室诊断    C. 现代医学    D. 流行病学

13.  传染病、非传染病和一般公共卫生监测是 ____

A. 高危人群监测  B. 环境监测  C. 营养监测  D. 常规监测

14.  ______ 负责制定监测规划和方案,建立监测网络,进行师资培训和技术指导。

A. 国家CDC    B. 升级CDC    C. 地级CDC    D. 县级CDC

15.  _______ 原则是如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A. 真实性     B. 客观性     C. 系统性     D. 连续性

1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橙色”表示 ______

A. 轻警      B. 中警       C. 重警      D. 无警

1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来源,“内部”和“外部”是指 _____

A. 国家    B. 地区    C. 政府机构    D. 医疗卫生机构

18.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信息,仅强调及时、不求准确全面的信息报告是 _______

A. 发现报告    B. 初次报告    C. 进程报告    D. 结案报告

19.  目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的原则是:___、分层管理、逐级审核、分级处置。

A. 监测报告    B. 信息管理    C. 网络直报    D. 信息报告

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分布为 ______

A.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B. 空间分布 时间分布 事件分布

C. 人间分布 空间分布 时间分布 D. 时间分布 地点分布 空间分布

21.  当发生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还要采集有价值的 _____

A. 样品    B. 物品    C. 信息    D. 证据

22.  采集样品的原则为群众性、及时性、______

A. 广泛性    B. 社会性    C. 普遍性    D. 针对性

23.  采集成品食品必须用灭菌器具在 _____ 进行。

A. 领导在场下  B. 上级指导下  C. 无菌操作下  D. 群众支持下

24.  一般细菌检验样品和化学毒物样品应在 ______ 保存。

A.  0 C0     B.  4-8 C0    C.  10-20 C0    D. 常温

25.  在运送有传染性、放射性或剧毒样品时,应标明 ______

A. 性质    B. 危险    C. 传染    D. 标记

26.  按照要求需实行呼吸道隔离的疾病是______

A. 麻疹 流脑   B. 伤寒 痢疾   C. 流感 乙脑   D. 甲肝 乙肝

27.  为防止污染,所有工作人员未穿工作服不得进入 ______

A. 生活区    B. 污染区    C. 病区    D. 工作区

28.  工作人员有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损害时应停止护理_____等患者。

A. 鼠疫 狂犬病   B. 霍乱 白喉   C. 伤寒 痢疾   D. 麻疹 乙脑

29.  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 ______ ,使其无害化。

A. 食物    B. 血液    C. 粪便    D. 病原体

30.  最经济、最简便的物理消毒法有 _____ 消毒、辐射消毒和机械消毒。

A. 热力    B. 煮沸    C. 高压蒸气    D. 紫外线

31.  杀虫是预防和控制许多 _____ 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A. 地方病    B. 寄生虫病    C. 传染病    D. 黑热病

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限规定,省政府向卫生部报告为 __ 小时,其他每个环节为 ___ 小时。

A.  11      B.  12      C.  21      D.  22

33.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 ____ 、缓报、谎报。

A. 迟报    B. 漏报    C. 不报    D. 隐瞒

34.  经呼吸道传播疾病有 ______ 升高特征。

A. 反复性    B. 季节性    C. 易感性    D. 持续性

35.  传染源的无害化处理措施是_____传染病综合防治中重要一环。

A. 消化道      B. 呼吸道      C. 虫媒      D. 血液

36.  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出现后,对疫源地采取的措施叫做 ____

A. 控制措施   B. 预防措施   C. 治疗性预防措施   D. 防疫措施

37.  能够引起食物中毒的有害物质称为 _____ 或致病因素。

A. 细菌     B. 真菌     C. 病原体     D. 毒物

38.  化学(恐怖)事件中,群体预防主要是将 _____ 转移、疏散至上风向不受 _______ 气体、液体影响的安全区。

A.  人员  有毒有害      B.  家禽家畜  有毒  

C.  粮食衣物  有害      D.  儿童妇女  有毒

39.  自然灾害现场救治中,高度优先治疗或转运的伤员使用 ____ 编码。

A. 绿色      B. 黄色      C. 橙色      D. 红色

40.  意外伤害发生后抢救伤员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急后缓、 _____、先易后难的原则。

A. 先女后男    B. 先近后远    C. 先远后近    D. 先小后大

 

 

二、参考答案:

1  C     2  A     3  C     4  D     5  B      6  A    

7  D     8  C     9  D    10  B     11  B     12  D  

13  D    14  A    15  B   16  C     17  D     18  B  

19  C    20  B    21  A    22  D    23  C     24  B  

25  D    26  A    27  C    28  A    29  D     30  A  

31  C    32  B    33  D    34  B    35  A     36  D  

37  C    38  A    39  D    40  B  

 

二〇〇五年七月十日

 

《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试题

盐城

 

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畴( B )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个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D、其他严重影响公卫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备了以下3个特征,除( D )以外

A、突发性和意外性          B、群体性或社会危害性

C、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      D、对个体危害的严重性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公卫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可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C )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4、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一般( A )级表示事件最为严重。

A、Ⅰ级   B、Ⅱ级   C、Ⅴ级   D、Ⅳ级

5、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其收集资料不包括以下哪个特点(C  )

A、长期性  B、连续性  C、一次性的调查和单项研究  D、系统性

6、下列监测属于被动监测的是( A )

A、常规传染病报告                B、对高血压患者不良行为的监测

C、对AIDS高危人群的监测        D、对传染病的漏报调查

7、2004年12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传染病种类的数目为( D )种

A、25          B、34         C、35         D、37

8、有效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目标的关键和前提,需要( C )

A、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目标     B、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计划

C、选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时机     D、置预警界限和预警信号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基于事件管理的信息中,下列哪种报告最可能包括多个报告( B)

A、初次信息报告    B、进程信息报告    C、结案信息报告    D、个案信息报告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集样品原则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B )

A、群众性     B、广泛性       C、及时性       D、针对性

11、下列哪项不属于个人隔离防护“标准预防”策略范畴( D )

A、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具有传染性

B、接触以上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C、认真作好患者、医护人员的隔离防护工作

D、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但不需太在意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12、患下列哪种传染病需要实行严密隔离,并用黄色隔离标志( D)

A、水痘   B、猩红热   C、白喉   D、咽白喉

13、下列除哪种疾病外,都可以实行接触隔离,并用橙色隔离标志,并且同种传染病患者可以同住一室( A )

A、霍乱  B、狂犬病  C、皮肤炭疽  D、新生儿淋球菌眼结膜炎

14、下列患下列哪种疾病用红色隔离标志( A )

A、乙肝   B、副伤寒  C、流脑  D、回归热

15、进入隔离室的工作人员,常规的防护工作通常不包括( B )

A、穿隔离衣   B、戴护目镜、穿防护服   C、戴隔离帽、口罩、手套   D、工作鞋

16、下列消毒方法中属于物理消毒法的是( D )

A、漂白粉     B、过氧乙酸   C、环氧乙烷   D、紫外线

17、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A )

A、核实诊断    B、开展实地调查  C、结论报告    D、现场预防

18、针对重大传染病,在预防控制方面,哪条与预防策略不相符( C )

A、依法防治,属地管理               B、讲究策略,指定规划,明确目标

C、树立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的观念     D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19、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不包括( B )

A、季节性  B、以食物为媒介 C、周期性  D、传播范围广

20、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前准备不包括( A )

A、初步调查            B、现场调查组织措施

C、调查物品准备        D、现场调查人员卫生防护物品准备

21、对法定呼吸道传染病和未知原因的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应采用的方法是( A )

A、一级防护    B、二级防护  C、三级防护    D、采取普通的防护措施

22、穿防护用品步骤中的第一步是( A )

A、戴口罩  B、戴防护眼罩   C、穿鞋套   D、戴手套

23、脱防护用品步骤中的第一步是(  B  )

A、摘口罩  B、摘防护眼罩   C、脱防护服 D、脱手套

24、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哪种调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核实临床诊断,判断爆发( B )

A、个案流行病学调查  B、初步调查   C、爆发流行病学调查   D、病例对照调查

25、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其中不包括哪种措施( D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保护疫情现场

26、对消化道传染病疫情的处理过程中,下列哪种疾病可以在家庭隔离治疗( C )

A、伤寒  B、甲肝  C、痢疾  D、霍乱

27、在发生消化道传染病疫情时,下列哪种方法不适合针对易感者( D )

A、应急接种  B、药物预防  C、个人防护  D、终末消毒

28、下列哪种传染病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 D )

A、鼠疫   B、疟疾   C、流行性出血热   D、乙肝

29、某疾控中心在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的基本任务,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C )

A、尽快查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经过

B、提出和采取控制食物中毒的措施

C、作为医疗单位对中毒者进行救治

D、提出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和建议

30、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对化学物品中毒的处理中,哪项不妥( B )

A、及时发现有毒物泄露现象       B、要向下风向、高处撤离

C、实行警戒管理                 D、洗消处理

31、对化学物品中毒的治疗中,哪项是错误的( A )

A、不应立即中止化学毒物的接触   B、尽快清除进入体内的毒物

C、及早进行对因抗毒治疗         D、对症治疗

32、下列做法中,哪一项是实施化学物品中毒救援工作的第一步( A )

A、接报     B、设点     C、报到     D、总结

33、下列哪种情况预示发生恐怖事件的可能性最小( C )

A、大量出现非常见疾病或症状的患者

B、出现大量原因不明的疾病、症状或死亡

C、在流行季节,出现某病的大量病人

D、因动物源传染病影响导致疾病爆发

34、对化学恐怖事件中的特重症伤员,采取下列哪种措施最为恰当( D )

A、心肺复苏  B、抗休克  C、解毒  D、综合治疗

35、对因窒息性气体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应采取( D )

A、“五早”方案   B、“四早”方案   C、供氧方案   D、“一戴二隔三救出” 方案

36、在发生自然灾害时,为方便救治,要给予伤员进行分类,下列用那种颜色编码的伤员要最先进行救治( A )

A、红色  B、黑色  C、黄色  D、绿色

37、当发生意外事故时,一般首先要( A )

A、立即进行事故的报告          B、启动应急预案

C、采取临时性控制措施          D、组织现场急救

38、对不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基本措施是( D )

A、加强事物卫生监督检验工作    B、加强环境保护和监测

C、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D、以上均是

39、发现多例以上病因不明,而临床症状表现相似病例应在( A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2      B、3      C、6     D、12

40、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 )

A、5天发生肝炎20例           B、发现出血热2例

C、短时间内发现痢疾60例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例

41、食物中毒事件不具备的特点是( A )

A、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B、由于摄入含有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

C、由于摄入含有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     D、把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

42、下列哪种监测一般费用低但监测效率比较高( A )

A、哨点监测    B、被动监测    C、主动监测    D、常规报告

43、根据新的传染病防治法,SARS属于哪一类传染病(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由于是新发现的病种尚未归类

44、一般公共卫生监测不包括(A )

A、恶性肿瘤  B、环境监测  C、营养监测  D、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45、对下列哪种疾病的监测属于非传染病监测( C )

A、流脑  B、乙脑  C、职业病  D、乙肝

46、如果下列各种方法都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和效果,一般采用( A )

A、高压蒸汽 B、漂白粉  C、过氧乙酸  D、环氧乙烷

47、杀虫的方法很多,下列哪种方法杀虫最彻底( C )

A、物理方法  B、生物方法  C、环境防治法  D、化学方法

48、当发生重大传染病爆发流行时,要采取有主导因素的综合性措施。这里的综合性措施是指( D  )

A、针对传染源    B、针对传播途径  

C、针对易感人群  D、针对以上三个环节各种预防措施的总和

49、对化学物品储运过程中的要求,下列哪项不符合要求( D )

A、要分类储存   B、不得放在露天、潮湿处  C、不宜装料过量  D、不必轻拿轻放

50、对于可以耐高温而不耐湿热的物品,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B )

A、火烧法   B、干热灭菌法   C、煮沸     D、高压蒸汽灭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测试题

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中,应除外     D

A、重大食物中毒    B、重大职业中毒    C、重大传染病疫情    D、重大非传染性疾病    E、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2、有关重大传染病的概念不包括     B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罕见的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D、新出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E、临床与原有疾病特征有明显异常的疾病

3、关于紧急状态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E

A、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    B、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C、阻止了国家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    D、影响了人们的依法活动    E、必须采取共同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

41988年长江三角洲发生食用污染毛蚶引发的疾病属于    ( E

A、食物中毒    B、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    C、意外事故引起的群体发病    D、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发病    E、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

5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意义的是     C

A、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蔓延    B、及时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受害公众    C、预防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D、促进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E、增强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不包括     C

A、统一领导的指挥系统    B、反应灵敏的信息系统    C、刚性保障的法规系统    D、科学先进的评估系统    E、快速反应的救控系统

7、属于被动监测的是    ( A

A、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    B、传染病漏报调查    C、艾滋病高危人群监测    D、哨点监测    E、以上都不是

8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工作程序的是     D

A、选定目标    B、制定计划    C、选取指标    D、现场采样    E、分析评估

9、下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点的选择原则中错误的是     D

A、样本的人口比例必须与全国类似    B、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C、城市按大、中、小三类进行选择    D、农村按经济状况分三类选择    E、保证地理分布的均衡性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特征是    ( B

A、客观性    B、现实性    C、系统性    D、连续性    E、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11、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次信息报告的要求不包括     E

A、每起事件的初次报告有且只有一个    B、只收集初次报告必须要报的内容,其他可暂不报    C、初次报告的发病数和死亡数由填报人直接录入    D、具体内容强调及时    E、具体内容要求准确、全面

12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程信息报告的要求的是     E

A、事件的进程报告可能有多个    B、事件的进程报告可能没有    C、录入时可对初次报告内容进行修改    D、发病数和死亡数由个案数据汇总生成    E、不允许填报人修改数据

13、关于采集样品的要求,错误的是     C

A、根据突发事件的现场情况,确定采集样品的范围和种类    B、采样人员进入采点前应做好个人防护    C、采集的标本都应装入同一容器    D、临床和尸检样品需无菌操作采集    E、防止样品变质,采样后立即送检

14、一般细菌检验样品的保存温度是    ( D

A1~2℃    B2~4℃    C3~6℃    D4~8℃    E5~10

15、对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实行何种隔离    ( D

A、严密隔离    B、呼吸道隔离    C、消化道隔离    D、血液体液隔离    E、虫媒隔离

16、对艾滋病患者采用何种颜色的隔离标志    ( A

A、黄色隔离标志    B、蓝色隔离标志    C、棕色隔离标志    D、橙色隔离标志    E、红色隔离标志

17、严密隔离时,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中,错误的是     B

A、穿隔离衣、戴隔离帽、口罩、手套和工作鞋    B、下班时更衣后即可离去    C、如果医护人员出现抵抗力低下现象,应停止接触此类患者    D、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认真洗手    E、尽可能接种疫苗或口服预防药物

18、物理消毒方式是    ( D

A、喷雾消毒    B、重蒸消毒    C、擦拭消毒    D、高压蒸气灭菌    E、浸泡消毒

19、排除积水灭蚊的方法属于    ( A

A、环境防制法    B、物理杀虫法    C、生物杀虫法    D、化学防制    E、以上都不是

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理的一般程序中不包括     E

A、及时报告    B、现场急救    C、现场保护和控制    D、现场抽查    E、现场采样

21、在呼吸道传染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时的一级防护是    ( C

A、穿普通工作服、外罩隔离衣    B、戴防护帽、防护口罩    C、每次接触后立即洗手消毒    D、离开污染区到半污染区时将全套防护设备交医院灭菌和消毒处理    E、离开疫源地时将全套防护设备放入密闭污染袋封闭后带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灭菌和消毒处理

22、对暴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的控制措施中不包括     B

A、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要立刻隔离    B、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留验或重点或家庭医学追踪观察    C、收治医院应有符合卫生部要求的传染病病区的严格分区    D、隔离区有专用诊断治疗设备    E、要有患者和医护人员专用通道

23、必须实施住院隔离治疗的消化道传染病是    ( D

A、病毒性肝炎    B、脊髓灰质炎    C、细菌性痢疾    D、霍乱    E、伤寒

24不属于消化道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管理措施的是     C

A、采用中西药物治疗,消除病原携带状态    B、调离危害性职业    C、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留验    D、进行健康教育    E、有重点的定期随访检查

25、在需要进行疫源地消毒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中不包括     A

A、疟疾    B、肺结核    C、布鲁氏菌病    D、炭疽    E、鼠疫

26、在人畜共患传染病中,能通过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机体免疫力的是    ( B

A、疟疾    B、乙脑    C、斑疹伤寒    D、回归垫    E、流行性出血垫

27不属于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的判定依据是     E

A、发病者均是食用者,未食用者不发病     B、同一起食物中毒的患者在很短时间内同时发病    C、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D、虽未得到检验资料的阳性结果,但通过流行病学分析可判定    E、必要时可由5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

28、接收食物中毒患者进行治疗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    ( D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E14小时

29、环境污染所致疾病的预防措施中不包括     E

A、完善法制建设,健全规章制度    B、注重健康环境建设    C、加强环境医学监测    D、减少违章操作行为,加强化学毒物的保管,避免环境污染发生    E、对生产化学物品企业的员工和厂区周围居民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30、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对化学物品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错误的是     B

A、及时发现有毒物泄漏现象    B、尽快往下风向、高处撤离    C、实行警戒管理    D、进行洗消处理    E、佩戴防毒面具、皮肤防护器材

31不属于化学事故的特点的是     D

A、发生突然    B、防救因难    C、扩散迅速,受害广泛    D、污染环境,较易洗消    E、影响巨大,危害很远

32、接到化学事故救援报告时,接报人应做的工作中不包括     B

A、问清报告人姓名、单位部门和联系电话    B、问明中毒人数,及时做好电话记录    C、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D、按救援程序,派出救援队伍    E、保持与救援队伍的联系

33、在发生生物恐怖事件时,对疫区应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其措施不包括     E

A、保证供水安全    B、加强食品卫生工作    C、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D、修建临时厕所、垃圾处理场    E、对已感染和发病人群进行分级隔离和临床治疗

34、对化学恐怖事件的医学防护原则的着眼点是    ( B

A、中毒人员迅速脱离毒源后的医疗急救    B、中毒人员迅速脱离毒源    C、对窒息性气体引起的急性中毒事故应采取“一戴二隔三救出”的措施    D、救治成批化学恐怖中毒宜采取“四早”方案    E、对复合伤病员,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致伤因素

35、卫生部门在制订抗击自然灾害计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除了     D

A、制订出抗击最可能发生灾害的卫生方案    B、要有明确的和具体的方案   C、明确官员和职能部门的责任    D、根据可能发生的事件和不同抗灾任务分配人员    E、要定期进行模拟演习

36、发生自然灾害时,伤员分类采用国际的普通接受的颜色编码系统。优先治疗转运的伤员采用    ( D

A、黑色    B、棕色    C、黄色    D、红色    E、绿色

37、全球公认的防止意外的“安全对策”中不包括     B

A、教育    B、急救    C、经济    D、强制    E、工程

38、在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首先    ( A

A、应立即进行事故报告    B、应依法采取临时性的控制措施    C、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D、应立即组织现场急救    E、应立即对事故进行调查认定

39不属于不明原因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原则的是     C

A、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    B、高度重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C、加强疾病防治工作管理    D、强化卫生立法与卫生监督    E、加强合作的原则

40、发现多例以上病因不明、而临床表现相似病例,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时限为    ( D

A05小时以内    B1小时以内    C15小时以内    D2小时以内    E3小时以内    

 

“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考试试题

常州

单选题:

4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③   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①个体性原因明确  ②群体性可以预测  ③群体性不明原因  ④个体性不明原因  

⑤群体性原因明确

4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分为  ④  级。

    ① 一  ② 二  ③ 三  ④ 四  ⑤ 五

43、    ⑤   可使严重感染者致残,美国人称之为“第二艾滋病”。

    ①O139新型霍乱  ②埃博拉病  ③疯牛病  ④SARS  ⑤莱姆病

44、 以下   ①   不属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具备的特征。

    ①个体性  ②突发性  ③社会危害严重性  ④公共卫生属性  ⑤意外性

45、 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   ②   监测。

    ①主动   ②被动   ③哨点   ④突发公共卫生   ⑤非传染病

4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系统中,   ④   主要行使应急协调中心的职能。

    ①应急指挥部  ②疾控中心  ③医疗机构  ④卫生行政部门  ⑤公安部门

47、 时间一般为3个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属于  ②   预警。

    ①长期  ②中期  ③短期  ④近期  ⑤远期

48、 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工作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⑤   

    ①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目标要符合事件的产生、变化与发展等客观规律。

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时机的确定应根据事物的客观变化规律来完成。

③建立预警指标(参数)体系的监测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项目成功的基础

④公布预测结论、及时分级预警是科学指导人们进行有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的必备前提。

⑤设置预警界限和预警信号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项目实施的成功与否无关紧要。

49、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采集样品的原则为   ④   

    ①群众性  ②及时性  ③针对性  ④以上均是  ⑤以上均不是

5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对样品的采集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⑤    

      ①每个采样小组可以由1人组成,便于工作。

②采样人员进入采样点后应做好个人防护。

③除使用特定的保存液外,容器内还可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

④采集的标本只要按地区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不同品种不用分装。

⑤采集的样品为防止变质,应立即送检。

5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对样品运送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③   

①运送有传染性、放射性或剧毒样品时应标明标记。

②在运送样品之前,对样品要帖标签。

③样品保存中只要抑制杂菌的生长,可以不考虑要样品的原态。

④一般细菌检验样品和化学性毒物样品应在4-8℃中保存。

⑤应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保存。

52、 以下   ②   不属于“标准预防”策略:

      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人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②必须做好患者与患者的隔离防护工作。

③必须做好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隔离防护工作。

④必须做好患者与健康人的隔离防护工作。

⑤必须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再经医务人员传至其他患者。

53、 患者最科学有效的隔离方式为  ③   

      ①家庭隔离   ②单位隔离   ③住院隔离   ④学校隔离   ⑤其他隔离

54、 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应实行   ④    隔离。

      ①严密  ②呼吸道 ③消化道  ④血液、体液  ⑤接触

55、 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在采集疑似病倒、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等标本时,工作人员应 采用   ③   级防护。

① 一   ② 二    ③ 三    ④ 四    ⑤ 五

56、 穿防护用品的顺序下列   ①   是正确的。

 ①戴口罩、戴防护帽、穿防护衣、戴防护眼罩、戴手套

②穿防护衣、戴防护眼罩、戴手套、戴口罩、戴防护帽

③戴手套、戴口罩、戴防护帽、穿防护衣、戴防护眼罩

④戴防护眼罩、戴手套、戴口罩、戴防护帽、穿防护衣

⑤戴防护帽、戴防护眼罩、戴手套、戴口罩、戴防护帽

57、 疫源地消毒属于传染病控制的   ②    环节。

 ①控制传染源  ②切断传播途径  ③保护易感人群  ④隔离患者  ⑤预防接种

58、 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可能受感染者都应接受检疫,检疫期为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

         ⑤    

 ①最短潜伏期  ②5天  ③15天  ④30天  ⑤最长潜伏期

59、 发生霍乱疫情,针对与患者密切接触者采取的主要应急措施是   ①    

     ①预防性服药  ②及时隔离救治患者 ③应急预防接种 ④消灭四害 ⑤开展疫情监测

60、 公共卫生监测的特点是   ⑤    

      ①系统地收集资料  ②系统地汇总资料  ③系统地分析评价资料  ④及时反馈信息  ⑤以上均是

61、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②    

      ①国家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主动监测

②对吸毒等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监测属于被动监测。

③传染病漏报调查能够对法定报告传染病起到很好的校正作用。

④根据疾病监测的方式,可分为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  

⑤根据疾病监测的范围和监测性质,可分为常规监测与突发公共卫生监测。

62、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   ④    

      ①病原体能通过动物传播到人的疾病。

②以动物作为传染源,并在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③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

④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并只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和家畜。  

⑤经常在某一地区某一人群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

63、 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   ⑤   

      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②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

③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④传染来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

⑤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4、 下列   ③    为我国规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

      ①肝炎   ②流脑   ③霍乱   ④流感   ⑤麻疹

65、  下列杀虫的方法中,   ①   是杀虫最彻底的方法。

      ①环境防制法   ②物理杀虫法   ③生物杀虫法   ④化学杀虫法   ⑤以上均是

66、 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和处理的基本任务为   ⑤   

      ①尽快查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经过。

      ②提出和采取控制食物中毒的措施。   

③协助医疗机构对中毒患者进行救治。   

④提出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和建议。   

⑤以上均是。

67、 关于食物中毒的诊断原则叙述错误的是   ④   

    ①潜伏期较短发病突然   

②患者有类似的临床表现  

    ③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关系  

 ④病人对健康人有传染性

⑤从中毒食品和中毒病人的生物样品中检出能引起与中毒临床表现一致的病原体。

68、 化学毒物中毒的治疗原则为  ⑤   

    ①立即中止化学毒物的接触  

②尽快清除进入人体的化学毒物

    ③及早进行对因抗毒治疗  

 ④对症治疗

⑤以上均是

69、 进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②    

    ①指导群众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

②组织群众向下风向转移。  

    ③进入安全区后,尽快去除污染衣物,防止继发性伤害。

 ④一旦皮肤或眼睛受到污染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近医治。

⑤对危重伤员应立即搬离污染区,需就地实施急救。

70、 下列不属于可能预示已发生生物恐怖事件的流行病学线索的是   ④    

    ①大量出现相同疾病或症状的患者。

②出现大量原因不明的疾病、症状或死亡。

    ③人群中出现非常见病,或常见病对于常规治疗无效。

 ④疾病的地理或季节无异常分布。

⑤因动物源传染病影响导致疾病暴发。

71、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可能会由于   ⑤    因素而增加疾病暴发或流行的风险。

    ①人口变动

②卫生基础设施破坏

    ③虫媒孳生和动物因素

 ④卫生措施不足

⑤以上均是

72、 发生意外伤害时,抢救伤员下列应遵循的原则中错误的是   ③   

      ①先重后轻   ②先急后缓   ③先远后近   ④先易后难   ⑤先近后远

73、 下列不明原因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原则中,遵循   ②    原则,能查明原因,为预防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是关键的预防、控制策略。

    ①预防为主

②高度重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③加强疾病监测工作管理

 ④强化卫生立法与卫生监督

⑤加强合作

74、 鼠疫应采取的隔离类型是   ①    

    ①严密隔离   ②呼吸道隔离   ③消化道隔离   ④接触隔离   ⑤虫媒隔离

75、 关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②   

    ①接到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值班人员或责任部门人员为责任汇报人。

②在执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时,按不同情况分为二级防护。

    ③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是指集体单位或某个局部地区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地发生多例同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④呼吸道暴发疫情采集样本主要是患者早期的鼻咽拭子、咽拭子、漱口液、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

⑤消毒时应按照突出重点、先重点后一般、先室内后室外、先地面后墙壁的方法进行。

76、 某单位有十余人吃了某冷饮店的冰棒后感染了痢疾,同时疾控中心从冰棒中分离到痢疾杆菌,从而确定冰棒是   ③    

      ①传染源   ②传播途径   ③传播媒介   ④带菌者  ⑤以上都不是

77、 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预防与应急处理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⑤   

    ①能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②能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蔓延。

    ③能及时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受害公众。

 ④能促进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⑤以上均正确。

78、 关于疫区公共卫生管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⑤   

    ①保证供水安全,可增加余氯量和水压。

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等传媒介质。

    ③加强疫苗接种,保护体弱多病者。

 ④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

⑤只需对污染区进行消毒、杀虫、灭鼠。

79、 关于生产和使用中对环境污染预防与控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②   

    ①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和职业病危害评价。

②有毒作业与无毒作业可不分开。

    ③生产中进行通风排毒。

 ④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密闭化和自动化。

⑤配备个人防护设备。

80、 以下   ③   不属于物理消毒法。

      ①煮沸   ②高压蒸气   ③漂白粉   ④紫外线   ⑤燃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习题

连云港培训点

A型题:

2、 下列哪项不属于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C、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D、重大职业中毒事件E、慢性肺部疾患

2、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应于发现后(D

A6小时内  B8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3、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A

A、鼠疫、霍乱  B、霍乱、炭疽  C、鼠疫、炭疽  D、霍乱、艾滋病   E、鼠疫、艾滋病

4、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B)

A、自然灾害   B、慢性血液疾病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E、事故灾难  

5、下列哪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状态的特征?(D)

A、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  B、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C、阻止了国家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  D、不影响人们的依法活动  E、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

6、从发生原因来说,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

A、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  B、食物中毒事件  C、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 D、自然灾害  E、环境污染引起的慢性损害

7、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个等级,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中的等级之一?(C)

A、一般严重  B、比较严重  C、不太严重D、相当严重  E、特别严重

8、  河豚鱼毒性最强的部分是(B)

A、肝脏  B、卵巢  C、鱼头 D、鱼肉  E、鱼尾

9、 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B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骼系统  E、神经系统

10、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该具有的特征?(C)

A、突发性和意外性    B、群体性或社会危害性C、和责任不强无直接关系  D、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E、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11、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的工作程序中的内容?(E)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启动预案

B、应急协调中心(卫生行政部门)C、疾病控制中心、医疗救助机构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预防、控制)、人员疏散、医学防护、隔离观察

E、上报国际组织

12、中世纪后期,最早的监测活动主要是下列哪一种监测?(A)

B、 疾病监测  B、公共卫生监测  C、疫情监测  D、气候监测  E、大气监测

13、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特点?(C)

A、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  B、系统地汇总、分析资料C、对资料置之不理D、系统地评价资料  E、及时反馈信息

14、随着疾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和各种监测资料的广泛利用,监测在公共卫生事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当前国内外较多的称为(B)

A、疾病监测  B、公共卫生监测  C、疫情监测  D、气候监测  E、大气监测

15、下列哪一项不是主动监测?(D)

A、对STD的监测  B、对暗娼的监测  C、对吸毒者的监测  D、对国家常规法定传染病的报告 E、对艾滋病的监测

16、下列哪一个不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C)

A、流行性感冒  B、脊髓灰质炎   C、血吸虫病  D、疟疾 E、流行性斑疹伤寒17、下列哪一项不是非传染病的监测?(D)

A、恶性肿瘤的监测  B、心脑血管疾病的监测   C、高血压的监测   D、登革热的监测E、糖尿病的监测

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工作的基本环节?(B)

B、 资料收集  B、资料的库存C、资料分析 D、资料反馈  E、资料利用

19、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途径?(E)

A、飞沫传播  B、飞沫核传播  C、空气传播  D、尘埃传播   E、水体传播

20、在执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时,一级防护中要求戴12~16层棉纱口罩,使用几小时后消毒更换一次?(D)

A、5小时   B、2小时  C、1小时   D、4小时  E、8小时

21、下列哪一种杀虫剂不是有机磷类?(E)

A、马拉硫磷  B、杀螟松 C、双硫磷  D、敌敌畏  E、拟除虫菊酯类

22、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原则?(B)

A、客观性原则  B、艺术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  D、连续性原则  E、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23、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特征?(D)

A、现实性特征  B、多维性特征  C、示向性特征  D、可对照性特征E、综合性特征

24、按时间划分,近期预警的时间安排一般为几个月?(A)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2年   E、1年

25、按时间划分,短期期预警的时间安排一般为几个月?(B)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2年   E、1年

26、按时间划分,中期预警的时间安排一般为几个月?(C)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或者1年 D、2年   E、1年

 27、按时间划分,长期期预警的时间安排一般为几个月?(D)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或者1年 D、2年以上   E、1年

28、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中初次信息报告的特点?(C)

A、每起事件的初次报告有且只有一个  B、每起事件的初次报告有两个  C、每起事件的初次报告有多个  D、强调及时 E、不求准确

29、除初次信息报告可由县(区)疾病控制中心或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其他机构报告外,事件的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只能由哪一级别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录入和上报?(A)

A、县(区)级 B、省级  C、国家级  D、乡镇级 E、村级

30、国际通报是获得紧急情况信息的来源之一,其中流行病学周报是每周出版并邮寄到各国卫生部和官方卫生机构,是周几出版的?

A、周一   B、周二  C、周三  D、周四  E、周五

31、在紧急状况或潜在紧急状况下,信息的分析与上报应该是(B)

A、旬报   B、日报   C、月报  D、季报  E、年报

32、现场样品采样中病毒的组织块样品可放于哪一种溶液中5℃保存数周?(B)

A、30%的甘油缓冲盐水  B、50%的中性甘油缓冲盐水  C、80%的甘油缓冲盐水  D、盐酸溶液  E、醋酸溶液  

33、一般采集样品的种类不包括哪一项?(E)

A、空气采样  B、食物、水的采样  C、粪便、尿的采样  D、鼻咽拭子采样E、耵聍的采样

34、患者的隔离防护哪一项最科学有效?(B)

A、防疫站隔离 B、医院隔离  C、家庭隔离  D、学校隔离  E、厂矿隔离

35、患甲类传染病如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如艾滋病、肺炭疽、咽白喉、狂犬病患者及一切传播途径不明的传染者,应实行严密隔离,用下列哪一种颜色来隔离标志?(A)

A、黄色  B、蓝色  C、棕色  D、橙色  E、红色

36、患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实行呼吸道隔离,用下列哪一种颜色来隔离标志?(B)

37、下列哪一项不是热力消毒方法?(D)

A、煮沸   B、高压蒸汽灭菌  C、火烧法  D、紫外线消毒E、干热灭菌  

38、目前,需要住院隔离治疗的消化道传染病是下列哪一项?(A)

A、霍乱、病毒性肝炎  B、病毒性肝炎、痢疾  C、痢疾 、霍乱D、伤寒E、

39、我国已经查明有许多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中对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有(B)

A、痢疾、斑疹伤寒  B、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  C、鼠疫、斑疹伤寒   D、斑疹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  E、霍乱、痢疾

40、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实行血液隔离,用哪一种颜色标志?(E)

A、黄色  B、蓝色  C、棕色  D、橙色  E、红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试题(宿迁)

(选择题)

一、试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实施,标志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纳入 _____ 管理轨道。

A. 行政    B. 政府     C. 法制       D. 自我约束

2.  疾病监测是对某些疾病进行的 ______

A. 发生与传播的观察     B. 发病率的分析

C. 病死率分析           D. 影响因素观察

3.  医院内感染最多见的传播方式为 ______

A. 接触传播    B. 器械传播    C. 空气飞沫传播  D. 母婴传播

4.  人群中对狂犬病毒的易感状况为 ______

A. 儿童易感   B. 农村人群易感  C. 城市人群易感  D. 普遍易感

5.  食物中毒发生后首要任务是 _______

A. 立即报告    B. 采集样本   C. 抢救患者   D. 防止扩大影响

6.  突发事件具有 ______ 属性。

A. 公共卫生    B. 医疗卫生    C. 社区卫生    D. 农村卫生

7.  突发事件针对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_____

A. 传染病疫情  B. 食物中毒    C. 职业中毒    D. 社会群体

8.  突发事件的反应程度通常分为 _____级别。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

9.  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的状态叫做 _____

A. 自然状态    B. 事故灾害    C. 突发事件    D. 紧急状态

10.  食物中毒事件属于 _______ 疾病范畴。

A. 传染性    B. 食源性    C. 地方性    D. 生物性

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应遵循 _____ 的方针。

A.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B. 预防为主 常备不懈

C. 快速反应 救治病人    D. 控制传播 消除影响

12.  监测是 ______ 的重要手段。

A. 现场调查    B. 实验室诊断    C. 现代医学    D. 流行病学

13.  传染病、非传染病和一般公共卫生监测是 ____

A. 高危人群监测  B. 环境监测  C. 营养监测  D. 常规监测

14.  ______ 负责制定监测规划和方案,建立监测网络,进行师资培训和技术指导。

A. 国家CDC    B. 升级CDC    C. 地级CDC    D. 县级CDC

15.  _______ 原则是如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A. 真实性     B. 客观性     C. 系统性     D. 连续性

1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橙色”表示 ______

A. 轻警      B. 中警       C. 重警      D. 无警

1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来源,“内部”和“外部”是指 _____

A. 国家    B. 地区    C. 政府机构    D. 医疗卫生机构

18.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信息,仅强调及时、不求准确全面的信息报告是 _______

A. 发现报告    B. 初次报告    C. 进程报告    D. 结案报告

19.  目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的原则是:___、分层管理、逐级审核、分级处置。

A. 监测报告    B. 信息管理    C. 网络直报    D. 信息报告

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分布为 ______

A.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B. 空间分布 时间分布 事件分布

C. 人间分布 空间分布 时间分布 D. 时间分布 地点分布 空间分布

21.  当发生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还要采集有价值的 _____

A. 样品    B. 物品    C. 信息    D. 证据

22.  采集样品的原则为群众性、及时性、______

A. 广泛性    B. 社会性    C. 普遍性    D. 针对性

23.  采集成品食品必须用灭菌器具在 _____ 进行。

A. 领导在场下  B. 上级指导下  C. 无菌操作下  D. 群众支持下

24.  一般细菌检验样品和化学毒物样品应在 ______ 保存。

A.  0 C0     B.  4-8 C0    C.  10-20 C0    D. 常温

25.  在运送有传染性、放射性或剧毒样品时,应标明 ______

A. 性质    B. 危险    C. 传染    D. 标记

26.  按照要求需实行呼吸道隔离的疾病是______

A. 麻疹 流脑   B. 伤寒 痢疾   C. 流感 乙脑   D. 甲肝 乙肝

27.  为防止污染,所有工作人员未穿工作服不得进入 ______

A. 生活区    B. 污染区    C. 病区    D. 工作区

28.  工作人员有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损害时应停止护理_____等患者。

A. 鼠疫 狂犬病   B. 霍乱 白喉   C. 伤寒 痢疾   D. 麻疹 乙脑

29.  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 ______ ,使其无害化。

A. 食物    B. 血液    C. 粪便    D. 病原体

30.  最经济、最简便的物理消毒法有 _____ 消毒、辐射消毒和机械消毒。

A. 热力    B. 煮沸    C. 高压蒸气    D. 紫外线

31.  杀虫是预防和控制许多 _____ 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A. 地方病    B. 寄生虫病    C. 传染病    D. 黑热病

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限规定,省政府向卫生部报告为 __ 小时,其他每个环节为 ___ 小时。

A.  11      B.  12      C.  21      D.  22

33.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 ____ 、缓报、谎报。

A. 迟报    B. 漏报    C. 不报    D. 隐瞒

34.  经呼吸道传播疾病有 ______ 升高特征。

A. 反复性    B. 季节性    C. 易感性    D. 持续性

35.  传染源的无害化处理措施是_____传染病综合防治中重要一环。

A. 消化道      B. 呼吸道      C. 虫媒      D. 血液

36.  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出现后,对疫源地采取的措施叫做 ____

A. 控制措施   B. 预防措施   C. 治疗性预防措施   D. 防疫措施

37.  能够引起食物中毒的有害物质称为 _____ 或致病因素。

A. 细菌     B. 真菌     C. 病原体     D. 毒物

38.  化学(恐怖)事件中,群体预防主要是将 _____ 转移、疏散至上风向不受 _______ 气体、液体影响的安全区。

A.  人员  有毒有害      B.  家禽家畜  有毒  

C.  粮食衣物  有害      D.  儿童妇女  有毒

39.  自然灾害现场救治中,高度优先治疗或转运的伤员使用 ____ 编码。

A. 绿色      B. 黄色      C. 橙色      D. 红色

40.  意外伤害发生后抢救伤员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急后缓、 _____、先易后难的原则。

A. 先女后男    B. 先近后远    C. 先远后近    D. 先小后大

 

 

二、参考答案:

1  C     2  A     3  C     4  D     5  B      6  A    

7  D     8  C     9  D    10  B     11  B     12  D  

13  D    14  A    15  B   16  C     17  D     18  B  

19  C    20  B    21  A    22  D    23  C     24  B  

25  D    26  A    27  C    28  A    29  D     30  A  

31  C    32  B    33  D    34  B    35  A     36  D  

37  C    38  A    39  D    40  B  

 

二〇〇五年七月十日

 

《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试题

盐城

 

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畴( B )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个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D、其他严重影响公卫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备了以下3个特征,除( D )以外

A、突发性和意外性          B、群体性或社会危害性

C、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      D、对个体危害的严重性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公卫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可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C )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4、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一般( A )级表示事件最为严重。

A、Ⅰ级   B、Ⅱ级   C、Ⅴ级   D、Ⅳ级

5、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其收集资料不包括以下哪个特点(C  )

A、长期性  B、连续性  C、一次性的调查和单项研究  D、系统性

6、下列监测属于被动监测的是( A )

A、常规传染病报告                B、对高血压患者不良行为的监测

C、对AIDS高危人群的监测        D、对传染病的漏报调查

7、2004年12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传染病种类的数目为( D )种

A、25          B、34         C、35         D、37

8、有效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目标的关键和前提,需要( C )

A、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目标     B、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计划

C、选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时机     D、置预警界限和预警信号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基于事件管理的信息中,下列哪种报告最可能包括多个报告( B)

A、初次信息报告    B、进程信息报告    C、结案信息报告    D、个案信息报告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集样品原则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B )

A、群众性     B、广泛性       C、及时性       D、针对性

11、下列哪项不属于个人隔离防护“标准预防”策略范畴( D )

A、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具有传染性

B、接触以上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C、认真作好患者、医护人员的隔离防护工作

D、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但不需太在意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12、患下列哪种传染病需要实行严密隔离,并用黄色隔离标志( D)

A、水痘   B、猩红热   C、白喉   D、咽白喉

13、下列除哪种疾病外,都可以实行接触隔离,并用橙色隔离标志,并且同种传染病患者可以同住一室( A )

A、霍乱  B、狂犬病  C、皮肤炭疽  D、新生儿淋球菌眼结膜炎

14、下列患下列哪种疾病用红色隔离标志( A )

A、乙肝   B、副伤寒  C、流脑  D、回归热

15、进入隔离室的工作人员,常规的防护工作通常不包括( B )

A、穿隔离衣   B、戴护目镜、穿防护服   C、戴隔离帽、口罩、手套   D、工作鞋

16、下列消毒方法中属于物理消毒法的是( D )

A、漂白粉     B、过氧乙酸   C、环氧乙烷   D、紫外线

17、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A )

A、核实诊断    B、开展实地调查  C、结论报告    D、现场预防

18、针对重大传染病,在预防控制方面,哪条与预防策略不相符( C )

A、依法防治,属地管理               B、讲究策略,指定规划,明确目标

C、树立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的观念     D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19、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不包括( B )

A、季节性  B、以食物为媒介 C、周期性  D、传播范围广

20、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前准备不包括( A )

A、初步调查            B、现场调查组织措施

C、调查物品准备        D、现场调查人员卫生防护物品准备

21、对法定呼吸道传染病和未知原因的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应采用的方法是( A )

A、一级防护    B、二级防护  C、三级防护    D、采取普通的防护措施

22、穿防护用品步骤中的第一步是( A )

A、戴口罩  B、戴防护眼罩   C、穿鞋套   D、戴手套

23、脱防护用品步骤中的第一步是(  B  )

A、摘口罩  B、摘防护眼罩   C、脱防护服 D、脱手套

24、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哪种调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核实临床诊断,判断爆发( B )

A、个案流行病学调查  B、初步调查   C、爆发流行病学调查   D、病例对照调查

25、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其中不包括哪种措施( D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保护疫情现场

26、对消化道传染病疫情的处理过程中,下列哪种疾病可以在家庭隔离治疗( C )

A、伤寒  B、甲肝  C、痢疾  D、霍乱

27、在发生消化道传染病疫情时,下列哪种方法不适合针对易感者( D )

A、应急接种  B、药物预防  C、个人防护  D、终末消毒

28、下列哪种传染病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 D )

A、鼠疫   B、疟疾   C、流行性出血热   D、乙肝

29、某疾控中心在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的基本任务,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C )

A、尽快查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经过

B、提出和采取控制食物中毒的措施

C、作为医疗单位对中毒者进行救治

D、提出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和建议

30、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对化学物品中毒的处理中,哪项不妥( B )

A、及时发现有毒物泄露现象       B、要向下风向、高处撤离

C、实行警戒管理                 D、洗消处理

31、对化学物品中毒的治疗中,哪项是错误的( A )

A、不应立即中止化学毒物的接触   B、尽快清除进入体内的毒物

C、及早进行对因抗毒治疗         D、对症治疗

32、下列做法中,哪一项是实施化学物品中毒救援工作的第一步( A )

A、接报     B、设点     C、报到     D、总结

33、下列哪种情况预示发生恐怖事件的可能性最小( C )

A、大量出现非常见疾病或症状的患者

B、出现大量原因不明的疾病、症状或死亡

C、在流行季节,出现某病的大量病人

D、因动物源传染病影响导致疾病爆发

34、对化学恐怖事件中的特重症伤员,采取下列哪种措施最为恰当( D )

A、心肺复苏  B、抗休克  C、解毒  D、综合治疗

35、对因窒息性气体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应采取( D )

A、“五早”方案   B、“四早”方案   C、供氧方案   D、“一戴二隔三救出” 方案

36、在发生自然灾害时,为方便救治,要给予伤员进行分类,下列用那种颜色编码的伤员要最先进行救治( A )

A、红色  B、黑色  C、黄色  D、绿色

37、当发生意外事故时,一般首先要( A )

A、立即进行事故的报告          B、启动应急预案

C、采取临时性控制措施          D、组织现场急救

38、对不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基本措施是( D )

A、加强事物卫生监督检验工作    B、加强环境保护和监测

C、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D、以上均是

39、发现多例以上病因不明,而临床症状表现相似病例应在( A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2      B、3      C、6     D、12

40、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 )

A、5天发生肝炎20例           B、发现出血热2例

C、短时间内发现痢疾60例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例

41、食物中毒事件不具备的特点是( A )

A、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B、由于摄入含有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

C、由于摄入含有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     D、把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

42、下列哪种监测一般费用低但监测效率比较高( A )

A、哨点监测    B、被动监测    C、主动监测    D、常规报告

43、根据新的传染病防治法,SARS属于哪一类传染病(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由于是新发现的病种尚未归类

44、一般公共卫生监测不包括(A )

A、恶性肿瘤  B、环境监测  C、营养监测  D、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45、对下列哪种疾病的监测属于非传染病监测( C )

A、流脑  B、乙脑  C、职业病  D、乙肝

46、如果下列各种方法都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和效果,一般采用( A )

A、高压蒸汽 B、漂白粉  C、过氧乙酸  D、环氧乙烷

47、杀虫的方法很多,下列哪种方法杀虫最彻底( C )

A、物理方法  B、生物方法  C、环境防治法  D、化学方法

48、当发生重大传染病爆发流行时,要采取有主导因素的综合性措施。这里的综合性措施是指( D  )

A、针对传染源    B、针对传播途径  

C、针对易感人群  D、针对以上三个环节各种预防措施的总和

49、对化学物品储运过程中的要求,下列哪项不符合要求( D )

A、要分类储存   B、不得放在露天、潮湿处  C、不宜装料过量  D、不必轻拿轻放

50、对于可以耐高温而不耐湿热的物品,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B )

A、火烧法   B、干热灭菌法   C、煮沸     D、高压蒸汽灭菌

 


路过

鸡蛋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会员|至尊|接种|公卫人 ( 沪ICP备06060850号-3 )

GMT+8, 2024-5-15 04:40 , Processed in 0.059204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